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2-1-9 12:56 编辑
进阶心得。什么是细节?
- 一般理解的细节,就是脱离现实无限深挖直至到底的那种走向。一般是科学家对此的影响,尤其是理科基础对此容易上感。越深挖越有差异,感觉别有洞天也是有的。理科基础差的话,对客观理性把握的不好,花多少银子挖的也不好。
- 作为冬虫有了一些体验和观察基础,结合一些前人的发现总结出一些相对深的理解。“细节决定成败”其实是高级观念,但作为基本铺垫还要有,“方向决定细节”这个概念。否则方向不明目标不定,做事必然南辕北辙越努力越偏。
《庄子·内篇·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也!-- 生命是有限度的,而学问知识是无穷尽的。拿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无尽的知识,是很危险的。
- 庄子的原意无从知晓,从字面和前后文去理解,价值在于辅助理解现实客观的问题。而不是去考科举把书读破。
- 知无涯生有涯这个观念,其实是和“道”相对而言的,因为老庄的核心价值就在于悟道。其余的很多说法和举例,都是用来辅助参照理解“大道”的。到此来看,这里的知,是指一些表象的东西。很显然相对于道,那就是其出弥远其知弥浅,距离大道越来越远,几辈子都不够用的了。
- 但是老庄自己并不是多次转世的那种情况,一个人怎么就能做到生有涯知无限的?圣人也是人吧。
- 再把很多价值观念结合起来看,回到一开始。对一般意义上的“细节”理解,其实是距离“粗放”比较进阶的逐渐深度,而不是无限终极深度。细节这个概念,用跑不过狮子但不落到最后的寓言才最贴切。再结合中庸之道守中平衡不走极端来看,细节就是寻找平衡点。
- 比如欣赏古典音乐,一开始是出于很多接触到灌进来的印象,以后有了兴趣就回去主动接触。然后从更多的接触,再到广泛涉猎。到了这个阶段就会去芜存精,把以前初哥阶段被标题党迷惑的东西排除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 站在认识高度上,就能把握同类事物很多规律性的共性的东西,这就是近乎于道的认识。再反过来去看具体的那些知,其实都是一些表象。但不认识道的话,就会被本来同一类概念的东西所迷惑,认为是很多不同的东西,去浪费思索和浪费生命值,自认为是在花费必要的成本去勇于探索知无涯的知。
- 现在有个名词叫做升维思考。上帝视角,鸟瞰观察。都是同一类意思,把握各个层次背后的规律就是在去把握总体规律的大道。
- 再去看那些玩器材搞不定或者离开现实只去抓原理的角度就知道问题都出在什么方面了。无非就是身在庐山一叶障目,不妨升维一下飞到天上逃出庐山去看看原来的那片天地和外面的天地有什么差别。比如白天坐飞机在天上俯看地面的感觉,一旦落地以后再去看汽车和街道,就会感觉都像是在模型里的小世界。因为在天上俯瞰就对这些东西有了总体全面的把握,不会被没有飞行感受只在地面上对街道城市和汽车等东西,都是横向和自己身体比大小的那种局限感受。直接和天地比大小,在上帝视角之下什么都清楚了。在规律,心胸,视角。这些东西上对达到得到了认知,对小格局就有了认识。
- 所以,知无涯无非就是小格局,没有方向没有限度乱挖一些东西的定位引导肯定不是最好的。殆也!就是方向格局不明确白费劲的意思。至少是事倍功半,利益不是最大化的问题。
《庄子·内篇·养生主第三》中原文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 没有对“无涯”是什么意思的高度理解,而是还在一些枝节问题上认为是知道了,其实是在那里“殆而已矣!”,不在把握升维定位的前提下去深挖,那么这种努力的效果就会甚微,甚至基本白费。后面接着说的做人生存角度的观念,有界限的生存观念才是最佳定位。其实也就是一种度的把握,有上限有下限,做人有底线。为善,不要去高攀知名度。警惕为恶的情况不要触碰到法律底线。把这些限度定位的观念作为座右铭,可以保身保全一生,可以保养亲人,可以有生存幸福。
- 在音响器材个录音这个领域的问题,从最高指挥等级的古典音乐本身去观察理解,就会有得到较高的认识水平。无非就是“言之不足,歌之,歌之不足,舞之蹈之”,一切音乐都来源于人的心情,一切物品都来源于对自然的模仿。永远接近自然,永远不是自然。
- 用解读古典音乐的内涵去理解区区器材的那些概念细节,其实很容易就能理解。别人做好的物品自己去用,再如何也是小范围的理解力。连这都搞不好的话那成什么了,然而有这个愿望还要有方法,不然还是那什么。
。
望岳 - 百度汉语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