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gdyy2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CD分享及版本鉴赏 - 长桥卧坡(持续更新中、、、、)

[复制链接]
1361
发表于 2025-4-4 17:2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MusicAV 于 2025-4-4 17:32 编辑

Bruckner-The9Sym-Jochum+SKD on EMI/WARNER 版本:
另一桩楼的2层分享的是EMI1990发行的于80年代末首次数字混音版:http://erji.net/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362906&pid=36163641
可惜第四浪漫的第四乐章估计在抓轨时就出了问题。
楼主1324层分享的布四,内置图片和外带图片不一致,但刚观察频谱,应该属于80年代末首次数字混音版,第四轨是好的。http://erji.net/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327241&pid=36177764

俄网发的标有1990EMI版 magnet:?xt=urn:btih:D7BF99CC63B769095E04D377DB35D0B7E6FB9C5D
但之前我对比过,和EMI2000年发行的90年代末art混音那套一致。有兴趣的可以再对比一下。
2012年EMI发的Jochum ICON里那个版本之前也对照过,是EMI2000art那个混音版。不过网上流传的这套ICON,抓轨采用的是Burst,不建议采用。

2012年后,EMI/WARNER肯定用96K从母带重新抓取过,日本出过SACD。不过这么多年来,Jochum在EMI留下的那套布交,无论96K还是SACD,在网上难寻踪迹。

附上DG的两张约夫姆高码磁链:
早些的Bruckner-Masses1~3-Jochum+BRSO [96] -  magnet:?xt=urn:btih:2694298411D58BD821A9F626CBB5F04716DC3B97
前几天Orff-Carmina Burana-Jochum+DOB [96] - magnet:?xt=urn:btih:FB14A4442FF60A167E095E20085A5A779841BE6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62
发表于 2025-4-4 19:2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浦东新区
MusicAV 发表于 2025-4-4 17:29
Bruckner-The9Sym-Jochum+SKD on EMI/WARNER 版本:
另一桩楼的2层分享的是EMI1990发行的于80年代末首次数 ...

我也注意到楼主的音频文件和封面对不上号,但老实说我不太在乎,经你一说到惹发俺的好奇心,发现楼主的音频和俺收的EMI Classic套装一摸一样,就封面换了天使版。天使版的音频时长有点小差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63
发表于 2025-4-4 19:4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浦东新区
MusicAV 发表于 2025-4-4 17:29
Bruckner-The9Sym-Jochum+SKD on EMI/WARNER 版本:
另一桩楼的2层分享的是EMI1990发行的于80年代末首次数 ...

https://115cdn.com/s/swh1lsx332j?password=lc51&#
Bruckner Set - Jochum (Dresden)

我又找到一套,整轨的,封面scan是天使版,对比了No.4的音轨时长和我的EMI Classic完全一样而和有问题的那个天使分轨版不一样,怀疑是天使版爱好者的移花接木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64
发表于 2025-4-4 21:5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MusicAV 于 2025-4-4 22:02 编辑
wpx426 发表于 2025-4-4 19:21
我也注意到楼主的音频文件和封面对不上号,但老实说我不太在乎,经你一说到惹发俺的好奇心,发现楼主的音 ...

EMI Classics这个也是我一直有的,20年前下载的。盒装封底有art标记。
楼主那个Jochum布四音频和EMI Classics一样? 不会吧,楼主那个估计是和外带的图片(EMI双张)标注的一致,见封底:Digital Remastering 1987。
EMI Classics这个套装是2000年发行的art混音,Digital Remastering 1995~2000(见图)。

俄网那套和ICON那版,我是凭记忆说的,我需再花点时间把他们再下载部分文件统一做个对比。楼上115里那个像是来自俄网那套。
我之前的判断:俄网那套音频是EMI Classical 2000 art版,移花接木用了1990年首版合集图片。







Bruckner-9Sym-Jochum SKD EMI-5739052-CZS 4_Track2.jpg (198.16 KB, 下载次数: 0)

Bruckner-9Sym-Jochum SKD EMI-5739052-CZS 4_Track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65
发表于 2025-4-4 22:0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浦东新区
MusicAV 发表于 2025-4-4 21:51
EMI Classical这个也是我一直有的,20年前下载的。
楼主那个Jochum布四音频和EMI Classical一样? 不会 ...

是的,115的那套来自俄网,天使封面,但和EMI Classic的音频长短一样的。
您继续,我其实无所谓,没有坏音轨就行。但如果发现了高码版分享一下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66
发表于 2025-4-5 11:4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gdyy223 发表于 2024-11-9 08:58
七律· 早酒独吟

人过霜旬不计年,风华更向山海间。

楼主是个有故事的人啊。
但对音乐如何如何通透呢?
仰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67
发表于 2025-4-5 19:4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浦东新区
gdyy223 发表于 2025-3-24 09:33
布鲁克纳第3.4.5交响曲 - 多版本鉴赏之二

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文件:Symphony No4
链接:https://***.com/s/1EUQb0W_MNasJAW3K3TGiXw?pwd=vmt0

Jochum指挥BPO的布4,DG LP-Rip高码版,感觉也够得上发烧版,比楼主发的疑似EMI天使版更对俺胃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68
发表于 2025-4-5 21:2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刚好利用假期品尝楼主的音乐大餐
非常感谢楼主的解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69
发表于 2025-4-5 21:3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70
 楼主| 发表于 2025-4-7 08:5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北廊坊



布鲁克纳第3.4.5交响曲 - 多版本鉴赏之六


卡拉扬&BPO在EMI的布4于1970年录于柏林耶稣基督大教堂,此版由EMI日本分社2006出版,EMI日本旗下公司出版的唱片声音效果均不错,此版可见一斑。
此版早于1975同样与BPO的DG版,两版演奏精神无大异,主要不同在于速度与节奏处理,EMI版的速度明显稍慢,节奏更为宽缓,但幅度开阔、对比更为强烈一些,管弦乐效果辉煌,在音乐的表现力上我个人更倾心EMI版,两版比较,它的“容积量”与演奏的丰富性更容易打动我,空间感与弹性似乎也更充裕,这都能带来良好的听感,
75的DG版提速后更富于强烈的戏剧性,显然,也更富于张力,它对人听感超强的刺激性能让听者分泌出更多的肾上腺素,因而,它的冲击力是EMI版不具备的。
音响性与结构功能两版相差无几,若用两个字来概括——EMI版是“铺开”,DG版是“集中”,一个在充分铺开后表演出辉煌灿烂、俊美张扬的大仪态之美,一个则在管弦乐充沛的“集中”过程中派生出锐利与精湛冷峻的结构品质,对比两版第一四乐章,不难发现两版之类同与各自优秀的品质。


萨瓦利什&费城1993年EMI版布4是个慢悠悠但长于抒情的演奏,它同时具有广阔的动态范围和甜美的弦乐组合,这样在动态与幅度上“两头兼顾中间温情”的演奏肯定很讨喜,合奏在技术指标上虽比不上BPO,但也相差无几,更重要的是,演奏的气质并不比卡拉扬版逊色,管弦乐在音响设计上也颇为神似,好的演奏总有类通之处,它们的“正确”也能不谋而合的彼此融汇贯通,这就是所谓演绎的“同质性”,第一四乐章“软”了一些,张力明显不如卡版那样充沛,但这又与他清晰的笔墨和温暖的情调一脉相承,他的温文尔雅、他的娓娓道来都能给听家留下超好印象。
有兴趣的听家可以好好品味他的第二乐章,萨瓦利什不在意笔力是否深刻,他的着眼点仍在温暖的抒情性和细部细节真挚的体验上,因而他的第二乐章真诚而朴实,中提琴沉吟的细部尤其“惹眼”,这样的演奏你就不会觉出它略微放慢的速度,我曾经一再说明,速度不是个可以单独论的概念,要看与之相关联的“承载力”与演示的内容,虽然它与演绎是否“正确”息息相关,我为啥说萨瓦利什第二乐章速度恰当——他的速度完全化入到真诚之中,你根本感觉不出“慢”,同时你又能欣赏他第三乐章宽泛的幅度与声部精巧的节奏处理。
第四乐章很能说明他的风格,演奏并不强硬,但他所拉开的动态幅度与管弦乐的密度编织在一起能营造出来“笼罩性”的气氛,这样的氛围贴近布鲁克纳精神,也反照出作品个性的一个方面,同时,演奏始终保持着悠然悠哉的舒展特征。


与萨瓦利什相仿的布4可以听阿巴多&VPO的DG1991版,这是一版优美具有音乐性的演奏,第一乐章动态声响的密度与氛围感不如萨瓦利什,但在管弦乐合奏的技术性和声部声音的悦耳上无与伦比——它实在太丝滑,这样的第一乐章也许不那么布鲁克纳,但很阿巴多、很VPO了,因此我才说,这版布4,成也音乐性,失也音乐性。
那么,第一乐章失在何处?——很简单,演奏缺乏布鲁克纳宏大坚固的结构感,但奇怪了,他的“非结构性”反而能成全很多听众希望从音乐角度品赏布4的愿望,听起来虽依旧有他一贯“偏薄”的弱点,但他的线条感与如歌性出类拔粹,音乐有时就是这么奇妙,不管你是从何等角度来听阿巴多布4,所有的矛盾心理在他美丽如茵的音乐旋律面前都能被中合溶解。
第二乐章情感之沉稳如一湾宽阔无波的河流,阿巴多就是有本事把旋律摆弄的如吟如歌,把各个声部调度的错落有致,让演奏随着自己的心愿或敛嗓轻吟、或放声高歌,他不乏庄严崇敬的二乐章很令我满意,而第三乐章只管听,他们的拿手好戏。
末乐章与第一乐章类同,还是稍显松弛,但提升了织体密度和重量感,音乐的说服力有所增强。


布隆姆斯泰德的布4在一众一流版本排列中能居前排,布仙人的优势之一在于活的时间长,相应的艺术生命也长,人一旦活成了“仙儿”,万般皆有可能,与旧金山交响乐团的布4录于90年代中期,近年在村里颇受推崇,在一些人嘴里甚至被推为“封神”之作,其实多为溢美。
他“长线条”的演奏设计聪明也得当,演奏的自如且有上佳弹性,第一乐章颇有一番悠远开阔感觉,管弦乐的布局合理且恰当,一些细部的细节很有亲合力,也表演出一定的神秘感,能尽显中欧大森林的郁郁葱葱与高深莫测,他的圆号很恰当,铜管组并非声嘶力竭使“蛮力”,却事半功倍,听听尾声召唤式的铜管,为演奏大为增色,其二,我超欣赏他的理性,演奏很有一番从容不迫的气质,但在结构功能上与其它版本比较,只有特色,并没有超越。
第二乐章每个声部都恰如其份,都在位置上,管弦乐的笔力并不深刻,颇显出一番“轻描淡写”的大气,在他棒下,连“葬礼”都是冷静的,都披着理性的面莎,都透出从容不迫的仪式美感。
第三乐章给几句溢美之词值得,声部表现出高度的自由度,特别是管乐,合奏灵动鲜活,变化迅疾,却有板有眼。
另一给我印象的是布隆姆斯泰德所把握的“距离感”——那番由远至近、乃至近至逼人的音乐动态,听听在这点上很见感觉的末乐章,他对强与弱的力度掌控颇显出音乐的美学价值,演奏举重若轻,不费拳脚,却效果斐然,我甚至感觉他在这个乐章里过于“轻松”,虽并未有失如世界末日的惊悚尾声。

他录于1981的DENON版和上面的DECCA版差别较大,首先是录音更好些,天龙的录音从不令我失望,另一不同是乐团,德累斯顿不仅铜管要强大的多,弦乐的“存在感”也强,这样的齐奏其重量感超过了旧金山,演奏基本是循规蹈矩的,规则且工整,不似十几年后在旧金山那样的“随性”,也就缺失了些旧金山版那样闪展腾挪间的“仙气儿”,这版显然是布隆姆斯泰德还未“成仙儿”前的工整力作,既气势如虹,又浓郁饱满。
你再听听第二乐章——像个葬礼的样了,中提琴凝聚的音色个性也较强,由它带动的进行曲颇显出氛围感,庄严的步伐令人肃然起敬,再听听乐章尾声把气氛推向高潮的铜管,一级棒。
第三乐章区别更大,设计就不同,它显然远不如旧金山那样的鲜活灵动,德累斯顿走的是正宗德的传统路数,齐奏声音密集、威武,如齿轮般严丝合缝,但似乎也有些“僵”。
听了多版第四乐章,此版的呈示部仍带给我强大的冲击力,这仰仗于德累斯顿铜管组超级强大的表现力,但再你听听第4.27分中提琴“灵魂”般的衔接对奏,同样大为丰富了音乐表现力,德累斯顿所以被誉为布鲁克纳专业户可不是白来的,多位大师级指挥的大量唱片奠定的雄厚基础,尾声可谓震聋发聩。


链接: https://***.com/s/1zHgKOtODaPz4ZHJFmNWnYA?pwd=x6h8 提取码: x6h8

有几张来自层主wpx426,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71
发表于 2025-4-7 09:1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
gdyy223 发表于 2025-4-7 08:55
布鲁克纳第3.4.5交响曲 - 多版本鉴赏之六

感谢点评,顺祝每天愉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72
发表于 2025-4-7 11:1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汕头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73
发表于 2025-4-7 11:3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浦东新区
gdyy223 发表于 2025-4-7 08:55
布鲁克纳第3.4.5交响曲 - 多版本鉴赏之六

虽然个人感受和楼主点评不完全一致(当然是没get到啦),俺还会听Sawallisch和Blomstedt的Denon版的,看来俺还是喜欢抒情多一点的?
这里要道个歉,昨天上的Jochum DG LP-rip高码版的布4俺犯了想当然的错误,以为高码的音质一定会比普通CD的好,没想到被打脸。DG Original的版本附上供有心人作比较。个人也喜欢这版:

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文件:[449 718-2] 布鲁克纳:交响曲 No.4 (约胡姆)
链接:https://***.com/s/1azzIiKMeDTAghk0WVKkQUA?pwd=bja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74
发表于 2025-4-7 12:5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青岛
gdyy223 发表于 2024-7-30 15:13
鹧鸪天  夏趣

岂管炎炎汗暑侵 , 锅烧肘子最销魂。

真性情。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75
 楼主| 发表于 2025-4-8 06:4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北廊坊



名家名盘之2:傅聪篇之二:《莫扎特第22&24号钢琴协奏曲》
唱片:Meridian(英国子午线唱片公司)CDE 84486

评介:傅聪(1934-2020)被称之为“钢琴诗人”,他演奏领域主要在肖邦,其次是莫扎特,偶有涉及贝多芬和德彪西、拉威尔,但远不成系统,一生只弹肖邦、莫扎特(也不成系统),对于其它只是偶有涉及,更没有巴赫,说明演奏的领域与维度不够。

但在国际一线钢琴家中,他的肖邦与莫扎特都能名列前矛,都能行成自己个性化的解读与措词方式,都具有东方人的睿智与诠释思维,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也是我最为看重的一点,他不是一位技术类型的钢琴家,但他对音乐的理解、悟性与诠释中的文化色彩,却为一些以技术为“饭碗”的钢琴匠人所不及。

这张唱片1994年1月出版,傅聪自挥自弹,华沙小交响乐团协奏,降E大调K482第22号第一三乐章弹的自然纯粹、轻盈灵巧(如华彩段),是莫扎特仙境般耳聪目明的可爱样儿,我建议识家也好好听听第二乐章变奏曲,这个与第24号第二乐章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乐曲被傅聪和华沙乐团演奏的至善至纯,特别是钢琴部分朴素的不得了,令我如饮甘露,第三乐章中间那段降a大调行板中的钢琴分句(第4.57分),如裹夹着晕色光泽的一团暗月飘浮于漫漫长空,美极了,而他对这个复杂乐章杰出的节奏把握实在令我敬服。

c小调K491第24号更是直抒胸襟的代表作,你听不到一丝故作深沉的拿腔拿调,他的钢琴有一种令人放松的自发性和情感惯性,即使是快速段落,对音阶杰出的表演性触键也领先于对节奏的处理,比如第一乐章,是我听过所有版本中最快的,他的“陈述”如湍流直泻而下,但由于对音阶的重视,音粒仍然清晰无比,因而意蕴相当集中,也并不显得“匆忙”,而且调性感觉相当明确,我曾听过郎朗与艾申巴赫版的第24号,通篇是不知所云的卖弄与作秀,差太远了,匠人与艺术家之间没有可比性。慢乐章弹的太棒了,除了肯普夫,我找不出比傅聪此版更好的,包括内田光子,他极其真诚的触键你咋称赞都不为过,我不能说他的诠释有多“丰富”,但他紧紧的扼住“核心”,一刻也不放松——这是具有我们东方色彩的非常聪明的演奏,你再听听能给打9.5分的第三乐章,说明啥?说明傅聪通篇都运筹于对作品整体性的构建——三个乐章之间相互的内在联系与呼应。


链接: https://***.com/s/1LMWEk1fpdKKAPJ3sm-UTKg?pwd=k3b9 提取码: k3b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76
发表于 2025-4-8 08: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汕头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77
发表于 2025-4-8 11: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浦东新区
gdyy223 发表于 2025-4-8 06:48
名家名盘之2:傅聪篇之二:《莫扎特第22&24号钢琴协奏曲》
唱片:Meridian(英国子午线唱片公司)CDE ...

这是第n次看到拿傅大师的这张唱片和小郎的那张比了。老实说多年前我们几个朋友在一起也这么干过,就对比听No. 24的第二乐章,结果一位郎粉朋友也说不好意思。这两张唱片有仇

还有No. 21 & 27的一张也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78
发表于 2025-4-8 13:3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潍坊
wpx426 发表于 2025-4-4 19:49
https://115cdn.com/s/swh1lsx332j?password=lc51&#
Bruckner Set - Jochum (Dresden)

你好,过期了,能不能续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79
发表于 2025-4-8 19:1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浦东新区
付培臣 发表于 2025-4-8 13:30
你好,过期了,能不能续期?

对不起,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80
发表于 2025-4-8 19:2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浦东新区
gdyy223 发表于 2025-4-8 06:48
名家名盘之2:傅聪篇之二:《莫扎特第22&24号钢琴协奏曲》
唱片:Meridian(英国子午线唱片公司)CDE ...

回来又找出来重温了一下。楼主记错了,郎朗的mozart协奏曲是和大眼Harnoncourt + VPO录的,他倒是和Eschenbach录过Beethoven协奏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4-18 12:4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