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59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仔细评U2,新听感旧印象,高低搭配DT990DT880K702K701K601HD650DTX910  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2-13 17: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福建厦门
首先上图,免得有人说我空口无凭。照片手机乱照,莫见怪 [s:49]

地点:广州和讯,别人家里,同学宿舍,等;  时间:半个月前,等;   音源:马兰士CD 忘记型号,等; 信号线:200左右的无名;  电源线:100块的无名(好像是)   同轴线:无名,一百多吧;   光纤线:彻底无名

听的耳机: DT990(600欧!),DT880(250欧,之前听的),K702,K701,K601,HD650,DTX910,M1,K271

还会提到的:MDAC,D100,A100(小龙的放大器,是叫这个吧?),MF2a豪华版(最新的那个还有我磨过的),小二(SXT2-Lite),等。

有人请吃饭。回来再说。

(未完待续)


---------------------------------------------------------------------晚上更新---------------------------------------------------------------

很抱歉,让大家久等了。

首先说明为什么选取这些耳机,这些线材,这些音源。

要说一个器材如何,我觉得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穷尽周边的所有资源,让该器材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从而深刻的揭示出该器材的潜力;另一种情况则是,模拟该器材在用户手中最可能的实际使用环境,来看该器材对潜在用户的帮助,或者说,给与其他的兄弟一种真实的,接近现实使用情况的参考。

本文的立足点,显然是后者。

用几万的CD机,几千的线材,HD800,T1的这种耳机对U2做测评,固然可以让大家看到U2在一大堆神器、伟人的辅助下有何功力。但是,有多少有几万CD的人还会买个U2来当解码??有几个玩HD800,T1的人会用U2来当耳放??又有几个会给3000不到的U2配以总价上万的线材搭配??因此,更多的网友关心的,恐怕是,我就这么些预算,买个U2回家,没有几千几万来伺候,就这么些小东西,能否发出符合我的期望值的声音。基于此,在长期聆听、试听的基础上,成此文。


然后,开始说U2. 说U2前,先说说我对U2的理解。U2的定位是解码耳放一体机,不仅可以做纯耳放,有标准的DAC的2V电平输出,还能独立做耳放,有标准的RCA输入,经内部放大线路放大后输出。这么看,确实是个比较均衡的机器,功能可以整合也可以独立,怎么用都行。用句老话说就是“进可攻退可守”,加上个性而精致的造型与合理的售价,一度大红大紫,月出百台。这种销售盛况,跟其合理的定位与完善的功能是分不开的。U2的功能有二,一是解码,一是耳放。因此,本文的主题也就这两方面的表现评价。


第一部分——解码表现

U2的解码有USB,光纤,同轴,一般的用家足够用了。我的聆听多数是用同轴输入,少数光纤、USB输入。总的体会是:同轴输入最好,光纤与USB差不多,但是光纤稍好。当然了,用光纤跟同轴输入比USB好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毕竟,转盘不要太差,都会好于电脑。

不过我要提醒大家的是,U2的USB输入绝对不是吃素的——U2的USB的素质,优于许多有USB输入的解码器,超越了同等级的MagicDAC,也优于MDAC。也许有人要问,怎么好?好在哪里?

我的回答是:优秀的声音都相似,有问题的声音倒是疑难杂症一堆,各有各的问题,就像那句老话“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一样,很是类似。

U2做USB输入,DAC输出的声音,跟MDAC比,素质比较明显的胜出。请原谅我不用“秒杀”一词,因为“秒杀”意味着“各方面以无可争辩的大幅度优势取得完胜”,这个要求太高,而且太绝对。因此,还是不要用了。跟U2比,MDAC的声场没有U2大,纵深也显得不足,分离度不加,更重要的是,结像层次没有U2有立体感,因此给人比较模糊的感觉,用一个摄影用语:“锐度不足”。相似的地方是,MDAC与U2都是柔和耐听的声音,不前冲,不发刺,可以安心聆听。而相异的是,MDAC的“韵味”比U2好,显得“音乐味”浓一些,具体的说就是多汁一些,也丰润一些,而U2就相对的显得淡、素,准确。这就是为什么我前面不用“秒杀”一词。对于一个很喜欢音乐味的人,感性的人,可能偏向与喜爱MDAC的音色,这个时候,U2的素雅就不是优点了。所以,在有些时候,部分指标是没有绝对的好,关键在于你的审美如何。毕竟,不是人人都做监听,人人都喜欢SPL的那种“真水无香”的东西。

用于USB输入时,U2相对于MagicDAC的表现与相对于MDAC的表现类似,U2的素质高出,淡雅依旧,MagicDAC的人声比较鲜活,跟MDAC的那种“音乐感”不同,MDAC的音乐味是全频的,两端不觉刚猛,而中间较为柔顺;MagicDAC的人声是有自己的特色的,也许就是传说中的“英国声”?听沙拉布莱曼有种独有的风味,但是说素质,不如U2.在用USB输入的时候不如U2,强调一下。那么,在转盘的情况下呢?抱歉,我不知道,没试过,不乱说。

现在,敏感时刻来临,U2用USB输入跟D100的比较。

U2用USB输入, 要专用驱动。D100用USB驱动,是即插即用。理论上讲,有专用驱动好些,毕竟是“软硬绝配”。不过从现实情况来看,Sugar不厌其烦,尽职尽责的一遍又一遍发帖教大家如何安装U2的驱动,看来,U2的驱动“不简单”[s:2] 而且根据坛子的反响,貌似U2的64位驱动好像也不是很灵光。而D100的即插即用简单可靠,从这看来,半斤八两。

在一台win7 32bit 盗版 旗舰版的笔记本上,U2跟D100展开争夺,基本的声音,应该是同一个档次的,有差异,但是论素质,我觉得是同一个档次的。 差异是,D100的声场比U2略小,但是结像更鲜明,从而显得更立体。这么说,有些人可能会有反对意见,我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也可以这么说,D100的结像比U2前冲,从而显得“更立体”,更“玲珑剔透”,更鲜明。这么说,应该可以比较好的表达我所听到的差异。事实就是如此,语言可以无限逼近事实,但是永远无法表达事实。如果还敢兴趣的,麻烦自己对比试听。所谓“实践出真知”自己听过,最深刻。

因此,如果非要问我那台比较好,我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U2固然素颜,D100也不是暖厚的主。从走向来看,二者在某种程度上相似。从搭配来看,依据我自己的经验,搭配胆机,我偏向于D100,因为多数的胆机可以中和D100的那一点点前冲,而且,这点前冲可以中和很多胆机太柔太黏的问题,显得结像鲜明立体一些;而搭配石机,我偏向于U2.,因为较为柔和内敛的U2搭配本身速度较快较刚猛的石机不容易发冲发刺,更耐听。

当然,这种搭配只是从大体上来说,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在此篇幅有限,不一一列举。

U2与D100的差异,到此为止。

解码部分小结:

对比了三台其他的解码,我对U2的解码部分相当满意,更认为其具有相当的竞争力。3000的U2,解码部分可以说是超值的,大约提供了4k左右的音质。

从素质上讲,没有短板,音色中性,较为准确。也许比较素颜,淡雅,但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是好搭配,如果你愿意继续提升,抛弃其耳放组建系统的话。如果U2要升级解码,估计是DAC1起步了。

当然啦,如果是专注于PCHIFI的用家,也许还有一个更好的选择:ARK MX。不过,ARK是纯解码,而且是一个纯PC解码,相对于U2这种多面手,不是一个层面竞争,不详细说了。

至此,U2解码部分完。

第二部分——耳放表现

说完解码说耳放。说耳放,就要搭配耳机来说。广州和讯有大量的耳机试听,包括了600欧的DT990,K702,K701,K601,HD650,K271,DTX910,M1等,唯独没有DT880与HD600.因此,下文中关于DT880与HD600的部分,不是在和讯店内听得,而是在烧友家中,特此声明。

M1:U2推M1,当然接低阻口。U2低阻口下的M1,表现良好,声场不大但也算是打开(对比旁边MDAC直推M1,声场豁然开朗),中频很好听,很有味道很动人,卡门歌剧里面的人声情感表达很好,质感也不错。唯独一点小小的缺点:低频稍过。U2低阻租口对低频的控制似乎不是很好推M1的时候,低频有些过了,每每大鼓响起,就会有点轰隆隆轰隆隆。记得之前也有网友说过U2推D5000低频控制不住,为了确认,我把M1插入U2的高阻口。很明显,低频变得凝聚,不在混响。看来,这个问题确实存在,尤其是低频偏多的耳机,又是低阻的,应该注意。除此之外,M1在U2下,表现优秀。

DTX910:DTX910这个耳机很少听,用U2推,插低阻口,还是刚才提到的,低频稍过,其他都不错。不过跟M1比,声场胜出而中频实在有差距,干巴巴,没味道。也许有人会说DTX910延续白牙的中性准确,但是,不是我的菜。

DT880(250欧):DT880这个耳机,每个人每个人对其的理解都不一样。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雷姆特,一千个听众就会有一千个DT880.不过听过这么多耳机,我觉得DT880基本上是个很平衡的耳机,不肥不瘦,中频稍润,声场规整,不是特大,但是定位不错。这是我对DT880的理解,如果您的理解不一样,请按上面的酌情加减,来看下面的评价。U2推250欧的DT880,首先当然是高阻口。出来的声音,均衡,耐听,分离度不错,定位也不错,听歌剧感觉很好,听童丽很顺滑,齿音不严重,几乎感觉不到。不过,我认为U2推250欧的DT880有个问题:力度不足,瞬态不足,交响爆棚的时候爆不起来,可以很大声,但是没有扑面而来,声令如山的气势。转而尝试用低阻口去推DT880.U2低阻口下的DT880,相对于高阻口的DT880,显得更加骨感,线条更细腻(不过高阻口推并不感觉线条粗,特此备注),给你分离度更高、定位更精准的错觉,但其实是一样的,只是结像小了,变瘦了,显得空间稍大了而已。因此,对于U2推250欧DT880的表现,我觉得大体良好,力度不够。而且,更换低阻口显然不能解决问题。

K601:K601是我最熟悉的耳机,其实听U2的时候,我是最先用K601听的,高阻口低阻口都不能幸免。总的来说,U2低阻口下的601,线条细腻,润泽度不错,高中低频均衡(U2本身低阻口低频稍肥,正中601下怀),算是不错。而最大的问题与DT880一致:力度不足!而且,这个不足,在低阻口推601的时候较为明显,601软了,儒雅是儒雅,但是有气无力。换过高阻口推,601的力度回来了,声场也较为打开。满意了吗?我没有。为何?因为U2的高阻口推601,平淡,实在是平淡。没味道,但是不至于像推DTX910那么的干巴巴,这是601本身中频较润使然。不过即便如此,U2的高阻口推601还是平淡。因此,U2的高阻口推601,比低阻口好,但是也就及格多点的水平,没味道,泛音出不来,中频不出彩,这样的601,难以体现601的精华。 而且,在这个时候,旁边就有一台MF2a的豪华版,从U2的DAC出口接线到MF2a推601,结果如何呢?我表示,MF2a推601,比U2的高阻口好。好在哪里?中频出来了,温润,一贯的akg之声,高频也更柔顺。原来的U2高阻口推601没觉得高频刺耳或者什么,但是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拉出来一比,就能知道异同。不过,这个MF2a并没有发挥最大的功力。为何?预热时间不够。我在给别人磨机的时候,深刻的认识到,MF2a要预热3个小时才叫暖透,1个小时的声音只是初醒。这个MF2a,预热才四十来分钟,显然热身不足,导致中频虽然比U2的高阻口来的有厚度,但是透明度不如。我估计,如果予以充分预热,MF2a的中频透明度是可以赶上来的。顺便也说说U2的中频透明度: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比Solo、SPL Phonitor之流不足,比莱曼还是好不少。同时也提醒一下各位,以我的经验,试听胆机无好声,多数是因为预热时间不足。哪个商家能够给个胆机预热三小时等你来听啊?

K701:K701算是K601的大哥,而不是父辈。这是我对两个耳机的大的认识。下面说U2两个口推701.701虽然只有62欧,但绝不是容易伺候的主,易推动难推好。U2的低阻口推701,声场可以,但不是很广阔,低频温暖松弛,中频温暖动人,高频柔顺圆滑,听着好像很好,其实也确实是这样:味道不错,真不错。不过,U2的低阻口推701,有一个问题是无论如何也回避不了的:实在是孱弱,无力,有气无力.也许你会说,701就是这个调调。没错,很多701是这个样,但不是个个701都这个样。刺猬或者RKV下的701就绝不会有气无力。因此,U2的低阻口推701,听人声,流行,味道一流,听歌剧,交响,感觉阳痿。 为此,我把701插入U2的高阻口。这一下,有气无力的问题一扫而光,701顿时犹如饱餐一顿,气力十足,1812序曲的爆棚毫不手软,十分辉煌。但是,就问题刚走,新问题又至:U2高阻口推的701,声音粗,不细腻!刚才说DT880接U2的低阻口感觉细腻许多但接高阻口也不会粗,这回701就不行。U2的高阻口接701是显得粗了,小提琴的声音变粗以后,感觉是一个木工在锯床脚似的拉琴,雅韵全无。因此,这个高阻口跟701的组合,无论如何也不能满意。综上,U2推701,我觉得玩玩即可,莫要当真!(又应了那句老话:701要推好谈何容易)

K702:这个是701的同门,但是声音走线不尽相同。总的来说就是更硬朗,更大气。中频的肚子减肥了,多于的摊到高低频,使得低频的下潜分析力更好,而高频也没有701那么黄昏。用U2推,低阻口,表现跟701类似,乐感不错,但是力度却是要好于701,表现比701好;用高阻口推702,线条也没有701粗,不过还是有问题,U2的高阻口推702,高频过亮了,不耐听,一首小提琴独奏我都没办法听完就摘耳机了。因此,U2对702,也不是很搭。

K271:这个耳机,我是用低阻口推的,没有试过高阻口,原因是因为,我觉得低阻口推就已经不错了,声场打开,虽然没有601自然,但是在封闭式耳机中,头中效应较轻,算可以了。三频均衡,动态力度均不错,也没有发粗的问题,味道也可以。这个组合,就两个字,不错。

HD650:U2推HD650,毫无疑问用高阻口。总的来说,我觉得一般般:声场可以,但是明显没有小二平衡推650那么恢弘。同时,U2推650,高频不太好,中频显得线条粗,当然,没有U2高阻口推701那么粗,但是还是明显可闻,不过也不至于影响心情的地步,总之不是很好。我觉得,U2推HD650,没有推开,声场没有推开,三频也没有推开,只能用一般般来形容。不差,但是也谈不上好。相对于U2,我推荐,还是平衡推HD650吧!

HD600:U2推HD600自然也是高阻口。U2推HD600这个组合,大气磅礴,气势逼人。低频轰鸣,厅堂感很明显,高频也算是华丽,总之是给力的那一类。那是否没问题了呢?不是。U2推HD600,中频太淡了,在其出彩的低频与较好的高频下,显得是个短板。因此,听歌剧就显得十分不合时宜,听交响倒是有一种独有的“权威感”。

精彩总在最后。现在,隆重有请我们的最后一位选手:600欧的DT990!!!

为什么把600欧的DT990放在最后面?

因为我觉得,U2推这么多个耳机,就是推煲熟煲烂煲透(和讯的老东西)600欧的DT990最让人满意,也是U2耳放部分给我的最大的惊喜!!U2用高阻口推600欧的DT990,基本上就是好声音特点:动态十足,声场宽大,定位准确,高频出彩,分析力抽丝剥茧,空气感明显;中频醇厚,质感动人;低频下潜深而且分析力很好,弹跳性一流。而且全频的能量感一流,细腻度良好,彻底没有之前推650、701的声音线条粗的问题。为了证实我没有听错,我又将U2的解码信号接出用A100、MF2a推600欧的DT990,发现,MF2a推的600欧的DT990是明显不如U2自己的高阻口,尤其是低频,显得疲软而松散,没有质感;中频表现还算可以,但是高频也没有U2高阻口的空气感,更重要的是,透明度不如U2高阻口推的600欧的DT990!就算是A100,在U2的高阻口下,也没有明显的优势,只是各方面稍有提升,不知是否跟信号线的限制有关。U2高阻口推DT990,在播放天空之城里面的原声,主人翁被海盗追赶的那一段的圆号,那个空气感,真的是,让人落得鸡毛一地;听小提琴独奏,那种木头的箱体共鸣与琴弦之音交相辉映,很是受用;听钢琴,形体感不错,定位更是好。总之,这个组合,给予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这个组合推的DT990不如SPL的Phonitor,但是,我是非常欣赏的。能将600欧的DT990推得如此,确实不错。

U2耳放部分小结:
U2的耳放,在推600欧的DT990时确实给予了我不小的惊喜。但除去DT990,U2推得可以说满意的,就剩下低阻口推K271了。除此之外,无论702还是701还是601还是650还是600还是250欧的DT880,在我的标准看来,都是不进如人意的。

如果说,3000块的U2的解码部分达到4k的水平,那么,其耳放部分,也就1k5左右,不是特别出彩。对于所谓的推HD800跟推T1可以“推好”这种言论,我表示强烈怀疑。


至此,U2耳放部分评价完。


全文总结


所谓有分必有总,刚才把U2分为解码,耳放两部分来谈,是为了分门别类的讲清楚问题。但是,U2毕竟是把两者做到了一起,所以就不能完全分开来,要综合的看。我之前说的很清楚,U2的解码是很好的,但是耳放就一般。不是差,也不错,但是没有耳放出彩。之前有人说,U2是解码耳放均衡的,我在这里表示不同意。我觉得,U2是有侧重的,不管设计师的设计目的如何,但是出来的结果,就是解码优秀而耳放一般。大家也可以想想,一个AB类的耳放,能有多给力呢?事实上,我的耳朵也告诉我,U2的耳放,可以值回票价,不像有些机器一样,耳放就是给你听个响,看看机器坏没坏。U2的耳放,有一定的使用价值,例如,推比较好推的K271以及600欧的DT990(一直表示很惊艳,为何推得如此不错),或者是出差,不方便拖家带口,或者是在办公室,一体机方便,或者是过渡期的选择,或者以后升级耳放来发挥解码部分的最大功效,这都可以成为我们选择U2的理由。而且,U2摆在桌子上的销量也说明——U2不是吃素的!

但是,我还是要说,U2的耳放,其实没有那么神,U2的神话,来自于打开了一个新的分支市场:全功能的一体机,解码优秀,耳放够本,而且最重要的:价格合理而且外观不错。这就导致了一代“神器”的诞生。但是归根结底,还原U2本来的面目,U2应该是一个侧重解码的解码耳放一体机,方便,但是内置的耳放如果要用来正儿八经的发烧,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因此,
正在选择一体机的朋友,U2可以是一个好选择,一个有价值的选择;对于有了U2的朋友,如果想升级,建议从耳放部分入手,根据自己的耳机的实际情况选择一台独立的、优秀的纯耳放;而对于那些非要说U2万能,是个耳机都能推,可以推好T1、HD800之流的人,我只能说:省着点用吧,即便枪没有损耗,子弹还要钱呢!


全文完

1111111.jpg (74 KB, 下载次数: 55)

1111111.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1-22 02:4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