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梅尔尼科夫一样,谢尔巴科夫(1963-)同样是俄钢琴大师列夫·纳莫夫的弟子,他于1998年在苏黎士艺术大学任教,这是他的主差事,他的教学也成就斐然,第16届肖邦钢琴大赛(2010年)冠军得主尤利安娜·阿芙蒂耶娃,就是他一手调教出来的学生。
谢尔巴科夫这版以不俗的表演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能够签约到这样出色的钢琴家,naxos唱片公司算是讨到了便宜,而把这版与加列特版对比着听,会觉察到俩人明显不同的琴风与演奏方向,谢尔巴科夫显然更“古典”,走键颇有筋骨,音体坚实、应变敏锐,对作品吃的很透彻,又能把理解的精神在键盘上全面展演出来,我对这版老肖甚为推崇,甚至与尼奶版等量齐观。
这版演奏精神牢靠而扎实,你听不到一丝为了彰显个性或炫耀技巧而出现的夸张和极端表演,这一茬俄钢琴家、包括科罗廖夫,技术上都非常了得,俄裔钢琴家本就以技术见长,但出道的老几位,没有一人为炫技而炫技,都踏踏实实的忠实于艺术自身,一丝不苟的对待音乐,视夸耀为低能,不出精品才怪。
速度基本属中庸一类,总得看平均速度稍微偏快一些,也没有忽快忽慢、飘忽不定的现象,我的疑问仅仅在第1号C大调赋格上,不理解他设定的速度为啥这么慢?整个对键的感觉并不显得机警,或不以机敏的触键魅人,这是他与梅尔尼科夫稍显不同处,但音质坚挺,琴音的透明度相仿,节奏则更为沉稳,踏实、键法老练,听听从第2号开始的弹奏,由于对踏板比梅尔尼科夫更为明确的限定,琴音的密度感、清亮感、聚焦都给我极深刻印象,那种明晰的“基音”感觉尤为令我赞赏,这样的感觉,我在加列特版里听不到,由此可见两类钢琴家不同的基础标准,重头的第4号e小调赋格显示了头脑的清楚与指键的干练,也正因为如此,在这几个版本中,谢尔巴科夫弹奏的复调感觉强出其它人,在线性处理与复调间距感上“更像”是赋格。
诠释上周到而充分,但显然没有尼奶那样鲜明而又权威的个性,这是可预料的,这一茬人的《24首前奏曲与赋格》,都妥妥守在老肖“划定”的范围内,在这个范围内精彩频出,却绝无谁再去挑战诠释的个性,不似我们村,明明一肚子空白,却还非要“翩翩起舞”,音乐演奏这东西,肚子里必须有货,肚子里啥都没有,却还要“金蛇狂舞”,就只能徒有指键。听听他的第8号升f小调赋格,弹的多么“规矩”,绝无一遇悲歌类慢板就随意擀长发挥的弊端,每一个音符都是“简约”的,宁可失一分韵,也绝不会触碰“边缘”,什么叫敬畏?这里就包括着对作曲家、对乐谱的尊重,就像巴克豪斯对贝多芬,骨子里那份莱比锡的严谨,这首f小调越听越觉出底蕴来,第10号升c小调同理,他所处理的所有Moderato,都以简约为要。
CD2的后12首弹奏更具简约和钢筋铁骨,如第15号降D前奏曲棒极了,每个音都千锤百炼般,这时的谢尔巴科夫已臻化境,姿肆的演奏颇为入耳。第16号降b小调赋格长大的篇幅弹的层次分明、意蕴横生。
https://pan.baidu.com/s/1k1PDTN00H6wbon6udLSnVA?pwd=epi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