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gdyy2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CD分享及版本鉴赏 - 长桥卧坡(持续更新中、、、、)

[复制链接]
681
发表于 2024-6-19 11:1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潍坊
我把楼主很多的解析截图后添加到ROON里面,边听边对照,找感觉!~呵呵

微信图片_20240619111034.jpg (492.89 KB, 下载次数: 108)

微信图片_2024061911103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2
发表于 2024-6-19 11:5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潍坊
因为我本身在听某张专辑时会习惯性的打开内带的封面、封底和内部小册子,边听边欣赏。尤其是有些官方的数字专辑会带PDF文件,更是不错过的好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3
发表于 2024-6-19 22:4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楼主和楼里各位乐友好!

今天在隔壁楼里发现一套老肖的交响曲,把资源搬过来分享给大家:
https://115.com/s/swze2243n8w?password=md67&#
Alexander Sladkovsky - Shostakovich - Complete Symphonies (24-96)
访问码:md67



原贴:http://www.erji.net/forum.php?mo ... &extra=page%3D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4
发表于 2024-6-19 22: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ejack 发表于 2024-6-19 22:46
楼主和楼里各位乐友好!

今天在隔壁楼里发现一套老肖的交响曲,把资源搬过来分享给大家:

晚上听了其中的肖7,和之前楼主推荐的几个版本有些区别。
此版的第一乐章的“侵略插部”让我第一次听出了压迫感,那11次的变奏越来越强,越来越快,最后有些让人窒息的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楼主| 发表于 2024-6-20 08: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一直沉溺于马勒和老肖,交响这一块有时间了,路程确是有点长了,特别是在马勒和老肖这,耽搁了功夫。

而听这俩位,说实话要比听别人辛苦,也比听别人费力,这两位,一个半音和声,一个多变和声,在交响创作上可谓是“上穷碧落下黄泉”,把个正八经的传统曲式折腾的面目皆非,你若习惯于贝多芬乃至于门德尔松、勃拉姆斯式的稳定和声,开始会不大习惯,得有一段时间的热身,但若论味道和赏乐的琢磨劲,老俩位的东西足足够你琢磨,像变戏法,总能变出新花样,而这新花样又能经得起艺术推敲,特别是马勒,沉溺其中,抽身也难,当然,由于他们在调性与结构上的不稳定与难与琢磨,不喜欢这老俩位的也大有人在,这很正常,调性音乐的一个特征就是旋律起始音与归结音的可预知性,你能预知乐句会从哪个音符上开始,甚而能推测它会在哪个音上收结,主音的强大磁性使得音符不可能脱逸出去,而一定会在主属音上“打转转”,而稳定和声的特点正是在于将上面这些东西平稳的、一步步的说明白,当大家庭有秩序时,兄弟姐妹一定会团结在老大周围,吃喝拉撒、景然有序,这样的音乐会让心灵与耳朵都“顺当”,透着亲切,但天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调性音乐由稳定和声、经由半音和声、多变和声,向泛调性、无调性过度是早晚的事,而对传统曲式与传统和声冲击力大的,在马勒与老肖之间还有一位不可不提到的重磅级人物——斯特拉文斯基。

重磅作曲家中,若论作曲风格变化之大,斯特拉文斯基当居首,他冗长的作曲生涯历经三个创作风格径渭分明的不同时期,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当属早期11年的俄罗斯民族风格时期(1909-1920),这其中,尤以《火鸟》《彼得鲁斯卡》与《春之祭》最具代表性,而1913年完稿的《春之祭》给人印象最深,对于《春之祭》,人们津津乐道于它在法国香爱里榭大剧院首演时所引起的骚动,如今回头再看,在当时令观众难以忍受的冲撞和弦与粗野节奏人们早以见怪不怪,而它在和声、调性与节奏运用上(包括复杂而又精密的节拍)独具创意的作曲风格则对后来的音乐发展深具影响力。

《春之祭》的副标题是“异教时期的俄罗斯风光”,作品分为两大部分,分别对映着白天与黑夜,第一部分:大地崇拜,共八段音乐,第二部分:祭献牺牲,六段音乐,创作灵感来源于1910年舞剧《火鸟》完成时,他循其音乐踪迹在“想像”中看到异教徒庄严的礼祭,智慧的长者围坐一圈,注视一青年姑娘跳舞至死,他们把她作为牺牲,祭献给春之神。这个“想像”实际上既是音乐梗概,又是音乐灵魂,另人惊叹的并非全在于作品本身的野性,而在于音乐所表现出的贴切的原始蛮荒气息,而在音乐表像的粗野、震耳欲聋的动态中,又潜藏着精湛的和声与巧妙精密的节奏层,其构思与布局之精细艺术令人叹服,任何将其仅作为一种动态音乐来听者,都是未得其要、未得其妙。

音乐本身特点很明显,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两点:
一、固定的反复重复的音型与停滞和声特点,这在第一部分第二段“春之先兆”就表现的很清楚,“蹬足”的节奏型是固定的,音乐反复在E大调、降E大调、F大调、降A大调等多个不协合调性上来回流经,但停滞般的旋律和声与节奏型则都是固定的、反复重复的,这里仅举此一例,需要说明的是,类似的固定节奏型绝不仅一个,它与旋律的停滞和声特点在全曲中反复应用,并由此形成这部作品最为明显的特点,这种创作技法的目的是为了更鲜明表现出“原始蛮荒”的音乐特征,透过它,我们似乎能够体味到原始斯拉夫民族简约而又蓬勃的生命律动风土人情。
二、窄幅旋律特点,如果仔细聆听,你会发现这部作品大多数旋律都是窄幅的,音符很少有超过五个,“春之先兆”的几条旋律都如此,第四段“春之轮舞”同样,0.56分在一固定音型背景下,长笛和提琴演奏的旋律就只有四个音符构成,它被各声部反复演奏,直至到一骇人的高潮,这种窄幅狭小旋律有助于表现史前民族部落的愚昧与蛮荒,也能形象体现出在愚昧与蛮荒部落中,统治力量的冷酷与威严,试想一下,如果以多音符长线条去表现,史前的“原始性”特征将荡然无存,再听听后几段,“敌帮游戏、祭司上场、大地崇拜、大地之舞”等,音乐形象是多么鲜明!这都得益于在多变调性之下的固定音型与窄幅旋律的构架,至于这部作品在结构上的精密,直要听听第一部分最后一章、第二部分的第三、六章就可知晓,在外表浑沌一片、音响震耳欲聋的声响下,潜隐着极其精密的、经过精心设计的节拍排列。

在欣赏选择“春之祭”时,我一般从渲染型与非渲染型两种角度去考虑,非渲染型版本,以卡拉扬、布列兹为代表,强调整体的均衡、强调结构与节奏感的精确,这特别在“诱拐、献祭”等此类节奏呈犬牙交错而又极富动态威力乐章时显现出来,强大的结构功力与演奏所呈现出的技术含量,别的版本较难达到,此类版本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在演奏的设定中,无论是情趣还是管弦乐分部,均衡考虑远优于强调,但此类版本一个较明显不足则是少了一些冲击力,演奏的原始野性不足,在这一点上,布列兹显然强于卡拉扬,卡拉扬版的不足在于未能找到正确的表达方式,因而未能提供出正确的音响展现。

而在渲染型版本中,斯特拉文斯基和多拉蒂版无疑具有代表性,他们的演奏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管乐(如巴松与长、短笛等)与打击乐的作用,也就最大限度地突出了作品中的原始风貌与原始野性,演绎思路与卡拉扬正相反,对重拍的强调远胜于均衡考虑,此版属于那种典型的斯特拉文斯基演奏斯特拉文斯基,当然权威,他自己是偏于强调的,开始部分的“春之先兆、诱拐”特别是“春之伦舞”将其原始野性发挥到了极致,哥伦比亚交响是非常均衡的乐团,我仍能感觉到声响明显向管乐和大鼓倾斜,演奏激烈时,你甚至能嗅到一丝血腥气息和劲舞踏起的尘土!斯氏的演奏以刚为要,尽管激烈,却也并非一味的莽撞,老先生非常清楚如何找到正确的解读方式与正确的音响,演奏越到后面越精彩,特别是第二部分,几乎无可挑剔,如“请祖先”这一节即不失动态又注意到了均衡,“献祭”将其复杂的节奏、空间感觉、冲击力处理的很到位,总的看,虽管弦乐声响的纹路略显粗一些,高音区域缺乏雕琢感,动态的灵敏度也不算出色,但解读准确、行文流畅、特点鲜明、又有不错的声响效果,当属一流版本。

如果要听野性十足的《春之祭》,多拉蒂与底特律交响乐团1982年录制的水星版当为首选版之一,多拉蒂是个兼具理性与动态掌握的指挥,他的海顿理性而典雅,但这版《春之祭》则最大限度表现出他把握动态并在动态上展示层次的杰出能力,如果仅仅听出动态就误读了多拉蒂,在复杂的节奏与犬牙交错的和声进行中,分部的层次感你很难再找出比之更好的,听听第一部分第二节“青春少年轮舞”这一大段爆棚音乐,动态与层次兼优,“春之轮舞后”的动态之大更是狂放不羁的让人瞠目结舌,它所表现出来的原始野性与蛮荒气息无人可及,第二部分尤其精彩,精湛的和声处理与强弱拍感提供出更为丰富的管弦乐魅力,特别是从“被选中的赞美”到“祖宗仪典”这三段,不可错过。


斯特拉文斯基版:https://pan.baidu.com/s/15Wf5hVzV_tRpiuPJ48iLaA?pwd=645i

多拉蒂&底特律版:链接:https://pan.baidu.com/s/1wpAeh77asUO9gAYfSP76DQ?pwd=4c8q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6
 楼主| 发表于 2024-6-20 08:3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gdyy223 于 2024-6-20 08:32 编辑



一篇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也审?该撤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7
 楼主| 发表于 2024-6-20 08:5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这三帖我都有计划,设计很好,比如歌剧帖,谈几篇威尔蒂后回到巴洛克的巴赫、亨德尔等,再系统的往前推,再比如交响这一帖,把后浪漫和20世纪新音乐这一块说充分,再回到伦敦巴赫、海顿莫扎特,但你想的再好,也不如小编轻轻松松的小手指——审!删!这样的严苛我惹不起,何必呢?

天热了,休息!秋后再看,再一次感谢诸位老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8
 楼主| 发表于 2024-6-20 10:4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怀念逝去的风 发表于 2024-6-20 09:20
作为一个开放式论坛,由于地处广东,音乐版块的整体分享环境还算是比较宽松的。

可能一些硬性的红线, ...

我的帖,以对作品的结构分析和多版本鉴赏为主,尤其结构分析很耗精力,你得具体到小节,指出具体时间,不是简单事,分析和分辨都有难度,比如哪是动机性引子,哪是第一主题,哪是第二主题,展开部是从哪个主题介入的,它们具体的时间点在哪,你得精确的具体的指出来,这很耗精力,我这人不爱看书,也不爱上哪找资料,再加上作品本身就没有固定模式,几乎一曲一个样,有时听一遍不行,还得反复的听,,,,但这对我个人,相当重要。
一般早晨4点到9点左右是我个人时间,早7点后,我是边喝边听边写,我是集中这个时间段听与写的,一部作品的结构分析和版本鉴赏的听写,有这几个小时够了,发出去意味着我的辛苦劳动圆满完成,所以,受阻我不大舒服,关键是它把你“挂起来”!让你不上不下、不死不活,我是很怕被谁这样“吊”着的,这与我个性不符,我很懂你的意思,在绿坛,我自认是能和你坦率交流的,当然能截图啊等等,但我仍有点不舒服,你也会理解我的意思,所以,我先稳一段,绝非放弃!!也再看看能否有其它方式。

再谢老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9
发表于 2024-6-20 11:0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gdyy223 发表于 2024-6-20 10:47
我的帖,以对作品的结构分析和多版本鉴赏为主,尤其结构分析很耗精力,你得具体到小节,指出具体时间,不 ...

楼主找到新方法或新地点,一定要来帖子里广而告之啊。
先谢谢楼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0
发表于 2024-6-20 20:5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怀念逝去的风 发表于 2024-6-20 20:06
我在投诉与建议区,已经发了建议贴,喜欢此贴的坛友可以去声援下:

建议给此贴加精,并给作者文艺青年待 ...

已发声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1
 楼主| 发表于 2024-6-21 06:3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怀念逝去的风 发表于 2024-6-20 10:53
哈哈,主要每天追你的贴已经是必修课,难得的享受时刻。

如果停了,会少了很多乐趣。

谢谢老兄,审核是常态,应该适应的,而我以文字为主的帖,审核机率会更大些,其实真正被删的也就两篇,随时间也就见怪不怪了。

我继续,老兄勿为此多操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2
 楼主| 发表于 2024-6-21 10:0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第一部分:大地的崇拜
1、引子——序奏以大管吹出一首立陶宛民歌,悠远、古老而神秘。表现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之景。
2、春之先兆,青春少年之舞——重重的蹬足节奏,弦乐在低音区短促而猛烈地顿响,表现生命之搏动。
3、抢婚游戏——展示出人类的原始本能,野蛮而热情
4、春之轮舞——采用俄国民间风俗性的艺术形式,在单簧管的“引领”后,乐队奏出沉重的轮舞曲。
5、敌帮游戏——爆炸般的蹬足,
6、司仪祭司上场——四只圆号相隔八度吹奏
7、大地崇拜(智者)——柔和的不和谐和弦
8、大地之舞”把两个调性不协和的粗犷而古朴的铜管乐旋律合在一起,象征严酷的统治力量。一个极弱的泛音和弦象征着智者对大地的亲吻,开始了大地之舞。


第二部分:“祭献牺牲”。
1、序奏—异教徒之夜——既有印象派的朦胧色彩,又有斯氏冷峻的管弦乐音响,烘托出黑夜的气氛。
2、青春少女神秘的舞蹈——以六个声部的中提琴奏出主题后,单簧管又奏出另一个不安的主题。
3、对当选少女的赞美之舞——音乐以短小的节奏音型重复,音乐在8/5,8/9,8/7,8/4中变化不已、拼接出原始部落人的僵直的舞蹈形态,
4、祖先的召唤——短小的舞蹈段落,前一段平静单调,
5、祭祖仪式——开始,英国管和长笛在乐队其它乐器奏出的强烈节奏上对话,直至法国号吹出壮丽的主题。
6、少女的祭献舞蹈——是整部作品的高潮,音乐随少女的舞姿越发狂暴和猛烈,直至她倒地死去,人们在热烈和兴奋之中把少女的身体置于神坛下。

多拉蒂除了在DECCA和底特律交响的1981版外,这个与明尼苏达交响乐团1959年的水星版更粗野、更富蛮荒气息,也就是说它在动态幅度与节奏强度上更有特点,而合奏在层次上清晰无比,时至今日也没谁能超越它音响上丰富的层次,35毫米电影胶片在这方面就是有优势。


https://pan.baidu.com/s/11x9yq3qDE8GrKAqtqjah1A?pwd=pg7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3
 楼主| 发表于 2024-6-21 10:0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穆蒂1979与费城管弦乐团版EMI版是不错的选择,穆蒂也属硬派指挥,但他的掌握与设定比多拉蒂稍温和一些,我所说的温和在:他略微拉长了旋律的线性,呼息感也就相对显出几分从容,其实他在动态与重拍上更不含糊,更偏倚于木管和打击乐,演奏的灼热,粗野,几乎把“撕裂性“的节奏运用到了极致,开声的声部控制不够严谨,如木管略显零乱,反倒是提速后变得条理,如“青少年轮舞”这一段,由此可见,在对音乐的控制上,慢速比快更难驾驭,穆蒂此版的暇疵就出在慢板上,如“春之轮舞”就缺乏自然的行走,略显神经质,当然必须说明,与准确的演绎、从容的布局及强大的节奏冲击力相比,这点暇疵并未损伤整体艺术性。

https://pan.baidu.com/s/1r3wpL6Y2lLph6f9b80982A?pwd=m23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4
 楼主| 发表于 2024-6-21 10:1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与穆蒂版相仿的还有布列兹1992年率克里夫兰管弦乐团录制的DG版,布列兹是指挥大师中折腾现代音乐的一员主将,这即源于他的学养,也源于他的理性,经常热血沸腾的人很难把现代音乐的脉落梳理清楚,在貌似零乱的和声节奏中尤其考验指挥的逻辑思维,精辟于否始终是艺术大师与艺术大家的一块试金石,我们听听这版《春之祭》,理性与精密演奏模式的代表作,稍冷了一些,却展示出在理性观念梳理下恰到好处的音响与布局,他能完全跳出斯特拉文斯基为我们布下的音乐迷局,不为所动,而又以冷沥个性的手法,将其严丝合缝的整合还原,真不愧是大手笔,看似不在意于色彩,却是色彩纷呈,克里夫兰管弦乐团也在布列兹棒下透着训练有素,整齐化一,我个人总是感觉:越是这样梳理与释放兼优的的演奏,越接近斯特拉文斯基的创作本性,我对此版的喜爱,并不差于斯特拉文斯基自己指挥而又自鸣得意的sony版,它或许不那么茹毛饮血,却透着撩人的逻辑美感。

https://pan.baidu.com/s/18hq3IC4-Rp2c3nquPvD94w?pwd=tj6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5
 楼主| 发表于 2024-6-21 10: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还有一多拉蒂&明尼苏达1959版审核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6
发表于 2024-6-21 14:1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苏州
LZ,请问下:不知布鲁克纳什么时候能开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7
发表于 2024-6-21 14:2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苏州
这位作曲家的作品也是吸引众多指挥们纷纷演绎,听众们听的也是入神的不得了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8
发表于 2024-6-21 15: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simplerbt 发表于 2024-6-21 14:18
LZ,请问下:不知布鲁克纳什么时候能开讲?

740楼  http://erji.net/forum.php?mod=re ... 41&pid=3580475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9
发表于 2024-6-21 15: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gdyy223 发表于 2024-6-20 08:30
一篇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也审?该撤了。

是不是带有维奇、斯基、诺夫等字的,都要过度审查啊,小编的草木皆兵,神经质的敏感,是不自信的体现。

哈,看到这张封面好亲切,当年看到自己指挥自己的作品还是立体声好激动,他在CBS有一套,这张代表作品还是企鹅带花。一直没看到他自己指挥的火鸟,后来得知杜拉第那张是TAS,就收了水星那张火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0
发表于 2024-6-21 16:5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苏州
MusicAV 发表于 2024-6-21 15:25
740楼  http://erji.net/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327241&pid=35804758

布鲁克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1-11 13:2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