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大昌音响器材 于 2022-11-28 14:48 编辑
前两期我们讲了音质音色和活生感,今天我们接着讲意境。为什 么是先讲意境而不是大多发烧友理解的定位、结象和音场呢?这个中原因我们以后再讲。
意境是什么,这还真的只能意会而无法言传,例如李白的将进酒,或者说 黄霑的沧海一声笑,无一不是体会意境的典范。那么说到发烧上的意境是什么呢?
说到这个话题,那么我们需要先探讨一下,我们为什么玩发烧。
音乐文化的传承其实更早于文字文化的传承,是刻画到基因里的文化本能。怎么理解这句话呢?求偶的时候会有欢快的 吟唱,悲伤的时候会有伤感的哀鸣,战斗的时候会有鼓舞的呼喝,享受的时候也会有咿咿呀呀的呻吟。这些声乐与旋律是人类与生俱 来的本能,是人性文化属性中的重要组成。只不过现代人由于物质需求的旺盛,而抑制了对于音乐文 化的精神需求。远古流传的《诗经》以及《元曲》现代人又何曾几多听闻,这就 好比衰落凋敝的中医,我们主观的认知已经发生了太多被蒙蔽的偏移。
现代的男人越是成熟,越喜欢独处,因为他想活得更通透或者说想活得更明白,以至于活得更精致,活出自己想要的 样子。独处的方式有许多种,比如闭关、喝茶、听音乐,钓鱼、爬山、自驾游等等。而这其中感性胜过理性的人 大多更偏爱听音乐,特别是发烧音乐,为什么呢?感性的人更容易伤春悲秋,更容易被情感的共鸣,也更容 易体悟发烧音乐的内涵和意境,特别是有一定文化底蕴的感性的人。
那什么是发烧音乐呢?大部分人理解为录音水准较高的就可以称之为发烧音乐。这样的说法本无 可厚非,但是我们今天聊的是发烧的意境,那么可能我就会提出一些个人的想法供大家参考。
遥远的救世主,也就是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天道》中有一段描述《流浪者之歌》的台词,丁元英说:“同一首《流浪者之歌》的曲子, 以穆特与弗雷德里曼的小提琴相比较,穆特诠释的是悲凉、悲伤、悲戚,弗雷德里曼诠释的是悲愤、悲 壮、悲怆,不一样,穆特多了点宫廷贵妇的哀怨,少了点吉普赛人流浪不屈的精神。 ”这段话就将发烧意境的内涵与高下讲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你是什么样的人,几十年过去之后,蓦然回首,却忽然发现,现在的你根本就不是你想活出来的样子,忽然而来的悲 哀感会让你无所适从。那你到底想活出来的是什么样子呢?我有一个上海的发烧友朋友,算是忘年之交,他 活得就十分的通透和洒脱,我半开玩笑的说他活得好似令狐冲。 写到这里我就想起来大话西游夕阳武士的那句经典台词。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发烧音乐听得多了,人生的意境就自然而然的在只言片语之中在举手抬 足之间显现出来。那哪些有属于真正有意境的发烧音乐呢?大家可以关注我私下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