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sidewind 于 2025-4-7 15:32 编辑
避开满银半银,工艺不成熟现在这些年到了大规模掉漆的时候了,买碟是来听的,随时报废什么鬼
至少对于部分厂牌(我遇到的包括EMI、SONY)的相当一部分ADD录音,避开2000年左右及之后的低价“remaster”再版尤其是换了封面换了系列的那种,至少就我遇到的比如EMI的克伦佩勒传奇系列、索尼CBS再版的EMI肯佩贝交录音,声音劣化不是一般的严重,甚至都不比USB直连一体机更宽松,密度还差劲
个人模糊体验,DDD的碟子版本区别比ADD的要小很多,DG、飞利浦、DECCA这几家大厂稳定性好很多下限高很多甚至纸盒大包子都能保持不错的音质,甚至NAXOS感觉音质稳定性都吊打EMI
零几年之后的数字录音普遍音质都不错,但这时候主要的问题已经变成了演绎,毕竟普遍认同的老一辈古典大家所剩不多了
没玩过SACD,但就口碑而言SACD下限很高,有钱直接SACD没问题;预算不高的话可以看看日版二手碟,CD高峰期和日本电子工业顶峰期重合,日版碟做工、用料和音质普遍在线,而且日本人疯狂偏爱名盘因此各种著名录音的日版都很常见而且价格不高
DDD都好说,如果偏爱模拟时代老录音而且要求极致的话,可以考虑SACD+黑胶双修,这个就玩大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