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6481|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更新完毕】【笔耕翻译组】王者之战——56只旗舰耳机的决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7 15:0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陕西西安
写在前面的话
临近毕业,鬼鬼最近确实因为一些事情忙昏了头,但是在看见心仪的翻译作品的时候还是想着不吃饭不睡觉也一样要拿来给大家分享,本次出品的这篇评测在headfi上面被评价为史诗级别的评测,于是鬼鬼立刻联系作者,昨天刚刚拿到原文作者DavidMarler兄的正式授权,于是就有了今天这篇翻译。本次的翻译形式与以往不同,将采取实时更新的形式进行翻译,楼下的某些精彩回帖也可能被翻译成英文转交DavidMarler,会由他一一解答哦!

原文作者:DavidMahler
原文地址:http://www.head-fi.org/t/634201/ ... pared#user_EPILOGUE

翻译:garyvictor

本译作仅为学习/讨论用,无任何商业目的,译者不承担连带法律责任,原文为Head-Fi资深烧友DavidMahler所著,原文著作权归原文作者所有,译者保留译文著作权。复制、引用或转载译文前请与译者联系,请勿未经授权使用本作品。

译者E-mail:garyvictorlee@163.com

小贴士:译者编辑时发现帖子内耳机数量众多,难以查找,而论坛暂时不支持楼层链接功能,为了方便查找,大家可以按下Ctrl+F依自己所关注的关键词。

王者之战——56只旗舰耳机的决战!

要找到史上最好的耳机哦!——David Solomon



目录

序言篇
关于本评测
关于评测人
HEADPHONES.COM

设备篇
音源
放大器
周边

正式评测


结论/总评篇(剧透)

结语篇
评测使用音乐
一些思考&鸣谢


参评耳机列表(按照字母顺序排列)

制造商及型号

AKG:
K501
K702
K1000

ALESSANDRO:
MS Pro

AUD**01;O:
PFE-232

AUDEZ'E:
LCD-2 (rev. 1)
LCD-3

AUDIO-TECHNICA【铁三角】:
ATH-AD900
ATH-W3000ANV
ATH-W5000

BEYERDYNAMIC【拜亚动力】:
DT 660
DT 770
DT 880
T1

DENON【天龙】:
AH-D950
AH-D7000

FOSTEX【丰达】:
TH900

GRADO【美国歌德】:
HP1000 (HP2)
PS1000
RS1
RS2

HE AUDIO:
Jade

HIFIMAN【头领科技】:

HE-6
HE-500

JH AUDIO:

JH13
JH16

KAM:

HP1

SENNHEISER【声海】:
HD600
HD650
HD700
HD800
HE90 (Orpheus)
IE 8

SENSAPHONICS:
2X-S

SHURE【舒尔】:
SE530
SE535
SRH1840

SONY【索尼】:
MDR-R10 (bass-heavy)
MDR-R10 (bass-light)
MDR-SA5000
Q010-MDR1 (Qualia 010)
XBA-4

STAX:
SR-007 MkI (Omega 2 MkI)
SR-007 MkII (Omega 2 MkII)
SR-009
SR-507
SR-Omega
SR-Sigma

ULTIMATE EARS:
UE10 Pro

ULTRASONE【极致】:
Edition 8 Limited Edition
Edition 10
HFI-700

WESTONE【威士顿】:
ES5
UM3X
Westone 3
Westone 4

序言篇
开篇致辞及一些想法




关于本评测

本评测将试评测本人现收藏所有耳机。评测内容基于本人个人使用经验,文中观点仅限于作者作为音响发烧友的个人意见。除双耳外,不借助任何其他器材共评测。

1.jpg (87 KB, 下载次数: 505)

1.jpg

2.jpg (66 KB, 下载次数: 482)

2.jpg

3.jpg (34 KB, 下载次数: 453)

3.jpg

4.jpg (21 KB, 下载次数: 474)

4.jpg

5.jpg (81 KB, 下载次数: 494)

5.jpg

6.jpg (21 KB, 下载次数: 461)

6.jpg

7.jpg (31 KB, 下载次数: 404)

7.jpg

8.jpg (56 KB, 下载次数: 451)

8.jpg

9.jpg (21 KB, 下载次数: 481)

9.jpg

10.jpg (29 KB, 下载次数: 443)

10.jpg
2
发表于 2022-6-8 10:00 | 只看该作者
王者之战
  11.jpg


第56名 AUDIO-TECHNICA【铁三角】: ATH-W5000
  12.jpg

评测中聆听过的耳机没有几只是笔者不喜欢听的,笔者也享受于聆听大部分耳机的过程,在每只耳机身上至少也试图找到一项优点,不幸的是,我觉得ATH-W5000唯一的优点就在于它仅仅拥有史上最好看的卖相之一,音质无聊且糟糕透顶。

2007年我买到一副W5000,为其蹩脚的声音所震惊。时至今日,也是是唯一一副我退还的耳机。几年之后以为资深烧友告诉我他遇见了两幅完全不同的W5000。依他所言,早期版本声音有缺陷,后期版本稍好一些,得知这个消息后我立刻联系制造商,确认是否有版本变化。制造商称其产品不存在任何变化,且并无记录说明产品存在缺陷。

然而,笔者深信自己最初买到的W5000存在缺陷,因为很多人都很喜欢ATH-W5000的声音。2010年,笔者购买了另一幅W5000,声音和笔者记忆当中一样的糟糕,也就是在极低音量条件下听听还是可以忍受的。


优势
引人注目:我依旧认为这幅耳机拥有铁三角史上做漂亮的外观。带有条纹的乌木外壳要比铁三角近年新旗舰ATH-W3000ANV的樱桃木外壳漂亮得多。

舒适:铁三角的皮质耳垫非常柔软。我并不是这种自适应头戴的拥簇者,但符合人体工程学的佩戴使得耳垫可以松快的包围耳朵,非常舒服。我的头比较大,可能头比较小的人会觉得ATH-W5000佩戴起来比较松。

包装:W5000的携带盒非常精美,内饰为高档丝绸,这个高档塑料箱像是专门为耳机而定制的。

隔音
:W5000是笔者所拥有的全尺寸耳机中极少见的封闭式耳机,因此具有一部分外界噪音隔绝的作用。

缺憾
声音:一般来说,我会评测耳机的几个不同声音属性,从而判定哪些更加成功,哪些需要改进。而在W5000身上,我发现声音在所有方面都太过蹩脚,声音发蒙,声场拥挤,不够通透,缺乏低频,也不够平衡。

头梁做工:我不喜欢铁三角的自适应头梁,我觉得太脆弱,容易坏。然而铁三角的很多全尺寸旗舰产品都采用这个设计。我真的很希望他们放弃这个设计。


双刃剑
低音量聆听:W5000在低音量下声音提升明显。我并不是试图打趣“越听不到就越好”,超低的音量条件下,声场会扩大,声音也更自然。

驱动:铁三角出品了一款专门为W5000设计的耳放,HA-5000,一些用家告诉我这个组合声音令人震惊。我还没有听过这个组合,所以还不知道。从个人经验来看,W5000的声音从来都是蒙的,非常不自然,不管用什么耳放都是一样。我用过的耳放当中,搭配最好的是307A,但也并不十分出色。


线材:W5000的线材质量确实很高,但我还是喜欢更换简便的线材,而W5000的线材是焊死的。

性价比:F
本篇评测中并不会给出太多F,不幸的是W5000令人难以忍受的朦胧声音使我的耳朵难以忍受。单元发声的方式类似被束缚住一样。可能改成开放式耳机的话声音能提升一点,但在这个价位上,我觉得我听过的任何一副全尺寸大耳机都能甩出W5000几条大街去。


快速检索
设计:全尺寸
单元:动圈
阻抗:40欧姆
隔音:一般
放大器:需要
推荐耳放:TTVJ Millett 307A
聆听最佳音乐类型:低音量
使用线材:自带
版本:未知
旗舰状态:前旗舰
在产状态:2012年在产
价格:650-1000美元(估计)   



第55名 SENSAPHONICS: 2X-S
  13.jpg
2X-S是一对定制入耳式耳机,每声道双单元,单被动分频设计。这是笔者购买的第二副定制入耳塞,入手UE10 Pro之后紧接着就购买了这副耳塞,原来读到过一些对于这副塞子的正面评价,隔音性能优异,佩戴也是所有定制入耳当中最为舒适的,2X-S的外壳完全是由软性硅胶材质制成,仅仅以上这些描述就足以令我认为这是一对极具潜力的塞了。实心的2X-S足以阻挡绝大部分外界噪声,同时可以在长时间佩戴时保证足够的舒适度。然而,从耳道内取出时,富有弹性的外壳材料也确实会令耳朵感到不适。最终从音质上来讲,2X-S音质一般。

优势
绝佳的隔音:2X-S和Westone ES系列之间的隔音性能难分伯仲,两副耳塞都是我拥有的隔音性能最佳的耳塞。2X-S的噪音隔绝性能确实绝佳。

贴合:再次说明一下“贴合”并不意味着舒适,在此说明这一点的原因是因为笔者觉得耳塞和耳道紧密贴合完美无瑕,但从耳道中取出的时候硅胶产生变形,导致内耳极端不适。

便携性极佳:入耳耳机 的便携性绝对一流,可以装在衬衫小口袋里——你把MDR-R10装在那试试看?

易驱动:多数入耳式耳机驱动性都非常好,2X-S我用的比较少,但完全不需要耳放,我原来都主要用iPod推。

具有序列号:和所有定制入耳耳机一样,2X-S拥有独一无二的序列号。


通透性不佳:笔者发现2X-S的声音特性极端不平衡,整个频段当中充斥着尖刺的金属质感。

入耳的先天缺陷:我认为全尺寸耳机声音相比入耳式耳机更加自然。与声音在自然界的传导模式一样,全尺寸耳机发出的声音会为经过整个人耳,而入耳式的耳机则仅通过耳道传导声音。对我来说,这种空间感意味着更加自然的聆听观。这方面仁者见仁,但笔者依旧持此观点。

入耳声场
:对我来说,入耳式耳机的声场缺乏真实感。很多人喜欢这种声场,但笔者认为与全尺寸大耳机相比时,入耳式耳机的声场并不占优势。

调音:笔者发现整个频段频率响应当中都存在着奇怪的波峰和波谷。低频绝对是缺乏力道的,高频又稍显削减,火气也不小。中频比较抢眼,但是中高频声音比较奇怪,不自然。

线材:我相信,今天森海塞尔依旧提供可更换的线材。然而我在订购2X-S的时候,线材是不可更换的,这条线才看起来比较脆弱的样子。

转手价值:我刚来Head-Fi的时候记得有人在二手区开贴出售自己的定制。最后感觉和笑话一样,出售二手定制在那时候根本就没听说过。今天很多厂商提供改模服务,出售自己的二手定制成为一种可能。但出手的时候做好大出血的准备。

双刃剑
结像:把所有批评先放一边,2X-S街巷确实非常优秀。乐器分离度因平滑的衰减而得到提升。

包装:2X-S包装为一个硬质塑料盒,内含一个塑料拉链携带包。

性价比:D
我觉得2X-S价格虚高。虽然硅胶外壳能够有效的防止外界噪音,但笔者评测过的任何一对定制入耳声音都更加自然。我在自己心爱的的UE10之后购买了这幅耳机,初听时确实比较失望,5年之后的今天我依旧没有对这个声音产生任何好感。

快速检索
设计:入耳式耳机
单元:动铁
阻抗:27欧
隔音:极好
放大器:无需
推荐耳放:无(iPod直推)
聆听最佳音乐类型:无推荐
使用线材:自带
版本:笔者所知至少一个历史版本
旗舰状态:前旗舰
在产状态:在产
价格:$750+取耳印费用



第54名 SENNHEISER【声海】: IE 8
14.jpg

声海的IE8进入市场已经是第三个年头了。三年当中,IE8定位为声海的旗舰入耳型号。之后为IE80和更新的IE800所取代,笔者没有听过IE80,虽然其原始设计和IE8相差无几。因此仅在此对IE8进行评测。IE8为一单元耳塞。背后的小旋钮为低频控制,用户可以自行选择需要的低频量,对笔者来说唯一的问题就是,就算是吧旋钮开到最低,聆听多数音乐的时候,低频也显得过于突兀。令笔者印象最为深刻的是IE8的声场表现,其头中效应远少于一般入耳式耳机。

IE8有一个后期型号配备了苹果遥控器【译者注:IE8i】,笔者所测为无遥控之原版IE8。

优势
结像:就入耳式耳机而言,IE8的结像能力极佳。虽然在这方面和大耳机还是有一定距离,但入耳当中已几近顶端。

易于驱动:和大多数入耳式耳机一样,IE8并不难易驱动,我一般用iPod直推,因为iPod的低频有所削减,有时候调一下低频旋钮还是挺好玩的。

便携型强:入耳式耳机的便携性是有目共睹的,IE8也可以很随意地放在衬衫口袋里——拿个HD800来试试看?

低频调节:IE8背板上的低频调节单元可以供使用者依据自己喜好进行调节。需要使用随机附带的小工具进行调节。需要指出的一点是低频调节并不是步进的,也就是说只能靠眼看和耳听来进行左右的低频配对调节。

橡胶耳挂:我从来不用,但是这个耳挂可以保证从后方佩戴时耳机的稳固性。


通透性不佳:笔者以为,IE8中频颗粒感较强,相对来说,参评的舒尔、Audéo和Westone的通用入耳型号中频更加顺滑。

中频:不自然,颗粒感较强。有时会感到中频被低频所吞没。

入耳的先天缺陷:我认为全尺寸耳机声音相比入耳式耳机更加自然。与声音在自然界的传导模式一样,全尺寸耳机发出的声音会为经过整个人耳,而入耳式的耳机则仅通过耳道传导声音。对我来说,这种空间感意味着更加自然的聆听观。这方面仁者见仁,但笔者依旧持此观点。

包装:IE8的携带盒确实有损其便携性。盒子太大(比iPod还大)不便放在衣兜内。这迫使用家将线材缠绕在橡胶绕线器上,笔者并不喜欢如此,但也从不使用附赠携带盒。

舒适程度:IE8的人体工学设计对我来说有些奇怪,使用耳机附带的硅胶套或者海绵也无法达到较好的气密性。可能是因为耳套相对较大导致的。

双刃剑
声场:所有参评耳机中,IE8的声场表现是最接近大耳机的。一般来说我不喜欢入耳的声场表现,但IE8在声场方面确实胜出不少,其声场宽度更大,深度更是令人惊讶。

调音:IE8声音偏暖,许多烧友(尤其是低频控)都非常喜欢这一点,但笔者认为这样的音色和颗粒感较强的中高频对比起来稍显奇怪。

高频:IE8的高频没有齿音,笔者深感欣赏,然而其缺点在于高频稍显不足,且有时比较粗糙。

隔音
:因其人体工程学设计,笔者完全无法令IE8耳套封住耳道,对于入耳式耳机而言,其隔音性能低于平均水准。

声音中庸:笔者还没有找到IE8特别适合的音乐。听任何一种体裁的音乐都不会显得非常完美,同样也不会显得过于差劲。

性价比:D
实话实说:声海是笔者一直最为喜欢的耳机制造商,但笔者认为IE8是笔者众多森海耳机当中最不具有性价比的一款,IE8不是一款失败的耳机,但定价相对于音质来说过高。


快速检索
设计:入耳式耳机
单元:动圈
阻抗:16欧
隔音:一般
放大器:无需
推荐耳放:无推荐(iPod直推)
聆听最佳音乐类型:无推荐
使用线材:原配
版本:未知
旗舰状态:前产品线旗舰
在产状态:$350 (估计)


第53名 SONY【索尼】: XBA-4
15.jpg

笔者前些年购入MDR-EX700长线版本,EX1000出现之前索尼一直以此作为入耳式耳机的旗舰型号。笔者对EX700声音的某些方面(尤其是低频表现方面)较为满意,但其声音整体方面和人体工学设计方面并没有赢得太大分数。因为对EX700的兴趣缺缺,所以笔者并未购买EX1000。

2012年,索尼发布了XBA系列入耳式耳机,XBA产品线使用动铁单元,在高低价位段上推出了几款不同的耳机,妻四单元产品XBA-4为四单元,受到烧友一致欢迎。

XBA-4是索尼公司入耳耳机的旗舰型号,就笔者所知,此款耳机为世界上仅有的两款非定制四单元动铁入耳式耳塞之一,另外一款为Westone 4。但与采用双低频单元的W4不同的是,XBA-4仅有一只低频单元,另有一直单元供次低频使用。我预定了XBA-4,但到达之后,索尼想headphones.com发送了XBA全系列的送测样本,笔者因此得以试听整个XBA系列,我发现我个人更加喜好XBA-3的声音,XBA-4相比更加明亮,也更加刺激。对我来说XBA-4的声音解释力相比XBA-3更强,但XBA-3声音更加平衡自然。如果之前知道可以评测XBA全系列,我应该会转投XBA-3门下。

注:XBA-4有两个不同型号,其原型为XBA-4,配有苹果遥控器的版本即XBA-4iP。

优势

细节丰富:XBA-4声音细节丰富。非常适合用来聆听古典音乐。

结像
:XBA-4结像能力出众,就入耳式耳机而言,XBA-4的乐器分离度和空间感非常好。

交响大师:使用XBA-4聆听流行音乐是可能稍显刺激,但古典音乐表现非常出色。此外,XBA-4播放非常平衡(非过亮)录音时声音亦可圈可点。

隔音:入耳式耳机生来就具备了卓越的隔音性能,有人说XBA-4外壳较大,想要获得密封状态确实不易,然而佩戴密合后,其隔音性能确实非常好。索尼提供包括硅胶套和硅胶/海绵复合套在内的众多耳套,可按照用家要求进行选择。

便携性
:作为入耳式耳机,XBA-4的便携性绝对一流,可以装在衬衫小口袋里——你把MDR-R10装在那试试看?

易于驱动:与其他的入耳式耳机相比,XBA-4的设计目的是配合随身设备,所以并不需要使用附加耳放,但使用iPod5代线路输出至RSA Hornet驱动时,相比直推来说提升立竿见影。其部分原因是因为iPod的耳机输出削减了部分次低频。

包装:XBA-4包装为硬质携带包,为磁铁锁定。与EX700长线版提供的怪异盒子相比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这种磁锁的设计对于生活节奏较快,使用拉索收纳包可能较容易损伤耳机线材的烧友们是一个福音。


通透程度不足:XBA-4声音并不平滑,最终导致其声音通透程度不足。

中频:金属感较强,通透程度不足,个人认为声音不够自然。

入耳的先天缺陷
:我认为全尺寸耳机声音相比入耳式耳机更加自然。与声音在自然界的传导模式一样,全尺寸耳机发出的声音会为经过整个人耳,而入耳式的耳机则仅通过耳道传导声音。对我来说,这种空间感意味着更加自然的聆听观。这方面仁者见仁,但笔者依旧持此观点。

入耳声场:对我来说,入耳式耳机的声场缺乏真实感。很多人喜欢这种声场,但笔者认为与全尺寸大耳机相比时,入耳式耳机的声场并不占优势。

齿音:XBA-4齿音并不十分明显,但有时齿音问题非常明显。

做工:笔者对收藏中所有索尼入耳式耳机的人体工程学设计均不感冒。耳机佩戴并不舒适,XBA-4的耳套尤其大,所以很难密封。另外,XBA-4设计为直接佩戴,线材直接垂下,而并非绕耳佩戴,因此听诊器效应较强。

线材:索尼在线材设计方面显然走了弯路,和我一样的烧友都会喜欢不带苹果遥控器的版本,然而选择原版XBA-4(无遥控版本)的时候很可能也会后悔,原因是其线材设计非常差劲,左右分线长度不一,XBA-4iP分线为Y型,左右两端长短一致,笔者非常不喜欢非对称分线。最后,XBA全系列耳机都采用了不可更换线材的设计。

双刃剑
:XBA-4调音倾向平衡,但其平衡性可以更好。低频少有缺陷,特别是耳道密封情况和笔者类似时。而且中频听起来并不是非常自然,总体上来说调音不错,但还有提升空间。

低频:XBA-4低频下潜非常深,密封良好时,低频冲击力非常好,密封不良时,低频稍欠。笔者发现XBA-3低频表现更富冲击力,特别是中低频区域内。部分原因可能是因为XBA-3佩戴更容易贴合内耳道。

高频:XBA-4高频延展性非常好,但颗粒感较强,比较刺激。

性价比:C
除开本篇评测之外,笔者不久前还写过一篇关于XBA-4的评测。前篇评测内XBA-4的性价比分数为85%,和本片评测内所给出的C等级完全不同。因为本评测是基于一系列不同类型耳机所做出的横向评测,而并非入耳式耳机内的横向评测。虽然XBA-4相比EX700提升较为明显,我依旧觉得索尼应当重视其蹩脚的人体工程学设计。XBA-4声音并不差,但笔者认为XBA-3更加适应大众声音取向,因此给予C级评价,本文中提到的XBA-3性价比评分为B或B-。

快速检索

设计:入耳式耳机
单元:动铁
阻抗:8欧
隔音:极佳
放大器:无需,推荐使用
推荐耳放:RSA Hornet
聆听最佳音乐类型:古典音乐/优质录音
使用线材:原配
版本:未知
旗舰状态:现产品线旗舰
在产状态:2012年在产
价格:$349.99 (无遥控板) 369.99 (有遥控版)


第52名 ULTRASONE【极致】: HFI-700
16.jpg

HFI-700是笔者拥有所有耳机当中唯一一只经常不放在家中的耳机,我将它放在乐队排练室内。录音的时候喜欢用来录制鼓声,多半不是因为音质,而是因为多年使用。
HFI-700是笔者接触的第一只极致耳机,购买的时候(2005年前后),真的非常喜欢声音表现,从很多方面将,我依旧认为这是一只蛮好听的耳机。HFI-650是其早期型号,但我听说声音和HFI-700相同。时至今日,极致还在生产HFI系列,HFI-780就是HFI-700的远亲。

优势
有趣的调音:HFI-700是我闲听时候的好选择。中低频非常突出,中高频存在削减。问题最大的就是松散的低频,实际上,在笔者的收藏当中,HFI-700可能很类似着典型的嘻哈耳机,但和多数消费级耳机相比,HFI-700高频延展好出很多,我不确定频响当中的某一段代表了这一点,但我认为总体听感不错。

嘻哈大师:我比较喜欢使用HFI-700聆听嘻哈,现代说唱和传统灵歌。因为低频比较松散,HFI-700声音比较粗气[vistceral]。这种低频在聆听摇滚、爵士和古典的时候减色不少,后者尤甚。

隔音:最喜欢HFI-700的一点就是其密闭性。当然,封闭式耳机隔音一般都较好。HFI-700和其它封闭式耳机相比时隔音能力依旧居上。


通透性不佳:与其它hi-end耳机相比,HFI-700缺乏真实感。然而与同价位封闭式耳机相比时,HFI-700通透性方面表现不俗。

非平衡:HFI-700染色较为严重,笔者认为,不适合严肃/批判性聆听。

中频:HFI-700中频存在一些不自然的峰值和波谷。有时这种缺陷会因其并非过于极端而被忽视。对于习惯于纯净中频的烧友来说,HFI-700可能会“出怪声”。

舒适性:很早之前HFI-700的人造革耳垫就硬化开裂了。随着这种开裂硬化,HFI-700变得不再舒适,佩戴非常疲劳。

线材:HFI-700采用单边进线设计。笔者不喜欢这种进线模式,Y型分线,双边进线的模式更受笔者欢迎,这种设计更容易改平衡。

双刃剑
低频:笔者认为,所有参评耳机中,HFI-700的低频可能是最为松快的,但这种低频的质感非常充实,聆听特定音乐类型时也非常舒服。

声场:和所有封闭式耳机一样,HFI-700的声场令人印象深刻,相比人们认识当中的封闭式耳机,HFI-700声场宽广很多,但依旧患有声音较为抵近这种封闭式耳机的通病。

高频:我比较喜欢HFI-700比较靠前的高频,可以令在松散的低频下保证音乐不零乱。另一方面讲,这种高频颗粒感较强。

耳放搭配:实际上HFI-700并不难易驱动,但搭配声音较为平衡的石机时声音具有极大提升。比如插在SPL Phonitor上的时候,声场完全打开,低频控制感更强。

性价比 C
2005年的时候,如果提及性价比,打分应该在B到B+,那时候考虑了很多的东西。当然我那时候也没有这么多耳机进行对比。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对这只耳机的忠诚度慢慢的腿色了。除了天龙AH-D950之外,这是我拥有时间第二久的耳机了。作为一只封闭式耳机,我觉得HFI-700发布时性价比还是比较高的。我也很希望耳垫可以使用更加耐用的材料制作。


快速检索
设计:全尺寸大耳机
单元:动圈
阻抗:75欧
隔音:非常好
放大器:推荐
推荐耳放:SPL Phonitor
聆听最佳音乐类型:嘻哈,说唱,灵歌
使用线材:原配
版本:未知
旗舰状态:非旗舰
在产状态:2012年停产
价格:$150 (估计)


第51名 SHURE【舒尔】: SE530
17.jpg

2000年前后,舒尔发布了世界上第一款通用型三单元动铁入耳耳机即E5,紧接着三单元动铁耳塞E500登上历史舞台,发布时E500是全世界最昂贵的非定制耳塞。包含一个即推即听(Push-To-Hear module)模块,这个模块内置小型麦克风,听取外界声音时可无需摘下耳机。E500当年广受好评,2005年前后,舒尔产品重新编号,E500也就是后来的SE530。令人失望的是,SE530发布时,舒尔放弃了即推即听模块,其音质和E500相同。

与许多老牌耳机厂商一样,舒尔公司最早生产收音机部件和话筒。90年代末期舒尔进军监听市场,专门从事入耳式耳机及个人监听部件开发。就笔者所知,与一般厂商相反,舒尔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以耳塞制造起家的厂商,其后才引入全尺寸大耳机以丰富产品线。

很早以前,我就觉得SE530的声音特性应该是中频凸前的那种。但讽刺的是,SE530的中频表现对于某些烧友来说是其最大的亮点,而对另一些烧友来说则是巨大的烦恼。虽然我觉得还有一些入耳式耳机整体方面声音更好,但个人觉得SE530的声音水准还是非常高的。

在这里必须提及一点,舒尔新推出的3单元动铁耳机SE535实际上和SE530非常接近,因此舒尔停掉了SE530。两个型号确实存在一些轻微差异,故笔者决定对SE530和SE535分别进行评测。笔者认为,如果您已经拥有SE530,那么升级SE535并不会值回票价。

优势

中频:我非常喜爱SE530平滑无颗粒的中频表现。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SE530的中频都是我在非定制入耳塞子中最喜欢的。

男声:SE530浓郁的中频提升了男声的听感,使其更加浑厚,在保证深度的同时使其更加抓耳。

舒适性:2005年左右,舒尔引入了一种橄榄形海绵套,在SE530上预装。这种海绵套可以加强密封性,舒适感也得到一定提升。舒尔同时提供多个种类的硅胶套和海绵套,但这种橄榄海绵套依旧最受笔者青睐。

隔音:正确使用海绵套,耳道密封完好的情况下,SE530可以隔绝掉大部分外界噪音。舒尔德隔音性能确实没有威士顿那样强大,但是威士顿的耳机设计都可以使用Comply海绵套【译者注:即C套】,当然,Comply也出品SE530配套的海绵套(如上图所示),但笔者发现使用C套会对SE530音质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会令更进一步削减高频。

爵士大师:530下的爵士乐顺滑且荡漾,老一点的波普爵士乐,带上一点儿嘶嘶声和模拟录音的炒豆声,味道棒极了。

易于驱动:作为一款入耳式耳机,SE530极易驱动。使用耳放时音质更佳,高频更好。

便携性:作为入耳式耳机,SE530的便携性绝对一流,可以装在衬衫小口袋里——你把SRH1840装在那试试看?

适应面广:SE530是本次所有参评耳机及耳塞当中适应面最广的之一,这个令人感到舒适的副作用是由削减的高频带来的。

包装:SE530的包装确实非常出色。和苹果广受称赞的包装方式一样,SE530包装紧凑,简洁明快。令人称道的是SE535也继承了这一传统。也许SE530/SE535最重要的附件就是拉链携带包,我很喜欢这个携带包,除了装SE530之外还装过我的一些其他耳塞。


高频:SE530的高频削减了很多。有时候这会令声音听起来比较拥挤而且拖泥带水。第一次听的时候,很惊讶这种高频的缺失。鉴于这幅耳机声音非常顺滑,只想让高频再多一点延展就好。

缺乏细节:用SE530听古典音乐的时候觉得听不到高频泛音。简单来说SE530声音细节不足。

入耳的先天缺陷:我认为全尺寸耳机声音相比入耳式耳机更加自然。与声音在自然界的传导模式一样,全尺寸耳机发出的声音会为经过整个人耳,而入耳式的耳机则仅通过耳道传导声音。对我来说,这种空间感意味着更加自然的聆听观。这方面仁者见仁,但笔者依旧持此观点。

入耳声场:对我来说,入耳式耳机的声场缺乏真实感。很多人喜欢这种声场,但笔者认为与全尺寸大耳机相比时,入耳式耳机的声场并不占优势。

结像:SE530结像略向中间挤。也许是因为高频信息缺失,声音比较乱,不够干净。

线材:SE530与SE535最显著的一个区别就是SE530线材固定而SE535线材可以自由更换。从设计方面将后者明显更加耐用。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很多SE530用家都遭遇了耳挂部分裂线的问题,线材非常脆弱。舒尔很明智的在SE535上面解决了这一问题。

双刃剑
调音:令笔者倍感矛盾,中频能量集中的声音适合聆听爵士,但同时高频的欠乏对古典音乐来说像是潜在水下一般。

低频:低频下潜较深,相当平坦。最不幸的是冲击力没有达到我的要求。

性价比:C
整个评测中,SE530是唯一一副被完全几乎相同的继任产品SE535所取代的耳机。因此,仅推荐价格极好的时候购入。SE535因线材可更换这一特性,具有更高的性价比。但无论怎样,对喜欢贵气浓郁中频的烧友来说,SE530都是上上之选。


快速检索
设计:入耳式耳机
单元:动铁
阻抗:36欧
隔音:较好
放大器:无需,但推荐使用
推荐耳放:SPL Phonitor,RSA Hornet
聆听最佳音乐类型:男声,爵士
使用线材:原配
版本:未知
旗舰状态:前旗舰
在产状态:停产
价格:$300-$500 (估计)


第50名 SHURE【舒尔】: SE535
18.jpg
2011年,舒尔停产SE530,其替代型号为SE535。两副耳塞从声音整体上来说几乎是一样的,但是高频的处理方式有轻微不同,SE535高频细节稍多,这个特性没能让我移情SE535。我更喜欢SE535的原因是可换线设计。线材出现问题的时候,可怜SE530必须返厂修理,更换了一副SE535。SE535的可更换线材终于让我使用的时候不再那么胆战心惊了。这只耳机有两个颜色可选:透明和青铜色。【译者注:后期推出红色的】,我非常喜欢后者。

鉴于SE535是SE530的替代产品,本评测与上文SE530的评测相当相似。

优势
中频:我非常喜爱SE535平滑无颗粒的中频表现。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SE535的中频都是我在非定制入耳塞子中最喜欢的。

男声:SE535浓郁的中频提升了男声的听感,使其更加浑厚,在保证深度的同时使其更加抓耳。

舒适性:2005年左右,舒尔引入了一种橄榄形海绵套,在SE530上预装。这种海绵套可以加强密封性,舒适感也得到一定提升。舒尔同时提供多个种类的硅胶套和海绵套,但这种橄榄海绵套依旧最受笔者青睐。

隔音:正确使用海绵套,耳道密封完好的情况下,SE530可以隔绝掉大部分外界噪音。舒尔德隔音性能确实没有威士顿那样强大,但是威士顿的耳机设计都可以使用Comply海绵套【译者注:即C套】,当然,Comply也出品SE530配套的海绵套(如上图所示),但笔者发现使用C套会对SE530音质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会令更进一步削减高频。

爵士大师:530下的爵士乐顺滑且荡漾,老一点的波普爵士乐,带上一点儿嘶嘶声和模拟录音的炒豆声,味道棒极了。

易于驱动:作为一款入耳式耳机,SE530极易驱动。使用耳放时音质更佳,高频更好。

便携性:作为入耳式耳机,SE535的便携性绝对一流,可以装在衬衫小口袋里——你把SRH1840装在那试试看?

适应面广:SE530是本次所有参评耳机及耳塞当中适应面最广的之一,这个令人感到舒适的副作用是由削减的高频带来的。

包装:SE535的包装确实非常出色。和苹果广受称赞的包装方式一样,SE535包装紧凑,简洁明快。也许SE530/SE535最重要的附件就是拉链携带包,我很喜欢这个携带包,除了装SE535之外还装过我的一些其他耳塞。

线材:SE530与SE535最显著的一个区别就是SE530线材固定而SE535线材可以自由更换。从设计方面将后者明显更加耐用。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很多SE530用家都遭遇了耳挂部分裂线的问题,线材非常脆弱。舒尔很明智的在SE535上面解决了这一问题。


高频:很多烧友说SE535的高频相比SE530有所提升,舒尔称SE535单元与SE530完全相同。因此,SE535高频表现方面的差异都归因于人体工程学设计方面的少许不同。笔者可以确认的是SE535的高频确实非常轻微的提升了一点,但依旧衰减严重,有时候这会令声音听起来比较拥挤而且拖泥带水。

缺乏细节:用SE535听古典音乐的时候觉得听不到高频泛音。简单来说SE535声音细节不足。

入耳的先天缺陷:我认为全尺寸耳机声音相比入耳式耳机更加自然。与声音在自然界的传导模式一样,全尺寸耳机发出的声音会为经过整个人耳,而入耳式的耳机则仅通过耳道传导声音。对我来说,这种空间感意味着更加自然的聆听观。这方面仁者见仁,但笔者依旧持此观点。

入耳声场:对我来说,入耳式耳机的声场缺乏真实感。很多人喜欢这种声场,但笔者认为与全尺寸大耳机相比时,入耳式耳机的声场并不占优势。

结像:SE535结像略向中间挤,也就是说左右空间感较差。也许是因为高频信息缺失,声音比较乱,不够干净。

双刃剑
调音:令笔者倍感矛盾,中频能量集中的声音适合聆听爵士,但同时高频的欠乏对古典音乐来说像是潜在水下一般。

低频:低频下潜较深,相当平坦。最不幸的是冲击力没有达到我的要求。想要加强低频的话,可使用Comply海绵套替换原装海绵套,但会导致高频进一步削减,稍微影响听感。

性价比:C
如果喜欢老唱片当中模拟的嘶嘶声,SE535一定是上佳之选。声音上来说和SE530是一样的,而SE530的声音有和E500相同。其实SE535的声音已经比较成熟,定格多年了,这种声音因其适应能力强倍受欢迎。很幸运的是舒尔在SE535身上解决了SE530容易裂线的问题。

快速检索
设计:入耳式耳机
单元:动铁
阻抗:36欧
隔音:较好
放大器:无需,但推荐使用
推荐耳放:SPL Phonitor,RSA Hornet
聆听最佳音乐类型:男声,爵士
使用线材:原配
版本:未知
旗舰状态:现产品线旗舰
在产状态:2012年在产
价格:$499.99


第49名 WESTONE【威士顿】: WESTONE 3
19.jpg

威士顿以听力保护产业先锋身份起家,是20世纪90年代推动入耳式耳机革命的主力之一。威士顿曾经作为舒尔德原始设备制造商,并与UE联合开发了世界上第一款定制入耳式耳机。

WESTONE 3于2008年发布,是威士顿最早几款的双分频非定制入耳式耳机之一。耳机采用三单元设计,每个单元负责不同的频段(高、中、低)。WESTONE 3之前的三单元入耳式耳机(比如SE530和UE TF10 Pro)单元设置均为双低频单高频设计。初听WESTONE 3的时候被饱满的声音所震撼,笔者认为,相比威士顿的双单元型号UM2声音提升明显。购入WESTONE 3后不久,笔者就从SE530身上移情别恋了。

优势

调音:WESTONE 3染色比较有趣,中低频冲击力强大而高频延展适度。与SE535华丽的中频相比,WESTONE 3的中频稍显凹陷。

低频:WESTONE 3中低频曲线突出,为吉他和鼓的低频深度增色不少。笔者发现其低频表现尤其适合摇滚和金属乐。

舒适性:就笔者而言,威士顿的人体工学设计冠绝其他品牌,其非定制入耳式耳机相比其他品牌的同类产品是最为舒适的。导管口角度可令耳道密封更加舒适。另外,威士顿耳塞的附件中提供Comply套,这种导管格外舒适且密封性在笔者使用过的耳套当中是最高的。

隔音:威士顿附件当中提供多种耳套,笔者建议使用长Comply套以达到最好的密封性。耳套在耳道内膨胀形成良好密封时可隔开绝大部分外界噪声,这种隔音性能仅次于定制入耳耳机。

摇滚大师: WESTONE 3声音丰满,冲击力强。笔者非常喜欢用这幅耳机聆听摇滚(特别是现代摇滚)。

便携性:作为入耳式耳机,
WESTONE 3的便携性绝对一流,可以装在衬衫小口袋里——你把MDR-R10装在那试试看?

易于驱动:使用耳放驱动WESTONE 3声音提升不大,用Hi-end装备驱动和iPod直推时声音几乎一致。

包装:威士顿随产品附赠圆形硬质携带盒,很类似舒尔的携带盒,但近期产品变更为方形拉索盒。两种携带盒都可以很有效的保护耳机,也很容易放进衣袋。


入耳的先天缺陷:我认为全尺寸耳机声音相比入耳式耳机更加自然。与声音在自然界的传导模式一样,全尺寸耳机发出的声音会为经过整个人耳,而入耳式的耳机则仅通过耳道传导声音。对我来说,这种空间感意味着更加自然的聆听观。这方面仁者见仁,但笔者依旧持此观点。

入耳声场:对我来说,入耳式耳机的声场缺乏真实感。很多人喜欢这种声场,但笔者认为与全尺寸大耳机相比时,入耳式耳机的声场并不占优势。

声音不平衡:从任何角度来说,WESTONE 3声音都和平衡不沾边。喜欢现场混音监听的烧友们可以绕道,UM3X和WESTONE 4在这种情况下都是更好的选择。

结像:WESTONE 3的结像平平,虽然低频表现赢得了我的赞许,但有时候还是觉得对低频的过分强调影响到了乐器未知的正确指向。

齿音:WESTONE 3有一种强调“S”这个发音和踩镲等同频段内的乐器的倾向。

双刃剑
通透性?:笔者觉得WESTONE 3的通透程度算是非常优秀的了,但还不是特别到位。

中频:个人更喜欢稍微靠前一点的中频。但是WESTONE 3的中频依旧非常自然,总体上来说喜欢高低频两端稍微凸起人会喜欢这种中频表现。

高频:初听时立刻觉得高频相比SE530有着质的提升。但还是希望高频和中频的接合更加平滑。

线材
:威士顿的双绞线是我在入耳耳机市场当中见过最好的了。线材坚固,轻便,不易缠绕。我仅仅希望WESTONE 3的线材可以取下。威士顿公司会将可更换线材作为之后的UM系列和WESTONE 4的可选功能。

性价比:B-

WESTONE 3刚刚发布是可能是笔者所听过的最靓声的非定制入耳耳塞。但今天已经有一些型号取代了这个位置——包括Audéo和威士顿自家的产品。相比索尼XBA系列耳机,我还是更喜欢WESTONE 3。这是一副摇滚爱好者们应该拥有的塞子。

快速检索
设计:入耳式耳机
单元:动铁
阻抗:30欧
隔音:极佳
放大器:无需但值得考虑
推荐耳放:无(iPod直推)
聆听最佳音乐类型:摇滚乐
使用线材:原配
版本:未知
旗舰状态:前旗舰
在产状态:2012年在产
价格:$349


第48名 WESTONE【威士顿】: UM3X

20.jpg

在Westone 3发布后不久,UM3X也浮出水面。我还记得威士顿发布Westone 3的时候,许多烧友将这款耳机误称为UM3,因为威士顿当时的生产线命名规则是取通用监听系列的前两个字母UM。因此我得知威士顿推出UM3X的时候一直以为是印刷错误。最终得知UM3X这款耳机确实存在的时候,很好奇和Westone 3对比起来会是什么样。后来发现两副耳机音染各不相同,声音表现却很接近。我还不确定自己究竟喜欢哪一副,笔者认为,UM3X更加平衡,故将其排名置于前列。

发布后不久,UM3X就开始提供可更换线材,大约贵20美金。要是购买UM3X的时候知道可换线版本要出来的话,就等着买可换线版本了。

优势
调音:UM3X相比Westone 3更加平衡,但依旧偏暖。

低频:UM3X的低频不太平衡,稍具冲击力,与Westone 3相比稍显平和。

舒适性:就笔者而言,威士顿的人体工学设计冠绝其他品牌,其非定制入耳式耳机相比其他品牌的同类产品是最为舒适的。导管口角度可令耳道密封更加舒适。另外,威士顿耳塞的附件中提供Comply套,这种导管格外舒适且密封性在笔者使用过的耳套当中是最高的。

隔音:UM3X附件当中提供多种耳套,笔者建议使用长Comply套以达到最好的密封性。耳套在耳道内膨胀形成良好密封时可隔开绝大部分外界噪声,这种隔音性能仅次于定制入耳耳机。

爵士大师:笔者听过所有非定制入耳当中,UM3X在爵士方面的表现堪称佼佼者。其声音平衡偏暖,这种特性非常适合爵士乐。

便携性
:作为入耳式耳机,
UM3X的便携性绝对一流,可以装在衬衫小口袋里——你把MDR-R10装在那试试看?

易于驱动:作为入耳式耳机,UM3X非常易于驱动。与Westone 3不同的是,UM3X在放大器的驱动下声音更好,使用频率方面随身相比家用设备更多。使用iPod时笔者喜好将其连接在RSA Hornet使用。

线材:UM3X的使用威士顿标志性的双绞线,这种线材不易缠绕、皱折,深受笔者喜爱。UM3X发布不到一年,紧接着发布了价格高20美元左右的UM3X-RC版本,RC后缀代表可换线。,只贵了20美元,可以让耳机增寿不少,UM3X-RC更值价一些。

包装:UM3X附带有威士顿标准的硬质方形携带盒,可以有效保护耳机,方便塞进口袋。我也喜欢把ES5放在这个盒子里。


入耳的先天缺陷:我认为全尺寸耳机声音相比入耳式耳机更加自然。与声音在自然界的传导模式一样,全尺寸耳机发出的声音会为经过整个人耳,而入耳式的耳机则仅通过耳道传导声音。对我来说,这种空间感意味着更加自然的聆听观。这方面仁者见仁,但笔者依旧持此观点。

入耳声场:对我来说,入耳式耳机的声场缺乏真实感。很多人喜欢这种声场,但笔者认为与全尺寸大耳机相比时,入耳式耳机的声场并不占优势。

齿音:与WESTONE 3相似,UM3X也有一种强调“S”这个发音和踩镲等同频段内的乐器的倾向。

双刃剑
通透性?:笔者觉得UM3X的通透程度算是非常通透的了,但也还不是特别到位。

中频:Westone 3的中频相比UM3X稍微凹陷,但同时笔者感觉从某种角度来说Westone 3的中频共振更加自然。

高频:UM3X的高频类似Westone 3,但UM3X空气感稍强一些。如我在前文中提到的一样,但还是希望UM3X的高频和中频的接合更加平滑。

结像:UM3X的结像能力在笔者迄今为止所评测过的所有非定制入耳式耳机当中名列前茅。使用UM3X可以很轻易的听到乐器位置。但非定制入耳式耳机当中,Westone 4和Audéo PFE-232更胜一筹。
  
性价比 :B-
笔者认为,UM3X并不一定强于Westone 3,虽然其印染更趋向平衡,但Westone 3冲击力好于UM3X。其结像能力和趋向平衡的印染都更适合现场混音,笔者可能会将其应用在这方面。但是Westone 3和UM3X两副耳机的细节和平衡程度都较Westone 4略逊。UM3X适合爵士乐,UM3X是笔者听过的非定制入耳式耳机当中最适合爵士乐的一副。

快速检索
设计:入耳式耳机
单元:动铁
阻抗:56欧
隔音:极佳
放大器:无需但值得考虑
推荐耳放:RSA Hornet
聆听最佳音乐类型:爵士乐
使用线材:原配
版本:未知
旗舰状态:前旗舰
在产状态:2012年在产
价格:$379 (不可换线版本) $399 (可换线版本)


第47名 AUDéO: PFE-232
21.jpg

来到Headphones.com之前我还从没有听说过Audéo这个品牌,但是我有点熟悉Audéo的母公司Phonak。和威士顿一样,Phonak之前也是助听和听觉健康的先行者,而后涉足入耳式耳机领域。

初听Audéo的一单元动铁耳机时,就被独特的可安装滤网设计所吸引。Audéo特有的三重声学滤网可以调整耳机音色,滤网非常管用,笔者喜欢更加平衡的灰色滤网,这幅滤网有时候可能声音比较亮。绿色滤网可以提供更多的低频量,黑色滤网介于灰色滤网和绿色滤网之间,可将频响曲线调整至U型。

PFE-232是Audéo的旗舰双单元型号,与一单元型号相同的,也使用滤网调音系统。和一单元型号的情况一样,笔者依旧喜欢灰色滤网。

是的,PFE-232是有史以来最贵的双单元动铁入耳耳塞,也是笔者挺贵最为优秀的非定制入耳式耳塞之一。声音通透性和ES5、JH13、JH16和UE10虽然没法比,但PFE-232是笔者听过的细节最丰富的非定制入耳耳塞。

优势
定制化的声音:Audéo最为独特的一个特征就是其用户调适滤网,共有三种滤网,以不同颜色代表不同声音:绿色低频最强;黑色两端翘起,高频略收;笔者认为灰色最平衡,虽然可能会令高频稍显刺耳,但整体方面最好。需要说明的是,PFE-232必须安装滤网。

细节:音色方面来说,PFE-232是笔者所用过非定制入耳当中高频泛音最好的一款。想要听到最多的细节,灰色滤网必不可少,一些稍有可能会觉得这个声音过亮或者过分刺激。但是我将其视作一种轻微的不自然衰减,耳机的不自然体现在某些高频泛音当中。但PFE-232依旧可以从容播放复杂的管弦乐章,相比其他非定制入耳来说,声音更加清澈,细节也更加丰富。

低频:PFE-232附带三对滤网,绿色低频最为强劲,稍微削弱高频。使用灰色滤网时,低频延伸依旧出众,高频细节丰富。

舒适性:PFE-232结构非常紧凑,耳机的形状可以很容易放入耳道。声音上来讲,相比Comply海绵套,笔者更喜欢附带的硅胶套声音。我发现所有入耳式耳塞使用硅胶套的声音都要比海绵套来的准确。

隔音:佩戴良好的PFE-232隔音效果优良。

古典&爵士大师:鉴于PFE-232具有三种不同调音,对笔者来说就非常难以立刻确定哪个更好。笔者认为灰色滤网声音最好,就在很大程度上基于个人爱好做出判定。灰色滤网声音明亮,细节丰富,聆听流行音乐略感刺激,但古典和爵士表现出色。

便携性:作为入耳式耳机,UM3X的便携性绝对一流,可以装在衬衫小口袋里——你把MDR-R10装在那试试看?

易于驱动:安装灰色滤网时,PFE-232声音最大,笔者不喜欢胆机驱动下的PFE-232,高频朦胧,不够干净。说句实话,PFE-232多数都用iPod直推,我对这个声音非常满意。

线材:PFE-232是参评耳塞中唯一一副带有支持智能手机的遥控和线材内置麦克风的耳塞。但Audéo很明智的提供无麦克风版本的线材作为可选附件。对于喜欢简洁的人来说,可以使用没有遥控也没有麦克风的线材。我想不用说大家都已经知道PFE-232采用了可换线设计,线材质量似乎一般,听诊器效应稍大。


入耳的先天缺陷:我认为全尺寸耳机声音相比入耳式耳机更加自然。与声音在自然界的传导模式一样,全尺寸耳机发出的声音会为经过整个人耳,而入耳式的耳机则仅通过耳道传导声音。对我来说,这种空间感意味着更加自然的聆听观。这方面仁者见仁,但笔者依旧持此观点。

入耳声场:对我来说,入耳式耳机的声场缺乏真实感。很多人喜欢这种声场,但笔者认为与全尺寸大耳机相比时,入耳式耳机的声场并不占优势。

不够通透:The PFE-232声音有一定金属感,因此影响到了通透感。

中频:中高频颗粒感强。聆听女声时尤甚。

双刃剑
高频:不论使用何种滤网,PFE-232的高频表现都不自然,笔者发现灰色滤网音色最为平衡,细节也最多,耳机声音总是发紧,特别是在高频区域。

结像:读到PFE-232参数的时候觉得有些矛盾,一方面我认为这种调音是结像的典范,而另一方面我觉得这种衰减(特别是中高频及高频)缺乏自然感。这使得耳机的乐器定位能力受到一定影响,与笔者期待的精确感存在落差。

性价比:C
虽然笔者认为PFE-232是听过最好的非定制耳塞之一,但也不得不承认价格确实有点儿过高。简单来说,首先Audéo并不是知名品牌,相比多数高价位的竞争对手还是新晋品牌。其次是因为PFE-232仅有双单元,但要比许多三单元甚至四单元耳塞更加昂贵,可能会招致批评。但PFE-232依旧是笔者听过最靓声的费定制入耳耳机。

快速检索
设计:入耳式耳机
单元:动铁
阻抗:47欧
隔音:极佳
放大器:无需但值得考虑
推荐耳放:无(iPod直推)
聆听最佳音乐类型:爵士乐/古典音乐
使用线材:原配
版本:未知
旗舰状态:现旗舰
在产状态:2012年在产
价格: $599


第46名 KAM: HP1
22.jpg

KAM HP1可能在本次评测当中知名度最低,这副耳机是由一家名叫KΛM Instruments的小型美国公司生产的。HP1看起来可能并不起眼,但却是我听过非常好的封闭式耳机之一。外观类似AKG耳机的克隆,某些方面的音染也和AKG非常接近——低频非常浅,量也不多。和AKG K240, K271S, and K702几幅耳机使用的设计相同,也采用单边进线的可更换线材设计,线材使用mini-XLR接口。如果打算购买录音室监听耳机,预算又相对较少的话,HP1是非常值得推荐的。使用专用耳放驱动时,HP1在整体保真程度上还是无法和巨鳄们相抗衡。但同样水准下,以其低廉的价格和易于驱动的特性而胜出。

优势
调音:HP1的音色平衡稍显清瘦明亮,不对混音造成过分染色,可在录音棚使用。

中频:就封闭式耳机而言,HP1中频是我所听过最平坦的,可能中低频可以靠前一点,但是总体上中频非常忠实,有时有些轻微的声嘶力竭。

交响大师:虽然HP1的声音特性稍缺肉感,但其具有的空气感在演绎古典乐方面增色不少。

细节丰富:作为封闭式耳机,HP1细节非常丰富,有些考前的高频响应带来一种额外的空气感。对一些烧友来说可能有些凉,特别是聆听明亮为主题的流行音乐时。然而,HP1的细节表现大大超出了我的预估。

隔音性能:HP1设计时专业应用因素考量较多。因此设计成一款封闭式耳机来避免漏音。

舒适性:HP1采用的自适应头戴设计和AKG的标准头戴几乎一致,这样的设计非常舒适,夹紧力道刚好。圆形人造革耳垫看起来不上档次,但佩戴较为舒适。

易于驱动:HP1对于驱动力要求不高,随便推推也可以出好声,iPod直推声音也很不错。


不够通透:通透性方面,不到150美金的价格确实没法和最贵的耳机门相提并论,也就是说,HP1的通透性水略高于平均水准。

低频:低频延展性好,整体上缺乏冲击力,低频控很可能不喜欢,喜欢平衡向调音的烧友也可能会觉得低频有点儿少。

分析性:HP1具备了一些不错的特质,比如高频泛音丰富,细节刻画微妙。但是一些烧友也会觉得这种充满分析性的声音枯燥乏味。

外观:HP1看起来比较廉价,所有耳机的包装当中,HP1的包装线的最为寒酸,普通的白盒子外面用手贴上几片打印纸,相比之下美国歌德【Grado】的包装看起来那叫一个豪华。

双刃剑
高频:HP1高频取向略靠前,高频泛音较好。一些观点认为高频过于靠前,不适合每天聆听,特别不适合流行乐系,如摇滚、流行、嘻哈和说唱风格的音乐。

声场:作为一款封闭式耳机,HP1的声场非常巨大,当然,封闭式耳机有着自身的缺陷,也就是声音比较闷。HP1声场非常宽阔,但深度和维度感与典型的开放式耳机相比稍欠。

结像:HP1的结像能力好于一般封闭式耳机。大致可以听到乐器定位,准确性稍欠火候。

线材:HP1采用单边进线的可更换线材设计,使用mini-XLR插头,可以插到专为K702(同样使用mini-XLR接口)购买的Stefan Audio Art Equinox上。HP1原配线材质量一般。

性价比:B+
有句古话“以貌取人”。在这里也可以说以貌取机,从外观看,HP1就不是很贵,但声音忠实,表现力强。这副耳机拥有一些更高档耳机所不具有的智慧。

快速检索
设计:全尺寸大耳机
单元:动圈
阻抗:47欧
隔音:一般
放大器:需要
推荐耳放: TTVJ Millett 307A
聆听最佳音乐类型:爵士乐/古典音乐
使用线材:原配
版本:未知
旗舰状态:现旗舰
在产状态:2012年在产
价格: $130(估计)


第45名 DENON【天龙】: AH-D950
23.jpg

我小的时候家里就有一台天龙唱盘,也是我对于音频相关产品的启蒙。所以我的第一副耳机就是天龙的产品。我记得11岁生日的时候,和家人一起去Nobody Beats The Wiz【译者注:美国专业家电销售商,类似苏宁】,去选一件不超过150美元的商品作为生日礼物,那时候150美元对我来说可不是个小数目,我就找到了天龙AH-D950。

除去随身听和便携CD的配机耳机外,这是我第一个耳机。我记得非常清楚,用这只耳机听得第一首歌是The Police的《Driven to Tears》,AH-D950的音质要比我当时听过的所有音响都好。当时我只有11岁,但是自那时候起就有一种灵感迸射的火花,这束火花一直陪伴我到现在。因为这个原因,天龙在我心中占有一个非常特殊的位置。

几年以前开孔海绵的耳垫就开始老化了,之后被我更换掉,线材也短路过,更换插头之后修复。我知道,D950价格不贵,设计也比较柔弱,修理过后,我就决定不要多用了。现在保藏这幅耳机,更多是感情原因。必须说明的一点是,有时候把新买到的耳机和我的初恋耳机想比,都会开一番眼界。

优势
调音:AH-D950是天龙声音的先驱。声音和近期停产的AH-D2000类似,平衡稍暖。

衰减:笔者听过的所有天龙耳机衰减都非常自然平滑。我17岁的时候AH-D950线材短路,当时还不知道是线材短路导致的原因,于是将AH-D950束之高阁,之后几年中一直在寻找一副声音一样好的封闭式耳机。我还不清楚是什么原因令我如此喜欢AH-D950,几年之后,得出一个结论,我喜欢的是自然、快速的衰减。

中频:AH-D950的中频段相对来说比较平坦,声音的快速衰减也提升了中频的染色。人声的渲染非常真实。

多面手:D950的声音没有更高阶耳机那么精致,但是适应能力极强,聆听任何体裁的音乐都不暗淡。

隔音:AH-D950是一款封闭式耳机,耳机上面设有通气孔,也就是说AH-D950是一副带通气孔的封闭式耳机,具有一定隔音条件。

舒适性:AH-D950耳垫较为宽大,头梁不紧,笔者觉得耳罩再大一些可以有效提升舒适度。耳垫比挂耳式耳机大,但小于罩耳式耳机。我觉得AH-D950的设计初衷可能是随身,耳罩设计太大可能会影响到这一点。

易于驱动:直到最近才把AH-D950插到耳放上面试了一下,还是修理线材的时候,耳放驱动下的AH-D950低频力度更高,不过就算是使用普通的随身播放器驱动,声音也非常好。


通透性不足:几年之前,要是问我AH-D950够不够通透,答案一定是一个大大的“是”字,但是听过其它一些耳机之后,我开始意识到我把AH-D950想得有点完美。150美元这个价位上AH-D950的确是非常通透的,但是我很难说是不是完全通透的。感觉极高频部分有点儿刺,而低频延展性又没有达到我的要求。

声场:声场极为狭窄,这方面具有缺陷。

高频:缺乏延展和空气感。中高频和高频连接的地方有些怪异。

做工:在本次参评耳机中
,AH-D950是最经济的耳机之一,所以部件相对来说比较便宜,但在笔者看来这些部件过分强调经济性,老化速度也非常快。整只耳机采用塑料和低档人造革制成。单元前的开孔隔音海绵购买三年之内就开始老化。变成奇怪的橘红色后开始碎裂,笔者之后更换了这个部件。

双刃剑
低频:缺乏延伸,但中低频冲击力十足,次低频段明显缺失。

细节:衰减速度较快,笔者认为相对于不错的细节量,听者可能感觉声音过于靠近。

性价比:B
AH-D950的出现,是对天龙后期推出的几款靓声耳机的预告。这是我的第一只耳机,因此我的评价相对较高。状态较好,价格不高于250美元的情况下,是非常超值的。不论演绎任何类型音乐都非常适合而且无需放大系统,随身直推一样靓声。拥有这样一只耳机作为自己的初恋是我的幸运。

快速检索
设计:头戴式耳机
单元:动圈
阻抗:30欧
隔音:一般
放大器:推荐使用
推荐耳放:TTVJ Millett 307A
聆听最佳音乐类型:所有类型音乐
使用线材:原配
版本:未知
旗舰状态:前旗舰
在产状态:停产
价格: $200 (估计)


第44名 BEYERDYNAMIC【拜亚动力】: DT 770 (250欧)
24.jpg

DT 770于2011年停产,在产时是市场上最好的封闭式耳机之一。声音特性与DT 880相似,低频冲击力更强,中频更薄。DT 770 Pro版本依旧在售,但和DT 770并不相同。

和DT 880、DT 990一样,DT 770也依据不同阻抗分为不同版本(32欧,250欧和600欧)。拜亚动力同时发布的还有定位于艺术家的DT 770M,带有内联式音量控制。DT 770之后为集拜亚特斯拉单元专利于一身的T7/T7P所取代,T70细节更加丰富,而DT 770总体声音更加平滑。T70衰减速度明显更快,但 DT 770没有那么锐利。总体上来说我更喜欢T70,但相比来说DT 770经济性上佳。

趣闻:大家都知道T系列是拜亚动力的最新型号,T就代表着特斯拉。而DT系列是耳机史上历史最为悠久的系列。在和一位拜亚动力的代表交流时,笔者得知拜亚动力使用DT作为其产品代号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了,笔者早先以为DT意为Dynamic Transducer,即动圈换能器,实际上意为Dynamic Telephone,即动圈电话。

优势
低频:下潜到位,力度优秀,而且非常紧致。DT 770可以展现出多数耳机无法表现的次低频区域。

高频:平滑,延展性较好(并非整个高频)。封闭式耳机可以做到高频和低频如此舒展的确实不多。

多面手:虽然低频冲击力比较大,但表现却丝毫不越轨,虽然演绎交响乐时并不非常明晰,但我曾经成功的是用这幅耳机完成了古典音乐的录音监听部分。封闭式耳机当中,DT 770是聆听爵士和摇滚的上佳之选。

隔音:DT 770可以隔绝大部分外界噪音,也可以有效防止漏音。

舒适性
:DT 770采用的天鹅绒耳罩和DT880及DT990的一样。圆形的耳垫非常舒适,作为全尺寸耳机的也相对比较轻。

阻抗可选:拜亚动力出品了三种不同阻抗的型号,这令笔者非常满意,而现在DT880和DT990也采用同样的分类。笔者的DT 770是250欧的。


通透性不佳:笔者听过的DT系列都不是彻头彻尾通透的,DT 770也不例外,声音有轻微的颗粒感。

中频:DT 770中频衰减比较奇怪,不适合聆听人声。

衰减:并不典型的衰减,猜想如果高频没有拉升的话,耳机的声音应该是很杂乱拥挤的。

结像:DT 770线性表现不佳,故结像表现一般。

双刃剑
音调:耳机的调音和完美完全不沾边,凹陷的中频令笔者非常不满,所以出掉了第一幅DT 770。但是之后立刻后悔了,因为DT 770也有很多亮点,它的调音没有侵略性,所以适合任何类型的音乐,频响曲线特别像是嘴角上翘的微笑,但这也是我有时候寻求的。

声场:作为封闭式耳机,DT 770的声场深度和宽度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和其他一些Hi-end级别开放式耳机相比,DT 770的声场又显得有些窄小局促。

性价比 :B
笔者认为,DT 770是过去多年当中同价位当中最好的封闭式耳机,很可惜被整体效果更好的T70所取代,当然,后者价格也更加昂贵。

快速检索
设计:全尺寸头戴耳机
单元:动圈
阻抗:250欧
隔音:一般
放大器:高度推荐
推荐耳放:Woo Audio 5 / SPL Phonitor
聆听最佳音乐类型:所有类型音乐
使用线材:原配
版本:几种
旗舰状态:非旗舰
在产状态:停产
价格: $250 (估计)


第43名 WESTONE【威士顿】: WESTONE 4
25.jpg

就笔者所知,WESTONE 4是世界上最早的四单元非定制入耳之一。也是笔者听过的声音最为平衡的非定制入耳耳机。WESTONE 4继承了威士顿典型的温暖声音,相比之前威士顿的非定制型号,WESTONE 4声音更加平衡,空气感更强。WESTONE 4也是笔者听过最多变的非定制入耳塞,可以搭配任何一种音乐。

2012年,市场上仅有两款四单元非定制入耳耳机,一款是索尼的XBA-4,另一款就是WESTONE 4。有些烧友想在这二者之间分个高下。笔者认为,首先要提的就是佩戴方面,WESTONE 4具有无可抗拒的舒适性,设计更加分散,总体上更加符合人体工学设计。而声音上来讲,可能要带一点主观意思,WESTONE 4总体来说更加自然。相比之下XBA-4更加清瘦,WESTONE 4更加通透,我前文中特别指出,XBA-4在高频区域有一种令人不适的研磨感。

优势
调音:平衡偏暖,但基本上几近平衡。

低频:和WESTONE 3及UM3X想必是,WESTONE 4低频更加平直,控制力更强。WESTONE 3中低频段明显突出。相比之下WESTONE 4低频更加清瘦,延展更好。

中频:非常平直,声音贵气。

舒适性:就笔者而言,威士顿的人体工学设计冠绝其他品牌,其非定制入耳式耳机相比其他品牌的同类产品是最为舒适的。导管口角度可令耳道密封更加舒适。另外,威士顿耳塞的附件中提供Comply套,这种导管格外舒适且密封性在笔者使用过的耳套当中是最高的。

隔音:威士顿附件当中提供多种耳套,笔者建议使用长Comply套以达到最好的密封性。耳套在耳道内膨胀形成良好密封时可隔开绝大部分外界噪声,这种隔音性能仅次于定制入耳耳机。

多面手:WESTONE 4简直就是万金油,用来聆听任何一种音乐类型都很不错,特别是古典。听摇滚的话我更喜欢WESTONE 3,而听爵士的话更喜欢UM3X。

便携性:作为入耳式耳机,WESTONE 3的便携性绝对一流,可以装在衬衫小口袋里——你把MDR-R10装在那试试看?

易于驱动: iPod直推时声音已经非常好了,但是可以配合比较平衡的石机使用,可以令声音更加舒展,也可以令高频增色不少。我非常喜欢SPL Phonitor驱动下的WESTONE 4。

线材
:WESTONE 4使用威士顿经典的双绞线,这种线材不易缠绕、皱折,深受笔者喜爱。发布大约一年后,威士顿发布了价格高20美元左右的WESTONE 4-R版本,R后缀代表可换线。但与UM3X的换线版不同,UM3X-RC相比原版UM3X只贵了20美元,但WESTONE 4R要贵出50美元。

包装:WESTONE 4附带有威士顿标准的硬质方形携带盒,可以有效保护耳机,方便塞进口袋。我也喜欢把ES5放在这个盒子里。


入耳的先天缺陷:我认为全尺寸耳机声音相比入耳式耳机更加自然。与声音在自然界的传导模式一样,全尺寸耳机发出的声音会为经过整个人耳,而入耳式的耳机则仅通过耳道传导声音。对我来说,这种空间感意味着更加自然的聆听观。这方面仁者见仁,但笔者依旧持此观点。

入耳声场:对我来说,入耳式耳机的声场缺乏真实感。很多人喜欢这种声场,但笔者认为与全尺寸大耳机相比时,入耳式耳机的声场并不占优势。

双刃剑
通透性?:非定制入耳耳机声音的通透性还无法和和ES5、JH13、JH16、UE10和JH16这样的定制耳机相比。然而笔者使用过的所有非定制入耳当中,WESTONE 4的通透程度是最好的,如果一定要挑出毛病的话,那么WESTONE 4的衰减有时候令我觉得不自然,WESTONE 3和UM3X也有同样的问题。

高频:WESTONE 4高频延展好于WESTONE 3和UM3X,这种高频延展甚至比威士顿定制旗舰ES5更得笔者喜爱。但依旧发现高频泛音不足,稍微影响到了整体透明度。

结像:WESTONE 4结像很不错,乐器定位精准,但相比UE10Pro来说还稍微差一点,在笔者所听过的所有非定制入耳当中指向性也是最强的。

性价比:B-
写下这篇文字时,WESTONE 4毫无疑问就是笔者最喜爱的非定制入耳式耳机。但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可以得到提升,WESTONE 4声音自然,保真性和解析性方面接近威士顿的旗舰定制入耳ES5,但ES5和WESTONE 4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型号,声音截然不同,因此很难进行比较。 Westone 4R价格和SE535等同,笔者认为Westone 4R声音更加平衡清澈。

快速检索
设计:入耳式耳机
单元:动铁
阻抗:31欧
隔音:极佳
放大器:无需但值得考虑
推荐耳放:SPL Phonitor
聆听最佳音乐类型:所有类型音乐
使用线材:原配
版本:至少两种
旗舰状态:现旗舰
在产状态:2012年在产
价格:$449 (不可换线版本) $499 (可换线版本)


第42名 SONY【索尼】: MDR-SA5000
26.jpg

MDR-SA5000曾经在某种意义上被视作是索尼的旗舰。索尼在停产MDR-R10这款巨擎不久之后发布了MDR-SA5000,它经历了MDR-CD3000和Q010-MDR1 (aka Qualia)的挑战,捍卫了官方旗舰这一称谓。 MDR-SA5000历时10余年,于2012年停产,替代型号不明。

声音方面,MDR-SA5000和声名昭著(狼藉)的Qualia 010非常近似。两副耳机低频量感和延伸都不多,SA5000声场略逊于Qualia。相反的是,笔者发现SA5000高频部分更加细致,研磨感更弱。SA5000和Q10都很擅长演绎电子乐,但前者包容性更强。

优势
细节:SA5000的声音是笔者购买这幅耳机时听过最富裕细节的声音,声音平衡偏暖,衰减很快。有些人会认为这种细节过分丰富的声音不真实,完全可以理解这种想法,但是还是忍不住惊讶于SA5000的细节优势。

衰减:不管你信不信,相比Q010(常拿来与SA5000相比较的索尼高价旗舰),我反正是更喜欢SA5000的衰减。两只耳机音质评价非常接近,但SA5000的衰减相对来说更加平滑。

结像:SA5000接线能力颇为出色,同价位上(350-700美元),SA5000可能是结像方面最好的耳机,倾斜的单元可以令乐器更加靠前,令空间细节更加出色。

古典&电子乐大师:SA5000高频响应加强,因此空气感和泛音非常出色,但这也可能容易导致疲劳。但笔者发现这种调音非常适合古典音乐,多种乐器协奏时辨识率非常高。同样,SA5000这种细节型调音也很容易令听者上瘾。

舒适性:SA5000的重量相对于其体积来说非常轻巧。头梁采用布料,步进式调整杆。耳垫为人造革材质。总体上佩戴十分舒适。

耳机架:SA5000自带专用耳机架,虽然奢华程度和Q010附带的耳机架无法相提并论,但看起来还是很相似的,都为金属制。此外Fostex TH900和极致Edition 10也附带专用耳机架。

缺憾
通透感不足:SA5000声音分析性非常好,但有时会觉得比较生硬,不够鲜活。不是说SA5000不够通透,但那时与其他Hi-end耳机相比时通透性并不是最好的。

中频:SA5000的中频并不是亮点,仔细聆听时,发现中频有些做作,不够自然。如果中低频量更多的话这个问题可能可以减轻。

乏味:和所有高频出色的耳机一样,SA5000可以令人感到疲倦,特别是高音量下聆听时。

线材:原装线才容易扭结,而且无法更换。

双刃剑
调音:喜欢高频的话SA5000确实值得考虑一下,明亮但攻击型不强。

声场:比较宽阔,高度一般,非常适合管弦乐,有时候缺乏维度感。

高频:SA5000确实很明亮,但其高频听起来并不奇怪。但必须提及的是,SA5000的高频是本次参评耳机中最为明亮的之一。

瞬态响应:瞬态响应比较敏感,也是我觉得这个声音乏味的原因之一。相对来说,也是细节丰富的原因之一。

低频:缺乏延展,但冲击力有时不错。使用Larocco PRII MkII的低频调节可以适当增加低频。

性价比:C+
几年以前,我将SA5000推荐给一位烧友,他正在为HD650寻找搭档,HD650的声音也非常美妙。SA5000声音较冷,附有揭示力,这种声音不会为所有人喜爱,所以并不推荐初烧使用。然而同价位耳机当中,SA5000的细节和对于古典的充分演绎是值得肯定的。

快速检索
设计:全尺寸大耳机
单元:动圈
阻抗:70欧
隔音:不隔音
放大器:高度推荐
推荐耳放:TTVJ Millett 307A / Manley Neo Classic 300B
聆听最佳音乐类型:高度推荐古典/电子乐
使用线材:原配
版本:未知
旗舰状态:前旗舰
在产状态:停产
价格:$350-$700(估计)


第41名 SONY: Q010-MDR1 (aka Qualia 010)
27.jpg

很久以来笔者都梦想着拥有一支Qualia 010,这只耳机在高端耳机当中,是一个停产的传奇。可能这个观点要引起争论,但笔者依旧要说,Qualia 010是史上价格虚标最厉害的耳机。笔者5000美金购入Qualia 010,为二手正常价格。实话说这是笔者购买的最为失败的耳机,现在主要用于收藏(也用于本评测),有些烧友认为笔者的消极观点是因为佩戴不当导致的,但实际上和佩戴完全没有任何关系。笔者使用中号头梁(一般认为最适合笔者头部大小),也多次调整过耳罩高度,试图找出最佳点,还驶过在头梁下加垫海绵以调整至最佳佩戴。耳机也可以驱动好,虽然无法完全驱动到笔者期待当中五千美金应该达到的高度。笔者认为,在索尼的早期高价旗舰MDR-R10面前,Q010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

Q010最大的缺点就是声音不自然,从来无法令我迷失在音乐当中。虽然细节很丰富但与同价位的耳机相比声音太过纤细,金属质感过强。考虑到Q010的售价足以将LCD-3, HD600, T1和AH-D7000统统买下。仅推荐完美主义者购买这副耳机。

最后,我发现我的SA5000(近期停产)声音和Q010非常接近,价格也只是零头。单独考虑声音的话,也绝对不会将Q010列为第一,就算只卖300美金也不会。

优势
细节Q010声音细节丰富,在笔者听过的耳机当中,其泛音细节表现力方面与Stax's SR-Omega和SR-009位居三甲。因此,可以听出与其他耳机的细节差别,有时候感觉不错,但是有时候又希望适应性强一些。

声场:Q010的声场非常成功,巨大,细节丰富,呈球形。因此大编制乐章表现临场感非常优秀。

瞬态响应:速度飞快,非常敏感。并不是笔者最喜欢的类型,但也非常有趣。

电子乐大师:Q010适应性一般,聆听笔者喜好的大部分音乐类型时揭示力过强。但Q010确实适合聆听迷幻音乐【trance】和电子混音【dubstep】等电子音乐。

结像:Q010的结像能力确实强大,一位在大学当音乐教师的朋友给我放了一段他学生作曲的曲目,那时候刚买Q010,听了几分钟之后问它两个单簧管是不是中间换了座位。他告诉我这张唱片是分两次录制的,花了两天,很明显第二天单簧管和巴松管换了位置。朋友说他录音的时候就在棚里,乐队为9人编制,单簧管和巴松管的座位是紧挨着的。Q010的乐器定位自此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舒适性:调整好头梁后,Q010的佩戴是极端舒服的,但是和一般耳机不同的是,Q010头梁的调整需要借助微型螺丝刀。和SA5000一样,Q010的头梁也是纤维制作的,有效减低了耳机重量,比图片上看起来轻巧的多。皮质空心无填充耳垫的设计非常独特。

耳机架:参评耳机当中就仅有四只耳机提供专用耳机架,Q010便是其中之一,其余三只为极致Edition 10, Fostex TH900和索尼自家的MDR-SA5000。Q010的耳机架材质和SA5000耳机架一样为金属材质。

具有独立编号010具有独立的限定编号。全世界也只有几百只,索尼只在04年-05年声场。耳垫可选择红色或蓝色,头梁提供大中小三种型号供选择。大部分用家都可以使用小号头梁,中号最为常见,笔者没有见过大号头梁。

缺憾
通透性:Q010在整篇评测中并不是最为通透的,实际上,价位较低的耳机中有几款更为通透的(比如HD600和DT880),Q010的通透程度在这个价位上并不合其身份。

做工:我似乎已经找到了Q010的最佳佩戴方式,欢迎各种问题。但是一副需要螺丝刀才能调整头梁的耳机并不受笔者欢迎,更加恶劣的是,这副耳机对于佩戴相当敏感。

高频:粗糙,颗粒感强。大镲听起来比较刺耳。

低频:冲击力及延展性不佳,笔者认为SA5000低频冲击力度较Q010稍大。

停产且价格极高:Q010停产后,修理用备件极为难寻。

乏味:如上文所述,Q010在相对正常音量下,某频段的共鸣都会令耳朵非常难受,于是必须停止聆听。

齿音:Q010的高频齿音比较严重,笔者试图重新调整耳机位置避免齿音,但调整后发现,齿音减少时整体透明度下降。

SA5000:MDR-SA5000的设计意图是Q010的大众版本,已于2012年停产,一般认为这副耳机略次于Q010。笔者认为Q010和SA5000音质基本相同。Q010空间感更强,而SA5000表现能力更盛。

包装:纸盒包装,和身价完全不符。

双刃剑
调音:Q010中高频及高频表现优秀,印染虽然偏亮但仍不失平衡。

中频:Q010的中低频声音非常自然,中高频质量更好。

线材:身居高价,采用耳机线质量却很一般,万幸的是咸菜可以更换。笔者实在不喜欢Q010的声音,所以完全无意升级线材。

性价比:F

许多烧友都非常喜爱Q010的声音,无意冒犯,但说实话,笔者认为Q010价位应在300美金左右。虽然从某些角度上来说非常优秀,但总体声音并不自然。

快速检索
设计:全尺寸大耳机
单元:动圈
阻抗:70欧
隔音:不隔音
放大器:高度推荐
推荐耳放:TTVJ Millett 307A
聆听最佳音乐类型:电子乐/完美录音
使用线材:原配
版本:未知
旗舰状态:前旗舰
在产状态:停产
价格:$4000-$6000(估计)


第40名 GRADO【美国歌德】: RS2
28.jpg

第一次听歌德SR60的时候还是个小孩,这也是我最早听过的发烧耳机之一(仅次于天龙AH-D950和索尼MDR-7509)。2007年加入Head-Fi社区后,我很快意识到歌德的产品褒贬不一,一些烧友极端喜爱,而另一部分人绝的音质平平。

手头这副RS2是用RSA SR-71换来的。收到的时候发现左声道有嘎嘎响,立刻联系歌德厂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立刻学会了“嘎德”这个词儿(指歌德很多单元都会嘎嘎响——司空见惯了)

从厂里返修回来后了一下,挺喜欢这幅耳机的,调音方面比较具有攻击性,音染特别适合吉他类音乐。因此笔者认为这副耳机适合摇滚和重金属。笔者发现与RS2声音完全两个炉子的HD650也非常适合摇滚乐,因为这幅耳机可以在中和录音当中特别明亮的部分的同时保证通透性。但是相比650带着拳击手套一般的低频表现,RS2感觉更像是一只握紧的拳头直直打在脸上。

RS2i型号当中的i实际上是区分新老型号的一个标志,歌德表示,RS2i是RS2的升级版本,属于然一些烧友并不同意这个观点。

优势
:RS2i中低频比较突出,声音质感和冲击力都不错。高频末梢稍微向前,缺乏延伸。

中频:具有歌德一贯特点,RS2i中低频较突出,令声音具有鲜活感。

电吉他大师:RS2描绘下的电吉他声充满力量。耳机中低频突出,为吉他低频增色不少。高频泛音(6-10kHz)稍微以表现吉他泛音。

衰减:笔者尤喜歌德的衰减,非常快,声音自然。

易于驱动:歌德的耳机都不难推,但使用耳放声音绝对有提升,TTVJ Millett 307A驱动RS2的声音最为平衡。

具有独立编号:每一副RS2都具有独立编号,可以据此判断生产日期。

缺憾
舒适性:笔者发现歌德的大耳机佩戴都异常难受。头带不管怎么调整都是不舒服的。耳罩戴在耳朵上感觉怪怪的,可能是因为海绵的材质和形状不太适合吧,很多烧友也就相似的问题提出批评。

缺乏平衡性:RS2声音比较有趣,有染色,不适合对声音平衡度要求较高的烧友。

做工:有些人可能比较喜欢这种作坊式的外观,但笔者对歌德耳机的极简主义美学完全感冒。设计更加舒适的话那就两说了。

包装:和SR60i, SR80i, RS125i, RS225i, RS325i,PS500这些一样的薄纸盒,感觉特没档次,也没法保护好耳机。

双刃剑
通透性?:笔者以为,歌德的所有耳机都不是完全通透的。然而笔者听过的所有歌德耳机都已经和通透二字不远。

低频:RS2低频紧致,冲击力十足,要是次低频再多一点就好了。笔者发现RS1低频能够更泛一些,也比较喜欢这种整体低频表现,但RS2低频更加爽利,也比较喜欢。

高频:稍微靠前,末梢部分稍欠光彩。蛮喜欢RS2的高频,也发现这种高频完全没有颗粒感。

声场:宽度和高度一般,包围感和深度都不错。

结像:可以指出乐器定位,但指向性一般。

性价比:B
十多年来,歌德的经济型号SR60(今天的SR60i)都一直占据着同价位内最受欢迎耳机的位置。而价格高出6倍的RS2i则一直受到批评。笔者认为RS2i要比SR60好两倍,但不是六倍。另一方面说,RS2i相比大哥RS1i要实惠得多,声音也非常接近。RS2i演绎下的吉他亲密且富有激情,一定会受到摇滚迷们的追捧。

快速检索
设计:头戴式耳机
单元:动圈
阻抗:32欧
隔音:不隔音
放大器:推荐
推荐耳放:TTVJ Millett 307A
聆听最佳音乐类型:电吉他/摇滚/金属/蓝调
使用线材:原配
版本:未知
旗舰状态:非旗舰
在产状态:在产
价格:$495


第39名 BEYERDYNAMIC【拜亚动力】: DT 660
29.jpg

第一次见到DT660的是在拜亚送测很多耳机的时候。开箱时候注意到DT 660的头梁设计和我见过的大部分极致全尺寸耳机一样。我觉得可能两家厂的头梁可能是同一家工厂代工的。

初听DT 660,觉得声音呆滞,缺乏重量。用着用着觉得声音越来越好了。几周以后DT 660就成为我最喜爱的交响乐专属耳机。DT 660印染极少,频响平直,在这个价位上,几乎没有耳机的交响演义能和DT 660一样好。更令人欣喜的是DT 660还是封闭式设计,录音室监听的首选耳机。近期DT 660也频繁应用于录吉他和贝斯的监听耳机。

优势
调音:DT 660调音曲线非常平直,低频量感再多一点的话就是完美的平衡了。但是低频至少了一点点,除此之外,DT 660声音忠实,染色较少,调音平直。

中频:中频是耳机声音的灵魂。就封闭式耳机而言,DT 660的中频是笔者听过染色最少的,印象深刻。

古典大师:笔者迄今听过的1000美元以下的封闭式耳机当中,DT 660执古典之牛耳,呼吸感和空气感俱佳。

声场:虽然一些开放式耳机声场更好,但对封闭式耳机而言,DT 660的声场是难能可贵的,完全没有抵近感,几乎和开放式耳机一样的感觉。

专业监听:DT 660我在录音过程中最为喜爱的监听耳机,大小适中,价格适当,声音忠实。笔者除打鼓之外一律使用DT 660。

隔音:DT 660可以隔绝大部分噪音——隔音性能优于隔音效果不错的DT 770。曾经戴着这副耳机站在距离话筒几英寸的地方,但漏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DT 660的防漏音效果确实是笔者使用过耳机当中最好的。

驱动简便:驱动DT 660时可以使用声音较暖的耳放以增加深度,令声音温暖,笔者喜欢使用胆放驱动DT 660。

缺憾
通透性不足:DT 660确实非常优秀,但通透性还不是最好的,依旧存在一些颗粒,衰减也并不完美。

低频:毫无疑问,DT 660低频有些少,低频多一点会更好一些,但封闭式耳机贸然增加低频可能会让声音乱掉。

分析性:一开始的时候认为DT 660声音暗哑,富于分析性,缺乏内在冲击力。过了一段时间后,DT 660的声音抓住了我的胃口,我也渐渐改变了看法。

双刃剑
高频:延展出色,比较靠前,空气感较好,不亮。这种靠前的高频也容易导致声音粗糙,不自然。DT 660将这种高频处理得相当到位,但依旧有高频粗糙之虞。

舒适性:DT 660圆形的天鹅绒耳罩柔软细腻,但是头梁较紧,这个设计比较适合需要隔音的用户。

结像:结像能力高于平均,并不是亮点。

细节:初听时就感觉细节非常丰富,高频比较靠前的调音可以表达出更多的细节,然而衰减有些慢,影响到了终极的细节表现。

性价比:A-

我原来没有打算为自己购买DT 660,在论坛里也很少见大家聊起它,但在封闭式耳机中,DT 660的染色确实极少,值得更多关注。

快速检索
设计:全尺寸头戴耳机
单元:动圈
阻抗:32欧
隔音:一般
放大器:推荐
推荐耳放: TTVJ Millett 307A
聆听最佳音乐类型:古典音乐
使用线材:原配
版本:未知
旗舰状态:非旗舰
在产状态:在产
价格: $239


第38名 WESTONE【威士顿】: ES5
30.jpg

精英5系列(简称ES5)是威士顿的旗舰定制入耳型号,五单元三分频设计(低频单元一只,中频和高频单元各两只)。虽然排名并不是最高,但从一些方面来讲,ES5是我最喜欢的耳塞。首先,这是笔者定制入耳当中佩戴最为舒适的;其次,是笔者听过的所有耳机当中隔音最好的(隔音性能与Sensaphonics 2XS相同)。 ES5外壳大部分为硬质树脂,耳道部分为软性材料,受热后可轻微膨胀。笔者认为是所有定制耳机当中最好的。

ES5声音平滑圆润,高频有些削减,中频是笔者听过的入耳耳塞当中最好的。出门的时候一般会携带ES5,相比JH的定制使用频率高,因为笔者可以在较低的音量下听清需要挺轻的细节,ES5极佳的隔音能力使笔者获益良多,音量极低时也可以听得很清晰。住在纽约这样吵闹的城市里,ES5可以有效保护听力,这也是排名清单当中笔者最喜爱的耳机之一。之所以排名比较靠后是因为JH13, JH16和UE10使用放大器驱动声音更好。

优势
衰减:笔者听过的入耳式耳机当中,ES5的衰减是最为自然的,流体般的衰减感提升了人声的感情。

中频
:ES5的声音表现不一定样样“正确”,但就笔者听过的入耳式耳机而言,ES5的中频是最为饱满纯净的。ES5的中频比较靠前,平滑的衰减令声音充满包围感。

隔音之王
: ES5是笔者听过所有入耳式耳机当中隔音最好的。实际上ES5和2X-S隔音性能接近,但ES5佩戴更加舒适。ES5的软性入耳部分可以随体温略微膨胀,密封性能难以置信,可以将音量开到很低的位置。

摇滚大师:ES5适合聆听风格鲜明的摇滚,声音偏暖,数码味较少。因为高频较少的缘故,声音胆味十足。

做工
:ES5的外壳是笔者所有定制耳塞当中最特别的。外壳材料是硬树脂,入耳部分则是软性材料,可以随耳道形状而改变,非常惊人。

便携性极佳
:入耳耳机 的便携性绝对一流,可以装在衬衫小口袋里——你把MDR-R10装在那试试看?

容易驱动
:大部分入耳式耳机灵敏度都很高,容易驱动。ES5是所有耳机当中最不受放大影响的,我认识的一些ES5用家喜欢调整EQ,给ES5更多高频。ES5是笔者最喜欢的入耳耳机,用iPod直推时声音恰到好处。

线材:ES5线材可靠,容易更换。和其他入耳式耳机一样,ES5线材也采用3.5毫米接口,方便携带。线材挂耳弯曲处也带有透明塑料保护管。

定制图样:有些定制耳机提供背板定制图样。我的ES5是蓝色般透明外壳,黑色背板,带有橘黄色和黑色的威士顿标志,我知道很多定制用家在定制图样方面都比我有创意的多。

具有独立编号:也是每款定制入耳都具有的特性,ES5耳机编号位于耳机内侧。

缺憾
入耳的先天缺陷:我认为全尺寸耳机声音相比入耳式耳机更加自然。与声音在自然界的传导模式一样,全尺寸耳机发出的声音会为经过整个人耳,而入耳式的耳机则仅通过耳道传导声音。对我来说,这种空间感意味着更加自然的聆听观。这方面仁者见仁,但笔者依旧持此观点。

入耳声场:对我来说,入耳式耳机的声场缺乏真实感。很多人喜欢这种声场,但笔者认为与全尺寸大耳机相比时,入耳式耳机的声场并不占优势。

高频:ES5高频削减较为严重,有时候令人困扰。因为高频较少,高频泛音也较少甚至缺失。

转手价值:我刚来Head-Fi的时候记得有人在二手区开贴出售自己的定制。最后感觉和笑话一样,出售二手定制在那时候根本就没听说过。今天很多厂商提供改模服务,出售自己的二手定制成为一种可能。但出手的时候做好大出血的准备。

双刃剑
通透性?:我发现在小音量下ES5非常通透,如果高频再多一点的话就更好了,高频的缺失是通透性稍欠的主要原因。

低频:ES5低频不猛,延展不错,虽然不及JH13, JH16 and UE10。笔者认为ES5声音较暗,低频不过。

结像:笔者对ES5的结像能力有着非常复杂的感情,自然平滑的衰减在低音量下也可以轻微清晰精准的定位乐器,声音增大后更加贵气妖冶。音量稍大时ES5就失去部分魔力,不够凸显的高频泛音使乐器定位不够精细。

舒适性
:说实话,我觉得定制入耳的舒适程度不如带上海绵套的非定制入耳。但经过多年使用,耳朵已经习惯了定制。硬树脂材料的舒适程度不及Sensaphonic和威士顿使用的软性材料,但我的耳道已经开始适应硬树脂材料制作的导管了。

改模?:ES5不需要改模。但是需要给UE10,JH13和JH16改模,可能是因为ES5的入耳导管部分受热后会略微膨胀,使得耳道扩张。但是其他用户可能首次佩戴不舒适,需要进行改模。

性价比:B
笔者试将ES5的声音与所有其他入耳式耳机进行对比以判定其性价比。ES5是笔者出门时最喜爱的耳机,对摇滚乐的喜爱是部分原因,ES5非常适合演绎摇滚乐,尤其是在低音量下。极佳的隔音条件也可以有效保护听力。但是总体上来说通透性和音色还是略逊于JH13, JH16和UE10 Pro。

我见过许多更喜好入耳声的烧友,他们更加接受头中效应较强的声音。对他们来说JH13, JH16和ES5才是最好的声音。

快速检索
设计:入耳式耳机
单元:动铁
阻抗:20欧
隔音:极好
放大器:无需
推荐耳放:无(iPod直推)
聆听最佳音乐类型:摇滚
使用线材:原配
版本:未知
旗舰状态:现旗舰
在产状态:在产
价格:$950+取耳印费用



第37名 GRADO【美国歌德】: RS1
31.jpg

RS1也采用和RS2类似的红褐色木质外壳,RS1外壳更大。声音更暖,齿音也更少。但RS1的声音提升不是很大,笔者认为,这种声音的提升和价格并不成正比。

RS1是非常靓声的耳机,适合聆听摇滚和金属。笔者主要喜欢用RS1欣赏前卫摇滚。因为RS1和RS2声音比较接近,所以本评测和RS2评测非常接近。

笔者拥有两副RS1,其中一副使用5年,更换Stefan Audio Art的Equinox平衡线,另一副为RS1i,更新一些。歌德公司为区分新老产品,在2010年后统一使用i作为后缀,歌德公司称“i”代表“improved”,即升级版。而笔者并没有发现两副耳机的明显差别。

优势
:RS2i中频比较突出,中低频衔接处尤其显眼,冲击力优于RS2。高频末梢有时稍具攻击性,延伸好于RS2。

中频:和RS2取向一致——RS1中低频较突出,声音鲜活,冲击力好,深度不错。

电吉他大师: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RS1的听感和RS2非常接近,两副耳机擅长演绎的音乐类型也是一样的。RS1的声音非常适合演绎电吉他,突出的中低频为吉他低频增色不少。高频泛音(6-10kHz)稍微突起以更好的表现吉他泛,令声音立体感更加鲜明。

衰减:笔者尤喜歌德的衰减,非常快速,声音自然。

易于驱动:歌德的耳机都不难推,但使用耳放声音绝对有提升,与RS2一样,依旧推荐TTVJ Millett 307A驱动RS1。

具有独立编号:每一副RS1都具有独立编号,可以据此判断生产日期。

缺憾
舒适性:笔者发现歌德的大耳机佩戴都异常难受。头带不管怎么调整都是不舒服的。RS1的耳罩戴在耳朵上感觉怪怪的,可能是因为海绵的材质和形状不太适合吧,很多烧友也就相似的问题提出批评。

缺乏平衡性:RS1声音比较有趣,有染色,不适合对声音平衡度要求较高的烧友。

做工:有些人可能比较喜欢这种作坊式的外观,但笔者对歌德耳机的极简主义美学完全感冒。设计更加舒适的话那就两说了。

包装:RS1i包装是个简单的纸盒,看起来像个披萨饼盒子,一点儿都不抢眼。内含挖孔海绵,保护耳机免受损伤。


双刃剑
通透性?:笔者以为,歌德的所有耳机都不是完全通透的。然而笔者听过的所有歌德耳机都已经和通透二字不远。

低频:冲击力比RS2稍强,冲击力十足,但后者下潜更足,笔者发现比较喜欢RS1的冲击力,同时RS2低频也很爽利。

高频:稍微靠前,末梢部分稍欠光彩,稍具颗粒感,但总体来说不错。

声场:宽度和高度一般,包围感和深度都不错。RS1声场总体来说和RS2没有多大区别。

结像:可以指出乐器定位,但指向性一般。

性价比: B-
RS1在产时间超过20年,其间改型众多,笔者只听过近期的版本。声音适合摇滚和金属音乐,特别适合富有激情、距离感较近的演绎。阅读整篇评测的烧友可能已经发现RS1和RS2的评测相当近似。这是因为两只耳机差别不大,RS1整体更好,声音更暖,但贵出200美金并不值得。

快速检索

设计:头戴式耳机
单元:动圈
阻抗:32欧
隔音:不隔音
放大器:推荐
推荐耳放:TTVJ Millett 307A
聆听最佳音乐类型:电吉他/摇滚/金属/蓝调
使用线材:原配/Stefan Audio Art Equinox平衡线 (双3针插头)
版本:多个
旗舰状态:非旗舰
在产状态:在产
价格:$695


第36名 AKG: K702
32.jpg

2007年加入Head-fi社区以来购买的第一幅全尺寸大耳机就是AKG K701,最初觉得很一般,那时候看了iLounge.com发布的一篇评测,称K701极易驱动,iPod直推都是靓声。于是我觉得自己当时有限的放大条件可以驱动这幅耳机,但701中阻低敏的设计很吃电流。两次购入均已出手告终。

我和K702的爱恨情仇由来已久,有时候对于这幅耳机的称赞有些言过其实,不太靠谱,所以会发布一些极端言论进行批评。诚实一点来说,笔者认为K702驱动良好的时候十分适合演绎某些音乐类型。K702的声场宽广程度在市售所有耳机当中名列前茅,调音也倾向平衡。

2010年,AKG重命名产品,K701变为Q701(邀请昆西琼斯作为产品代言人),有人说Q701声音特性和K701存在区别,但笔者还没有机会亲耳聆听。AKG称Q701和K701使用相同单元。说实话我有点儿不齿AKG这种旧瓶装新酒的行为,而且还是连续第三次提价不增质,完全没有给旗舰线引入任何全新的东西。

优势

中频:曲线平直,稍微靠前,搭配胆放时稍显包围感。

声场:声场非常宽大,呈线形(笔者不喜)。

室内乐大师:K702低频冲击感稍弱。但中频染色较少。声场较一般耳机宽大许多。笔者选择用来聆听室内乐。空气感较强,也不缺乏感情。

舒适性:许多用家都批评K701/K702头戴下面的凸起很不舒适,笔者认为这两副耳机长时间佩戴舒适性都很好,但头带和耳罩都有些过软。

具有独立编号:每只K701/K702都有独立编号。方便查找生产年份,早期版本K701的AKG标志与后期版本K701和K702不同,后期标志更加简洁。

缺憾
通透性不足:K701和K702方面,笔者听到最多的批评就是缺乏通透性。总体表现不够平滑。使用K702欣赏音乐的时候总是无法完全投入音乐,忘不了头上架着的耳机。

低频:低频缺乏力度,下潜尚可,因此K702无法满足多种偏好。

难以驱动:K702的中阻低敏设计非常难以驱动,搭配Woo Audio 5和TTVJ Millett 307A时声音最佳,使用后者驱动时线材更换为Stefan Audio Art平衡升级线。但依旧觉得声音一般。

双刃剑

平衡?:K702调音比较平衡,说它不够平衡是因为缺乏低频。笔者发现使用K702混音时,低频经常补偿过度。

高频:K702的高频延伸非常好,但稍有些金属味。

结像:K702结像能力高于平均水准。水平定位能力较好,维度感方面欠缺。

细节:K702衰减速度稍慢,但声音舒展,细节表现丰富。

做工:必须承认K701外观比K702好看,从笔者花掉的钱方面来说,也比运动风格的Q701好看。笔者不是外观控,只有两个建议:第一,K702表面处理应该更加光滑,这样做不仅会更好看,也更不易受划痕影响。第二,相比单边进线,笔者更喜欢Y型分线。笔者非常满意K702可更换线材的设计。但最好还是改为Y型分线,以减少走线距离,特别是配合平衡耳放时。

性价比:B+
几年来,K701,HD650和DT880都占据着非限量三剑客的称号。其中最不受笔者欢迎的就是K701,因为驱动很费力而且通透度不足。但欣赏室内乐和小编制时,K701在同价位上的表现是最好的。【译者注:为啥是K701?】

快速检索

设计:全尺寸大耳机
单元:动圈
阻抗:64欧
隔音:不隔音
放大器:推荐
推荐耳放:Woo Audio 5 / TTVJ Millett 307A
聆听最佳音乐类型:室内乐
使用线材:原配/Stefan Audio Art Equinox平衡线 (双3针插头)
版本:未知
旗舰状态:与K701并称现旗舰
在产状态:在产
价格:$349(单机)$600(带升级线)



第35名 AKG: K501
33.jpg

K501聆听古典音乐极佳,我很少用K501聆听古典音乐外的体裁。K501是AKG声音的代表,低频量不多,但中频真实,高频延展较好。笔者更加更加偏爱这幅耳机是因为其通透程度好于K701/K702。遗憾的是K501几年前就已停产,如果在二手市场上看见成色较好的K501卖200美金左右的话,立刻拿下!这个价位上还没有更好的耳机。

优势
调音:K501调音准确,分析性强,不过分强调高频。虽然低频冲击力和延展不足,但总体来说比较平直。

中频:与K702(或K702之后型号)类似,最明显的区别是中高频衔接部分,笔者认为K501的中高频衔接更加顺滑,这也是笔者偏爱K501的原因。

古典大师:K501非常对古典饭的胃口,虽然通透性和音乐性相比更高级耳机稍欠,但在这个价位上声音与真实现场是最为接近的。K501尤其适合歌剧,可以表现好离话筒较远的的声音。

舒适性
:K501配备AKG久负盛名的自适应塑料头带,舒适性较强,头带比K702稍软,头戴下方没有K702式的凸起,为舒适度再添一分。

缺憾
低频:低频较缺乏,冲击力和延伸不佳。是参评耳机中低频最紧致的之一,某些人可能异常不喜。

分析性:声音略显清瘦,有时比较骨感,似乎与下盘稀疏有关。

双刃剑
高频:高频有时缺乏自然感,虽然延伸较好,但笔者觉得可能是较慢的衰减引起的共振导致的。举个例子,有时候听比较密集的管弦乐章时,高频泛音挤作一团,像是争着表现出来一样。

声场
:没有K702那么宽阔,但中心更加集中,如果单元斜置可能维度感更佳。

结像:结像尚可,非笔者钟爱的树形结像,但依旧可以听清乐器定位。

细节:与702问题类似。衰减和瞬态响应相对较慢,因此高频泛音显得拥挤。

放大:使用暖声石机可有效改善音质,胆机谐波失真较严重,可劣化音质。推荐使用Headroom Balanced Ultra Desktop Amp【超平衡桌面放大器】耳放。

性价比:A-
2010年时笔者曾经对比过K702和K501,当时结论认为K702就是K501的完全提升版本,现在依旧坚持这个观点。相比低频本已不多的K702,K501的低频更少,某些人可能会因此放弃K501。然而K501的中频表现更加真实,声音也更加通透。K501曾经是AKG最好的耳机之一,真希望没有停产。

快速检索
设计:全尺寸大耳机
单元:动圈
阻抗:150欧
隔音:不隔音
放大器:推荐
推荐耳放:Headroom Balanced Ultra Desktop Amp
聆听最佳音乐类型:古典音乐
使用线材:原配
版本:未知
旗舰状态:非旗舰
在产状态:停产
价格:$200(估计)



第34名 JH AUDIO: JH16
34.jpg

JH16和JH13并成为JH Audio两大定制入耳旗舰。迄今为止JH16还保持着单元数最多的记录。采用3分频,两个双低频单元,双中频单元及双高频单元设计。两个双低频单元的设计(低频段的哥单元)使JH16的低频比JH13拥有更多的低频。而且JH发布了JH16专用解码/耳放一体机JH-3A。笔者的JH16没有配备JH3A。

相对来说笔者更喜欢JH13的声音,这两个型号声音取向近似,但JH16的低频更多,笔者认为这导致中频有些衰减。JH16低频较多,而JH13更加平衡。

出门的时候JH16的使用次数较JH13为多,因为JH16可以更好的弥补iPod缺乏的低频。然而使用Hi-end系统时笔者更喜欢JH13。

优势
调音
:如上文所述,JH13和JH16音色取向基本一致,但JH16低频更多,使用耳放驱动JH13时低频已然足够,音色方面更加喜好JH13,但是用iPod直推时(iPod耳机接口低频少的可以),更喜欢JH16。

通透性:JH16是一副高度通透的耳机,低频末梢稍微有些过,但其通透性丝毫不亚于JH13。

低频:如果是JH家的粉丝,喜欢控制力强,冲击力十足且拳拳到肉的低频,就一定不能错过JH16。个人更喜欢JH13的低频表现,但很多朋友确实很喜欢JH16冲击力十足的低频,特别是使用一些随身设备直推的时候。

摇滚大师:JH16确实有一套,较大的低频力度有利于表现摇滚乐。


便携性:作为入耳式耳机,JH16的便携性绝对一流,可以装在衬衫小口袋里——你把MDR-R10装在那试试看?

细节:JH16和JH13细节都非常丰富,JH16较多的低频令中频略显凹陷,ing我觉得细节稍有损失。

隔音效果一流:入耳式耳机的连个先天优势在于其便携性和隔音性,JH Audio宣称其入耳式耳机可以将外界噪声减低26分贝,ES5很轻松的打破了这个记录,而JH16隔音效果也非常喜人。

结像:虽然定制在声场先天不足,但依旧可以保持很好的结像能力。JH16的结像很好,虽然JH13和UE10Pro在这方面可能显得更加优秀。

易于驱动:大部分入耳式耳机灵敏度都很高,容易驱动。但就JH两兄弟而言,JH16因其在随身设备上的良好低频表现略胜一筹,家用设备商也备受笔者青睐,尤其喜爱JH16配合SPL耳放的声音。

线材:相比JH16的线材,我更喜欢UE10Pro的线材设计,后者也是Jerry Harvey设计的,更不易缠绕,但JH16绕耳处的加强塑料管相比来说更好。万幸JH16的线材更换起来非常方便。

定制图案:有些定制耳机提供背板定制图样。我的JH16和别人的比看起来很普通,外壳为蓝色半透明,背板上有白色“JH Audio”字样,我在这方面一向没有多少灵感,JH13也几乎一样。

具有独立编号:每款定制入耳都具有的特性,JH16也具有独一无二的编号。和JH13还有UE10一样,在序列号旁边是使用者的姓名首字母大写。

缺憾
入耳的先天缺陷:我认为全尺寸耳机声音相比入耳式耳机更加自然。与声音在自然界的传导模式一样,全尺寸耳机发出的声音会为经过整个人耳,而入耳式的耳机则仅通过耳道传导声音。对我来说,这种空间感意味着更加自然的聆听观。这方面仁者见仁,但笔者依旧持此观点。

入耳声场:对我来说,入耳式耳机的声场缺乏真实感。很多人喜欢这种声场,但笔者认为与全尺寸大耳机相比时,入耳式耳机的声场并不占优势。

JH13:尽管没有JH16那么多单元,可千万不要因此小瞧JH13.JH Audio称JH13和JH16都是旗舰型号,不过JH16贵出50美元,就笔者看来JH13的声音适应性更强,在Hi-end器材上提升空间也更大。但同样使用JH3A耳放驱动时,JH16因其内部空间更大略胜一筹。

齿音:JH16的齿音有时候比较严重,因为中频的衰减,齿音相比JH13更多。

包装:JH家入耳的包装是在提不起兴趣,软布袋子确实没法给口袋里的定制提供足够保护。UE10附带的铝盒好处很多,提起这个是因为Jerry Harvey也曾在07年我购买UE10 Pro的时候担任UE的产品设计师。我的JH16一般放在威士顿的硬包里。

转手价值:我刚来Head-Fi的时候记得有人在二手区开贴出售自己的定制。最后感觉和笑话一样,出售二手定制在那时候根本就没听说过。今天很多厂商提供改模服务,出售自己的二手定制成为一种可能。但出手的时候做好大出血的准备。

双刃剑
中频:JH13和JH16采用相同的中频单元,调音方式也相同,但笔者更喜欢JH13的中频表现,其原因是JH16无法控制好中频和低频的关系,低频较多,导致中频减少。

高频:JH16的高频非常平滑,再多一点延伸和亮度就好。JH16稍稍缺乏空气感,有些鸡蛋里面挑骨头的意思。

舒适性:说实话,我觉得定制入耳的舒适程度不如带上海绵套的非定制入耳。但经过多年使用,耳朵已经习惯了定制。JH16所使用的硬树脂材料舒适程度不及Sensaphonic和威士顿使用的软性材料,但我的耳道已经开始适应硬树脂材料制作的导管了。

改模?:我发现需要给UE10,JH13和JH16改模了,可能是因为这些耳塞的入耳导管部分缺乏弹性导致的。一些用户可能首次佩戴不舒适,需要进行改模,但改模过程可能令人沮丧(还需要附加运费),比起初预料的代价要大得多。

性价比:B
判定性价比时,笔者仅将JH16的声音与所有其他入耳式耳机进行对比。JH16是一副非常靓声的定制入耳,低频很多,如果没有JH13的话,可能会对其声音更有信心,因为JH13更加平衡。

我见过许多偏好入耳声的烧友,他们更加接受头中效应较强的声音。对他们来说JH13, JH16和ES5才是最好的声音。

快速检索
设计:入耳式耳机
单元:动铁
阻抗:18欧
隔音:极好
放大器:无需推荐使用
推荐耳放:SPL Phonitor
聆听最佳音乐类型:摇滚,金属
使用线材:原配
版本:未知
旗舰状态:与JH13并称现旗舰
在产状态:2012年在产
价格:$1149+取耳印费用


第33名 ALESSANDRO: MS Pro
35.jpg

Alessandro的而及看起来很像歌德的耳机。因为使用歌德提供的外壳,声音也非常相似,但并不尽然相同。

Music Series Pro使用和RS1相同的外壳,也就意味着相同的海绵耳罩,皮质头梁,调整旋钮和线材而在耳罩内部才是不同的所在。

大体上笔者比较喜欢MS Pro,调音更加平衡,所以适应面更广,和笔者听过的歌德耳机相比,MS Pro的声音最接近额HP1000,但缺乏一些HP1000的细腻文雅。HP1000确实靓声,但MS Pro性价比更高。

优势
调音:MS Pro不是极端平衡,但是距离不远。

中频:中频纯净,相比歌德的中频更受笔者喜爱,女声表现不错。

高频
:延展性和通透性上佳。高频略上扬,但无攻击性,稍带颗粒感,无伤大雅。

多面手:MS Pro可以演绎多种音乐类型,尤擅大编制爵士和摇滚乐。

驱动要求较低:MS Pro驱动要求较低,使用胆放驱动时声音明显更加饱满,搭配TTVJ Millett 307A这种声音平衡的胆放尤味不错。

缺憾
舒适性:MS Pro采用歌德的碗状耳垫,非常不舒服。不管怎么松头带,碗型耳罩都会让耳朵感觉怪怪的,其他耳罩几乎没有此类题。

做工:我不喜欢歌德这种复古的外观。Alessandro在外观方面和歌德几乎完全一致,还是无法取悦我。

结像:和RS1、RS2一样,MS Pro的结像也一般。

包装:和歌德耳机包装一样,像个披萨盒子,内部填充开孔海绵。

双刃剑

通透性:MS Pro通透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耳罩的位置,有时候声音发闷,稍微动一动耳罩就好了。但就算是耳罩调整到最佳位置,通透感还是稍有不足。

低频:中低频部分力度不错,延伸较差,低音号表现不错。

声场
:和歌德的头戴耳机一样,MS Pro的声场也是不宽不高,细节丰富,具有包围感的。

线材:和RS1、RS2一样,MS Pro的线材也不可更换,使用6.35mm插头,线材质量一般。

性价比:B
如果要我在RS1和MS Pro当中选择的话,我会选择后者,因为调音更加平衡,二者都是价位适中的hi-end耳机,笔者拥有的耳机当中,MS Pro和极致ED8是最好的中端价位头戴式耳机。笔者也评测过歌德PS500,但并没有购买,相比还是更喜欢MS Pro。


快速检索
设计:头戴式耳机
单元:动圈
阻抗:32欧
隔音:不隔音
放大器:推荐
推荐耳放:TTVJ Millett 307A
聆听最佳音乐类型:爵士
使用线材:原配
版本:未知
旗舰状态:现旗舰
在产状态:2012年在产
价格:$699.99


第32名 ULTRASONE【极致】: Edition 8限量版
36.jpg

2009年笔者入手极致ED8钌金版,这是当时ED8唯一可以买到的版本,接踵而至的是价格高出200美元的钯金版,不久后,极致又一次推出ED8钯金限量版,价格又贵出300美元,这个型号将皮垫颜色由黑色改为棕色,塑料装饰换成实木。最终这个限量版要比原版贵出500美金,但声音没有变化。个人觉得一个耳机完全没有必要出这么多美化版。但在“耳机之国”这种情况很常见。我自己绝对不会购买ED8限量版,但我的ED8出现故障,延期修理,作为歉意,耳机更换为限量版。

ED8在耳机市场上面是个异类:便携式耳机大小,声音冠绝世界,价格极端昂贵且不太适合一般便携使用。极致称ED8的耳罩可以包住整个耳朵,但实际上笔者认为也就是勉强盖在耳朵上,但不管怎么样,ED8都是很舒服的,当然不一定所有人都这么认为。

曾经多次将ED8插在我的iPod上面,发现声音确实不错,但ED8最大的特点是其隔音效果出众,ED8并不是主动降噪耳机,但可能是隔音效果出众的封闭式耳机当中声音最好的。

ED8的三个版本单元是一样的,因此不同版本间声音区别应该不大,下文所有评价都适用于ED8三个版本,除非特别指出。

优势
调音:ED8调音很暖,适合聆听打击类较明显的音乐。

低频:不是很准确,但非常讨好,稍缺延展,低频比较靠前,提升了声音质感。低频不是特别紧,也不是很轰。

容易驱动:没有放大器声音一样很好,iPod或者电脑直推音质依旧不错。

爵士大师:喜欢使用ED8聆听爵士,特别是小编制,比如
小编制器乐三人组。ED8声音热情,非常适合这种类型的音乐。

隔音:ED8的被动隔音效果明显,除入耳式耳塞之外,ED8是笔者接触过的隔音效果最好的头戴耳机。

外观迷人:ED8是外表最为迷人的耳机之一,其限量版更是独一无二。所有版本的皮质部件都采用非常柔软的羊皮支撑,非限量版为黑色,限量版为棕色。限量版配有美丽的木质装饰,和ED10类似。

舒适:笔者觉得ED8非常舒适,但可能存在异议。笔者耳朵较大,所以有烧友抱怨ED8耳垫太小的时候会有些惊讶。ED8头梁不过紧,可以保证足够的隔音。

包装*:这里加上一个星号,特别表扬一下ED8限量版所提供的史上硬皮包,是笔者见过最好看的携带包之一。钌金版和钯金版附带的皮包比较起来档次不行。要是限量版的皮包要是便携性更好就更满意了。

便携性:我觉得不会有太多人人不会把ED8带到户外使用,不怕坏不怕偷的除外。但是ED8体积确实小瞧,适合外出携带,如前文特别指出的一样。ED8非常容易驱动,iPod直推也不出恶声,隔音也非常好,所以是旅行的好伙伴,但笔者依旧不会带它出门。

具有独立编号:ED8钌金版,钯金版和限量版都有独立编号,限量版仅发售888套,其余两个版本并非限量生产。

缺憾
通透性:ED8声音并不完全通透,遗憾的是中高频和高频段有颗粒感,另一个问题就是有时表现乐器较密集的篇章时声音显得拥挤。

不平衡:ED8的调音非常有趣,但并不平衡。

结像:中心细节交代不错,但声音不足以让大脑简单的定位出乐器。

声场:深度和高度都刚好,没有什么可写的,可以跳过。声音作为便携式耳机可圈可点,但与一些顶级大耳机相比时,很容易发现这种一般的声场是木桶的短板,

扭头噪音:笔者拥有过3副ED8,每次转头时都会感觉到耳罩吱吱作响。问过的大部分用家都说动耳罩的时候会出现噪声。

双刃剑
中频:ED8中低频较为靠前,人声表现较好。中高频稍微减弱,整体上来说中频整体性好,但中高频缺乏通透性。

高频:高频平整,延展不错,唯一的批评就是有时缺乏通透感,与其他顶级耳机的高频相比,ED8稍存颗粒感。

线材:ED8设计用来随身,极致使用的线材不可更换,长度4英尺,提供延长线。但线材质量似乎一般。

性价比:C

如果不介意一副随身耳机奇高无比的价格(质量上也比较脆弱),ED8应该是你的那盘菜。这是笔者听过的最好的随身耳机,但与其他的巨鳄相比,总体保真性方面有所缺失。笔者实在想不出任何除家里之外还可以使用ED8的地方,所以ED8的便携性似乎并不怎么实用。1500美元这个价位上,ED8原始的钌金版极为超值。限量版更加好看,但是声音没有提升。

快速检索
设计:头戴式耳机
单元:动圈
阻抗:25欧
隔音:好
放大器:推荐使用
推荐耳放:TTVJ Millett 307A / SPL Phonitor
聆听最佳音乐类型:爵士
使用线材:原配
版本:至少三个
旗舰状态:前旗舰
在产状态:2012年在产
价格:钌金版$1499 钯金版$1699 限量版$1999


第31名 DENON【天龙】: AH-D7000
37.jpg

近五年来,D7000都是天龙耳机的重量级冠军,直至2012年停产,为天龙的新旗舰D7100所取代。和天龙所有的耳机一样,D7000的单元也是由大名鼎鼎Fostex东家,丰达有限公司【Foster】设计的。这也就解释了TH900和D7000声音异常相似的原因。

购买D7000以前,手头已经有一副买了几年的D5000。那时候D5000还是我收藏当中唯一的封闭式耳机。声音饱满,低频丰厚,笔者甚喜,但使用率不高。听过D7000之后果断割舍旧爱另觅新欢,出掉了D5000。

和D5000比较类似的是,D7000采用了相似的头戴设计,木质耳杯的结合方式也很接近,声音方面也非常饱满。外壳方面,D7000看起来就像是D5000来个温泉水滑洗凝脂一般,感觉非常闪亮的。但更大的区别在于声音上,D7000中频相比D5000更加靠前,声场也更大。

D7000与HD800, HE-6, LCD-3, T1和SR-009这种超高端相比的时候,声音还是稍微缺乏自然感。但D7000也有自己独步天下的本领。笔者也注意到D7000的声音稍微有些研磨感,攻击性稍强。

值得一提的是天龙的很多耳机都被用作DIY改动,Head-fi大名鼎鼎的Markl就是众多动手能力极强的该机专家之一,他的D5000改版声音不错,所以Markl开始从事专业定制修改耳机的生意,也就是Lawton Audio,这家公司提供天龙现有型号耳机的修改。笔者还没有听过这种改版,所以没办法基于经验作出评价,但很多人确实喜欢Lawton Audio的改版。

优势
调音:D7000的频响曲线并不平直,但调音抓耳,音乐性强。如果用一个词总结的话,浮现在笔者脑海中的就是“有血有肉”,感觉像是两个词啊(笑)

低频:天龙的全尺寸大耳机中低频响应都非常强劲,D7000也不例外,虽然中低频延伸感稍欠。D7000的低频要比D5000稍紧,其力道和极佳的阻尼感却丝毫不受影响。

摇滚大师:D7000是笔者欣赏摇滚最喜欢的耳机之一,调音饱满稍微靠后。吉他和人声比较靠前,听起来舒服,没有攻击性。

舒适性:D7000是一副非常舒适的耳机,长毛绒制耳垫外层附有软性人造革。头带长度可通过交错的换级凹槽调节。D7000头带压力较松,我朋友抱怨说他戴着D7000都没办法摇头,怕耳机从头上掉下来,我的头比较大,所以不怎么担心这一点。

隔音:相比开放式耳机,D7000这种封闭式耳机可以隔绝部分噪音,但D7000的隔音效果和开放式耳机区别不是很大。

容易驱动:D7000可以使用我手头任何一只耳放驱动,声音都还不错,电脑直推也推得开。

缺憾
缺乏通透感:写下这条之间笔者犹豫再三——有时候真觉得D7000是很通透的,但有时候又觉得缺乏一些元素,影响耳机通透感。最后还是觉得D7000 缺乏的是一种开放感。

不平衡:D7000的调音算是比较接近平衡,但依笔者的标准确实不能算的上真正平衡。

声场:不宽不高,这个价位上D7000的声场不占优势。

结像:耳垫令单元稍微倾斜,而倾斜的单元可以提升结像能力。就算如此D7000的结像能力也只是一般,声音稍显拥挤,也影响了对其结像的评价。

双刃剑
中频:D7000的中频1kHz左右稍微靠前,这个频段恰好是人声频段。因此喜欢人声的烧友可能会喜欢D7000。笔者认为,D7000的中频并不真实,但非常讨好耳朵。

高频:顺滑,但也稍微有些衰减,缺乏空气感和力度。

线材:D7000原装线材质量非常好,遗憾的是无法更换,升级线材就必须拆开。

包装:人造革包装箱,内部饰以绸缎。看起来不错,颇具高端不少的顶级耳机风范,是同价位包装最好的耳机。

性价比:B
D7000已经停产,但笔者确实无法确定二手价格,停产前贩售价格为999.99美金,D7000是比较超值的。在产的5年当中,D7000是市场上最好的封闭式耳机之一(笔者认为是此期间最好的)。而声音非常相似的D2000和D5000(也于近期停产)更加经济。

快速检索
设计:全尺寸大耳机
单元:动圈
阻抗:25欧
隔音:一般
放大器:需要
推荐耳放: TTVJ Millett 307A / SPL Phonitor
聆听最佳音乐类型:爵士乐/摇滚乐
使用线材:原配
版本:未知
旗舰状态:前旗舰
在产状态:停产
价格: $999.99


第30名 AUDIO-TECHNICA【铁三角】: ATH-AD900
38.jpg

笔者并没有打算入手AD900,但Headphones.com有一只样机,笔者确实非常喜欢这个声音,有点儿类似舒尔【Shure】SRH1840,但价格只有其三分之一,确实很超值。

SRH1840声音确实更好,但是AD900差的不是那么多,相比起来AD900声音稍显冷,但两只耳机都适合聆听古典音乐。这个价位上,听古典的耳机确实没有更加超值的了。声音的开阔性上完全超过DT660,但AD900也没有DT660这种封闭式耳机的优点。

优势
调音:调音更加平衡,低频稍欠,声音不暖,但中频非常平直,高频延展适当。

中频:大部分中频非常平直,中高频曲线不太平整,倒也不是很突兀。 笔者认为中高频可以更加迎合小提琴和中提琴的音色,笔者非常喜欢这种染色。

古典大师:300美元以下耳机当中,聆听古典音乐,还没有真实感超过AD900的耳机。外观上可能并不起眼,但AD900确实是古典音乐的魔法师。

声场:非常开放,细节一般但可以从容演绎大编制交响。

舒适性:AD900是笔者使用过最为舒适的铁三角耳机,重量较轻,天鹅绒耳垫非常舒服。耳杯大小和W5000和W3000ANV差不多,但后二者使用的皮质耳垫保暖性更好。

缺憾
缺乏通透感:同价位上AD900通透感绝对前列,但在所有参评耳机当中就不那么显眼了,从整个频段上讲,声音还不是完全顺滑的。

低频:也许适合演绎古典的耳机天生低频都很少,AD900的低频缺乏冲击和延伸。

做工:AD900外观平平,感觉像是个玩具耳机,头带不上档次。作为铁三角的耳机也带有自适应头梁设计,笔者认为这种设计非常脆弱。耳垫非常舒服,但是和其他几个耳机一样容易吸灰。耳机采用单边进线,一些烧友会喜欢这种设计,但笔者更喜欢Y型分线,双边进线的设计,可以有效缩短走线距离。

双刃剑
高频:AD900高频舒展,但中高频连接处不太自然。总体上说AD900呼吸感很强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高频表现。

结像:AD900的乐器定位并不是最好的,但在同价位上面无出其右者。我原来觉得这个价位上面可能还有更好的,但AD900的出现终结了这个想象。

放大:第一次听AD900的时候听的是Metallica的Black Album,iPod直推。声音简直就是个错误,当时很郁闷。几天之后重新拿起AD900,插在胆放上的时候觉得中频非常优美。但还是不太适合金属迷。

细节:高频空气感不错,细节也很丰富。但是衰减还是偏慢,最终导致细节方面有些保守。

性价比:A+
从头到尾读过整篇横评的话,您可能会注意到AD900是第一只性价比方面给出A+的耳机。声音方面好出W5000不知多少倍(后者价格也不知高出多少)。 同价位上的耳机已经评测过两只,这两只耳机同样适合聆听古典,一只是AKG K501,另一只是DT660。对隔音有需求的话可以选择DT660;K501价格200美元以下时才具有性价比,如果标价和AD900一样的话,笔者真心推荐声音更加出色的AD900。

快速检索
设计:全尺寸大耳机
单元:动圈
阻抗:35欧
隔音:不隔音
放大器:推荐
推荐耳放:TTVJ Millett 307A
聆听最佳音乐类型:古典
使用线材:原配
版本:未知
旗舰状态:非旗舰
在产状态:在产
价格:$270(估计)


第29名 SENNHEISER【声海】: HD700
39.jpg

HD700是笔者最新入手的耳机,评测时间相对来说也是最少的。笔者享受声音的同时也有一些意见。细节重现方面相比HD650要强出一些,但是总体表现相比HD650和HD800来说自然感不足。因此笔者认为HD700并不算成功,虽然声音还是可圈可点的。需要提到的是HD800登场三年后,声海才发布了HD700,这也是本评测中唯一一副发布起就从未冠以旗舰称号的声海耳机。

发布之初,资深烧友Nick01评价HD700外观就像是HD800邪恶的双生子。笔者试图从脑海中驱逐这种印象,从概念上来说,这个说法完美的形容了HD700的外观。HD700保留了HD800的大部分外观设计元素,但更加小巧纤细。

声音方面,HD700比HD800更暖(很多人都喜欢),但高频延展问题更多。HD700调音基本平衡,虽然及不上800。我个人比较怀疑煲机论,但这里必须说明,评测时至少开声100小时。

优势
平衡:HD700调音几近平衡,猜想声海设计HD700的初衷就是平衡的。除去高频稍弱的毛病之外,HD700确实是很平衡的。

中频:笔者非常喜欢HD700的中频表现,非常平坦,中高频衔接处稍微靠前一些,但总体来说还是继承了声海一贯的美感。

低频:比HD800稍重,没有HD800那么紧致,延展也稍欠。总体上还是更喜欢HD800的低频,但HD700这种低频也有相对应的优点。

原声大师:HD700极端适合表现原声吉他,声音清脆干净,高频响应几乎不存在问题,但有时候手指在指板上面极速滑动的声音有时候反应的比较激烈。

衰减:速度非常快,甚至快于HD800的衰减,但后者衰减明显更加自然。

结像:HD700表现最好的部分之一,完全超越HD650。

舒适性:Hi-end耳机品牌当中,声海的设计总是非常舒服的。HD700的绒制耳垫质感和HD800非常接近。虽然HD700体积更小,声学腔也明显小于HD800,但依旧保证了几乎相同的舒适性。

做工:笔者还是比较喜欢HD700外观设计的,就像是HD800的小弟一样。相比来说更喜欢HD800的设计。但从体积上来说HD800又显得有些臃肿,这方面讲,HD700更好。

线材:HD700的线材相对HD800来说也是一个提升。与之前发布的HD600、HD650和HD800一样,HD700同样采用可更换线材,笔者甚喜这种设计,不仅提升了耳机的耐用年限,也提供了更加简便的线材升级体验。相比HD800定制的插头,笔者更喜欢HD700的设计,6.35毫米耳机接口做工非常精致。同样注意到的一点是,HD700线材要比HD800稍硬。

缺憾
高频:高频表现有些差强人意,许多人认为HD700声音要比HD800暖和(HD800因声音过亮广受批评)。对我而言,HD700更亮,更加尖锐,HD700演绎下的大镲声音尖锐,难以控制。但其他方面非常悦耳,缺憾的高频并不过分影响整体表现。但依旧认为HD600和HD650的高频更加自然。

齿音:尖锐的高频随之而来的就是齿音,单独提出来似乎有些冗,但HD700的齿音确实比较多。

包装:又是个纸盒子,完全没有同价位耳机那种抢眼的包装。

耳垫的噪音:有时候可以听到HD700耳垫咔哒作响的声音,不算是特别烦人,但也感觉怪怪的。

双刃剑
通透性:遗憾的是HD700并不是同价位耳机当中最最通透的,一直期待声海在这方面有所表现,相比来说,HD600, HD650和HD800通透程度都更加出色,但出色的衰减使得HD700的通透性大于大部分耳机。抛开高频问题不说,HD700在某种方面通透程度超过SRH1840。

瞬态响应:HD700的衰减不及HD800但也恰到好处,比HD600和HD650要快的多。瞬态响应方面也非常好,但因为高频过分挑剔,导致瞬态比较粗糙。

声场:中等大小,但立体感很强,笔者喜爱的风格。

放大:HD700设计初衷就要比HD800更加易于驱动,某种方面说确实是这样,但是笔者认为推不好的HD800都比推好的HD700好听。

性价比:C+
有趣的是,HD650一直以来因为声音发蒙而备受批评,而HD800则是因为过亮攻击性过强而备受批评。初听HD700的前一两个小时,我觉得声海终于在两个声音之间找到了平衡点。但随着听音时间的积累,我开始觉得这种声音相比HD650和HD800来说缺乏自然感。因此,只能抛开众多优势,将HD700定性于此。

快速检索
设计:全尺寸大耳机
单元:动圈
阻抗:150欧
隔音:无
放大器:高度推荐
推荐耳放:Manley Labs Neo Classic 300B / TTVJ Millett 307A
聆听最佳音乐类型:原声
使用线材:原配
版本:未知
旗舰状态:非旗舰
在产状态:在产
价格:$999.95


第28名 GRADO LABS: PS1000
28PS1000.jpg

2009年,歌德PS1000同拜亚动力T1和声海HD800同时发售。三大旗舰中,PS1000是最为褒贬不一的,也许是因为PS1000的声音有些离经叛道吧。

2005年前后,歌德发布了一副独具特色的耳机——GS1000。从SR-60到RS1,歌德的声音取向秉承一致目标,而GS1000的路子和传统的歌德声完全不同,笔者非常赞赏这种改变,但GS1000的声音还是不对胃口,中频较缺乏,而且高频延伸过亮。

让我们把目光转向几年后发布的PS1000,这幅耳机很大程度上沿用GS1000设计的同时也作出了更多的改进,两副耳机见最为显著的差异(至少是外观方面)在于PS1000外层取代了GS1000的木壳,在金属外层下依旧是类似GS1000的木质声学腔。PS1000也采用了GS1000的大型耳罩。虽然PS1000声音取向上具有不少GS1000的特质,但提升也是非常明显的。频响曲线依旧是U型,但PS1000的中频相比GS1000更加靠前,笔者认为这种声音改进更大,GS1000的中频衰减有些过分。

PS1000迅速过渡成为我休闲聆听时的耳机,笔者非常喜欢用来欣赏原声爵士,巧的是这篇评测也是所有横评当中最为难产的,发布之前,笔者反复阅读了每篇评测,以确定自己所写完全符合需要表达的意思。现在觉得PS1000的声音要比初评时来的积极。因此本评测是所有评测当中唯一一篇凡反复斟酌修改过的。

优势
声场:PS1000的声场是笔者听过歌德系列耳机当中最好的,声场宽大,中心集中。

调音:笔者理想当中的调音和PS1000的调音并不完全一致,但PS1000可能是所有耳机当中最为有趣的。相比来说HE-6, HD800和SR-009更加准确,而PS1000对于声音的描述更具特点。笔者发现PS1000 的高中低三频确实值得批评,但总体调音相对单独一个频率来说还是值得称赞的,其调音当中有一些令人拍案叫绝的东西。笔者对这种声音并不上瘾,因为其中错误还是不少的,有时候有特别喜欢PS1000的声音,不用想是因为它独一无二的声音。

细节:PS1000高频凸起,显得比较开阔,这一点极大地提升了细节表现。这是笔者听过的耳机当中极少数高频表现好又不至沦为过分解析类型。PS1000非常适合要求声音高度染色且细节要求极高的人群。

衰减:和笔者所听过的绝大多数歌德耳机一样,PS1000声音衰减非常自然,大大提升了耳机立体感表现。

爵士大师:使用PS1000聆听爵士是一种享受,特殊的调音零音乐充满情感,在其他耳机上是感受不到的。重低音和钹共鸣时声音会活起来。

易于驱动:歌德耳机都很容易驱动,PS1000也不例外。

耳罩
:大号耳罩毫无疑问是歌德所有耳罩当中最为舒适的,虽然PS1000是歌德迄今为止所有耳机当中最重的一款,也是耳罩最为舒适的一款。当然,所有歌德耳机的耳罩都非常容易更换。

拥有独立编号:PS1000也是歌德众多具有独立编号的耳机之一,笔者很欣赏盒子上也手写有耳机编号这个特性,感觉非常真实。

缺憾
平衡感较差:U型的频响曲线(拉升的高频和低频)使PS1000调音和其他耳机完全不同,完全不平衡。

齿音:PS1000的调音从很多方面讲都非常成功,但是凹陷的中频伴随而来的就是被强调的齿音,非常难以避免,尤其是聆听较为明亮录音的时候。

中频:确实不合笔者要求。PS1000中低频抬升剧烈而中高频部分衰减,缺乏舒展性和表现力。但这个中频还没有GS1000来的厉害。

包装:我实在不明白哥的为啥不能找个好点儿的包装,这么贵的耳机就找个白纸盒装着,歌德我求求你下个旗舰弄个更独特更有保护性的包装吧。

双刃剑
低频:简单来说冲击力不错,延展一般。低频量感不错但是下潜到底之前就开始收缩,笔者还是比较喜欢的,这也是令PS1000声音如此令人兴奋的一个原因。

高频:高频延展明亮,开始的时候不是很喜欢这个声音,特别是这种高频还和一个明显凹陷的中频相连接。但是后来开始享受了。有时候还是觉得这种高频有问题,虽然很迷人。

结像:PS1000声场表现不错,但结像能力并没有解像能力那么好。

通透性?:PS1000本身并不通透,而其频响曲线也并不平直,所以完全无法给出一个“通透”的评价,但声音上来说还是比较平滑的。

线材:笔者喜欢可更换的线材,但歌德的线材看起来还是比较耐用的。PS1000还附带延长线和大转小接头。

性价比:C
PS1000是一种嗜好。笔者可以想象到一些烧友听过PS1000之后,对它的喜好程度远超过一些我觉得更好的耳机。但对笔者来说,这种极为严重的染色,令我必须小心翼翼的使用“旗舰”一词,这并不是说旗舰耳机不能具有这样的调音,但是我觉得这样的调音限制了可演绎音乐的种类。虽然PS500和RS1i相比PS1000来说性价比更好,但PS1000依旧是笔者最喜爱的歌德在产耳机。

快速检索
设计:全尺寸大耳机
单元:动圈
阻抗:32欧
隔音:无
放大器:推荐使用
推荐耳放:SPL Phonitor / Manley Labs Neo Classic 300B
聆听最佳音乐类型:爵士
使用线材:原配
版本:有美化版
旗舰状态:现旗舰
在产状态:2012年在产
价格:$1695


第27名 ULTIMATE EARS: UE10 Pro
27UE10.jpg

2007年,笔者的第一副定制入耳式耳机就是UE10 Pro。当时惊为天人,认为可以立即退烧了。正如大家所看到的一样,笔者还没有退烧,但经历了众多耳机的洗礼,经历了很多个“第一次”后,脑海里还是清晰的记得第一次听UE10 Pro的声音。那时候UE10 Pro就是笔者脑海中通透和细节的代名词。现在时间已过去5年,笔者也听过了许多更好的耳机,但UE10 Pro的声音依旧美好。

UE10 Pro最令人震惊的一个特点就是调音极近平衡。笔者所有的入耳式耳机当中,UE10 Pro是最为平衡的。设计师Jerry Harvey是现任JH公司设计师,当时还是UE的老板,而现在的UE公司已经不再生产UE10 Pro了。可能JH10和UE10 Pro是完全一样的吧。笔者没有听过UE的入耳旗舰,三种型号都是三单元设计,推想声音应该和UE10 Pro的取向非常接近。

小故事:2007年我去加州欧文市探亲,因此有机会去UE实验室看一看定制耳机是怎么制作(改模)的。确实非常有趣,也很长见识,2周以后我回到家时UE11发布,完全不后悔买了UE10 Pro,因为确实非常平衡。

优势
平衡:笔者认为JH13的整体保真性更好,但UE10 Pro更加平衡。曾经一段时间内,UE10 Pro被笔者用作平衡性的唯一参考。

中频:非常平直,没有凸起和凹陷。

低频:下潜非常好(虽不及JH13和JH16),共振紧致。

多面手:用来监听过摇滚和嘻哈现场。也很喜欢用来欣赏古典和爵士,绝对的全面能手。

便携性极强:UE10 Pro附带一个小型金属盒,可以很方便的放在口袋里。随身带了一年多。又一次下出租车的时候右耳机脱线,掉在水泥地上摔裂了,之后又修好了。

细节:入耳式耳机里,UE10 Pro的细节表现力仅有JH13可以超过。UE10 Pro声音相比JH13更富分析性,听起来感觉细节更多,但实际上JH13细节确实更多。

隔音性极佳:入耳式耳机的两个好处就是极强的便携性和极佳的隔音性能。UE10 Pro外壳采用硬质树脂制成(和JH家定制一样),可以有效减少外界噪声达26分贝。

结像:虽然声场较小,但入耳式耳机结像还是可以控制的很好的。UE10 Pro的解像能力在笔者所听过的所有入耳式耳机当中独占鳌头。

易于驱动:大部分入耳式耳机灵敏度都很高,容易驱动。但笔者发现Jerry Harvey设计的所有入耳式耳塞(UE10 Pro也是他设计的)在放大器驱动下都极具潜力。随身直推声音不错,笔者也喜欢插在家用设备上欣赏,搭配TTVJ Millett 307A时声音尤佳。307A可以为入耳加入更多的低频细节。

线材:UE10 Pro原配线材不易缠绕,相比JH现在采用的线材更受笔者喜爱。但因其容易更换的特性,笔者的右边耳塞在放进收纳盒的时候脱线,前文提到过这一点,掉在地下摔裂了,就必须重新制作外壳。

定制图
:有些定制耳机提供背板定制图样,很酷。我的UE10 Pro左白右黑,两边的背板上都是一串音符。

包装:笔者的UE10 Pro包装是个巨大的金属盒,里面还带一个金属携带盒。小盒子做工优秀,保护性非常好。TF10好像也用这个金属盒子。

具有独立编号:和其他定制一样,UE10 Pro也具有独立编号,序列号旁边是使用者的姓名首字母大写。

缺憾
入耳的先天缺陷:我认为全尺寸耳机声音相比入耳式耳机更加自然。与声音在自然界的传导模式一样,全尺寸耳机发出的声音会为经过整个人耳,而入耳式的耳机则仅通过耳道传导声音。对我来说,这种空间感意味着更加自然的聆听观。这方面仁者见仁,但笔者依旧持此观点。

入耳声场:对我来说,入耳式耳机的声场缺乏真实感。很多人喜欢这种声场,但笔者认为与全尺寸大耳机相比时,入耳式耳机的声场并不占优势。

通透性:UE10 Pro声音确实极端通透,但头上还有个JH13。

转手价值:我刚来Head-Fi的时候记得有人在二手区开贴出售自己的定制。最后感觉和笑话一样,出售二手定制在那时候根本就没听说过。今天很多厂商提供改模服务,出售自己的二手定制成为一种可能。但出手的时候做好大出血的准备。

双刃剑
高频:UE10 Pro高频只能到达16kHz,稍带一点颗粒感,但使用胆机驱动时声音较为平滑。

舒适性:说实话,我觉得定制入耳的舒适程度不如带上海绵套的非定制入耳。但经过多年使用,耳朵已经习惯了定制。UE10所使用的硬树脂材料舒适程度不及Sensaphonic和威士顿使用的软性材料,但我的耳道已经开始适应硬树脂材料制作的导管了。

改模?:我发现需要给UE10,和JH家的两个耳机改模了,可能是因为这些耳塞的入耳导管部分缺乏弹性导致的。一些用户可能首次佩戴不舒适,需要进行改模,但改模过程可能令人沮丧(还需要附加运费),比起初预料的代价要大得多。


性价比:B
判定性价比时,笔者仅将JH16的声音与所有其他入耳式耳机进行对比。UE10 Pro是笔者听过最为平衡的入耳式耳机。开篇时笔者提到过UE10 Pro已经停产,我觉得UE停产UE10是因为这只耳机比较类似UE Reference,于是就选择其中之一。二手市场上如果可以找到UE10 Pro的话,可以拿去改模。虽然没有经过证实,但笔者推断JH10 Pro和UE10 Pro可能是完全相同的,也可以考虑UE Reference。

快速检索
设计:入耳式耳机
单元:动铁
阻抗:13欧
隔音:极好
放大器:无需但推荐使用
推荐耳放:TTVJ Millett 307A
聆听最佳音乐类型:所有类型
使用线材:原配
版本:未知
旗舰状态:前旗舰
在产状态:停产
价格:$1099+取耳印费用


第26名 SHURE【舒尔】: SRH1840
26SRH1840.jpg

记得舒尔宣布进军全尺寸耳机市场的那天,发布的三副耳机型号分别为SRH240, SRH440和SRH840.不久之后,新旗舰接踵而至——SRH940。这四幅耳机全部采用封闭式设计,适合专业用途。我必须承认,我被这几个型号打击到了。

2012年,舒尔发布了两款新型号耳机:SRH1440和SRH1840。与以上提到的几个舒尔耳机不同的是,这两只耳机采用开放式设计。SRH1440和SRH1840调音都比较平衡,笔者认为,SRH1840明显强于SRH1440,价格也明显高一些。SRH1840调音更加平滑/平衡,低频延展也更加充分。SRH1840是笔者在听过舒尔整个产品系列后,唯一决定购买的耳机。

读过几个对比SRH1840和声海HD800的评测,很明显HD800价格高出不少。必须要说不太感冒这种比较,虽然两只耳机调音都倾向平衡,但HD800的通透性要好出太多,搭配合适的耳放就更加迷人了,HD800的低频也更加出色。相反,考虑到经济性的话,SRH1840价格不到HD800一般,也更容易驱动。笔者发现,相比HD800,SRH1840声音上面和铁三角AD-900更加接近。

优势
平衡:简单来说SRH1840是本次评测但中最为平衡的耳机之一。如果您正在通读这篇评测,那么我想说到现在这个排名为止SRH1840是最为平衡的耳机。

中频:“如直线一般平整”,这句话可以用来形容SRH1840的中频表现,用来进行剪辑和母带处理是再好不过了。

古典&爵士乐大师:SRH1840适合欣赏古典音乐,聆听录音较好的唱片是效果也非常不错,特别是现代爵士乐。

舒适性:SRH1840可以连续佩戴数个小时,完全不会导致疲惫。耳机重量非常轻,头梁夹紧力度恰到好处。使用时间较长时天鹅绒耳罩也不会觉得闷热。

线材:容易更换,锁定可靠,不用担心脱线。线材质量似乎一般,但舒尔提供一根备用线材。

耳罩:耳罩更换轻松简单,令人想起声海HD600H和D650的耳罩。最重要的是,舒尔也提供备用耳罩。

包装:考虑到价格,SRH1840的包装确实很豪华。纸板盒好于任何声海的耳机。而且SRH1840还带有一个非常精美的硬质拉链携带箱。

缺憾
通透性稍欠:笔者认为,SRH1840稍欠通透性,遗憾的是高频还是有颗粒感。

低频生涩:低频量感较少,下潜不足。觉得多加一些低频量,提升一点下潜的话SRH1840就更具有竞争力了。不管使用什么耳放,低频都是这样。

缺乏细节:在这样的平衡度和高频表现下,还是不禁觉得SRH1840缺少一点透明度和细节。

声场:SRH1840声场比较狭窄松弛。因此还是希望声场更大一些。

双刃剑
高频:高频延展不错,舒尔的入耳式耳机似乎都削掉了一些高频,但SRH1840不同。然而SRH1840的高频还不够顺滑。

结像:SRH1840解像能力很好。单元没有斜置的情况下还是可以听清楚乐器定位,相比平均水准更加鲜活。

放大:SRH1840对耳放并不挑剔——任何耳放驱动声音都不错。推荐使用胆机驱动,可使高频更加圆润,低频量感也稍好。

性价比:B

SRH1840性价比不错,某种方面来说感觉类似声海HD600的冷声版。更具表现力,高频表现也更好,因此专业应用时好于HD600。不考虑价格的话,更喜欢SRH1840演绎的古典。但其他音乐体裁方面更倾向HD600。如果舒尔下一个旗舰的价格接近HD800和T1的话,还是有必要好好改进一下声音,提升竞争力的。

快速检索
设计:全尺寸大耳机
单元:动圈
阻抗:65欧
隔音:无
放大器:推荐使用
推荐耳放:Woo Audio 5 / Manley Neo Classic 300B
聆听最佳音乐类型:录音较好的音乐/爵士/古典
使用线材:原配
版本:未知
旗舰状态:现旗舰
在产状态:在产
价格:$699.99


第25名 BEYERDYNAMIC【拜亚动力】: DT 880 (600欧)
25DT880.jpg

拜亚动力发布革新性的特斯拉单元之前,DT 990是拜亚官方指定的旗舰耳机。但耳机社区内,DT 880因为平衡的声音赢得了更多的掌声。DT 880最早是250欧的。但现在有三种不同的阻抗供选择(32欧,250欧和600欧)。32欧设计用来随身,无需耳放;而250欧和600欧的型号需要放大器。特别是600欧版本,绝对需要放大器来提升声压。推好的话,600欧版本也是三个型号当中声音最好的。

DT 880是本次评测当中四只性价比打分为A+的耳机之一(其他三只为铁三角ATH-AD900,声海HD600和Hifiman HE-500)。一些烧友认为DT 880的声音偏亮,可能确实是这样,但同时DT 880的声音开阔,这是极端难能可贵的。耳机具有三种不同的阻抗,也是笔者所知耳机当中最为推荐的。

优势
平衡:DT 880声音非常平衡,高频较亮。笔者认为DT 880的调音相比拜亚动力的现旗舰来说更加平衡。

中频:DT 880中频非常纯净,不前不后,中频表现适合表现任何类型的音乐。

低频:下潜到位,能够下潜到管风琴的最低位置。有些低频更强的耳机实际上是中低频部分做了抬升,缺乏低频下潜的。DT 880的下潜可以表现出低频的力度。

多面手:DT 880不是低频控的首选,但是和暖声耳放搭配时低频依旧足够。相对来说,和较亮的耳放搭配时,会强调高频。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DT 880是个多面手,演绎笔者所知的每种音乐类型都比较到位。

声场:非常宽大,但小于T1。与T1不同,DT 880未采用单元斜置的设计。DT 880的声场空间感不错,但细节不如T1和HD800。

舒适性:在全尺寸大耳机当中,DT 880是非常轻巧的。戴在头上的时候感觉比T1轻。圆形天鹅绒耳罩不会令头部觉得闷热。是笔者佩戴过最为舒适的耳机之一,位列前十。

阻抗可选:拜亚动力将耳机型号依阻抗分为三个不同的分型这一点深受笔者欣赏。DT990上也采用了这种模式(DT770在2012年停产前也是一样)。笔者原来拥有一支250欧姆版本,但是本评测当中采用的是600欧姆版本。

隔音:DT 880为半开放式设计,可以隔绝一部分外界噪音,但其隔音能力不及典型的封闭式耳机。

耳罩:DT 880的耳罩采用极为舒适的天鹅绒材料制成,而且非常容易更换。拜亚动力也提供原版天鹅绒耳罩和皮质耳罩,可以购买更换。笔者更喜欢天鹅绒的质感和采用这种耳罩时的声音。

缺陷
缺乏通透性:尽管平衡型不错,DT 880的通透性还是无法和某些“透明窗户”般的耳机对抗,声音还是有些颗粒感,速度感不及某些细节和表现力极好的旗舰级耳机。

缺乏细节:细节和表现力极好高频较亮,泛音表现较好,笔者很欣赏这一点。但和一些瞬态响应更好衰减速度更快的耳机相比,高频的亮点也无法掩盖细节稍欠的劣势。

结像:DT 880声场较为宽大,但结像能力在某些方面表现不足。声场确实宽大,细节也很丰富,但是缺乏更高阶耳机所具有的准确感。

线材:DT 880是榜单当中单边进线耳机当中排名最高的。笔者并不喜欢这种进线设计,更加喜好Y型进线。

双刃剑
高频:DT 880的高频表现恰好是我喜爱的,就是靠前了一点点。和老对手HD600、HD650这种压制的低频相比,声音更加透明,朦胧感更低。多数用家都喜好DT 880的高频,虽然另一部分烧友更加倾向HD6xx这种更加舒服,久听不累的高频。相比起来笔者更加喜欢DT 880的高频表现。但总体上来说DT 880的声音还不够迷人。

性价比:A+
可能DT 880从来没有被其厂商作为旗舰。但2009年T1发布之前都是众人心中的无冕之王。DT 880非常适合剪辑和混音,欣赏音乐也丝毫不差。和铁三角ATH-AD900,声海HD600Hifiman HE-500并列为性价比排名A+耳机。

快速检索
设计:全尺寸大耳机
单元:动圈
阻抗:600欧
隔音:一般
放大器:高度推荐
推荐耳放:Manley Labs Neo Classic 300B / TTVJ Millett 307A
聆听最佳音乐类型:所有类型
使用线材:原配
版本:几种
旗舰状态:非旗舰
在产状态:在产
价格:$349


第24名 AUDIO-TECHNICA【铁三角】: ATH-W3000ANV
24W3000ANV.jpg

笔者听过的第一副铁三角耳机是W5000,读过笔者的评测之后打架可能已经能够想象到笔者对于铁三角产品的兴趣已经消失了。直到笔者来到Headphone.com之后才有机会听到一些笔者喜欢的铁三角耳机。

2012年,铁三角五十周年几年之之际发布了一系列限量版产品,其中之一就是ATH-W3000ANV。与W5000相似,ATH-W3000ANV也采用木质耳杯,皮质耳垫和铁三角标志性的自适应头梁。除此之外,两副耳机就完全不同了。笔者认为W5000调音比较闷,而ATH-W3000ANV则是笔者听过最为悦耳的耳机之一。聆听感觉非常愉悦,虽然声音兵不平衡。这副耳机是在产封闭式耳机当中笔者第二喜欢的,仅次于Fostex TH900。

优势
悦耳:ATH-W3000ANV声音非常悦耳。没有任何一只耳机与之相似,ATH-W3000ANV的声音有一种难以用语言形容的灵魂。使用W3000ANV聆听音乐是一种非常私密的体验,音染非常讨好笔者耳朵。

中频:中频是ATH-W3000ANV的魔力所在,顺滑,饱满,令人每每听及,脸上总会漾起微笑。稍微有点闷,但和W5000巨闷得效果相比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

低频:ATH-W3000ANV的低频非常清楚。下潜并不是非常到位,但力道十足,适合多种音乐类型。

高频:ATH-W3000ANV的高频有一种自然感,虽然并不是很完美。高频舒展且平滑,只是有些压制,但完全不蒙。

爵士大师:我发现ATH-W3000ANV的中频非常适合号类乐器,高频可以将镲表现的不尖不锐,非常舒服。低频非常适合力道较大的鼓声,低音吉他也不会为次低频所侵扰。这种声音的混合在欣赏爵士乐的时候是极为适合的。

外观迷人:ATH-W3000ANV是一只非常漂亮的耳机。木质耳杯采用日本樱花木制成,外观虽然还比不上木头外壳更加漂亮的W5000,毫无疑问也是非常养眼。

隔音:ATH-W3000ANV是本次所有参评全尺寸耳机当中为数不多的封闭式耳机。但这种封闭式设计可以隔绝部分外界噪音。

具有独立编号:这是所有的旗舰都应具备的一个特性,ATH-W3000ANV具有独立编号,且制造数量仅有2000副。

缺憾
不平衡:如果对于平衡要求过高,ATH-W3000ANV一定不是最优选择,但喜欢音染的朋友可以考虑。

缺乏通透性:耳机音染比较多的话,就会缺乏通透性。ATH-W3000ANV并不是笔者所喜欢的那种通透的类型,但距离并不远,只是音染稍微多了一些,令我无法将其划入最通透的那一类当中。

狭窄的声场:ATH-W3000ANV的声场是非常狭窄的,左右声道都比较难以分清。而且缺乏好声场所必需的开阔感。

结像:某种角度来说ATH-W3000ANV声音比较杂乱,准确的解像能力不及其他耳机。

头梁做工:头梁做工:我不喜欢铁三角的自适应头梁,我觉得太脆弱,容易坏。然而铁三角的很多全尺寸旗舰产品都采用这个设计。我真的很希望他们放弃这个设计。

双刃剑
细节:ATH-W3000ANV细节一般,但表现出的细节又非常惹眼。ATH-W3000ANV表现力确实不是最好的,但也不次。

驱动:ATH-W3000ANV不算是最难以驱动的耳机,与某些耳放搭配时声音绝好,另一些耳放驱动时则非常呆板。

包装:ATH-W3000ANV的包装略好于平均,但奇怪的是没有W5000的包装来的吸引眼球。ATH-W3000ANV的包装是一个漂亮的纸盒,而W5000的包装是一个小皮箱。

舒适性:ATH-W3000ANV和W5000采用同样的的头梁设计,但W5000感觉更加舒适,可能是因为还没有用开,铁三角在自家许多全尺寸大耳机上采用的自适应头梁有时候戴起来觉得怪怪的,与其说舒适,不如说诡异。皮质耳罩有时候会比较闷热。总体上来说,还是比较舒适的。

线材:ATH-W3000ANV原装线材的插头非常漂亮。线材本身质量还过得去。但是笔者还是喜欢可更换的线材,更加耐用,也具有更大搭配空间。

性价比:B-
与许多价格方面具有竞争力的耳机相比,ATH-W3000ANV价格确实偏高,但声音确实非常独特,非常优美。作为收藏也是不错的选择。仅发售2000副,过几年价格可能会上涨。

快速检索
设计:全尺寸大耳机
单元:动圈
阻抗:40欧
隔音:一般
放大器:推荐
推荐耳放:Woo Audio 5 / SPL Phonitor
聆听最佳音乐类型:爵士/蓝调/原声
使用线材:原配
版本:未知
旗舰状态:现旗舰
在产状态:在产
价格:$1549.99


第23名 FOSTEX【丰达】: TH900
23TH900.jpg

Fostex【丰达】是一家老牌原始设备制造商。这家公司代工的厂商非常广泛,包括天龙、创新,最负盛名的就是苹果了(iPhone和iPod原配的耳塞就是丰达制造的)。作为丰达的自有品牌,Fostex产品线当中超过150美元的非常少见,因此,听说TH900标价2000美金的时候还是比较惊讶的。

单从纸面上看,TH900就已经非常引人注目了。耳机外壳涂装采用独有的日本波尔多漆,耳罩采用蛋白皮,这种皮料是用鸡蛋壳细胞膜制作的。钕磁铁磁通密度达到1.5特斯拉(超过T1四分之一)。单元采用丰达“Biodyna”生物振膜。TH900还附带一个全金属耳机架。笔者认为TH900是有史以来最好的封闭式耳机之一,与W3000ANV并称两大最好的在产封闭式耳机。笔者总体上更加喜欢TH900的调音,但W3000ANV的调音更加独特悦耳。

TH900的声音比较接近天龙D7000(也是丰达设计的)。然而TH900的声音更好,调音和通透性上都更胜一筹。D7000售价1000美金,比TH900便宜,因此笔者认为更具性价比。

优势
调音:TH900调音平衡偏暖,高频延展极佳。声音饱满,衰减速度较快,不拖泥带水。

悦耳:TH900声音舒适悦耳,声音染色明显但是和W3000ANV比较接近。某种程度上笔者还是更加喜欢W3000ANV这种味道。

低频:依笔者所见,丰达的单元低频下潜到位,冲击力十足。TH900是笔者听过丰达的耳机(不管是代工还是自家品牌)中细节作为丰富的。

结像:结像出众,封闭式耳机当中仅次于MDR-R10,乐器定位极尽精准。

多面手:耳机声音偏暖,聆听任何一种类型的音乐都非常优雅;包括但不限于摇滚、爵士、古典、嘻哈、流行、电子和金属。

衰减:和R10的衰减非常类似,也许是因为两副耳机都采用生物振膜的原因。

舒适性:TH900的耳罩内部空间巨大,可以包裹住整个耳朵。TH900的耳罩材质深受笔者喜爱,其头梁形状类似D7000但佩戴感远胜后者。

隔音:封闭式耳机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可以隔绝外界噪声TH900可以隔绝部分外界噪声。

耳机架:本次评测当中共有四只耳机自带耳机架,TH900是其中之一;其他三只分别是极致ED10,索尼Q010和索尼SA5000。TH900的耳机架看起来是用比较贵的衣服架子做的。是四只耳机架当中笔者最不喜欢的,但这个附件确实是用心的。

易于驱动:TH900在所有全尺寸大耳机当中,是最容易驱动的。iPod直推声音都非常好。

具有独立编号:每副TH900都具有独立编号,还不确定产量多大。

缺憾
不平衡:TH900声音倾向平衡,但是并不完全。笔者不会用来做专业监听。

中频:中频凹陷稍多,笔者认为相比D7000的中频衰减更多,音染也更重。

设计缺陷:很多TH900(包括笔者的)耳杯都偏转。有缺陷的耳机耳杯偏转不均匀。有些耳机这个问题并不明显,有些耳机没有这个问题。但耳杯的偏转并不影响耳机佩戴。

非常敏感:TH900是笔者用过最为敏感的全尺寸大耳机。对喜欢用电脑直推的人来说是个福音,要么就必须配备增益较低的耳放,不然声音可能会比较大(特别是使用步进电位器的耳放)。

双刃剑
通透性:TH900声音非常通透,衰减极为平顺,吹毛求疵一点来说,中高频有点儿不太自然,资深烧友Axaxlus说TH900类似“R10和D7000结合后产下的后代”,笔者觉得这个观点非常有趣。TH900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确实集成了两只耳机的一些特性。

高频:TH900的高频表现明显好于D7000,几乎没有衰减,也就是说,TH900的高频还是有一点粗糙,降低了总体通透性。

声场:笔者听过的所有封闭式耳机当中,TH900的声场是仅次于R10的。空间感和立体感非常明确,但少许抵近感还是稍微影响到了声场总体深度。

做工:TH900的做工笔者是非常喜欢的:皮质感、樱木耳杯、波尔多漆等等。但看起来还是让人立刻想起D7000,因为D7000是丰达设计当中最新的高价

旗舰,TH900必然会被拿来做一番比较。TH900的头梁看似D7000的改进版,令笔者有些失望。

线材:线材质量不错,要是可更换就更好了。

性价比:C+
TH900是现在耳机市场上价格最高的耳机之一,更高价的耳机只有ED10、SR-007 Mk2和巨贵无比的SR-009了。四只耳机当中,TH900是最容易驱动的,也是唯一一支具有隔音能力的耳机。TH900是一只百搭的耳机,任何一种类型的音乐都可以表现的不错。笔者最主要的批评就是TH900相比D7000来说,价格贵出一倍,但声音提升和价格提升却不成正比。

快速检索
设计:全尺寸大耳机
单元:动圈
阻抗:25欧
隔音:一般
放大器:需要
推荐耳放: SPL Phonitor; Woo Audio 5
聆听最佳音乐类型:任何类型音乐
使用线材:原配
版本:未知
旗舰状态:旗舰
在产状态:在产
价格: $2000

第22名 JH AUDIO: JH13
22JH13.jpg

JH13是本次参评耳机当中13只入耳式耳机当中排名最靠前的。最初没有打算将入耳式耳机纳入排名,是因为其声音表达方式和耳机存在较大差异。那时候觉得将入耳式耳机纳入这个表单有些误导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入耳式耳机的一些先天缺陷,无法使用外耳收集声音从而使声音更加自然。这并不是入耳式耳机的错,正如笔者不能批评开放式耳机不隔音一样。但是最终,当笔者将开放式耳机和入耳式耳机的先天缺陷放在一起比较时,最终还是将入耳式耳机排在了后面一些的位置上。笔者将JH13排在第22位,位列许多大耳机之前,这说明JH是非常了不起的。

JH13是一只定制入耳耳机,外壳由硬质树脂制成。和其他的定制耳机一样,制作之前必须提供耳印。JH13采用6单元3分频设计(2低2中2高)。

定制JH13之前笔者已经拥有JH16,初印象感觉JH16低频有些泛滥,时至今日印象也没有改变。笔者认为JH13调音可以满足大多数喜好。

小故事”2011年11月,做陪审团期间,在法庭外等待的时候,保安过来拍了拍我肩膀,当时戴着JH13,没有立刻反应过来他在说啥,觉得他应该是把我当流浪汉了。把JH13从耳朵里拿出来,他转身跟我说“不好意思,我看你耳机上面有Jerry Harvey的标志,就想过来问问你是JH13还是JH16”。我特惊讶,人们一般不会问这个问题,便微笑着告诉他这是一对JH13,之后一直聊音乐。我觉得还挺棒!

优势
调音:笔者听过的入耳耳塞中,Jerry Harvey的调音师独一无二的。JH13的调音非常平衡,低频稍多,声音自然,没有音染,也不过分解析。但从调音上看,JH13不次于HD800或者HE-6。

通透:我觉得JH13的通透性是入耳式耳机的极限了。也就是说,一些全尺寸耳机的通透程度可能要比它更好。

中频:用iPod等一些随身设备直推时,JH13中频有点凹陷,但是用胆放驱动时,中频非常平直,声音顺滑。

低频:下潜到位,量稍微多了一点,不是太平衡,JH13的低频也可以满足大部分喜好。

多面手:无论任何一种音乐类型:爵士、古典、电子、说唱、嘻哈都没有问题,JH13都可以演绎出不错的声音。

便携性:没有什么比入耳式耳机便携性更强的了,JH13的便携性绝对一流,可以装在衬衫小口袋里——你把MDR-R10装在那试试看?

细节:考虑到耳道当中供声音传播的空气不多,JH13细节确实是非常丰富的,是笔者听过细节最为丰富的入耳耳塞。

隔音性能极佳:入耳式耳机的两个好处就是极强的便携性和极佳的隔音性能。JH称其入耳式耳机可以有效减少外界噪声达26分贝。虽然ES5的隔音效果相比来说更好,但JH13也非常棒。

结像:抛开先天问题不谈,定制入耳的结像也可以控制的非常到位,JH13结像能力非常好,但是UE10在结像准确性方面略胜一筹。

易于驱动:大部分入耳式耳机灵敏度都很高,容易驱动。但笔者发现Jerry Harvey设计的所有入耳式耳塞(UE10 Pro也是他设计的)在放大器驱动下都极具潜力。随身直推声音不错,笔者也喜欢插在家用设备上欣赏,搭配TTVJ Millett 307A时声音尤佳。

线材相比JH13的线材,UE10 Pro原配线材不易缠绕,更受笔者喜爱。但JH13再挂而部分所采用的透明加强管相比UE10线材所采用的材料有所提升。JH13线材更换也非常容易。

定制图案:有些定制耳机提供背板定制图样,很酷。我的JH13和见过的很多其他定制相比其貌不扬,外壳为半透明紫色,背板“JH Aduio”字样为白色。我知道挺乏味的,但我个人感觉不错。

具有独立编号:和其他定制一样,JH13也具有独立编号,序列号旁边是使用者的姓名首字母大写。

缺憾
入耳的先天缺陷:我认为全尺寸耳机声音相比入耳式耳机更加自然。与声音在自然界的传导模式一样,全尺寸耳机发出的声音会为经过整个人耳,而入耳式的耳机则仅通过耳道传导声音。对我来说,这种空间感意味着更加自然的聆听观。这方面仁者见仁,但笔者依旧持此观点。

入耳声场:对我来说,入耳式耳机的声场缺乏真实感。很多人喜欢这种声场,但笔者认为与全尺寸大耳机相比时,入耳式耳机的声场并不占优势。

齿音:JH13有时候有齿音,但使用胆放驱动时齿音减少很多。

包装:JH家入耳的包装是在提不起兴趣,软布袋子确实没法给口袋里的定制提供足够保护。UE10附带的铝盒好处很多,提起这个是因为Jerry Harvey也曾在07年我购买UE10 Pro的时候担任UE的产品设计师。我的JH13一般不是放在威士顿的硬包里,就是UE的铝盒中。

转手价值:我刚来Head-Fi的时候记得有人在二手区开贴出售自己的定制。最后感觉和笑话一样,出售二手定制在那时候根本就没听说过。今天很多厂商提供改模服务,出售自己的二手定制成为一种可能。但出手的时候做好大出血的准备。

双刃剑
高频:JH13的高频几近完全顺滑,但亮度再好一点,延伸再多一点就好了。JH13声音稍欠一点点空气感,但是我这里又在吹毛求疵了。

舒适性:说实话,我觉得定制入耳的舒适程度不如带上海绵套的非定制入耳。但经过多年使用,耳朵已经习惯了定制。JH13所使用的硬树脂材料舒适程度不及Sensaphonic和威士顿使用的软性材料,但我的耳道已经开始适应硬树脂材料制作的导管了。

改模?:我发现需要给UE10,JH13和JH16改模了,可能是因为这些耳塞的入耳导管部分缺乏弹性导致的。一些用户可能首次佩戴不舒适,需要进行改模,但改模过程可能令人沮丧(还需要附加运费),比起初预料的代价要大得多。

性价比:B+
判定性价比时,笔者仅将JH16的声音与所有其他入耳式耳机进行对比。如果主要使用随身设备而且在寻找顶尖级的随身耳机是,JH13就是最好的选择。如果只是为了最好的声音,我觉得全尺寸大耳机声音要好出不少。

我见过许多偏好入耳声的烧友,他们更加接受头中效应较强的声音。对他们来说JH13, JH16和ES5才是最好的声音。

快速检索
设计:入耳式耳机
单元:动铁
阻抗:28欧
隔音:极好
放大器:无需但推荐使用
推荐耳放:TTVJ Millett 307A
聆听最佳音乐类型:所有类型
使用线材:原配
版本:未知
旗舰状态:与JH16并称现旗舰
在产状态:2012年在产
价格:$1099+取耳印费用


第21名 SENNHEISER【声海】: HD600
21HD600.jpg

HD600早已是市场上最具性价比的耳机之一。是市场上少见的音质极佳,价格又具有竞争力的金参考。进行耳机性价比排名时,立即想到了HD600,400美元价位上近乎完美。

20余年前声海发布HD580, HD600是其进化版本,在产时间超过10年,依旧是同价位同类当中音质最好的。和超高端型号相比,HD600还不足冠以“最佳耳机”的称号;通透性和透明度与STAX的高端耳机无法媲美;声音也没有R10有感情;声场小于K1000, SR-Sigma, HD800和T1;声音特点更没有Audez'e而后 HifiMan的平板耳机那么明显——但是,在HD600的级别上,还没有任何一只耳机如此值得关注。

优势
调音极佳:我非常崇拜HD600的调音,高中低三频艺术般的整合在一起,声音平衡偏暖,具有形体感。

中频:HD600的中频稍微靠前,人声不错。没有凸起和凹陷。简单来说,HD600中频非常平衡。

多面手:不管是欣赏流行、古典、摇滚、嘻哈、说唱、爵士、放克、蓝调、乡村、电子、舞曲还是任何其他类型的音乐,都非常适合。

通透:HD600相比静电耳机速度和敏感度稍欠,与一些顶尖的动圈耳机也相差一线,但依旧非常通透。

低频:相比HD600的兄弟型号,很多稍有还是更加偏爱HD600的更加平衡,也不是那么肥的低频。两副耳机大体上非常相似,但低频和中低频是区分二者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挑耳放:HD600阻抗300欧姆,适中的阻抗确实需要耳放的驱动,但是这只耳机并不挑剔耳放,可以和大部分耳放搭配,平衡时表现更加。

舒适性:椭圆形天鹅绒耳罩非常柔软,佩戴舒适。相比圆形耳罩来说椭圆形更加适合外耳形状,久听不累,舒适性无可挑剔。

可更换部件:HD600多处部件均可更换,包括耳罩、线材、和金属网罩。声海出售更换部件。这也保证了耳机可以长时间光亮如新。

缺憾
缺乏细节:HD600声音非常平滑,有时感觉速度稍慢,有些发蒙。细节表现也未达到最高要求。

高频:加入Head-fi以来,HD600和HD650就因声音朦胧而饱受批评,这种声音缺乏空气感和泛音。我理解大家对于HD600的批评。与之相反的是HD800因高频过分靠前,也受到了不少批评。有一种说法是HD800声音因耳放而不同(有时候也挺暖),笔者不甚同意。同样的,不管使用什么耳放,HD600声音都缺乏高频泛音,但好消息是高频几乎没有颗粒感,不硬不刺。

双刃剑
声场:HD600声场开阔,不算很宽的声场非常适合小编制,笔者非常喜欢使用HD600欣赏爵士乐,虽然这是一只百搭的耳机。

结像:HD600结像能力出众,但相比某些更高端耳机指向性稍显不足。

衰减:HD600衰减速度较慢,但非常平滑自然,令声音充满了迷人(甚至浪漫)的气息。

线材:HD600的原配线材质量尚可,容易更换,能够换用不同的升级线。改平衡时笔者使用Moon Audio的Silver Dragon【银龙】平衡线。平衡驱动条件下,HD600规模感更强。上图所示HD600所用线材是HD650的配线。

性价比:A+

HD600是本次评测中四只性价比评级最高的耳机之一(其余三只为拜亚动力DT880,铁三角ATH-AD900和HIFIMAN-HE-500)。HD600的性价比是笔者听过耳机当中最好的之一,值得每一位烧友拥有。

快速检索
设计:全尺寸大耳机
单元:动圈
阻抗:300欧
隔音:无
放大器:强烈推荐
推荐耳放: TTVJ Millett 307A / SPL Phonitor
聆听最佳音乐类型:所有类型音乐
使用线材:原配/Moon Audio Silver Dragon【银龙】平衡线
版本:未知
旗舰状态:前旗舰
在产状态:在产
价格: $399.95(原价)$699.95 (带升级线)


第20名 SENNHEISER【声海】: HD650
20HD650.jpg

HD600是自HD580基础上发展而来,而HD650又是自HD600进化而来,HD580已经停产,而HD650和HD600依然在产,三副耳机总是被大家拿来相互比较,孰优孰劣并无定论。HD650是三者当中音染最强,声音最暖,也是最讨好耳朵的。

总感觉HD650听声音像是戴上墨镜一般。声音冷静优美,魅力十足,久听不累。诚然,HD650兵不平衡,也缺乏整体清澈感,但就算如此,HD650还是一只非常包容的耳机。相比更加平衡的HD580和HD600两兄弟更受笔者青睐。

HD650和HD600间的声音取向几乎一致,差异很小,类似SR007 MK1 和SR007MKII之间的区别。二者外观设计类似停产已久的森海塞尔旗舰HE90(大奥)。HD650和HD600尺寸相同。因此很多部件可以更换。二者之间外观的最大差别在于喷漆,HD650为亮银色而HD600是大理石喷漆。二者头梁垫设计也不相同。

笔者2007年加入Head-fi社区时,HD650就已经名声在外,是当时在产最好的耳机之一。如今因为HD800等新一代旗舰的出现座次稍微靠后,但依旧要说,HD650还是社区当中讨论最多的耳机之一。

优势
调音优美:形体感优美,温暖而顺滑!HD650调音的代表着优美而松弛,它继承了HD600的调音特点,在其之上加入些许暖意。

中频:中频适宜聆听人声,笔者非常喜欢HD650演绎男声时稍微靠前的特点。

通透:相比静电耳机速度和敏感度稍欠,与一些顶尖的动圈耳机也相差一线,但依旧非常通透。

低频:相比HD600的低频稍多,声音感觉更肥。一些烧友还是更喜欢HD600更加平衡的低频。两副耳机大体上非常相似,但中低频和中低频是区分二者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挑耳放:HD650阻抗适中,为300欧姆,确实需要耳放的驱动,但正常驱动下并不挑剔耳放,可以和大部分耳放搭配,和HD600一样平衡时表现更加。

多面手:HD650演绎摇滚颇为好听,暖暖的声音令赋予较亮的唱片更多鲜活感。笔者一位知交将HD650称为“摇滚耳机”。使用几年当中,笔者得出一些结论,这幅耳机演绎古典时空气感略欠。除此之外符合大部分欣赏要求。

舒适性:椭圆形天鹅绒耳罩非常柔软,佩戴舒适。相比圆形耳罩来说椭圆形更加适合外耳形状,久听不累,舒适性无可挑剔。

可更换部件:HD650多处部件均可更换,包括耳罩、线材、和金属网罩。声海出售更换部件。这也保证了耳机可以长时间光亮如新。

缺憾
过分顺滑:HD650的声音有时候太暖,令人昏昏欲睡。

高频:加入Head-fi以来,HD600和HD650就因声音朦胧而饱受批评,这种声音缺乏空气感和泛音。我理解大家对于HD600的批评。与之相反的是HD800因高频过分靠前,也受到了不少批评。有一种说法是HD800声音因耳放而不同(有时候也挺暖),笔者不甚同意。同样的,不管使用什么耳放,HD600声音都缺乏高频泛音,但好消息是高频几乎没有颗粒感,不硬不刺。

HD600:HD650和HD600声音都很接近,但许多人更喜欢HD600更加平衡紧致的调音。HD600价格还便宜100美元,性价比明显较高。

双刃剑
声场:声场开阔,声场不算很宽,对比HD600和HD650声场表现时笔者发现HD650的声场宽一点点,适合聆听小编制。

结像:结像能力不错,但相比某些更高端耳机指向性稍显不足。

衰减:衰减速度较慢,但非常平滑自然,令声音充满了迷人(甚至浪漫)的气息。

线材:就价格而言HD650的原配线材质量尚可。一些烧友认为其线材是由HD600线材降级而来,但好处在于便于更换,能够换用不同的升级线。改平衡时笔者使用Moon Audio的Silver Dragon【银龙】平衡线。平衡驱动条件下,规模感明显更强,声场明显更开。

性价比:A
HD650是笔者听过声音最为优美的耳机之一,声音性感诱人,令人嘴边不禁浮起微笑。价格比HD600大约贵100美元,性价比稍显不足,但笔者更喜欢它的整体声音表现。

快速检索
设计:全尺寸大耳机
单元:动圈
阻抗:300欧
隔音:无
放大器:强烈推荐
推荐耳放: TTVJ Millett 307A / SPL Phonitor
聆听最佳音乐类型:爵士,摇滚,金属,蓝调,雷鬼,说唱,嘻哈,流行,电子。
使用线材:原配/Moon Audio Silver Dragon【银龙】平衡线
版本:未知
旗舰状态:前旗舰
在产状态:在产
价格: $499.95(原价)$799.95 (带升级线)


第19名 AKG: K1000
19K1000.jpg

K1000是史上设计最为特别的耳机之一,外壳可转动一定角度,用户可以自由旋转耳机掰开角度以根据喜好调整声场宽度。完全打开时,K1000声场类似音响——令人钦佩的设计,收藏家必选设计。但不了解K1000意味着什么的话,千万不要购买。这不是一只普通的耳机,驱动功率要求非常高,设计驱动对象实际上是功放而并非耳放。随着耳放市场日渐成熟拓展,一些厂家也专门为K1000和类似这样对驱动功率要求较高的耳机设计了耳放。

笔者使用K1000的经验是充满沮丧和不满的,听过几副K1000,现在也有两副,最终发现K1000设计上具有重大缺陷——听过每一副耳机外壳都会时不时嘎嘎响,和音量无关。与许多K1000用家聊过,但他们都表示在自己的耳机上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然而在笔者听过的7副K1000当中,每一只都听得到。笔者将耳机外壳张到最大,噪声减小大约四分之三。

有一次烧友聚会的时候见过一副状态近乎全新的K1000,听了十来分钟,发现没有嘎嘎作响。和物主商量后,很快买了下来,购买两天之后发现又出现噪音了,咨询卖家原来是否有这种声音,他说有时候也会感觉到,并为之烦恼,他还告诉我其他K1000用家也是一样。最后发现不是我这副耳机的个体问题。最后决定把这只成色不错的K1000留下来,但这种声音也确实影响到了笔者对K1000的印象。

K1000的声场也许是所有耳机当中最好的。如果AKG修正了以上提到的问题,K1000可能至少排进笔者评测内前15名。也就是说,这种声音确实比较烦人,于是笔者决定将其排名调整至前20。但似乎一些用家并没有遭遇这样的问题。笔者邀请一些独立烧友和业界专业人士听过这副K1000,多数表示没有问题。

另外需要提到的是,K1000产于大约15年前,其间至少经历过一次设计微调,导致后期出现两个版本的K1000。一般认为从4000号开始,K1000的低频调音就变得更加清瘦。可惜笔者手头的两副K1000编号都比较靠前,也没有机会和前后期型号进行对比试听。

优势
声场之王:K1000声场不仅是笔者听过最为宽大的,也是最符合用户定制需求的。K1000左右耳单元都外掰至极限时,声场宽度及时和交响乐和歌剧;收至最窄时,声场非常适合小编制。声场适应性方面,K1000是有史以来最好的。

平衡:K1000调音比较平衡,恰到好处,是笔者听过最为平衡的耳机之一。

结像:K1000结像能力一流,斜置单元定位精准,为了达到最佳结像效果,最好可以适当调整单元角度。

中频:K1000绝对是“最佳中频俱乐部”的一员,中频纯净无染。但声音稍显清瘦。

交叉馈音自然:音响烧友批评耳机双声道之间声音缺乏互馈。耳机一般紧贴双耳,无法听到另一侧声道的声音,聆听现场时,大脑使用双耳分析音源点,而聆听耳机时,大脑对于声音的定位和维度处理受到限制。某些专业耳放提供内建同步互馈选项,可以令耳机声场表现显得更加真实。但因为K1000单元距离耳朵较远。声音自然互馈,所以K1000声音相比传统耳机更加自然。

适合交响:交响乐方面很少有耳机可以和K1000比肩,特别是大编制作品方面。

高频:延展适当,几近顺滑,乐器空气感较强。

具有独立编号:每一副K1000都具有独立编号,有消息来源称,4000号之后的K1000单元经过调整,低频较瘦。但没有机会对比试听。但这个编号的时间恰好为1994年,其时正值哈曼国际收购AKG声学。这个假设也符合声音理解方面的转变。

缺憾
耳罩作响:到目前为止K1000最为恶劣的特性就是金属网罩嘎嘎作响,钢琴共鸣时这种令人不快的声音就会随之而来。考虑到这只耳机是有史以来最好的耳机之一,这种声响五一十一个巨大的遗憾。虽然声音不是很大,全身聆听时还是会感觉到烦躁,而且这个声音不是一直都有,有时候听好一阵子都没有,但是出现这种声音的时候非常烦心。所以笔者并不经常使用K1000。

舒适性:与大部分全尺寸耳机不同,K1000没有包裹住耳朵的耳罩,头垫位于太阳穴附近,耳机单元就在耳旁。K1000头带较为柔软,但丝毫不能减轻太阳穴上头垫的压力。较大的重量和诡异的设计,使K1000舒适性明显不足,虽然笔者说的比较严重,但是还几乎没有用家因为舒适性而出掉它。

缺乏通透性:声场表现虽然数一数二,但K1000并不是笔者听过的最为通透的耳机。总体调音有时候还是稍欠一些自然感。

难以驱动:K1000对驱动功率的要求近乎怪物。AKG设计用来连接功放!因此老耳放完全无法驱动,笔者拥有的耳放当中,Woo Audio 5是推得最好的,这个耳放专门为K1000设计了一个接口,匹配阻抗为140欧时,每声道输出功率8W。

停产:K1000停产已久,在烧友当中呼声甚高,但哈曼(AKG东家)并没有任何兴趣复产K1000。好消息是其零件充足,可以满足修复/翻新之用。

双刃剑
低频:低品质量非常好,但缺乏延展,不适合低频控。

细节: K1000声场巨大,方便调整,因此细节表现独到,但耳罩掰开程度不同细节表现亦不同,差别相对较多,声音表现也不能一概而论。

包装: K1000木盒为黑色或原木色,内部为海绵内饰,特别为保护耳机而设计,包装坚固但并不养眼。

线材:两副耳机均换用副厂升级线,笔者还是希望K1000线材可以直接更换。

性价比:C+
K1000就是这么一副叫人又爱又恨的耳机,不论如何,每个听过它的人都印象深刻。作响的外罩(前文所述)令人心烦,若非如此,K1000性价比至少为B。对于声场又极高要求,且驱动设备强大的用家来说, K1000值得考虑

快速检索
设计:全尺寸大耳机
单元:动圈
阻抗:120欧
隔音:无
放大器:没有不行
推荐耳放: Woo Audio 5
聆听最佳音乐类型:古典/原声
使用线材:一副为Stefan Audio Art Equinox/另一副为 DIY cable on other pair
版本:至少两种
旗舰状态:前旗舰
在产状态:停产
价格: $900-$1500 (估计)


第18名 ULTRASONE【极致】: Edition 10
18Edition10.jpg

ED10是笔者来到Head-fi社区以来见过的最不受欢迎的旗舰,收到许多资深烧友的批评。许多烧友购买这只耳机后拿去二手区出掉,当中很多人都做出负面评价,很多试听过的烧友也颇有微词,最终放弃购买。innerfidelity.com的Tyll(笔者非常尊敬的一位老烧)深度评测并从技术层面测试了这只耳机的缺陷后,ED10声名一度跌至谷底。Tyll的视频每次都会叫我笑起来。
视频地址:http://www.youtube.com/watch?v=L34S4Tt1EuQ

购买ED10之前犹豫了很久,因为实在是不想把钱砸在这么一个备受批评的产品上,但最后还是决定为了评测买上一副。其实还是很高兴入手的。

我很明白评测当中对于ED10不满的地方,我也相信我的耳朵——耳朵说“哇哦!”ED10某些方面表现确实很不错——令人震惊,所以我最终决定原谅它的缺点,其实ED10最大的缺陷就是过高的价格。

2010年极致发布ED10时是市场上价格最高的动圈耳机,价格为2750美元,是HE-6和LCD2的一倍有余;也比T1、HD800和PS1000三旗舰的定价贵出近一倍。比声名在外的STAX Omega 2 MkII都贵。对笔者而言ED10已负重望,多半原因是因为价格实在太高。相比森海和拜亚两大巨头的旗舰价格将近高出一倍,引来众多口水。

刚刚发布就遭受冷遇,极致为了挽回市场立刻宣布ED10的耳罩品控问题,称某些耳罩装填不对,因此导致声音失常。引起了一系列失望,不解和怀疑,也安慰了已经购买的烧友。但最后对于ED10的评价两极分化。笔者确认自己的ED10耳罩没有问题。

希望ED10的故事可以使厂商得到借鉴——过高的定价可以带来巨大的负面效应,如果定价具有竞争力的话,总体反应可能会比较热烈。

优势
声场:笔者听过的耳机当中,ED10声场表现是极为特别的。声场完全包围耳朵,环绕感极强。如果这是极致S-Logic设计的功用,那么ED10就是笔者听过的第一只证明这种设计明显有效的耳机。相比来说,K1000和Sigma声场更加类似音箱,而ED10则令笔者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环绕声效果。K1000因其可调整声场赢得了“声场之王”的称号,之于笔者来说,ED10的声场也是一样令人印象深刻的。

细节:ED10细节丰富,可能是笔者听过细节最为丰富的动圈耳机之一。尽管听起来感觉有些过分强调细节,但也非常到位。

兴奋:令人兴奋的声音是什么样子呢?对笔者来说就就是想要回来再听一遍的,不是因为技术表现,而是因为表达音乐的方式非常独特。

低频:ED10的低频力道感十足,下潜稍欠,但也非常悦耳。

外观惊艳:极致在这方面吸引了笔者的眼球。作者认为ED10外观最佳耳机,样子非常养眼,但遗憾的是,养眼的外观也成了批评ED10的理由——绣花枕头般的设计。

舒适度:有人说ED10是世界上最舒适的耳机,但笔者认为这个殊荣应当授予HD800。当然,ED10也是非常舒适的,皮质耳垫上开有细小的通气孔,避免闷耳。

易于驱动:ED10驱动要求不高,但是对音源要求较高。笔者测试使用的音源仅有MSB Diamond DAC。

耳机架:ED10是本次评测当中四副提供耳机架的耳机之一,其他三副为Fostex TH900索尼Qualia 010 和索尼MDR-SA5000。笔者认为,四者当中ED10的耳机架是最为特别的。

包装:ED10的木制包装盒非常养眼,豪华程度上仅次于MD-R10,SR-009和HE90的包装。

具有独立编号:ED10具有独立编号。极致称ED10仅发售2010套。

缺憾
缺乏通透性:这一点确实比较遗憾,如果更加通透的话,排名应该可以进到前12。ED10声音尖锐,听感较为不适,所以笔者喜欢在较低音量下聆听ED10。

不平衡:ED10中频明显凹陷,声音不够平衡。

中频:缺乏临场感和自然感。

耳罩缺陷?:极致称,多套早期编号ED10耳罩存在缺陷,如果拥有一副早期编号ED10(400号以前),应该送回极致测试。

双刃剑
高频:ED10高频明亮,非常靠前,建议烧友购买前试听。这种高频表现迫使笔者使用较低音量聆听。然而细节方面来说,这种高频也是非常有趣的,但有时候聆听会感觉到刺耳,金属感强。因此,ED10的高频表现使笔者无法长时间聆听,ED10的高频最终也使许多烧友望而却步。

结像:ED10声音非常特殊,缺乏某些超高端耳机所应具有的精确指向感。

线材:笔者个人更加偏好可更换线材,但又不喜欢升级贵价线材,只是更喜欢这种更换线材方便的特点。ED10原配线材质量优良,带有延长线。但线材使用焊接方式,因此笔者可能永远也听不到换线之后的ED10了。

性价比:C
毫不虚言,ED10标价过高。过高的标价是在参照其他厂商价格更低,声音不及的耳机之后做出的。然而,笔者依旧认为ED10是一副在社区中被低估的优秀耳机。其优秀的声音表现是笔者前所未见的,也是笔者甚为喜爱的。如之前提到的一样,是一副非常迷人的耳机。

快速检索
设计:全尺寸大耳机
单元:动圈
阻抗:40欧
隔音:无
放大器:推荐
推荐耳放:TTVJ Millett 307A / Woo Audio 5 / SPL Phonitor
聆听最佳音乐类型:古典/爵士/录音较好的音乐
使用线材:原配
版本:未知
旗舰状态:现旗舰
在产状态:2012年在产
价格:$2749


第17名 STAX: SR-507
17SR507.jpg

1960年,STAX发售了最早的静电耳机。在此简单解释一下静电耳机这个名词,静电单元与动圈单元的工作方式是不一样的。动圈单元在耳机当中的应用十分广泛,而经典单元则因低失真性备受称赞。静电耳机需要特定的静电放大器搭配。STAX生产多种型号的静电耳放的同时也有许多设计优良的第三方产品。

1980年前后,STAX发布Lambda系列耳机,30年之后,这个系列当中又添新丁,SR-507就是Lambda系列中最新型号。Lambda系列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其矩形耳罩。笔者听过一些Lambda系列的耳机,包括SR0404限量版和SR-407,而SR-507是笔者拥有的唯一一副Lambda系列耳机,相比起来比较容易买得到。

SR-507并不是STAX现旗舰(旗舰型号是SR-009),但是被定为Lambda系列的旗舰。巧合的是SR-507也是八只参评静电耳机当中排名最靠后的;第十七名对静电耳机来说排位还算是不错。对比静电耳机和动圈耳机时发现静电耳机更加通透,而动圈耳机影响力和特性更强。SR-507稍偏解析向,但声音依旧非常迷人。

优势
通透:SR-507声音非常通透,气质稍微偏冷,但通透性依旧。

高频:高频顺滑,笔者极喜欢的高频,仅有SR-009和HE90能够超越。

中频:中频响应几近平直,不凸不凹。

细节:细节极为丰富,同价位上,SR-507是笔者听过细节最为丰富的耳机。中频及高频都极为自然,高频泛音可闻,没有刺激感。

衰减:静电耳机衰减速度相比动圈耳机更快,SR-507衰减速度也是非常快的。

瞬态响应:笔者认为,静电耳机的典型瞬态类似流体。自然感方面,SR-507的瞬态响应及衰减都超过了大部分的动圈耳机。

小编制大师:笔者发现SR-507最适合演绎类似小编制室内乐和小编制爵士等类型的小编制音乐。电子乐表现也非常到位。听摇滚感觉过亮了一些。

耳放搭配简单:SR-507必须使用耳放驱动,但不用花太多钱声音就很好。虽然笔者个人并没有STAX耳放,但听过一些Lambda系列耳机与STAX耳放的组合(包括SR-507),深深的记住了这个声音。

具有独立编号:就笔者所知,所有在产的STAX耳机都具有独立编号,SR-507也不例外。

缺憾
解析向?:笔者认为SR-507声音略偏冷,偏解析向的声音优势会令人非常享受,优势也觉得声音过于冰冷。

声场小:SR-507声场狭窄,高度一般,如果要选出致命弱点的话,那一定是声场表现了。

舒适性:笔者是听过的另一些Lambda系列耳机要比SR-507舒适的多,SR-507的舒适性差强人意;耳罩内部总是会紧紧压住外耳,但最大的问题就是皮质耳罩确实太热,戴上20分钟就开始出汗,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就更喜欢了。

包装:一点儿都不漂亮,就是个纸盒子,里面装上泡沫聚苯乙烯而已。把耳机放回盒子可不容易,笔者以为,SR-507的包装在其价位上是最乏味无趣的。

双刃剑
结像:声场虽然狭窄,但单元斜置,声音更加真实。SR-507的定位能力相对准确。

低频:SR-507的低频非常紧致,控制力强,但依笔者愚见还是稍显清瘦。SR-507声音偏解析向,佐以更加饱满的低频,声音才会更加悦耳。

平衡?:SR-507声音基本平衡,但并不是完全平衡无染的。

线材:原装线材质量非常好,笔者的STAX的耳机从来不需要换线。但心理上还是喜欢可更换线材的设计。

性价比:A-
这个价位上,SR-507非常超值。当然还是需要一台静电耳放进行驱动的。笔者最大的不满就是耳垫设计非常容易令人出汗,如果不是很介意这一点,SR-507就是在同价位当中最值得购买的耳机。

快速检索
设计:全尺寸大耳机
单元:静电
隔音:
放大器:必须配备
推荐耳放:HeadAmp Blue Hawaii Special Edition
聆听最佳音乐类型:爵士乐/室内乐/电子乐
使用线材:原配
版本:未知
旗舰状态:产品线旗舰
在产状态:2012年在产
价格:$1099.99


第16名 HIFIMAN: HE-500
16HE500.jpg

HIFIMAN HE-5将笔者带入了平板耳机的世界,笔者一直非常尊敬这只耳机,可惜左单元出现故障,不得不返厂换新。稍有些郁闷的是换新后的一副也出现了单元故障。

Hifiman及时地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停产了HE-5,。一段时间后,笔者又尝试了一下他们的新产品——HE-6。这幅耳机迅速成为笔者最为喜爱的耳机之一,然而,HE-6的驱动要求不低,因此需要一台专门为其设计的耳放来驱动,可能经济性稍差。

HE-500的设计初衷是为了比HE-6更易驱动,而不损失太多音质。两副耳机外观看起来几乎完全一致,笔者并没有因为涉及而爱上这只耳机。HE-500是一个真正的成功,音质和HE-6几乎一样好,可以使用大多数耳放驱动,而且价格低了600美元!最令人兴奋的是,相当一部分烧友称相比HE-6更喜欢HE500的声音。对笔者而言,HE-6声音更出色,而HE-500性价比更高。

优势
中频:这个价位上,HE-500的在笔者听过的耳机当中独占鳌头。就算是没有大哥HE-6的存在,HE-500也足以作为一只性能极佳的耳机,扛起旗舰的大旗,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它的中频表现。中频响应极为平直,没有任何负面音染。

平衡:HE-500调音极为平衡,整个频段没有任何妥协。与HE-6直接对比时,发现HE-500声音只差一点空气感和动态,但也有烧友认为这种表达方式更加平和。

低频:极高水准的低频表现。HE-6的低频更具接触感,但HE-500低频不落下风。打击乐尺寸准确,重量适宜,没有烦人的箱体谐振,非常紧致!

结像:HE-500结像能力出众,虽然不及HE-6的结像,后者衰减更快,提升了乐器的三维感,但HE-500表现也仅差一线。

通透性:相比大哥HE-6,HE-500声音顺滑平和,但动态感和空气感稍欠,所以总体上说HE-6声音更胜一筹。然而一些烧友更加喜欢HE-500包容的特质。

细节:虽然不是细节最为丰富的耳机,但HE-500胜在细节清晰,衰减极为精准。

人声:笔者所有的HIFIMAN系列耳机都极适合欣赏人声。

多面手:HE-500声音适合欣赏任何题材音乐。笔者尤其喜爱HE-500演绎的摇滚和爵士。

可更换部件:HE-500的线材和耳罩更换都极为简单。附件本身寿命很长的同时也为喜爱换线的烧友和动手能力极强的烧友们巨大的空间。耳机附带两副耳罩,一副为天鹅绒材质,另一副为人造革材质,笔者更加喜欢天鹅绒耳罩的声音和质感。HE-500原配线材质量不错,但Hifiman还是附赠了专用耳机连接插头,为喜欢动手为自己量身定做线材的烧友提供了方便。

缺憾
设计:笔者并不是hifiman这种设计的粉丝。感觉耳机使用的材料不够高档。笔者还注意到一个可能非常细节的问题,就是如果不看线材颜色和纹理的时候,一米以外看HE-500和HE-6就是两副相同的耳机。可能如果耳机采用更加高档的材料制作就不会有这个问题了。

放大:HE-6是史上驱动力要求最严苛的耳机之一,很明显HE-500相比HE-6来说更容易驱动,但也不是最容易驱动的那一类,相比一般耳机来说电流需求更大。

双刃剑
声场:略偏小,但高度和深度依然不错。

高频:相比HE-6,HE-500的高频略显靠后,这个特点受到一些烧友青睐,因为可以令整体声音更加顺滑,蹲那笔者认为略欠空气感和动态感。

舒适性:HE-500的佩戴舒适度与某些极为舒适的耳机相比还有距离。头带略紧,但并不会导致不适。

包装:所有的hifiman耳机都带有硬质拉链携带包。防护性十足但外观并不十分抢眼。

性价比:A+
整篇评测中,笔者仅仅将此评级给予四只耳机,其他三只性价比A+耳机分别为:声海HD600,铁三角ATH-AD900,和拜亚动力DT880。然而四只最具性价比耳机当中,HE-500是笔者最为自爱的,也是整篇评测中排名最高的非旗舰耳机。价格仅为699美金,光芒掩盖住了市售同价位所有的耳机。笔者全力推荐。

快速检索
设计:全尺寸大耳机
单元:平板
阻抗:38欧
隔音:无
放大器:需要耳放
推荐耳放:Woo Audio 5 / TTVJ Millett 307a
聆听最佳音乐类型:所有类型音乐
使用线材:原配/ A Pure Sound V3 平衡线
版本:未知
旗舰状态:非旗舰
在产状态:2012年在产
价格:$699(原价);$1099 (带升级线)


第15名 STAX: SR-Sigma
15Sigma.jpg

SR-Sigma发布于1977年,是本次评测中最年迈的耳机,笔者这这副是STAX改进设计之前生产的。发布后几年后,STAX又发布了一款更高端的改进款Sigma Pro。

紧随其后,STAX又发布了一款Sigma,采用Lambda系列SR404的单元。遗憾的是笔者只听过手头这一副Sigma,也称为普通版【低端版】。如果后期型号声音真的更好,笔者就一定会入手一副。笔者非常喜欢原版Sigma的声音,是STAX耳机当中美妙,开阔,非常贵气的。

Sigma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非常诡异的外观,和K1000相比难分伯仲。笔者认为Sigma外观更加诡异,虽然舒适度远胜K1000。两副耳机以声场见长,但K1000因声场可定制,最终被笔者授予“声场之王”的称号。

Sigma所有改型都已停产许久。遗憾的是STAX并没有复产计划,但二手区比较多见。

优势
通透:Sigma声音空间感和氛围感俱佳。STAX在这方面确实做得很不错,不仅在空间感方面毫不费力,调音也异常平衡。整体上来说,是非常通透的。

调音:笔者都非常喜欢Sigma的调音。但同时也要提出一些意见,Sigma的调音几近平衡,稍微偏暖,低频下潜稍欠,中频极为平顺,高频末梢与SR507相比稍微靠后,但不失细节。

中频:Sigma中频纯净,鲜活感强;衰减、声场和中频表现为这种鲜活感增色不少。Sigma中频相比大部分耳机更加平顺,与高频衔接也更加平滑。

声场皇后:实话说Sigma的声场不次于K1000这个声场之王。Sigma声场巨大,长宽高都很好,呈球形。K1000强出的唯一一点就是声场可调适。

衰减:Sigma的衰减极快,但相比SR-507尚差一线,但笔者更喜欢Sigma更加自然的衰减。

瞬态响应:就笔者所知,静电耳机的瞬态响应流线感很强,Sigma也不例外。

结像:Sigma结像非常到位。协奏时乐器定位清晰,仅有几只耳机可以在准确度方面超越。

多面手:Sigma声场备受赞誉,笔者认为Sigma设计目标是古典音乐,巨大的三维声场可令古典音乐增色不少。但笔者认为这种球形的声场表现可以配合多种音乐类型,特别适合古典音乐和大编制爵士乐。

缺憾
耳放:普通版Sigma插头为6针,STAX很早以前就放弃了这种设计,所以采用这种插头的耳放确实较少,幸运的是BHSE耳放提供这种输出接口。

停产:值得注意的是,很多Sigma机龄都超过30年。大部分普通版Sigma维修配件还可以买得到,但是一些配件已经无法获得了。所以保养并不容易。

双刃剑
低频:低频毁誉参半,声音稍偏暖但下潜不足。另一方面讲,中低频重量不小,但保持了良好的冲击力,侵略性也不强。

高频:稍显压制,读过几篇帖子都说Sigma Pro和SR-404高频更加自然靠前。笔者不是很满意Sigma的高频,稍靠前一点就好了。

舒适性:比较有趣的是这个巨大的耳机舒适度没有想象中那么差。Sigma确实稍微重了一点,但是头梁松紧合适,从外观看上去舒适性一般,但真正佩戴感觉好得多。

做工:笔者的一位知交说,Sigma就是个怪物。外观诡异且笨重。但是我很欣赏STAX的做法——更加大气。K1000年出现十多年以前就有了Sigma。专门提起这个是因为K1000和Sigma的声场都更加类似音响,因此两只耳机外观都比较诡异。STAX的成功之处也在于使用寿命,我这副Sigma历经30年依旧工作正常,笔者这副Sigma耳罩还和新的一样。

性价比:A
Sigma声音确实好听,本打算给A+平级的,但是因为已经停产,价格极不确定,所以给出A级评价。二手区如果在800美金左右买得到的话,是非常推荐的。笔者也希望能听一下评价更好的高端版Sigma。而现在还是享受普通版吧。

快速检索
设计:全尺寸大耳机
单元:静电
隔音:无
放大器:必须配备
推荐耳放:HeadAmp Blue Hawaii Special Edition
聆听最佳音乐类型:所有类型音乐
使用线材:原配
版本:至少2种
旗舰状态:前旗舰
在产状态:停产
价格:$800(估计)


第14名 STAX: SR-007 MkII (Omega 2 MkII)
14SR0072.jpg

笔者同时拥有SR-007 MkI和SR-007 MkII, SR-007 MkI声音更加自然,需多烧友两副耳机都听过,但是都更加喜欢原版。

发现很多人提起SR-007的时候,都会将其称之为Omega 2。STAX称Omega 2有两个分型,除调音不同之外,两副耳机还有一些外观上的不同之处。

Omega 2 MkI和MkII调音方面的最大不同在于低频,MkII单元上多出两个小孔,而MkI没有,这两个小孔是STAX设计专门用来提升中低频量感的,因此,整体调音稍微脱离平衡。知名烧友Spritzer发明了一种修改方法,将这两些小孔封住,令MkII声音更加接近MkI。笔者还没有尝试过如此做法,虽然可以恢复原装,但很多人还是更喜欢不封口的声音。

虽然笔者认为MkI声音整体方面相对MkII更好,但后者依旧是值得称赞的一只耳机。一些烧友也很喜欢这种中低频更加靠前的声音。MkII最显著的优势在于笔者写下评测的时候仍然在产,MkI则已停产多年。

优势
通透:Omega MkII声音极为通透,相比通透性评价极高的姊妹机MkI来说也不逞多让。

中频:非常动听的中频,中低频稍有些强调。声音深度和弦乐器处理非常自然。

瞬态响应:笔者认为,Omega MkII的瞬态响应既不突兀也不过分平滑,相比本评测14名之前的任何一只耳机来说都更加自然。

摇滚&爵士大师:Omega MkII与其前辈一样非常适合聆听爵士和摇滚。这幅耳机声音略偏暗,聆听录音较为明亮或者声音富侵略性的音乐(比如铜钹,电吉他)不会显得特别疲劳,乐器声音更加饱满,厚实,平顺。

衰减:SR-007衰减较快。增进了细节表现力。

细节:笔者认为SR-007 MkI相比MkII来说细节更为丰富,当然两副耳机与榜单上其他耳机相比时细节都是极为丰富的,但两副耳机声音都略显老气,略微影响到了整体细节表现力。

舒适性:无可挑剔。头梁松弛,佩戴稳定。皮质耳垫不会令耳朵觉得过分闷热。头梁夹紧程度适当,稳定耳机的同时不会令人觉得不适。

做工:SR-007 MkII做工精美,部件连接紧密。线材类似电话线,长短由心。皮质耳垫也可以旋转,可以适当调整声场表现。耳机采用金属和皮质部件制成。SR-007 MkII做工非常结实,外观设计用心。相比MkII的黑色耳罩,笔者个人更喜欢MkI的棕色耳罩。

声场:MkII声场高度和宽度都非常好,但依旧为一些型号所超越。

包装:Omega 2 MkII被装在一个精美的金属携带箱中,箱内未开孔泡沫塑料填充,包装质量极为坚固。箱外套有一层硬纸板箱,表面光洁。STAX包装方面确实极为到位。

具有独立编号:与所有Hi-end产品一样,SR-007 MkII拥有独立编号。MkII发布之前,SR-007这个编号仅仅代指MkI版本,STAX发布后情况发生变化,SR-007 MkII都带有MkII字样。

缺憾
缺乏激情:SR-007名气实在太大,笔者确实需要一番勇气才能说这副耳机确实还是具有一些缺陷,笔者很愿意接受这种缺陷,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之于笔者,SR-007的声音还是稍微缺乏一些激情和力量。此之蜜糖彼之砒霜,这种声音特性也确实非常适合比较激烈的音乐。

染色:SR-007声音确实通透,但这种通透性当中又稍带意思染色——戴着墨镜一般。声音非常真实,但声音比较灰暗老气。

挑耳放:想推好SR-007(MkI和MkII)的话,耳放压摆要求就非常高。从笔者自身经验来说,STAX自售而所有耳放都无法提供足够驱动好SR-007的压摆。听过BHSE驱动的007后笔者是很惊喜的。购买BHSE之前,笔者觉得声音比较闷,有时候不真实。相比笔者使用过的耳放,BHSE驱动下的007低频控制更加优秀,声音更加通透。笔者还没有机会搭配Woo Audio WES使用SR-007,但评测称这个搭配也非常靓声。

MKI:之于笔者,SR-007 MkI的声音好于其继任者,声音更加忠实自然。但SR-007 MkI版本现在仅见于二手区,且价格相比全新MKII便宜很多,就很难推荐大家购买后者。当然,这也是一种选择,相当一部分用家还是更加钟爱SR-007 MkII的。

双刃剑
高频:无颗粒——完全不刺激。但乐器缺乏空气感,这可能是由于高频压制导致的,所以这一点上还无法完全令笔者满意。

低频:SR-007 MkI和MKII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低频,MkII提升了中低频响应,声音厚度也随之增加。然而,SR-007 MkI的低频下潜更深,总体低频表现更胜一筹。

结像:Omega 2 MKII结像能力较好,但乐器空气感略显不足,影响了更进一步的结像提升。

耳罩可更换:SR-007耳罩可以更换,但更换耳罩确实不太容易。

线材:和所有笔者拥有的静电耳机一样,SR-007的线材也是不可更换的,绝对不算缺点,但是笔者还是更喜欢可更换线材。然而笔者拥有的所有STAX耳机线材质量都极为出众。

性价比:C+
Omega 2声音和价格都是在产耳机当中较高的。但已不是STAX旗舰,这个称号现在属于SR-009。性价比方面来说,SR-007的优势与劣势并存,优势是不到现旗舰价格的一半,但劣势是极为挑剔耳放,这也极大的提升了总体花费。相比SR-007和5000美元级别耳放的搭配,许多烧友宁愿购买SR-009,配以一只2000美金的耳放。此外,许多人也并不愿意为前旗舰级别耳机做出如此大的开销。

最为麻烦的是,Omega 2 MKII从多方面来说声音不及前辈,因此,笔者比较犹豫是否推荐这只耳机。但如果对于二手过保产品心存疑虑,可能还是买个新的MKII更适合。

快速检索
设计:全尺寸大耳机
单元:静电
隔音:无
放大器:必须配备
推荐耳放:HeadAmp Blue Hawaii Special Edition
聆听最佳音乐类型:爵士/摇滚/金属/嘻哈/雷鬼/说唱/流行
使用线材:原配
版本:至少2种
旗舰状态:前旗舰
在产状态:在产
价格:$2500(估计)


第13名 BEYERDYNAMIC【拜亚动力】: T1
13T1.jpg

2009年到2010年也许是Head-Fi社区最为兴奋的两年了,特别是对于新旗舰的用家来说。在此期间,两家新晋耳机制造商(头领科技和Audez'e)将其平板耳机产品树立成为新的业界标杆;声海重新诠释了对于声音的定义,发布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环形振膜单元并成功应用在HD800上;歌德发布了木材/金属混合外壳的旗舰——PS1000;极致发布了外观唯美价格昂贵的便携定制ED8;JH Audio研制出了首款6单元动铁入耳定制JH13...而拜亚动力则发布了具有突破性意义的全尺寸大耳机——T1。

T1使用一款极富创新性的单元,也是业界第一只磁通量高于1特斯拉的单元。也就是说这只耳机相对广大传统耳机单元效率更高。而且T系列也是笔者听过最富细节的拜亚动力耳机;也包括T5p、T70(这两幅新型号也都采用特斯拉单元)。T1在瞬态响应和衰减方面都远超其他笔者曾经使用过的拜亚动力耳机。

优势
调音:T1的调音适合范围非常广,调音曲线稍偏U型(两端凸起中间凹陷。)

细节:笔者写下这篇评测之前离开了T1一段时间,重听时被清澈的声音和庞大的细节量所唤醒了。细节方面,T1几乎是最好的。

声场:T1声场表现出色,大小和形状都令人满意。虽然没有K1000和HD800那么宽广,但深度和形态都非常出色。

衰减:所有动圈耳机当中,T1的衰减速度名列前茅。

结像:T1采用斜置单元设计,这种设计可以有效提升结像;使听者对乐器的定位感更加准确。

低频:T1低频下潜到位,质感极好;但低频质量极大程度上取决于所搭配的耳放。

瞬态响应:极佳的瞬态响应,但有时候铙钹还是略有些不自然。

多面手:T1速度感较强,因此声音从不拖沓,适合所有类型音乐。

隔音:T1的半封闭结构可以隔绝部分外界噪音。

包装:T1包装为金属携带箱,外层是纸盒套。相比之下HD800的硬纸盒包装就显得比较寒酸了。包装方面虽然不能说是最好,但也绝对堪称豪华。

舒适性:与拜亚动力的DT系列(如DT 880和DT990)相比,T1还是不够舒适,因为相对来说较重。然而T1的舒适性还是非常好的。

具有独立编号:笔者认为,具有独立编号才称得上是旗舰耳机。T1也是具有独立编号的。

缺憾
缺乏通透性:T1并不满足笔者对于通透性的要求。声音感觉比较通透但还是存在颗粒感。

缺乏影响力:T1的声音衰减速度很快,但带来的问题是缺乏某些内在影响力。迄今为止笔者所听过的所有采用特斯拉单元的拜亚动力耳机都存在这个问题。

双刃剑
中频:中频稍微凹陷,但略微靠前,人声部分稍突出,总体上来说中频还是非常自然的。

高频:与某些耳放搭配时,T1的声音比较热情,一般认为T1的高频比较平衡。

线材:从完全实用和耐用性的角度出发,笔者还是更加喜欢可更换线材的设计。虽然T1线材固定,但质量还是不错的。

性价比:A-
虽然阻抗高达600欧姆,与大多数耳放搭配时,T1都较容易驱动,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T1的特斯拉单元设计。对于比较杂食的烧友来说T1是个绝好的选择,同价位上T1是绝对首选。
快速检索
设计:全尺寸大耳机
单元:动圈
阻抗:600欧
隔音:一般
放大器:高度推荐
推荐耳放:Manley Labs Neo Classic 300B / SPL Phonitor
聆听最佳音乐类型:所有类型
使用线材:原配改4针平衡,附带原线转换头。
版本:未知
旗舰状态:现旗舰
在产状态:在产
价格:$1399


第12名 AUDEZ'E: LCD-2 (第一版)
12LCD2.jpg

AUDEZ'E的发音类似“odyssey," 但“ss”处发“z”音。Audez'e在过去三年平板耳机的复兴当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LCD-2也为AUDEZ'E打开了这扇闸门。

LCD-2生产期间历经几个改型,笔者评测中使用的是第一版,也是笔者拥有时间最长的版本。很多人听过LCD-2的后期改版,称改版声音相对第一版有进步,如果确实如此,笔者考虑可以将LCD-2排名提升1-2名。

2010年笔者发布20款耳机横评时,LCD-2排名亚军,仅次于R10低频版。而本次排名LCD-2排名下滑至第12名,这可能会令许多烧友误解这只耳机已经失去了笔者的兴趣。事实上并不是这样,本次排名与10年排名相比,耳机和器材都更加丰富,参评耳机当中也增加了许多极为优秀的产品,本次评测榜单中,仅有HE-6和HD800两只耳机排名相对上次排名提前不少,原因在于日益进步的放大条件。然而,LCD-2排名下滑的最主要原因是LCD-3的出现;LCD-3具备LCD-2所具备的所有特性,其透明度和通透度都有了巨大提升。而这声音有些相似,因此LCD-2稍显窘境。

优势
暗声之后:LCD-2声音优秀,调音偏暗,但这样的声音久听不累,声音老道且通透性方面完全不妥协。笔者决定将“暗声之后”的称号授予LCD-2,这也是爵士迷才能看懂的小笑话。

通透:笔者认为LCD-2通透性好于HE-6和HD800,但问题并不是这么简单,LCD-2的声音非常顺滑,因此高频空气感稍欠。HE-6和HD800声音空气感都更强,因此更加自然。同时HE-6和HD800的高频表现有时也过于刺激,可因系统而不同。

中频:LCD-2中频表现是笔者听过最好的耳机之一,饱满厚实,全不突兀。

低频:Audez'e耳机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低频,虽然下潜不是很到位,但仅有几只耳机可以超过,其中包括Audez'e自家的LCD-3。

包装:LCD-2第一版的木盒包装确实令人震惊,但这个盒子非常脆弱,容易产生裂纹。最近Audez'e把包装更换为更加坚固的携行箱。

线材:LCD-2插头为迷你XLR接口(笔者最爱),插拔极为方便。AKG在K702上也采用这种接口。个人希望头领科技也换用这种接口以替代有时较易松脱的旋紧接口。LCD-2质量中等偏上,笔者还是换用A Pure Sound V3升级线。

具有独立编号:每一副LCD-2都具有随机独立编号,而并非序列号。Audez'e还为每一只LCD-2附上独立频响曲线。

缺憾
缺乏立体感:LCD-2声音又是缺乏空气感,与SR-009,HE90及HD800几副高端耳机相比时发现LCD-2声音深度一般,缺乏维度感。

不平衡:LCD-2声音具有魅力,但平衡控们不太认可,声音还是偏暗。

舒适性:对笔者而言,LCD-2第一版是现有耳机当中舒适性最差的一只了。头梁过紧,耳罩不够柔软——极坏的组合。因此笔者从来不久听LCD-2。一些LCD-2用家告诉我后期版本的LCD-2提升了舒适性,也有一些用家告诉我其舒适性提升不足。

LCD-3:LCD-2价格约为LCD-3的一半,是Hi-end耳机当中性价比最高之一。但相比LCD-2,LCD-3的声音提升较为全面。

改型过多:收到LCD-2第一版的时候,LCD-2已经经历了数次改型,一些改进了声音,另一些改进了舒适性和功能。同一产品在3年这么短的时间内改型如此之多确实令人迷惑。

开孔海绵头带:购买LCD-2时,还没有换用更好的皮质头梁。原版LCD-2头带是一条细细的开孔海绵,用胶水贴在头梁上;外观看起来并不吸引人,佩戴也不够舒适。现在LCD-2仅有皮质头带版本。

双刃剑
高频:不尖不刺,但缺乏亮度。又一次试着用LCD-2左后旗木待处理,但发现完全无法适应这种过暗的高频,最后还是换用声音较亮的耳机。

声场:LCD-2声场较宽,但稍缺细节,相比包括自家LCD-3在内的一些耳机来说略显不足。

挑耳放:LCD-2对儿方要求非常挑剔,但平板耳机大量出现后,许多第三方耳放制造商专门为LCD-2和其它平板耳机开发了耳放以适应其苛刻要求。

性价比:A
LCD-2是1000美元以下笔者听过最好的耳机之一,只是觉得Audez'e发布LCD-2之前应该做更多的测试,以免后期改型过多。然而产期当中,LCD-2一直站在hi-end的最前沿。适合对于声音要求极高,耳放够强且愿意牺牲部分舒适性的人群。

快速检索
设计:全尺寸大耳机
单元:平板
阻抗:60欧
隔音:无
放大器:需要耳放
推荐耳放:TTVJ Millett 307A / SPL Phonitor
聆听最佳音乐类型:爵士/摇滚/金属/电子/雷鬼/嘻哈/说唱/流行
使用线材:原配/ A Pure Sound V3 4芯平衡线
版本:多个
旗舰状态:前旗舰
在产状态:2012年在产(第一版停产)
价格:$995(原价);$1295 (带升级线)



第11名 GRADO: HP1000 (HP2版本)
11HP1000.jpg

歌德这个品牌可以说是耳机社区当中的异类(至少从笔者加入开始就是这样)。极简主义的外观设计;平淡无奇的包装;不被所有人所接受的声音;SR60这副价格便宜量又足的型号……这些都代表了歌德。但无论如何,以笔者所见,歌德是论坛中是最受热捧的品牌之一。

SR60是笔者最初购买的极致耳机之一,接触这只耳机几年后才开始更进一步接触歌德的另一些产品的。实际上2010年写作20只耳机横向评测的时候,其中就有几副歌德耳机参评。今天笔者拥有5只歌德耳机,在其整个产品线上,也花费了可观的时间。

停产已久的HP1000被认为是歌德史上最好的耳机,有三种不同分型:HP1,HP2和HP3。总共之制造了一千副。HP1左右侧单元分别带有相位开关;HP2是最常见的HP1000,也被许多烧友认可为HP1000当中声音最好的;HP3和HP2较为接近,但因为单元配对标准低于HP2而略次一筹。

歌德创始人约瑟夫·歌德【Joseph Grado】一直在追求完美的声音。90高龄的约瑟夫为他自己设计的HP1000提供了一种独一无二的磨机方法,笔者有幸听过一次磨机版HP1000,也理解磨机之后的HP1000为何饱受赞誉。但对笔者而言,原版未磨机的HP1000声音更加平衡,更合笔者胃口。

所有笔者听过的歌德耳机当中,HP2声音最为平衡,因此也是笔者最喜爱的歌德耳机。

优势
平衡:HP2非常平衡,整个频段没有任何刻意的强调。不管聆听任何类型音乐,都可以感觉到调音非常平衡。

与音乐的内在连接:聆听HP2时,有一种非常美妙的内在联系,将听者与音乐紧密结合起来。

中频:这副耳机最大的亮点,非常平直,且非常包容。HP2的中频稍靠前,调音非常准确。

低频:HP2低频延展十分到位,低频响应冲击力十足,甚至可以感觉到鼓皮的震动。

单声道大师:笔者非常喜爱HP2演绎下的爵士老唱片——绝佳的诞生到录音。聆听Okeh, RCA和Savoy单声道老唱片的时候,声音仿佛焕发出了光彩——HP2应该是聆听此类音乐的最佳选择。


衰减:虽然衰减速度不及经典,但HP1000的衰减也是非常自然的。

易于驱动:要让一只效率如此高的耳机出恶声那可不太容易;笔者搭配过的每一只耳放声音都相当不错。

可更换耳罩:和所有的歌德耳机一样,HP1000耳罩也非常容易更换。但与现在的歌德耳罩相比,HP1000的原装耳罩几乎已经找不到了,就笔者所知, Todd the Vinyl Junkie还有一些存货。笔者还听说乔·歌德【Joe Grado】正在为HP1000开发改进型耳罩。

具有独立编号:HP1000仅制造1000副,每一副都有独立序列号。

缺憾
容易掉漆:笔者运气十足,收到一副成色极佳的HP1000,但是大部分HP1000耳机单元外壳上印的红字都开始消失。

舒适性:和大多数歌德耳机一样,HP1000舒适度一般。也只有PS1000和GS1000i能稍微好上一点(耳罩较大)

包装:HP1000原包装为纸盒,内部填充蓝色海绵——一点儿不漂亮。当然,HP1000原价和今天二手市场上的价格也不尽相同。

双刃剑
并非极端通透:HP2声音确实非常通透,但相比同价位上某些耳机(LCD-3或Omega 2)还是稍欠通透性。

高频:HP1000的高频非常好,稍稍切了一点点。但这种切掉的部分也令这只耳机包容性大增。

声场:歌德的耳机声场都一般,HP1000也不例外。但是声场表现到位,细节极为丰富。

做工:在笔者的耳机收藏当中,HP1000外观是最为工业化的了;其设计非常坚固,深受笔者欣赏,与歌德其他的全尺寸耳机一样,可以稍微掰开或者压紧头梁以调整头梁压力,确实需要费点儿劲调整头梁形状和压力。但是这种最简单的设计却从来没有感动过笔者——这种设计不不算缺陷,但也不算吸引人的优点。

线材:笔者的HP2带有原装线材,内部质量无法确定,但听过HP2换线版本,更喜欢原线的声音。和所有的歌德耳机一样,HP1000的线材固定无法直接更换。

性价比:B-
HP1000在二手区的价格非常不确定。总体来说,影响价格的因素是成色、具体型号,即HP1,HP2还是HP3,是否有被Joe Grado亲手磨过机。其中一项重要因素就是掉漆,如果觉得使用一副看起来明显用过成色不怎么样的耳机没什么关系,那去买一副掉漆比较严重的也没问题,仅仅是外观方面的差异,笔者见过掉漆比较严重的价格少出1000美元,而成色较佳的卖到3000美金以上。3000美金以上的价位来说,HP1000性价比确实一般。但是1000左右绝对是最优选择。

快速检索
设计:头戴式耳机
单元:动圈
阻抗:40欧
隔音:无
放大器:推荐
推荐耳放:TTVJ Millett 307A / SPL Phonitor / Woo Audio 5
聆听最佳音乐类型:爵士/摇滚/金属/蓝调/老唱片
使用线材:原配
版本:至少一种
旗舰状态:限量版旗舰
在产状态:停产
价格:$1000-$3000(估计)

第10名 STAX: SR-007 MkI (Omega 2 MkI)
10SR0071.jpg

试听过多次之后,笔者才最终决定入手SR-007 MkI,我觉得这幅耳机声音不错,但也无法理解一些STAX粉丝对这幅耳机的敬畏。看了好久STAX的支持者(STAX党)的帖子,也深受其影响,于是决定自己买一副STAX的旗舰。

首先,SR-007和Omega 2这两个名字是同义的。笔者首先入手了Omega 2 MkII,配合BHSE耳放使用非常两声,几个月之后又入手一副SR-007 MkI。笔者认为两副耳机差异明显,其中很多差异都在论坛上读到过——总体上来说MkI声音更好,高频更亮,低频下潜更深。MkII中低频曲线稍微上扬,声音不是那么自然。一言以蔽之,两只耳机声音都非常优秀,笔者难分高下。

但是抛开赞扬声不谈,有人认为SR-007可以排进史上最优秀耳机的前三甚至前二,笔者不甚苟同。在许多烧友当中,SR-007的排名都要比笔者的靠前。有一些烧友认为SR-007的声音极为平衡,通透性极佳。但笔者认为SR-007声音胜在悦耳,但有时也缺乏激情。笔者极为喜爱这种声音,但有时也会觉得这个声音略显平庸,如SR-009比之更加迷人。SR-007声音有些灰暗老气,并不平衡。

需要澄清的是:本评测并不是针对SR-007的负面意见,笔者认为SR-007的通透性极佳,相比排名更靠前的HE-6,HD800, LCD-3和MDR-R10更加通透。之所以将排名放在第十位是因为SR-007太过柔和。

还需要提到的一点是SR-007并不是SR-Omega,后者生产日期更早,是一副完全不同的耳机。

优势

通透:笔者认为通透性达到极致的时候,耳机就会消失——只有听者,夜晚和音乐的存在。这也就是笔者对于通透的定义。单从通透性上来说,Omega 2 MKI确实极为优秀。静电耳机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极端通透。

低频:Omega 2 MkI相比MkII更受笔者喜爱,低频下潜更深,而不过分强调中低频。

中频:非常平衡,中低频稍强调。可以使人声更加靠前,深度也是一绝。

瞬态响应:笔者认为,Omega MkI和MKII的瞬态响应既不突兀也不过分平滑,相比本评测10名之前的任何一只耳机来说都更加自然。

衰减:SR-007衰减较快。增进了细节表现力。

细节:笔者认为SR-007 MkI相比MkII来说细节更为丰富,当然两副耳机与榜单上其他耳机相比时细节都是极为丰富的,但两副耳机声音都略显老气,略微影响到了整体细节表现力。

摇滚&爵士大师:高度推荐Omega MkI演绎下的爵士和摇滚。这幅耳机声音略偏暗,聆听录音较为明亮或者声音富侵略性的音乐(比如铜钹,电吉他)不会显得特别疲劳,乐器声音更加饱满,厚实,平顺。

舒适性:无可挑剔。头梁松弛,佩戴稳定。皮质耳垫不会令耳朵觉得过分闷热。头梁夹紧程度适当,稳定耳机的同时不会令人觉得不适。

做工:SR-007 MkI做工精美,部件连接紧密。线材类似电话线,长短由心。皮质耳垫也可以旋转,可以适当调整声场表现。耳机采用金属和皮质部件制成。SR-007 MkI做工非常结实,外观设计用心。相比MkII的黑色耳罩,笔者个人更喜欢MkI的棕色耳罩。


声场:SR-007 MkI声场高度和宽度都非常好,但依旧为一些型号所超越。

包装:Omega 2 MkII被装在一个精美的金属携带箱中,箱内未开孔泡沫塑料填充,包装质量极为坚固。箱外套有一层硬纸板箱,表面光洁。STAX包装方面确实极为到位。

具有独立编号:与所有Hi-end产品一样,SR-007 MkI拥有独立编号。MkII发布之前,SR-007这个编号仅仅代指MkI版本,STAX发布后情况发生变化,SR-007 MkII都带有MkII字样。

缺憾
缺乏激情:SR-007名气实在太大,笔者确实需要一番勇气才能说这副耳机确实还是具有一些缺陷,笔者很愿意接受这种缺陷,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之于笔者,SR-007的声音还是稍微缺乏一些激情和力量。此之蜜糖彼之砒霜,这种声音特性也确实非常适合比较激烈的音乐。

染色:SR-007声音确实通透,但这种通透性当中又稍带意思染色——戴着墨镜一般。声音非常真实,但声音比较灰暗老气。

挑耳放:想推好SR-007(MkI和MkII)的话,耳放压摆要求就非常高。从笔者自身经验来说,STAX自售而所有耳放都无法提供足够驱动好SR-007的压摆。听过BHSE驱动的007后笔者是很惊喜的。购买BHSE之前,笔者觉得声音比较闷,有时候不真实。相比笔者使用过的耳放,BHSE驱动下的007低频控制更加优秀,声音更加通透。笔者还没有机会搭配Woo Audio WES使用SR-007,但评测称这个搭配也非常靓声。

停产:SR-007 MkII依旧在产,但MkI早已停产。不知道单元损坏的时候STAX是否还可以更换单元,笔者觉得很可能,但是更换单元可能比较麻烦。不论如何,笔者都认为“停产”是一个消极因素,因为停产产品保养相比在产产品更加困难。

MKII:相比MKII来说笔者却是更加喜欢MKI的声音,但购买前者可以获得厂商保修,对于某些用户来说更具吸引力。

双刃剑
高频:无颗粒——完全不刺激。但乐器缺乏空气感,这可能是由于高频压制导致的,所以这一点上还无法完全令笔者满意。

结像:结像能力较好,但乐器空气感略显不足,影响了更进一步的结像提升。笔者认为SR-007 MkI的结像好于MkII。

耳罩可更换:SR-007耳罩可以更换,但更换耳罩确实不太容易。

线材:和所有笔者拥有的静电耳机一样,SR-007的线材也是不可更换的,绝对不算缺点,但是笔者还是更喜欢可更换线材。然而笔者拥有的所有STAX耳机线材质量都极为出众。

性价比:B-
SR-007已经不是STAX的旗舰型号但依旧在产(SR-007 MkII),然而SR-007 MkI的身影早在MkII版本推出之前就已经见诸二手市场。如果购买二手SR-007的话,推荐成色较好的MkI,笔者与许多烧友一致认为这个版本声音更好。

快速检索
设计:全尺寸大耳机
单元:静电
隔音:无
放大器:必须配备
推荐耳放:HeadAmp Blue Hawaii Special Edition
聆听最佳音乐类型:爵士/摇滚/金属/嘻哈/雷鬼/说唱/流行
使用线材:原配
版本:至少2种
旗舰状态:前旗舰
在产状态:停产
价格:$1500-$2500(估计)


第9名 HIFIMAN【头领科技】: HE-6
09HE6.jpg

现在笔者手头有两副HE-6,一副是最早版,另一副是近期出厂的。HE-6设计上有所改动,所以购买第二副,想看一看前后两副产品差异。笔者发现使用相同耳罩时声音基本一致,但早期版本的头梁设计(稍大)更受笔者青睐——因为笔者头围较大。

上篇20只耳机横向评测时,笔者入手Woo Audio 5,使用K1K输出(每声道150欧阻抗时输出为8W)驱动HE-6,确实令笔者大开眼界的声音。Iron Dreamer关于HE-6/EF-6的评测也极大的激起了笔者对于EF-6耳放的兴趣,但笔者还没有最终决定购买这只专门头领科技专门为HE-6而设计的耳放。笔者也有幸听过RSA Darkstar驱动下的HE-6,与EF-6一样,这只耳放的设计目的也是用来驱动类似HE-6这样功率要求较高的耳机。

入手HE-6之前笔者拥有一副HE-5,这副耳机不仅是笔者的第一个头领科技产品,也是笔者第一只平板耳机。笔者异常喜爱HE-5的声音,但是其中一侧单元出现问题,更换后再次出现,那时对头领科技几乎完全失望,但他们很快发现并改正了产品问题,又燃起了我的信心。现在单元的故障率明显大大降低。

个人认为头领科技的耳机设计就和其品牌一样抢眼。总体上来说笔者对于头领的佩戴和外观还是有些不满,但抛开平凡的外表和做工不谈,HE-6的声音确实充满着令人震惊的美。

优势
触动感:HE-6的声音具有一种触动感,声音仿佛从单元中慢慢流泄出来一般,大音量时聆听极为难忘。

中频:2010年时,笔者称HE-6的中频在笔者听过的耳机当中独占鳌头。之后也听过许多不同的耳机,但笔者对于HE-6中频的评价依旧极高。中频表现极佳(前三或者前四)——非常平坦的曲线和非常平衡的声音,完全没有多余的凹陷或强调。

低频:HE-6低频表现在笔者听过的耳机当中也名列前茅。输出电流足够时,低频下潜到位,冲击力拳拳到肉。

结像:HE-6空间感极佳,结像能力也非常强大,只是没有使用单元斜置设计。

平衡:对笔者而言HE-6的调音极为接近完美平衡,紧紧跟在HD800和SR009之后。

通透性:HE-6简直就是一面通向音乐的窗户——声音相比一般耳机来说触感更强,为真实感增色不少。

瞬态响应:绝佳的瞬态响应,绝佳的自然感。

人声:HE-6下的人声(男女声)深度和透明度都极端到位。定位感极强,声音和乐器的相对定位极为准确。

多面手:任何一种类型的音乐,从摇滚到雷鬼,从乡村到古典,从嘻哈到波普爵士,HE-6都有绝佳表现。

可更换部件:HE-6的耳罩和线材都很容易更换取下并更换。这样不仅寿命更长,同时也为喜爱换线的烧友和动手能力极强的烧友们巨大的空间。新版HE-6附带两副耳罩,一副为天鹅绒材质,另一副为人造革材质,笔者更加喜欢天鹅绒耳罩的声音和质感。HE-6线材接口为4针XLR平衡接口,附带单端适配线,笔者认为这个设计非常用心,头领科技是第一个采用4针XLR4接口并附送适配线的厂商。HE-6的原配咸菜适合大部分玩家,但头领科技还是附赠了专用耳机连接插头,为喜欢动手为自己量身定做线材的烧友提供了方便。

缺憾
设计:说句实话,笔者认为HE-6的设计确实不够高档,但声音却非常惊人,建议从外观和质感上加以改进。笔者并不是很喜欢线材上的旋紧插头设计,有的时候容易松脱。相比提供的人造革耳罩来说笔者更加喜欢附送的天鹅绒耳罩,但这种耳罩材质相比其他材质来说非常容易吸灰。头梁的设计感觉比较脆弱,所有的线材都从耳机底部接入,径直垂下,有时候回落在锁骨上。以上所有的缺憾对笔者来说都不是致命弱点,因为耳机本身声音确实出色。然而这些缺陷改进起来都非常容易,只需要稍微重新设计一下就好。笔者认为,HE-6的设计完成度方面还是可以更进一步。

难以驱动:HE-6就是个功率饕餮!笔者认为这并不是所谓缺陷,然而烧友可能需要专门为此购买耳放以满足其巨大的潜力。驱动不足时,鲜活感稍差,声音比较刺激,声音动态也明显不足。头领科技专门为HE-6开发了EF-6耳放。RSA的Dark Star也是为满足HE-6巨大的功率需求所涉及的。笔者使用Woo Audio 5的K1K接口驱动HE-6,声音棒极了!

HE-500:头领科技的二线耳机HE-500的驱动要求相比HE-6低得多,价格也接近一半,性价比十足。HE-500性能方面直追和驱动好的HE-6,又没有HE-6那么大的功率需求。对于预算紧张的烧友来说更推荐HE-500。

双刃剑
声场:HE-6的结像能力极佳,但单从声场高度和深度来说还是希望更进一步。

高频:HE-6驱动好的时候,高频几乎完全平衡,然而笔者觉得还是有一点提升空间的,HE-6声音并不明亮,驱动好的时候感觉高频还是稍显不自然。

舒适性:HE-6并不是笔者收藏当中最为舒适的,头梁稍紧,不算不舒服。

包装:新的拉链携行包设计相比最初人造革携带包更受笔者青睐,虽然不太美观,但胜在坚固耐用

性价比:A-
笔者敢说HE-6是同价位上最具性价比的耳机之一。声音要比一些同价位的超值耳机来得更好。但是这个价位上,耳机做工应该更好一些。另外,头领科技自己的HE-500价格更为亲民。抛开批评不谈,这两副耳机驱动良好时,声音都都非常华丽,充满hiend气质。

快速检索
设计:全尺寸大耳机
单元:平板
阻抗:50欧
隔音:无
放大器:需要耳放
推荐耳放:Woo Audio 5(K1K输出)
聆听最佳音乐类型:所有类型音乐
使用线材:原配/ A Pure Sound V3 平衡线
版本:未知
旗舰状态:现旗舰
在产状态:2012年在产
价格:$1299(原价);$1699 (带升级线)



第8名 AUDEZ'E: LCD-3
08LCD3.jpg

Audez'e与头领科技并称“平板复兴”的两大推行者,Audez'e的LCD-2首先征服了我。但LCD-2的改型使笔者慢慢对其失去了以往的狂热。笔者没有购买LCD-2第二版,因为丝毫没有兴趣,每次查询的时候总会有新的改型,一直到最近为止还在改。虽然并不感冒这种改进,但依旧欣赏AUDEZ'E封错必改,提升产品质量的严谨。

事前没有任何消息,AUDEZ'E在2011洛基山音响展【Rocky Mountain Audio Fest】上突然发布了LCD-3,采用最新的(超薄)“LOTUS振膜”,AUDEZ'E称这种技术可极大的改进了保真性能。一时间听友好评如潮。Head-Fi站长Jude Mansilla称,LCD-3是音响展上最有价值耳机。

洛基山音响展后,包括Skylab和MacedonianHero在内的知交好友们也继续了这只耳机的好评,称这是迄今为止听到的最靓声的耳机。正当笔者跃跃欲试准备入手时,传出了多只LCD-3故障的消息。innerfidelity.com的Tyll在网站上详述了这个问题。最终证明其中出现问题的耳机都是早期产品,制造过程中采用了不合格的材料,最终音响音质。AUDEZ'E很快的改进了这个问题,之后笔者入手了LCD-3。

笔者对于LCD-3的初印象是刚买到的LCD-3是有问题的,原因是笔者这幅耳机的编号(#2312173)早于确认有问题的LCD-3批次。与AUDEZ'E的Sankar交流后被告知,LCD-3的编号是随机的。

很短一段时间后,笔者就得出一个结论,LCD-3是现今市场上最为靓声的耳机之一。如果喜欢比较暗/比较傲靠后的声音,LCD-3绝对是你一直在等的那副耳机。

优势
暗声之王:“暗声之王”这个名号可不是说LCD-3是评测当中所有耳机当中声音最暗的。笔者以为LCD-3 是所有暗声耳机优点的一个缩影。调音平衡偏暗,但是平衡性保持不错,不像很多暗声耳机一样细节拖沓,清澈度不足。因此,聆听录音较亮的唱片时,可以一口气听上几个小时而不会为刺激的声音所累。

低频之王:在笔者听过的所有耳机当中,LCD-3是低频下潜最为到位,低频响应也最为自然的。低频量感完全满足低频控需求,也不会因为低频过多而拒绝平衡控。这一点上我和Jude的观点相同,都认为LCD-3的低频是王中之王。

瞬态响应:与LCD-2类似,LCD-3的瞬态响应快速,不刺耳。

人声:LCD-3的人生并不极端靠前,但这副耳机对于人声的表现力充满深度和自然感。所以回味这种鼻音感就显得不奇怪了。

中频:中高频稍微凹陷,LCD-3的中频调音非常自然。

包容性强:如果喜欢听老唱片,或者收藏当中有很多后期处理失败的CD放在那落灰,那就赶紧去买个LCD-3吧(再来把鸡毛掸子)。

细节:最喜欢LCD-3的一点就是包容性强又不失细节。很少有耳机可以做到这一点,因为理论上这两点是相冲突的。LCD-3调音偏暗所以富于包容性,快速的衰减又可以允许耳机表现出其他耳机表现不出的细节。

爵士&摇滚大师:LCD-3绝对是爵士杀手。写作这一节的时候用它听了一些Mingus Ah Um,中间停下来好几次因为音乐实在太吸引人了。LCD-3演绎摇滚也非常到位。

通透:听过了这么多通透的耳机之后,LCD-3在笔者最为通透的在产耳机榜单上排名前三或者前四。

线材:LCD-3线材更换容易,进线设计与大部分耳机不同,采用斜角进线,线材不会直接落在肩膀或者贴在胸部。LCD-3也使用笔者最为喜爱的迷你XLR接口,这是笔者最为喜爱的工标接口。Audez'e自带两根高质量线材,一根单端和一根4芯XLR平衡线。

衰减:衰减自然,声音润泽。

包装:LCD-3使用精美的黑色木盒包装。感觉Audez'e的包装偏向旅行用化妆箱的感觉。不论如何,箱子质量都跟不错。

具有独立编号:Audez'e的编号是随机的,因此购买二手LCD-3时有点麻烦。但是附带的频率响应报告上拥有准确的制造日期。一定要记得收好。

缺陷
不平衡:LCD-3声音平衡偏暗,确实靓声,但也确实不太适合平衡控。

结像:发现LCD-3的结像和同价位耳机相比略显不足。可能是声音压制后的副作用。使用LCD-3欣赏音乐时,乐器定位不如HD800和HE-6等耳机。

有时太暗:听古典的时候一般不用LCD-3,感觉声音太暗了。

LCD-2:总体保真性上来说,LCD-2非常接近LCD-3,而后者价格近乎前者一倍,两副耳机声音和外观方面差异都不算太大,但是与HD600/HD650两兄弟旷日持久难分高下的争端不同,LCD-3的胜出几乎是没有争议的,无论哪一方便来讲LCD-3都更好一些,但可能还有提升空间。

双刃剑
声场:相比LCD-2,LCD-3声场更加宽大。更加豪华的耳罩使得单元斜角也随之增大,随之带来的是更好的声场表现。然而,笔者发现声场高度稍欠。

高频:此处可能争议比较大,LCD-3的高频略有削减,令耳机保证表现力的时候又不至过解析。这种声音特性可能会显得过于老气。如果高频能量感更多一些就再好不过了。

舒适性:豪华的耳罩比笔者的LCD-2第一版质感好很多,但是头梁依旧较紧,有点儿夹头。因此有些烧友觉得耳罩有一种奇怪的吸力。将耳罩按在耳朵上时能够感觉到,正常佩戴时没有这种感觉。笔者可以相对较长时间佩戴LCD-3而不会引起不适。LCD-3耳罩材料为皮质,可以长时间佩戴而不觉得太热。

设计:一般。笔者比较喜欢LCD-3的设计,只是觉得LCD-3看起来太像LCD-2了,贵了1000美金,还是希望看起来更好看一些的。

耳放:LCD-3不算太挑耳放,这是个好消息,但要推好恐怕还是得花点儿钱,其实算坏事,但还是要提一下。

性价比:B+
如果想买一副声音出众的平板耳机,那么LCD-3和HE-6便是首当其冲的,使用便捷性和设计上面LCD-3略胜一筹,而声音方面则取决于个人需要。笔者认为,LCD-3其调音更加通透,所以整体上更好。而HE-6则更加平衡,演绎所有类型音乐都非常到位。LCD-3最适合爵士,摇滚,说唱,雷鬼,嘻哈等现代音乐体裁。如果喜欢低频而且手头有2000美金预算,那么LCD-3应该就是你下一个目标了(如果还没买的话)。

快速检索
设计:全尺寸大耳机
单元:平板
阻抗:50欧
隔音:无
放大器:需要耳放
推荐耳放:TTVJ Millett 307A / Head Room Balanced Ultra Desktop Amp
聆听最佳音乐类型:爵士/摇滚/金属/电子/雷鬼/嘻哈/说唱/流行
使用线材:原配4芯平衡线/原配4芯单端线/A Pure Sound V3 4芯平衡线
版本:未知,但前期版本存在瑕疵
旗舰状态:现旗舰
在产状态:2012年在产
价格:$1945(原价);$2245 (带升级线)


第7名 HE AUDIO: Jade
07Jade.jpg

头领科技的创始人边仿先生在建立头领科技之前,也曾经参与设计过世界上最富盛名的静电耳机,这只耳机就是Jade,品牌为HE AUDIO。这个产品非常短命,主要是因为多副耳机遇到质量问题,另外其公众评价也毁誉参半,部分烧友认为Jade是他们听过最为靓声的耳机,而另一部分烧友认为Jade是他们听过的静电耳机当中声音最差的。投产不到3年,Jade便销声匿迹。笔者尚不清楚到底制造了多少单元,也不清楚其中多少遇到了质量问题。但可以确定的是手头这副单元没有问题,声音令人难以置信。

一些烧友认为Jade的设计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声海奥菲斯上改进而来的,两副耳机有一些共同点,但并不是过分相似,因为Jade还是拥有一部分自己的血统的。

优势
通透Jade通透性极佳,直面音乐。笔者认为Jade是边总设计的最为通透的耳机。HE-6和HE-500也非常通透。

平衡皇后:笔者认为,从平衡角度考量,Jade是所有耳机当中最为平衡的之一。低频稍微多出一点,无实质性影响。调音不冷不暖。

低频:Jade的低频凝聚且紧致,下潜到位。笔者认为Jade低频凝聚力非常好,并不会压到整个声音,但重量感十足。同时笔者认为这种低频量感方面有所保留。Jade低频量感并不嫌少,但冲击力并不是耳机当中最好的。

中频:一个耳机的频响当中,笔者最容易注意到的就是中频。笔者常常对鼻音较重或者声音过分尖锐的耳机望而却步,不予购买。但Jade的中频确是非常优美的,仅有一小部分耳机可以超越,属于中频完成度最好的一类耳机。中频表现方面几乎无可挑剔,除了中高频不算太平滑外,虽然笔者对此非常敏感,但依旧将Jade列入最为平衡的耳机清单内。

多面手:Jade可以从容表现任何形式的音乐,演绎打击乐为主的音乐时也不会缺少低频,演绎小编制室内乐时则显得有些拘谨。

衰减:Jade振膜极薄,这也是其衰减快速自然的原因之一。

细节:Jade细节表现力虽然不及SR-Omega和SR-009,但细节依旧非常丰富。

舒适性:抛却作坊性质不说,Jade的舒适性还是很好的,皮质耳垫非常柔软,自适应头梁不会夹头,但皮质耳垫有时较热。总的来说还是非常舒适的。

瞬态响应:Jade瞬态响应自然,笔者非常喜欢Jade演绎下钢琴乐章的攻击感。

包装:Jade的木质包装确实非常养眼,美丽的棕色樱木盒上装点着漂亮的锁扣。但相反的是,盒子内部的装饰能够看出一丝凑合,盒内是质量很轻,可以活动的纸质框架,按照耳机形状进行裁剪,上面盖上一层黄布,感觉无法提供足够保护。

缺憾
不可靠:一些烧友听过多付Jade后得出结论,Jade声音质量非常不稳定。笔者只听过自己的这一副,因此无法证实这种说法。然而基于数次产品故障记录,笔者认为以上结论是可信的。因此,没有亲耳听过的话完全不推荐购买,除非你和我一样想赌一把。

做工:耳机完全手制,必须说这个手工确实非常老练,但是和另外一些hi-end耳机想必是,这种作坊感就凸显出来了,尤其是在线材方面。

线材:不太确定线材是否使用高质量原料制成,但笔者注意到线材做工的两个问题。其中一个就是线材非常僵硬;另外一个问题是线材连接至4针插头但使用的是STAX样式的5针转接器,困扰笔者的原因是这个转接器不是STAX制造的,而是手工粗制滥造的,如果想把耳机插到只支持STAX官方接口的耳放上面的话,这个转接头确实就是个异物。比如说笔者BHSE耳放所采用的特氟龙接口无法支持大部分第三方STAX转接器,但Aristaeus耳放的安费诺耳机插座可以使用大部分第三方STAX式转接器。不购买STAX官方转接器的话,就只能使用Aristaeus驱动Jade了。RSA A-10 雷电带有一个专门为Jade设计的四针接口,非常方便,可允许用家跳过转接器直接插入,但笔者还没有听过这个组合。

停产:HE Audio大约3年以前停产了Jade,笔者尚不清楚是否会有维修备用件。怀疑可能有,但是Jade在产过程中至少经历了一次单元调整。笔者也不知道哪种单元可用,或者都不可用。就笔者所知,自己手头的这一副采用原版单元。

双刃剑
高频:Jade高频基本平滑,有时候感觉有些诡异。感觉高频区域内有一些奇怪的凹陷。不算是太令人担心,但有时确实影响到整体音质。

悦耳:相比本次评测中的STAX耳机,HE Jade确实更加悦耳,但相比奥菲斯来说还缺少某种魔力。

耳放:笔者仅有Aristaeus一只放大器来用来搭配Jade,不清楚与其他耳放搭配时声音如何。不用说,但也必须提的是,Jade需要静电耳放驱动,所以又得掏一笔钱了。

性价比:A
许多烧友都批评过这只耳机,笔者这种绝对积极的评测可能会招来批评。然而与笔者之前强调的一样,可能HE Jade存在多种改型,因此不推荐。但对于符合HE Audio制造初衷的Jade来说,它们的声音赢得了了榜单的第七名。

快速检索
设计:全尺寸大耳机
单元:静电
隔音:无
放大器:必须配备
推荐耳放:HeadAmp Aristaeus
聆听最佳音乐类型:所有类型
使用线材:原配
版本:至少2种
旗舰状态:前旗舰
在产状态:停产
价格:$1200(估计)



第6名 SENNHEISER【声海】: HD800
06HD800.jpg

声海HD800的发布是过去十年当中耳机界最受关注的大事之一。笔者还记得HD800开始发货的时候扳着指头数日子,直到它真的出现在我的门口。然而真正开始聆听的时候,态度又比较冷淡。几年的使用后,笔者对于HD800的印象已不同当年。

今天,笔者想说HD800是笔者听过所有耳机当中调音最平衡的一只。单凭这一项就足以令HD800跻身笔者的最常用耳机之列。

笔者拥有两副HD800:297号和10033号,前者是首批预定版,而后者产于大约2年后。第一幅耳机头梁总会吱吱响,尝试修理几次后,依旧无法达到笔者需求,于是购买了第二副。

笔者发现前后两只HD800声音存在较大差异,早期的HD800(编号297)声音更加饱满,高频更加靠后,以笔者所见并非煲机的结果;笔者第二副HD800也买了快两年了,依旧持此观点。许多烧友认为每个批次的耳机声音都不太一样(笔者几乎完全不同意这个观点),笔者也有机会试听几只不同的HD800,或早期或后期;笔者认为,早期版本声音较为饱满,并不确定这种声音的转变是从何时开始的,也不确定是何种原因导致的。

早期版本除声音稍微饱满外,就笔者个人的两副HD800而言,笔者更喜欢后期版本。后期(编号10333)的HD800通透性更佳,乐器空气感也更强。以上指出的差别并不是十分明显,但笔者可以通过分辨出来。

优势
平衡之王:笔者认为HD800就是平衡之王。HD800声音可暖可亮,这取决于所使用的搭配。 因此耳放搭配方面极为讲究,许多烧友称HD800过亮,但笔者不甚苟同。笔者听过同一副HD800搭配不同耳放出现亮暗两种不同的声音。这只耳机对耳放依赖性很强。

声场绝佳
:虽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但笔者要说对于监听和批判性聆听目的来说,巨大的声场是有益的。HD800是笔者听过的声场最为宽大,构建最为完美的耳机。高度一般但宽度和深度堪称典范,这极大的提升了交响乐表现,聆听80人,21种乐器的大编制交响乐协奏时,你会发现这种宽度就是你想要的。

结像:如果把结像当做量角器(左右相差180度)的话,那么HD800的精度在我所听过的耳机当中是最高的。乐器距离、关系和定位都极为精准。相比笔者使用过的一般耳机也可以更好地反映出相位问题。

中频:中频恰到好处。笔者认为低频也是极好的,但中频确实非常完美。钢琴,原声吉他,小号等等都可以表现的毫无染色。

原声大师:不管笔者聆听何种类型音乐,无论是交响乐,爵士还是乡村音乐,HD800每次都会令笔者肃然起敬。原声乐器的演绎完全没有任何染色。

细节:HD800声音细节充足,丝毫不过分不做作。

衰减:流线般的衰减,相比静电耳机的衰减,一些烧友可能更喜欢HD800的衰减,虽然并不是那么快,但为整体音乐表现赋予了一种形体感。

舒适性:HD800的舒适度极高。耳朵与耳杯内部并不产生接触,纤维耳垫也不会显得过热。除了重量稍重外,HD800戴在头上非常舒服。

改平衡:HD800的声音在改为平衡后更加好听——相比绝大多数耳机都更加好听。改为平衡后,空间感和维度感具有更大的提升。

线材:HD800原装线材做工优良,可以更换。更换市售升级线极为容易。

具有独立编号:每一副HD800都具有独立编号和独立频响曲线图表,后者可要求森海塞尔公司出具。

缺憾
耳放要求讲究:HD800对耳放要求极为讲究,也就是说搭配对了,声音令人惊喜,而搭配错了声音死气沉沉。因此打算购买HD800的烧友需要做足功课。

并不悦耳:所有专业词汇中,“悦耳”这个词是最难以形容也是最难定义的。说一副耳机悦耳,那就是说声音回放的时候存在失真,加入了人为因素或感情因素。某些人会将这种声音定义为“令人击节赞赏的因素”。笔者发现HD800的声音确实很好,但和笔者对于“悦耳”儿子的定义相去甚远。

毫不妥协:实际上这并非缺点。然而笔者认为HD800稍微有一点点过于挑剔唱片。欣赏录音较好的唱片(特别是原声乐器)时声音令人震惊,但后期处理较为明亮的老流行放上去的时候仿佛换了一副耳机。

齿音:某些情况下,特别是搭配石机使用时,笔者发现HD800齿音稍多。

包装:笔者希望声海可以在之后的旗舰包装方面多下一番功夫。HD800的硬质纸板盒配以绸缎内饰感觉平平。

双刃剑
通透性?:HD800确实非常通透,直面音乐。也就是说,HD800所有在售耳机当中,HD800的通透性名列前茅,但有时候高频略显刺激,影响到了整体通透性。

设计:值得一提的是声海发布了黑色哑光漆限量版HD800,外观上看相比标准版甚至更有魅力。笔者深深喜爱HD800的外观,它的佩戴也非常舒服。但对于其设计存在两点担忧:其一,HD800很容易掉漆;其二,用户无法更换HD800耳罩。再次说明一下,一些用户试图取下HD800耳罩(有的成功了,有的损伤到耳罩)。笔者猜想是不是HD800的耳罩是不是不可以由用户更换。

高频:HD800的高频非常平衡,极为丰满,然而,有时候确实希望中高频连接可以更加平滑,虽然这种情况极少,但依旧有必要提出。

性价比:A
从任何一种角度上来说HD800都不贵,笔者以为HD800可以胜过绝大多数市售耳机。声海的真的非常英明,虽然并不是榜单上最好的声海耳机,但依旧不逞多让。笔者认为HD800是现金市场上最好的在产动圈耳机。

快速检索
设计:全尺寸大耳机
单元:动圈
阻抗:300欧姆
隔音:一般
放大器:需要
推荐耳放:Manley Labs Classic Neo 300B / TTVJ Millett 307A
聆听最佳音乐类型:古典/原声/爵士/录音较好的音乐
使用线材:原配/A Pure Sound V3 平衡线
版本:未知,但怀疑为有两种
旗舰状态:现旗舰
在产状态:2012年在产
价格: $1499.95 (不带升级线) $1845 (带有升级线)


第5名 STAX: SR-Omega
05SROmega.jpg

千万不要把它当成Omega 2 (SR-007),许多烧友都认为SR-Omega是STAX有史以来最好的耳机,原因非常明显,其表现力是笔者听过的耳机当中最为出色的。不久以前笔者使用SR-Omega欣赏自己录制的一首歌曲,注意到混音当中有一种奇怪的滋滋声,立刻引起注意,以为是SR-Omega的左单元坏了,但原来没有注意到,立刻抓起HD800听同一段,完全没有滋滋声,自后使用专业工具分析音轨,放大那一段的时候,发现音轨当中确实有这种噪声,后来发现是录音合成器控制箱出了问题。特别有趣的是,时至今日SR-Omega是唯一一只可以听到这种噪声的耳机。

更加重要的是,SR-Omega是最适合聆听古典的耳机之一。笔者听过的所有而江中,是空气感最强的,高频最为顺滑的。SR-Omega声音稍微偏亮,能够挖掘出隐藏在交响音乐厅当中的任何细微细节。

优势
表现力绝佳:如果想要听到唱片中所有细节,那么SR-Omega绝对是听诊器级别的耳机,其细节表现力如同放大镜一般,除了细节全是细节。

空气感:SR-Omega演绎下的乐器失重感,空间感和空气感并举,栩栩如生。

古典大师:SR-Omega演绎下的古典音乐细节表现力十足,透明感极强,笔者认为SR-Omega是演绎古典的尖端耳机。

极为通透:相比动圈耳机,静电耳机的特点之一就是高度的通透性,SR-Omega又是其中的佼佼者,声音极端通透。

中频:虽然不够悦耳,诞生在极为平衡真实。SR-Omega中频较R10稍高,声音准确度更高。

高频:稍显靠前,平滑柔顺。

衰减王后:SR-Omega衰减速度极快,声音极为自然,仅稍次于SR-009。

结像:结像能力非常好,部分原因是由于耳罩高度导致的单元夹角。

瞬态响应:极佳,钢琴听感极为真实。音符的衰减极快,激烈的乐章也能从容应对。

具有唯一编号:笔者认为旗舰级耳机必备的一个特点,SR-Omega也不例外。

缺憾
缺乏底气:SR-Omega低频紧致,下潜到位,但许多SR-Omega用家发现声音还是缺乏底气。如果主要欣赏领域不是古典音乐,则不推荐购买。

停产且极为脆弱:SR-Omega已经停产多年,单元相比传统耳机更容易出现问题,STAX也不再生产这种单元。因此如果SR-Omega出现问题发给STAX修理,其内部单元有可能更换为Omega 2单元。

价格极为高昂:如果运气好碰到出售的SR-Omega(极为罕有),一般开价都不会少。

部件不易更换:SR-Omega零件不易更换。耳罩,头梁和线材就算是找到了备用件也都难以打理。

极难推好:STAX专门为SR-Omega生产了一款耳放,名为SRM-T2,但遗憾的是这款耳放极为稀有(比SR-Omega耳机都难找)。许多DIY玩家使用原厂电路图自己仿制SRM-T2。如果没精力或者经济方面不允许自己仿制SRM-T2的话,BHSE耳放也是个非常好的选择。

头梁噪声:头梁吱吱响,可能因为老化了吧。

双刃剑
声场:非常宽阔,但并不巨大。考虑到耳机比较适合交响乐,因此更加宽大的声场表现还是倍受偏爱的。

舒适性:耳罩稍微硬了点,长时间听的话比较热,容易出汗。头围较大的人可能会感觉比较紧。总体来说比较舒适,戴在头上也不重。

线材:SR-Omega线材做工优秀,和其他静电耳机一样,不可更换。

包装:木制包装盒,表面没有喷漆,感觉非常工业化。SR-009的耳机包装明显更好。

性价比:C
现在很少能看见状态较好的SR-Omega了,如果找得到成色较好而且有能力驱动好的话,还是可以进行投资的。因为SR-009(STAX现旗舰)很容易买得到,SR-Omega就不是很推荐,考虑到耳机可靠性问题,就更难做出推荐了。但对于古典音乐而言,SR-Omega绝对是顶级的,是一款经过了时间考验的传奇。

快速检索
设计:全尺寸大耳机
单元:静电
隔音:无
放大器:必须配备
推荐耳放:HeadAmp Blue Hawaii Special Edition
聆听最佳音乐类型:古典/原声/录音较好的唱片
使用线材:原配
版本:未知
旗舰状态:限量版旗舰
在产状态:停产
价格:$4000-$6000 (估计)
  

第4名 SONY: MDR-R10 (重低音版)
04R10.jpg

2010年笔者的横评【译文地址:http://www.erji.net/read.php?tid=956379】当中,这只耳机是排名第一,在笔者的心中占有一个特殊位置。这是笔者购买的第一支已停产的传奇耳机,第一次听的时候直接被征服了,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再入手任何耳机。它的声音深深地打动着我,前无古人后无来者。R10在我心中具有难以言说的魔法般品质。

笔者现有两副R10,其中一幅是后期产品,2003年制造(编号1125),重低音版;另一副是最早的轻低音版(编号49)。两副耳机单元都采用生物纤维振膜,然而声音差异巨大。后期版本低频更多,高频延展性更强。此外,后期版本声场更窄。随着时间的流逝,笔者得出一个结论,后期版本声音更加温暖饱满,有时更加引人瞩目。索尼为R10同时生产了中低音和情敌因两种版本,因此在二手市场上寻找可能会比较迷惑。但可以确认的是200号以前的都是轻低音版本1000号以后的都是重低音版。R10制造数量仅为1300余副。

R10是一只格外美丽的耳机,笔者认为R10的外观是笔者见过所有耳机当中最为华贵的。木壳的体积令耳机看起来比较沉重,但R10的舒适性超越大部分耳机。早期版本外壳侧面开有小口,而后期版本没有。不论开不开孔R10都是封闭式耳机,笔者认为,R10也绝对是史上最好的封闭式耳机。

优势
悦耳之王:重低音版R10声音是笔者听过所有耳机当中最为优美的。对笔者而言就是悦耳的代名词。R10存在音染,虽然不够平衡但声音绝对美妙。声音异常动听,听过的耳机当中还没有哪一副可以与之一较高下。

通透:重低音版R10虽然具有染色,但依旧是极为通透的。笔者认为R10的通透性高于之前评测的大部分耳机。

声场:R10的声场表现没有HD800和K1000那么宽阔,但极为真实。宽度、深度和高度都非常好,拥有一种非常自然的感觉,令人沉浸其中。

中频王后:R10一向以中频表现而自傲,轻低音版R10中频相比重低音版稍好。

低频王后:量多,力大,下潜非常到位也不失紧致。

高频:R10的高频极为舒展顺滑,这也是令R10声音如此优美的关键。

瞬态响应:R10瞬态响应非常真实。

人声:聆听人声时,R10才展现出其强大魔力。声音稍微靠前,感觉非常真实亲切。

衰减:衰减速度几乎和SR-009一样快,非常自然。笔者认为重低音版R10声音没有轻低音版那么润泽。

多面手:重低音版R10应对任何一种音乐类型时都可以表现的非常优美。虽然具有一定染色,不一定适合每一位听者,但毫无疑问,每一位有机会一亲芳泽的听者都会为其惊为天人的美所打动。

舒适性:笔者个人更加喜好皮质耳垫,因为不会过热。R10富有弹性的头梁使耳机可以松快的固定在头上,绝不夹头。这种佩戴极大地减轻了皮质耳垫容易让人流汗的问题。

外观美丽:虽然R10戴在头上可能有些大,看起来比较好笑,但绝对是一件艺术品。

隔音:R10绝对不是隔音的代名词,但封闭式耳机的设计可以隔绝一部分噪音。

具有独立编号:R10具有独立编号,但遗憾的是200号至1000号之间无法从编号推定耳机是重低音版还是轻低音版。200号之前所有耳机都是轻低音版而1000号之后所有R10都是重低音版。1989年至2004年期间,R10仅制造过1300余副。

包装:R10的包装是笔者见过最为奢华的。可锁式皮质携带箱,内部为超细纤维,专为耳机打造。索尼还提供一本硬壳说明书,带有设计师亲笔签名。完全可以说R10确实是索尼的骄傲。

缺憾
不平衡:虽然R10极为悦耳,但平衡性稍差,不适合严肃聆听。

缺乏开放感:就算是最好的封闭式耳机,也稍微缺乏一些开放式耳机特有的声音开放感。

过分顺滑?
:顺滑也是缺点么?可能,笔者来说重低音版R10是声音最为优美的耳机。然而绝不能肤浅的说优美的声音就是不忠实。

极为昂贵:如果运气好能见到一副二手的话(一般很少人出),价格一般都会非常高。每次用R10的时候都感觉没办法彻底放松下来,这耳机太贵也太容易磕伤了,听的时候绝对不能打盹。

停产:索尼已经停止R10相关服务,所以耳机损坏几乎不可能修复。

部件不可更换:R10线材是焊死的,换线损伤性较大而且非常危险,因为很可能会把音圈扯下来。R10设计生产的时候,线材升级还完全没有为大众所接受。如果耳罩可以更换那就更好了。

线材:R10更换线材极易损伤耳机单元,所以完全不建议升级线材。但i这见过R10线材内部,感觉确实一般——屏蔽一般,且相对同价位耳机来说线材较细。索尼另一款高价旗舰Q010的线材更是糟糕,不顾好在可以换。

双刃剑
结像:并不是重低音版R10的强项,有几只耳机更好,但也是顶级的。

对耳放敏感:R10阻抗较低,因此笔者搭配的所有耳放都可以轻易驱动。但并不是最容易驱动好的,R10的声音因耳放而不同,低频区域表现极为明显。

性价比:B-
某些耳机价格要仅为R10的三分之一,但音质相对来说不次,所以必须承认R10确实标价过高。但R10是一个传奇——一个值得为它花费甚巨的传奇。多数情况下重低音版R10都更受欢迎,后期的R10(1000号以后)都是重低音版的,更新,也更容易收得到成色较好的。

快速检索
设计:全尺寸大耳机
单元:动圈
阻抗:40欧
隔音:一般
放大器:高度推荐
推荐耳放: TTVJ Millett 307A / SPL Phonitor
聆听最佳音乐类型:摇滚/爵士/原声/电子/雷鬼
使用线材:原配改4芯平衡,带有平衡转单端线
版本:至少两种
旗舰状态:限量版旗舰
在产状态:停产
价格:$4000-$7000 (估计)


第3名 SONY: MDR-R10 (轻低音版)

03R10lightbass.jpg

笔者的轻低音版R10进进出出,都比较遗憾,一共卖了两次,一共听过四个轻低音版R10。听说轻低音版R10依据单元不同,共有三个改型,但是听过的四只轻低音版R10声音上没有多大差别。

笔者某次购买R10,运气相当不好,买来几天就坏了,后来一直和卖家争论,最终是个双输的结局。所以在此建议想要入手轻低音版R10的朋友们多做功课,尽可能多的了解耳机使用史,因为很多都有粗暴使用、拆开甚至更改的经历。

轻低音版R10声音自成一派,初听时声音没有重低音版R10那么惊艳,但随着认识日益加深,就越发认识到其优越性。

轻低音版R10声场表现一般,宽度和高度都平常,但笔者认为它是最为自然的耳机之一,中频也是笔者听过最为优美的。

笔者现在的这副轻低音版R10编号49。是1989年制造的首批R10之一,与重低音版R10相比是一支完全不同的耳机,虽然外观完全相同,声音也很悦耳,但声音特性完全不同。相比HD600/HD650和SR-007两对兄弟,两副R10之间的差异更加巨大。

优势
中频之王:所有耳机当中中频的终结者,耳机当中,拥有如此美妙的中频确实是非常特别的。轻低音版R10的中频是笔者听过声音最为优美,衔接最为自然的耳机。

杀手级声场:轻低音版R10是耳机当中声场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之一。虽然宽度和高度并不是最好,但深度和真实感绝对一流。

结像:轻低音版R10结像能力极佳,好于重低音版R10,得益于其耳罩设计,R10单元略显斜置,此外,较少的低频也可以令听者更加关注与高频泛音。

古典大师:同样被定义为古典大师的SR-Omega的声音完全不同,轻低音版R10染色更多,表现力稍次,但同时听感更加悦耳。

悦耳:与重低音版R10这个孪生兄弟相比不足,但声音染色依旧极富特点。

卓越的混响:声音非常润泽,轻低音版的R10混响优秀,上得台面。衰减速度稍慢于SR-009,但自然感丝毫不次。

舒适性:皮质耳垫比较对笔者胃口,因为不会过热。R10富有弹性的头梁使耳机可以松快的固定在头上,绝不夹头。这种佩戴极大地减轻了皮质耳垫容易让人流汗的问题。

外观美丽:虽然R10戴在头上可能有些大,看起来比较好笑,但绝对是一件艺术品。轻低音版R10有一些分散的导音槽,耳垫与耳机结合处设有开孔。

隔音:R10绝对不是隔音的代名词,但封闭式耳机的设计可以隔绝一部分噪音。轻低音版R10侧面开孔,而重低音版未开孔,两副耳机隔音能力方面没有差异。

具有独立编号:R10具有独立编号,但遗憾的是200号至1000号之间无法从编号推定耳机是重低音版还是轻低音版。200号之前所有耳机都是轻低音版而1000号之后所有R10都是重低音版。1989年至2004年期间,R10仅制造过1300余副。

包装:R10的包装是笔者见过最为奢华的。可锁式皮质携带箱,内部为超细纤维,专为耳机打造。索尼还提供一本硬壳说明书,带有设计师亲笔签名。完全可以说R10确实是索尼的骄傲。

缺憾
低频量不足:许多有机会聆听轻低音版R10的烧友都会引用温迪【Wendy】的名言“低频哪儿去了?”轻低音版R10的低音确实很少,但质量却很好。缺乏低频的特性无法演绎好摇滚,雷鬼嘻哈等打击乐主导的音乐类型,因此轻低音版R10相比兄弟型号更加极端。

缺乏开放感:轻低音版R10开放感好于重低音版,可能是因为耳机侧边的开孔,因此耳机并不是完全封闭的。但就算如此,也稍微缺乏一些开放式耳机特有的声音开放感。

极为昂贵:如果运气好能见到一副二手的话(一般很少人出),价格一般都会非常高。每次用R10的时候都感觉没办法彻底放松下来,这耳机太贵也太容易磕伤了,听的时候绝对不能打盹。

停产:索尼已经停止R10相关服务,所以耳机损坏几乎不可能修复。

部件不可更换:R10线材是焊死的,换线损伤性较大而且非常危险,因为很可能会把音圈扯下来。R10设计生产的时候,线材升级还完全没有为大众所接受。如果耳罩可以更换那就更好了。

难推好:轻低音版R10相对重低音版R10更加难推,想推好的话耳放取向必须接近平衡(最好是电流输出较大的),能够驱动好大部分比较通透的耳机耳机。

线材:R10更换线材极易损伤耳机单元,所以完全不建议升级线材。但i这见过R10线材内部,感觉确实一般——屏蔽一般,且相对同价位耳机来说线材较细。索尼另一款高价旗舰Q010的线材更是糟糕,不顾好在可以换。

双刃剑
高频:轻低音版R10高频区相比孪生兄弟来说缺乏延展,也就是说笔者对这种高频并不感冒。当然这种高频表现也是非常好的——平滑不刺激。

平衡?:轻低音版R10确实比较平衡,但因为调音比较偏中频,整体平衡性方面还是值得考量。

性价比:B-
轻低音版R10有时候低音确实太少了,但是非常适合反复批判性聆听。猜想聚会的时候,大部分人应该都会比较喜欢重低音版R10,相比来说轻低音版声音更显拘束,直白,因此光芒为重低音版R10所掩盖。 但是轻低音版R10的声音可不仅仅是在重低音版上减去部分低音,其高频也相对削减,能量感集中在中频方面。对于喜欢中频较为靠前的烧友来说这只耳机可能是史上最好的了。

快速检索
设计:全尺寸大耳机
单元:动圈
阻抗:40欧
隔音:一般
放大器:高度推荐
推荐耳放: TTVJ Millett 307A / SPL Phonitor
聆听最佳音乐类型:古典/原声/爵士
使用线材:原配线
版本:至少两种
旗舰状态:限量版旗舰
在产状态:停产
价格:$3000-$7000 (估计)


第2名 STAX: SR-009
02SR009.jpg

到这里大家可能有一些疑惑,笔者已经说过了耳机当中最好的每一项,但是还有两只耳机没有评级,平衡之王的称号已经授予HD800,悦耳之王的称号授予低音版R10,还有什么更为重要么?答案是:通透性。相比通透的重要性,不管是平衡、悦耳还是声场,这些其他特性都只能让出一步来。榜单中最后两只耳机在通透性方面达到的高度是之前所有耳机难以企及的。

SR-007(Omega 2)发布数年之后,STAX发布了一款新旗舰SR-009,但SR-007依旧在产。笔者对于SR-007的态度不同与主流,一些烧友认为发布已久的SR-007是其最爱,声音代表着通透和平衡。但笔者认为,虽然SR-007确实是靓声,但声音还是稍显呆板,有时候声音显得比较老气无趣,缺乏空气感和鲜活感,如果以上缺点全部加以改正,毫无疑问就是史上最好的耳机了。SR-007的通透程度和细节性确实极为出色,但SR-009还要更进一步。

比较幽默的一点,笔者一直希望SR-009被称为Omega 3(是不是有人中枪?)。SR-009确实是“世界最强耳机”这个称号的有力竞争者。是笔者听过通透性最为出色的耳机之一。虽然调音平衡稍微偏亮,声音相比SR-Omega质感更强。笔者听过的所有STAX耳机当中最喜欢的就是SR-009。

声音极好的代价就是价格随之水涨船高。想要搭建一套理想的SR-009系统,音源、放大、耳机投资加起来最少需要12000美元【译者注:75000人民币左右】。相当于把LCD-3,HD800和HE-6加起来三倍还多。而且后三者性能非常接近SR-009,价格又是个零头,所以非常难以推荐SR-009。但上述三只耳机在水准方面确实为SR-009所超越。因此得出结论,截止笔者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在所有笔者听过的耳机当中,SR-009是最佳在产耳机。

优势
通透王后:就笔者而言,SR-009通透性和染色更加明显的HE90【大奥】相比更加明显,有些少有可能会稍加腹诽,后者被笔者授予“史上最佳耳机”的称号。然而SR-009通透性确实排名第二。SR-009极为通透,聆听的时候不会令人想起另一副耳机,他可以使你听到音乐当中的每一个细节,又不会显得解析过分。之于笔者,SR-009相比备受称赞的SR-Omega来说更加通透。

瞬态响应之王:没有听过SR-009的话,也许还不会领略到这种极好的瞬态响应的重要性。耳机和音响的如果具备了良好瞬态响应,音乐立刻就变得真实起来。清晰度的不仅和高频延展有关,也和声音的衔接有极大关系。SR-009也确实是笔者听过瞬态响应最为真实的耳机。

极为平衡:这是笔者听过第二平衡的耳机,仅次于HD800。SR-009仅仅比HD800稍亮一点点。另一方面将,SR-009的高频没有HD800的刺激性,这种刺激性降低了HD800的通透性。笔者只听过BHSE和Aristaeus驱动下的SR-009,这只耳机还可以和Woo Audio WES,RSA A10,Eddie Current Electra或者Cavalli Liquid Lightning搭配,声音会更加符合聆听者本人口味。笔者认为BHSE驱动下的SR-009就是绝佳搭配了。

声场绝佳:SR-009的声场是耳机当中最为自然的之一。某些情况下相比HD800的声场表现更受笔者青睐(HD800采用斜置单元,声场更加宽阔)。SR-009声音混合更加均匀,虽然并不宽阔,但声音描绘非常真实。中频与SR-Omega非常类似,但更加靠前。

透明度&细节:笔者认为SR-009的表现力稍次于SR-Omega,后者的表现力有些过强。SR-009的表现力仅仅稍略半筹,但更受笔者喜爱。

中频:整个中频段平直无凹凸,原因在于三品连接都非常紧密。SR-009整体调音就是个奇迹,虽然中频表现并不像R10那么悦耳,与R10的中频相比,SR-009稍微缺乏感情。然而SR-009的中频响应因极端自然的衰减增色不少。

低频:下潜到位,声音准确,冲击力强。如果喜欢较多的低频和较大的冲击力,SR-009很显然不是你的菜。但听者确实会为SR-009如此紧致凝聚的低频而吃惊。

衰减之王:大部分听过SR-009的烧友都认为平滑的衰减是SR-009最大的亮点。在衰减速度较为快速自然的范围内,SR-009绝对是一听忘不掉的。

高频:顺滑,延展性、空气感俱佳,稍微偏亮。

令人惊讶的做工:不知道是不是应当将SR-009称作笔者见过最美丽的耳机,因为这只耳机外在和内在都非常美丽,感觉所有细节都是完全用心打造的。

包装:SR-009的木质盒子是笔者见过最为养眼的包装之一,内饰为完全符合耳机形状的开孔海绵。包装上面完全胜过SR-Omega和Omega 2。

具有独立编号:具有独立编号的耳机一向会令笔者更加青睐。写下评测的时候,SR-009还没有出现改型。如果之后出现改型的话,独立序列号也可以帮助确定具体型号。

缺憾
悦耳性不足:一副耳机不可能占尽所有天时地利,如果要批评SR-009声音的话,那么就选择悦耳性不足这一点下手吧。也就是说,笔者认为SR-009缺乏一些感情,声音在技术上接近完美,所以缺乏感情这个问题也就很难意识到。

极为昂贵:想要推好这个耳机,至少需要花掉12000美元,约合75000人民币,包含耳机,放大器和音源。

双刃剑
放大:还没搭配过比手头两只静电耳放更经济的耳放,笔者的两只耳放都比较昂贵。因此以下推论仅仅基于其他用家和笔者自身经验进行对比:SR-009驱动难度不大于SR-007,压摆需求更低,耳放要求也相对降低。如果想要挖掘出更多潜力,耳放投入也响应较大。

结像:SR-009结像能力非常好,但指向能力并没有价位远低的HD800那么精确。

线材:SR-009线材做工优秀,和本评测中其他静电耳机一样不可更换。

性价比:C+
写下这篇文字时,笔者可以自信的说SR-009是在产耳机当中最好的。从某种方面来说,SR-009也是有史以来最好的耳机,对于笔者而言,是技术上最为完美的耳机。SR-009调音稍微偏亮,但也足以笑傲绝大部分耳机。

笔者评论声音特性是最为看重的就是通透性方面,相比通透性,其他的音质要求都可以统统让步,通透的耳机可以令人感到音乐与你同在,会完全忽略掉完美技术或者单元缺陷,尽情享受音乐。

然而,大约5000美元的价格使SR-009和性价比等关键词完全不沾边。四分之一价位就可以买得到HE-6和EF6的组合,声音也非常接近SR-009。但相反来说,如果想要不惜一切代价寻求技术的完美,那就一定要入手一副SR-009。

快速检索
设计:全尺寸大耳机
单元:静电
隔音:无
放大器:必须配备
推荐耳放:HeadAmp Blue Hawaii Special Edition
聆听最佳音乐类型:古典/爵士/原声/摇滚/电子
使用线材:原配
版本:未知
旗舰状态:现旗舰
在产状态:在产
价格:$5000(估计)


第1名 SENNHEISER: HE90 (奥菲斯)
01HE90.jpg

为了避免误会,首先请大家记住,HE90一般被称为奥菲斯【译者注:国内论坛一般称为大奥】。笔者在下文中将会交替使用这两个名字。很长时间以来,耳机之王的称号一只为HE90所占据,经历了多少新旗舰篡权夺位的企图,HE90依旧实至名归。技术上面讲大奥可能并不完美——SR-009在技术方面胜过她,但大奥的通透性和聆听当中的情感性是笔者在任何其它耳机上都没有见过的。大奥可以从容应对任何类型音乐,是优秀技术与悦耳的完美集合。与其他耳机不同,奥菲斯极具表现力,是一支具有灵魂的耳机,可以随着音乐的起伏慢慢挑动听者的感情。

1994年,森海塞尔公司【现译声海】发布了HE90/HEV90静电耳机套装,对手为STAX SR-Omega/T2静电套装。几年内耳机/耳放套装仅生产约300套。HEV90的自带解码,虽然今天这种解码已经略显过时,但防大部分的思路一直是榜样性的。笔者使用的Aristaeus耳放就是HEV90放大部分的完全克隆版本,HeadAmp生产了大约20套。笔者使用Aristaeus驱动HE90,非常满意。另外一些耳放制造商,比如RSA,也为HE90专门设计了耳放。笔者听说RSA A10评价很高,但还没有机会亲耳聆听。Single Power不诚信交易之前很久,也为HE90设计了两款奇贵无比的耳放——ES1和ES2。之所以提到这一点是因为以上列出的耳放都是由非DIY耳放设计师为HE90专门设计。

就笔者所知,HE90至少有一个改版。大约300号前后,森海塞尔公司开始使用HE90剩余的维修材料制作耳机,并没有捆绑放大器销售。因为必须使用第三方放大器驱动,所以生产商调整了单元定片的设计。

笔者手头奥菲斯的编号远早于改版,最早是和放大器一同销售的,但很遗憾笔者并没有原版耳放。

优势
通透之王:绝大多数烧友都认为笔者是耳机收藏家,但笔者的身份首先是音乐家和音乐爱好者。喜爱与音乐息息相连的感觉,笔者认为大多数人都会基于这种与音乐的连接感来评价一只耳机。奥菲斯是笔者听过耳机当中音乐性最强的,如此包容,如此真实,又如此哀婉,但最重要的是,如此通透。

极为悦耳:HE90在所有耳机当中是最为悦耳的,和R10不同,并不能说HE90耳机本身具有染色,但声音方面确实存在一定音染,笔者认为正是这种印染有效提升了音乐的表达。HE90并不是一只染色过分的耳机,但声音确实稍微偏暖。

平衡:HE90的声音稍带染色,近乎平衡。

中频:并没有R10那么丰满,但维度感和深度更佳。SR-009和SR-Omega的中频相对来说更加平坦——技术上更加正确。某种方面来说HE90的声音既具有R10的优美,也同时具有STAX的准确。

高频:高频完全顺滑,乐器空气感强,并不过亮。

低频:HE90的低频下潜十分到位,约束力强。

瞬态响应:HE90的瞬态响应堪称典范,钢琴和打击乐声音都极近自然。只有SR-009略胜半筹,后者瞬态响应稍快,更加准确。

声场:虽然声场表现异于K1000或HD800,但依旧非常宽阔——宽度和高度不错,中心比较凝聚。相比HD800相对夸张的声场,某些用家可能会更加喜爱奥菲斯的声场表现。

衰减:和所有笔者听过的静电耳机相同,HE90的衰减速度极快,声音极为自然。

结像:虽然单元并没有采用斜置设计,HE90的结像能力依旧出众,乐器定位准确度方面只有寥寥几只耳机可以超越。

多面手:不管聆听何种类型音乐,不管录音好坏,不管是古典嘻哈摇滚爵士原声等等,HE90的表现都令人惊喜。但HE90的声音还是最适合录音质量较好的古典乐或爵士乐。

舒适性:HE90舒适性极强——听几个小时也不会出汗或者感觉压头,耳罩为皮质感外层,贴耳部分为天鹅绒。天鹅绒相比真皮或人造革具有更好的散热性,这种设计非常用心。

部件容易更换:头垫及耳罩装拆都非常方便,笔者相信,截止撰写评测时,声海也依旧拥有足够量的维修备件,其中也包括单元。

包装:HE90的木质包装盒非常精美,优于SR-009,MDR-R10,LCD-3,Edition 10和Edition 8限量版的包装箱。

具有独立编号:HE90必然具有独立编号,300号左右时森海调整了单元设计,这种改型版的HE90数量不多,声音可能会有少许不同,因为定片经过调整,可更好地适应第三方耳放。

缺憾
重大设计缺陷:还记得第一次使用HE90的时候,从头上摘下的时候,耳朵上和手上沾满了黑色的小碎片,这些碎片是头垫和耳垫老化后脱落的。当时还以为耳机出了问题,但迅速意识到这是奥菲斯的常见问题。森海塞尔在设计制造全世界最负盛名的耳机时,为什么不用更好的材料?某些情况下确实影响到了拥有奥菲斯的心情,每次听的时候,头垫质量都在恶化。笔者欣赏森海塞尔拒绝使用动物制品的举措,但使用这样明显低档的材料就明显不对了。如果有第三方生产真皮垫的话就最好了。我记得JMoney曾经提到过生产HE90皮质替换件的想法,但不知道有没有下文。

染色:笔者喜爱HE90的声音,但这种声音技术上并不完美,具有染色,因此,这种声音并不会被完全接受。SR-009的声音技术上更加“正确”,也受到许多烧友认同。但这个标准并不是绝对的,笔者有时候更加钟爱大奥,有时又偏爱SR-009,但总的来说偏爱HE90多些。

极为昂贵:就笔者所知大奥套装是耳机史上最为昂贵的组合。单买耳机的话看成色至少7000-11000美元。如果耳机和耳放搭配出售,价格可能比一辆汽车还贵。对于这样一个如此之名,又背负着许多世界第一称号的耳机来说,确实无法给出一个合适的价格,因此不推荐购买。如果一定要购买HE90的话,轻一定理解HE800,LCD-3和HE-6(均在产)驱动好的时候,声音分析能力都非常接近大奥,而且价格只有几分之一。

套装耳放:虽然第三方耳放却是提供STAX-HE90转换头,但笔者发现极大多数HE90万家都喜欢原装耳放。

HE60(小奥):HE60价格相对HE90来说价格便宜的多。因此,相比这个价格极为昂贵的旗舰来说是一个廉价的降级版。和HE90一样,HE60也早已停产,现在二手市场上价格也远低于HE90。一些烧友称HE60和HE90的声音差距远没有价格来的大。更有意思的是一小部分听过HE60和HE90的烧友称自己更喜欢HE60的声音,确实是比较极端的一小部分人,但几乎没有人在公开场合如此说。相反,许多烧友认为HE90的声音远优于HE60.遗憾的是笔者没有听过HE60所以无法获得第一手资料。不论如何,HE60的价格远低于HE90,后者过于高昂的价格也使许多烧友望而却步。

双刃剑
外观:HE90外观绝不难看,但是豪华程度与其身份并不相称。感觉像是HD650换成木头外壳再加个人造革耳罩。SR-009和R10兄弟仅凭外表就看的出来是身价几千美金的耳机,而HE90在养眼方面显得低调有余。当然这是非常主观的意见。

清澈度:HE90绝对是细节确实非常充分,但SR-009甚至HD800都可以超越。从某种方面将细节并不是完全扑面而来,但这也分情况,HE90的声音鲜活感极强。监听用的话笔者会选择SR-009, SR-Omega或者HD800。但HE90的清澈度也跻身顶级行列。

线材:虽然质量极佳,但无法更换。

性价比:C-
奥菲斯是收藏家专属的,她到底是不是史上最好的耳机呢?基于笔者已经听过一定数量的高端耳机,答案是肯定的。但值不值HE90的出厂价呢?答案一定是否定的,至少对于笔者来说是不值的。试想一副HD600搭配合适的耳放,总价也就大约1000美元,这个组合一定不会比奥菲斯差上15倍。HE90确实和性价比关系不大。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场上的革新,奥菲斯是否能够保住“史上最强耳机”的称号还是未知的。一些烧友称奥菲斯已经输给了STAX,笔者以为不然,但似乎有一天确实会出现一副全面超越HE90的耳机。也许比这是错的,但从某种角度来说,希望笔者是错的,否则HE90会进一步贬值。但是如果不从自私的角度上考虑,希望会出现一只耳机让HE90的称号变成“20世纪最强耳机”。

快速检索
设计:全尺寸大耳机
单元:静电
隔音:无
放大器:必须配备
推荐耳放:HEV90【原配耳放】
笔者推荐:HeadAmp Aristaeus
聆听最佳音乐类型:所有类型音乐
使用线材:原配
版本:至少2种
旗舰状态:限量版旗舰
在产状态:停产
价格:$7000-$11000 (估计)


11.jpg(24 KB, 下载次数: 410)



12.jpg(16 KB, 下载次数: 393)



13.jpg(8 KB, 下载次数: 365)



14.jpg(8 KB, 下载次数: 387)



15.jpg(8 KB, 下载次数: 400)



16.jpg(15 KB, 下载次数: 360)



17.jpg(9 KB, 下载次数: 350)



18.jpg(7 KB, 下载次数: 354)



19.jpg(8 KB, 下载次数: 365)



20.jpg(8 KB, 下载次数: 364)



21.jpg(7 KB, 下载次数: 341)



22.jpg(15 KB, 下载次数: 353)



23.jpg(15 KB, 下载次数: 359)



24.jpg(16 KB, 下载次数: 350)



25.jpg(8 KB, 下载次数: 349)



26.jpg(17 KB, 下载次数: 369)



27.jpg(15 KB, 下载次数: 331)



28.jpg(15 KB, 下载次数: 352)



29.jpg(15 KB, 下载次数: 363)



30.jpg(9 KB, 下载次数: 334)



31.jpg(17 KB, 下载次数: 375)



32.jpg(16 KB, 下载次数: 335)



33.jpg(15 KB, 下载次数: 374)



34.jpg(9 KB, 下载次数: 298)



35.jpg(17 KB, 下载次数: 331)



36.jpg(15 KB, 下载次数: 316)



37.jpg(14 KB, 下载次数: 313)



38.jpg(15 KB, 下载次数: 326)



39.jpg(15 KB, 下载次数: 332)



28PS1000.jpg(14 KB, 下载次数: 365)



27UE10.jpg(10 KB, 下载次数: 312)



26SRH1840.jpg(16 KB, 下载次数: 342)



25DT880.jpg(14 KB, 下载次数: 350)



24W3000ANV.jpg(14 KB, 下载次数: 360)



23TH900.jpg(15 KB, 下载次数: 349)



22JH13.jpg(10 KB, 下载次数: 344)



21HD600.jpg(15 KB, 下载次数: 359)



20HD650.jpg(21 KB, 下载次数: 346)



19K1000.jpg(21 KB, 下载次数: 350)



18Edition10.jpg(21 KB, 下载次数: 340)



17SR507.jpg(20 KB, 下载次数: 350)



16HE500.jpg(21 KB, 下载次数: 342)



15Sigma.jpg(20 KB, 下载次数: 327)



14SR0072.jpg(18 KB, 下载次数: 329)



13T1.jpg(21 KB, 下载次数: 328)



12LCD2.jpg(22 KB, 下载次数: 346)



11HP1000.jpg(20 KB, 下载次数: 320)



10SR0071.jpg(24 KB, 下载次数: 348)



09HE6.jpg(25 KB, 下载次数: 319)



08LCD3.jpg(27 KB, 下载次数: 325)



07Jade.jpg(27 KB, 下载次数: 326)



06HD800.jpg(26 KB, 下载次数: 344)



05SROmega.jpg(27 KB, 下载次数: 341)



04R10.jpg(27 KB, 下载次数: 331)



03R10lightbass.jpg(24 KB, 下载次数: 348)



02SR009.jpg(24 KB, 下载次数: 333)



01HE90.jpg(27 KB, 下载次数: 35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22-6-8 10:07 | 只看该作者
结论/总评篇
参评耳机五十六,笔者最爱奥菲斯。
STAX声音杀手级,前十他家站前三。
声海800排第六,笔者最爱动圈机。
Audez'e头领真不赖,平板复兴最给力;
Jade声音很牛B,虽然质量保不齐。
索尼R10很给力,只是Q010很不喜。
全线不错AKG,传奇的KK出问题。
三角打个翻身仗,W3KANV很强力;
只是W5K不给力,弄来弄去也不行。
歌德当数HP2,停产不做很可惜;
现产耳机也不错,顺便做个代工壳(Alessandro);
代工产品也不不赖,声音好听战歌德。
拜亚确实很可怕,全部价位都制霸。
拜亚动力在不同价位上均有上佳表现。
新出700通透差,不及600、650。
极致旗舰价位高,没事儿尽把批评招。
舒尔进军大耳机,只是没使出全力。
天龙7000很不错,就是丰达代工滴。
菊花13我最爱,进门就把定制带;
ES5我也爱,出门还把定制带。
性价比也有四大,声海三角男拜亚。


音质排名
性价比排名
SENNHEISER
【声海】
HE90 (奥菲斯)
HIFIMAN
【头领科技】
HE-500 [A+]
STAX
SR-009
SENNHEISER

【声海】
HD600 [A+]
SONY
【索尼】
MDR-R10

(轻低音版)
BEYERDYNAMIC
【拜亚动力】
DT 880 (600 欧) [A+]
SONY

【索尼】
MDR-R10

(重低音版)
AUDIO-TECHNICA
【铁三角】
ATH-AD900 [A+]
STAX
SR-Omega
SENNHEISER
【声海】
HD800 [A]
SENNHEISER

【声海】
HD800
HE AUDIO
Jade [A]
HE AUDIO
JADE
AUDEZ'E
LCD-2 [A]
AUDEZ'E
LCD-3
STAX
SR-Sigma燵A]
HIFIMAN

【头领科技】
HE-6
SENNHEISER

【声海】
HD650 [A]
STAX
SR-007 MkI
HIFIMAN
【头领科技】
HE-6 [A-]
GRADO

【美国歌德】
HP2
BEYERDYNAMIC
【拜亚动力】
T1 [A-]
AUDEZ'E
LCD-2
STAX
SR-507 [A-]
BEYERDYNAMIC
【拜亚动力】
T1
AKG
K501 [A-]
STAX
SR-007 MkII
BEYERDYNAMIC
【拜亚动力】
DT 660 [A-]
STAX
SR-Sigma
AUDEZ'E
LCD-3 [B+]
HIFIMAN

【头领科技】
HE-500
JH AUDIO
JH13 [B+]
STAX
SR-507
AKG
K701 [B+]
ULTRASONE
【极致】
Edition 10
KAM
HP1 [B+]
AKG
K1000
SHURE
【舒尔】
SRH1840
SENNHEISER

【声海】
HD650
ULTIMATE EARS
UE10 Pro
SENNHEISER

【声海】
HD600
DENON
【天龙】
AH-D7000
JH AUDIO
JH13
ALESSANDRO
MS Pro
FOSTEX
TH900
JH AUDIO
JH16
AUDIO-TECHNICA

【铁三角】
ATH-W3000ANV
GRADO
【美国歌德】
RS2i [B-]
BEYERDYNAMIC
【拜亚动力】
DT 880 (600 欧)
BEYERDYNAMIC
【拜亚动力】
DT 770 (250 欧)
SHURE
【舒尔】
SRH1840
DENON
【天龙】
AH-D950
ULTIMATE EARS
UE10 Pro
SONY
MDR-R10

【索尼】 (轻低音版) [B-]
GRADO
【美国歌德】
PS1000
SONY

【索尼】
MDR-R10 (重低音版) [B-]
SENNHEISER
【声海】
HD700
STAX
SR-007 MkI [B-]
AUDIO-TECHNICA
【铁三角】
ATH-AD900
GRADO
【美国歌德】
HP2 [B-]
DENON
【天龙】
AH-D7000
AUDIO-TECHNICA
ATH-W3000ANV【铁三角】 [B-]
ULTRASONE
【极致】
Edition 8 Limited
WESTONE
【威士顿】
ES5 [B-]
ALESSANDRO
MS Pro
GRADO

【美国歌德】
RS1i [B-]
JH AUDIO
JH16
WESTONE
【威士顿】
Westone 4 [B-]
AKG
K501
WESTONE
【威士顿】
UM3X [B-]
AKG
K702
WESTONE
【威士顿】
Westone 3 [B-]
GRADO

【美国歌德】
RS1i
STAX
SR-009 [C+]
WESTONE
【威士顿】
ES5
STAX
SR-007 Mk II [C+]
BEYERDYNAMIC
【拜亚动力】
DT 660
AKG
K1000 [C+]
GRADO

【美国歌德】
RS2i
FOSTEX
TH900 [C+]
SONY

【索尼】
Q010-MR1
SENNHEISER

【声海】
HD700 [C+]
SONY
【索尼】
MDR-SA5000
SONY

【索尼】
MDR-SA5000 [C+]
WESTONE
【威士顿】
Westone 4
AUD**01;O
PFE-232 [C+]
BEYERDYNAMIC
【拜亚动力】
DT 770 (250 欧)
STAX
SR-Omega [C]
DENON
【天龙】
AH-D950
ULTRASONE
【极致】
Edition 10 [C]
KAM
HP1
GRADO【美国歌德】
PS1000 [C]
AUD**01;O
PFE-232
ULTRASONE
【极致】
Edition 8 [C]
WESTONE
【威士顿】
UM3X
SHURE
【舒尔】
SE535 [C]
WESTONE
【威士顿】
Westone 3
SHURE
【舒尔】
SE530 [C]
SHURE
【舒尔】
SE535
ULTRASONE
【极致】
HFI-700 [C]
SHURE
【舒尔】
SE530
SONY

【索尼】
XBA-4 [C]
ULTRASONE
【极致】
HFI-700
SENNHEISER

【声海】
HE90 (奥菲斯) [C-]
SONY
【索尼】
XBA-4
SENNHEISER

【声海】
IE 8 [D]
SENNHEISER
【声海】
IE 8
SENSAPHONICS
2X-S [D]
SENSAPHONICS
2X-S
SONY
【索尼】
Q010-MDR1 [F]
AUDIO-TECHNICA
【铁三角】
ATH-W5000
AUDIO-TECHNICA
【铁三角】
ATH-W5000 [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22-6-8 10:09 | 只看该作者
结语篇
耳机和器材的保存方面笔者考量颇多。正如大家在图中所看到的一样,这个柜子是笔者设计专门用来存放耳机的,整个内饰都采用闭孔海绵,器材柜附加层为开孔海绵。笔者的定制可以存放在柜子下方小抽屉里,这里也用于存放线材。为了保持整洁笔者将线材卷起,用维可牢捆扎起来。

所有的耳机存放在收纳柜左侧,这样堆放起来挺不满意,但现阶段也没有解决的办法。

展示区左侧的六只耳机架从左到右分别为:Stax HPS-2; Edition 10原装架; Stax HPS-2; Woo Audio HPS-R Silver耳机架; Qualia原装耳机架; Sieveking Sound Omega 斑马木耳机架.

当然,耳放的防尘也是必做的功课,因此笔者采用静电吸尘器,电子鼓风机,掸子,和抹布相结合的手段,作为预防手段,还使用空气净化机。


其他耳机
以下是笔者曾经拥有或评测过的耳机列表,请注意这个列表中的耳机并非未达到要求而被裁剪掉的,下表中锁含耳机仅仅是笔者拥有过或试听过的列表,现在笔者收藏中没有这些耳机,无法与其他耳机对比。

AKG: K601

cd1.jpg(20 KB, 下载次数: 292)



cd2.jpg(41 KB, 下载次数: 359)



cd3.jpg(19 KB, 下载次数: 310)



cd4.jpg(23 KB, 下载次数: 3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2-6-8 10:1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果然你能吐槽男人家质量不好,没办法说它声音不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2-6-8 14:1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武汉
mark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2-9-25 11:3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西
好帖,火前留名:)

多年以后再次翻来看,那一抽屉一抽屉的CD才是最吸引人的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1-5 12:5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