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gdyy2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CD分享及版本鉴赏 - 长桥卧坡(持续更新中、、、、)

[复制链接]
401
发表于 2024-5-12 15:3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2
 楼主| 发表于 2024-5-12 20: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spendor 发表于 2024-5-11 21:44
敬佩楼主的才学,也很想知道楼主平时用什么方式听音乐,耳机或者音箱系统?

现在是耳机,森海塞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3
 楼主| 发表于 2024-5-12 20:1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decnpo 发表于 2024-5-11 17:34
老师满腹经纶、潇洒活脱、光明洞彻!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4
 楼主| 发表于 2024-5-12 20:1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bomberb2 发表于 2024-5-11 17:12
左边第一瓶 64.1度,中间 62.6度,右边 46度,

苏格兰法律规定,Scotch Whisky  苏格兰威士忌,必 ...

谢谢老兄,我对西酒不懂,长见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5
 楼主| 发表于 2024-5-12 20: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MusicAV 发表于 2024-5-12 13:33
芝加哥后来由索尔蒂指挥的那版音效也不错,特喜欢听他那段波兰牛车,DECCA早期的数字录音,音色就是少了些 ...

同感,如是说听来听去,从整体性和动态幅度还是这老二位地道,其它好版也有,慢慢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6
 楼主| 发表于 2024-5-13 16: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伯恩斯坦马八有两版,一是1966年CBS伦敦交响乐团版,一是1975年DG维也纳爱乐乐团版,维也纳版是1975年在萨尔茨堡音乐节上实况录音,这两个版我个人常听966年CBS版。

现如今,马勒专家头衔有点缩水,演奏了几部马勒就成了权威,国人指挥也有人愿意把这顶帽子往自己头上戴戴,殊不知在马勒这建立权威是非常难的事,诠释马勒难度很大,成为专家难度更大,它绝不仅仅是理解、演绎的事,演奏马勒是个系统工程,它几乎囊括了音乐音响与世俗情商的方方面面,用评鉴版本的三大要素——理解、演绎、效果来评鉴马勒都显得不完全,而且马勒版本还要接受时间的验证,有的版本问世即获好评,但随时间推移却名落孙山,这样的版本为数并不少,因而我以为,尽管马交版本多到难以数计,演奏马交的指挥能排一长串,但能称之为专家或权威的寥寥无几,而伯恩斯坦能占一席。

业界对伯恩斯坦马交总体评价不算很高,一主要理由是认为伯恩斯坦在其中注入太多主观因素,导致情感泛滥,他的马勒确实蒸发着情感的热流,每到“临界点”往往摇摇欲坠,乃至于你很难分清这是马勒还是伯恩斯坦,有评论担忧不无道理,任何演奏,若一再冲击“临界点”,又不能有效收回来,你就难于判断这是适当的激情表达还是过分的情感泛滥,收与放是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不管是收是放,只有恰当的适度的才合理,但啥事不能绝对化,判断版本的标准一样不能绝对化,僵化的绝对本身就包含着某种不合理,对伯恩斯坦马交的几个版本就并不适合用僵化的标准去套,伯恩斯坦偏于情感化的表达恰恰与马勒精神世界中种种难以调和的矛盾与偏于情感自述的音乐特点、形成相互观照与相互融通,他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就有了演绎的合理性,这是伯恩斯坦解读马交的基础,反到形成伯恩斯坦演奏马勒最明显的特色,正是凭着浪漫与情感这两把剑,马勒权威这顶帽子戴在老大师头上几十年,时至今日,不仅仍无人能替代,反而愈发觉得恰当,愈发觉得非他莫属,而我们在这版CBS的马八中就看到了他棒下马勒的独到与自身特点。

第一部分的旨意很清晰,在坚定而富于情感的音乐语汇中,表现出浓郁浑厚的浪漫色彩,我总感觉伯恩斯坦有意淡化马八的宗教属性,从中注入类似于歌剧的戏剧性成分,又相应增添了感性色彩,人声部分咏叹调的味道很浓,宗教性的那种升滕与直观反而隐去了,他的诠释更加接近于歌剧,有着类似于威尔蒂那样的男性气息与胸腔共鸣的浑厚,从声音上看,无论是人声还是管弦乐,音型与色彩都“磨”的非常圆,显然属浓墨重彩,也显然是大轰大鸣,但又迥异于索尔第那样的大轰大鸣,可以这样讲,伯恩斯坦把浪漫主义后期激进管弦乐派的音乐特点——浑厚繁缛、交融浓郁的氛围作到了极至,没有其他指挥家像他那样把这首马八诠释成具有史诗般雄浑宏伟的历史正剧,若仔细品味了这几版马八,你或许能了解同一部作品由不同艺术家诠释,表现出来的意旨与效果竟如此不同,某些乐段甚至从根基上改变了理解的广度与深度,你也才能真正体察马交的多版本试听对于理解马勒、对了解不同版本的艺术特性、以及他们不同表现力与艺术效果有多么重要。最后几段的激情与炽热令人热血沸腾,几位歌唱家以强大的合唱营造出响遏行云般的巨大声浪,锋利的乐队、强大的管风琴共同将演奏一次次推向高潮,而正是最后这几段,我们才清晰感觉到奔涌于伯恩斯坦心中的神性与几欲脱离开地心引力的升腾,作曲家与指挥家的意念此时此刻紧紧契合于一体,因而所表达出的气度与力量都是惊人的。

第二部分乐队织体粗呖但笔力鲜明,意念的集中度不错,不足在于开声小提琴震颤音稍显淡了,而管乐声部也就相应凸显,和声在层次上显得少一层,以我看,这一大段器乐部分本应突出复调的层次,好在并未明显的弱化,只是略显倾斜,而且合奏的情感性不错。在演奏的设定上,第一第二两个部分用力强弱均等,没有有的版本第二部分偏弱的现象,而诠释的脉落走向很明确,每一乐段都做的聚精会神,沉静部分你甚至能觉查出几分精致,人声尤其令我满意,合唱团与童声合唱都是高水平,几位独唱实力不俗,相对器乐部分除第一乐段的层次外,中间有两三乐段感觉一般,如第四五乐段就显的滞了,但总得看这么庞大的乐章没有明显疏露,乐队的情感性很好地烘托了人声的主旨表达,越到后面越趋向浑然一体,著名的尾声两段不用多讲,伯恩斯坦制造的“飞船”,总能承栽着比别人更多的情感份量,酝酿的过程更为充沛完满,冲力更强,飞的更高,直的冲向无垠的宇宙穹空。

在马八愈来愈被人接受、版本也愈来愈多的当下,这个录自1966的唱片不仅未被埋没,反而越发显出在浪漫情怀与自然诗意抒发上的超能能量,特别是来自伦敦歌剧院名声并不响亮的几位独唱,而伯恩斯坦略慢又恰当的节奏给予人声充分而又自由的放声空间,男高音约翰·米奇森的朝气、格温尼丝·琼斯的圆润且高亢、耶娜·斯普琳贝格如羽般的轻柔,都给我很不错印像。


相对DG公司1975的萨尔斯堡现场版更有市场与拥趸,这个录音的确有过人之处,特别是第二部分最后两章节Blicket auf zum Retterblick 和 Alles Vergangliche 曳风摧情的魅力,几乎没有版本可匹敌,其中女高音普赖斯与布吕根的表演当属典范级别,整个演出更有激情也更富于气势,维也纳爱乐团的确比伦敦交响乐团准备的更充分、声部合奏更老到,几位独唱不仅名气响亮,实力也的确盖过1966版,如赫尔曼·普莱(男中)、范·当姆(男低)、肯尼斯·李格尔(男高)等都是赫赫有名的唱将,就更别说维也纳这几个无可挑剔的合唱团了,但若论听感,整体上我个人(仅仅我个人)还是1966版更易入耳,它在温暖与诗意上,更为熨贴人性,也更有人文气息。

CBS版:
第一女高音:耶娜·斯普琳贝格、
第二女高音:格温尼丝·琼斯、
女中音:格温耶丝·安奈尔、安娜·莱诺德丝、诺尔玛·普罗切特
男高音: 约翰·米奇森
男中音:弗拉迪米尔·鲁兹德亚克
男低音:多纳德·麦克伦耶尔

管风琴:汉斯·沃伦维德

林德节日合唱团
伦敦交响乐团合唱团
海格特中学童声合唱团
芬利奇儿童音乐团

伦敦交响乐团\ 伦纳德·伯恩斯坦

CBS版:https://pan.baidu.com/s/1d4u4KavQVbrlbpH8Ppwzqw?pwd=uiz5
DG版: https://pan.baidu.com/s/1hnT9zAXiCWViwHHa8crNlA?pwd=thh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7
发表于 2024-5-13 18: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鄂州
bomberb2 发表于 2024-5-11 17:12
左边第一瓶 64.1度,中间 62.6度,右边 46度,

苏格兰法律规定,Scotch Whisky  苏格兰威士忌,必 ...

您老这楼歪得霸道~~所谓醇酒妙音鲜花美人,盛世众人所绮思者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8
发表于 2024-5-13 18: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鄂州
gdyy223 发表于 2024-5-12 06:22
先介绍几句作曲家及作品:

穆索尔斯基(1839-1881),5岁习钢琴,9岁登台,13岁创作出第一部作品 ...

跟着楼主的文字,听得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9
发表于 2024-5-13 19: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鄂州
MusicAV 发表于 2024-5-12 13:33
芝加哥后来由索尔蒂指挥的那版音效也不错,特喜欢听他那段波兰牛车,DECCA早期的数字录音,音色就是少了些 ...

俺又来增添您的工作量了~无意搜到的一堆度盘资源,其中有
Herbert von Karajan The Complete 1960s
https://pan.baidu.com/s/1o81zm8i#list/path=%2F
看其中的封面,均是黑胶自行转录的CD格式,可能是乐迷的自制。请您品鉴。
Tips:解压密码是  gudianyinyueba  。标题包子写的它那个解压密码在yinyue那里多打了一个 g

CD38 Mussorgsky- Pictures & Ravel- Bolér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0
发表于 2024-5-13 20: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很不牛的俺 发表于 2024-5-13 19:26
俺又来增添您的工作量了~无意搜到的一堆度盘资源,其中有
Herbert von Karajan The Complete 1960s
htt ...

里面东西好多多。一会儿清理本本的硬盘后下载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1
发表于 2024-5-13 21: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2
发表于 2024-5-13 21:1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gdyy223 发表于 2024-5-5 12:48
音乐杂谈:浅说朗朗和李云迪

这样的话题我一直避谈,一、不感兴趣,听的也不多,二则易受音乐之外因素影 ...

https://mp.weixin.qq.com/s/XlcGxXBPmhrcDgPY3WVVPA

https://mp.weixin.qq.com/s/3JERGtZ7-UnUKbp0xsZ3T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3
发表于 2024-5-14 11:2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很不牛的俺 发表于 2024-5-13 18:26
您老这楼歪得霸道~~所谓醇酒妙音鲜花美人,盛世众人所绮思者也

抱歉,大家一起来,赶紧扶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4
发表于 2024-5-14 11: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芙(扶) 蓉(原) 楼 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5
 楼主| 发表于 2024-5-14 16: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gdyy223 于 2024-5-14 16:16 编辑




马八的难度不仅在理解,还在于如何在音乐性与音响性、情感性与空间布局上找到正确方向,从而准确勾勒,展现创作的初衷与原貌。

我始终以为演奏马勒(1860-1911)与演奏其它作品有区别,马交比其它激进浪漫乐派作品要复杂,它的音乐对音响空间的需求比任何作曲家的作品都要大,以我看来,从巴赫贝多芬直到瓦格纳(早期作品)、理·施特劳斯,都可以用单声道录音与以重现,他们也确实有部分单声道录音,杰出的历史录音可以影响效果,但并不影响演绎的准确、也并不影响作品精神的还原,但马勒似乎不行,马勒的气场更需要强大的音响空间来填充,相对于其它作曲家作品,它更加依赖于先进的录音条件和演出的音响效果,我就很难想像用单声道的历史录音去还原马八,那将会导致风采流失和煞风景,单声道的历史录音如果有也会在不小程度上让马八失味。

演奏马八既需要扬起来,也需要沉下去,宗教的圣念与冥思、对上帝的憧憬与向往,需要沉静纯朴的音乐形式表达,马八中这样的乐段一定要沉,一定要表现出理性的光泽,一定要让听众清楚感受到这个过程是怎样一步步的深化与延伸,演奏的空间如何,一、要看两极的比度,二、要看空间是否足够充沛完满,在这一点上,滕斯泰特无疑是杰出的,沉的下去,扬的起来,豁的出去,收的回来,它在高起点的基础上,把这个过程一步步深化,你能看到他的延伸与拓展,因此,它的整体性十分出色。伯恩斯坦从一开始就是明确的,从一开声就已经让你想象到他的终极目标会是何等的光辉灿烂,他动用一切可能、不惜夸张来为终极目标造势,演奏始终有声有色,他也大大强调了那番羁绊尽除、如释重负、腾空而起的瞬间,那是一种刹那间的狂泻和由此而发的冲出地心引力的升腾,而索尔第则表现出无比的坚定,他以刚强的姿态、明确的语汇来向尘世告别,他把这个过程表现的足够强大,听听最后几段,惊天动地般,斩钉截铁般,没有犹豫、没有眷恋不舍,挟裹着浩然长气直冲云霄,他的马八在音乐性与音响性上都令人满意。

西诺波利此版录于1990年12月,它与伯恩斯坦热情浪漫的演奏形成两极,我之所以喜欢此版,就在于它表现出与伯恩斯坦不同的情调、温度、色彩与演奏方向,而又不失热情宏大与感召,西诺波利具有天然的冷色调,而表现出来的结果则是在宏大空间感之下非常清晰的构架,第一部分这几段,很难找到还有谁能把马勒的意旨与人声部分的层次“做”的这样清楚,没有含混、也没有相互的侵染,声部间彼此的边缘一目了然,情感温度被严格控制着,听者绝不会产生“过”的疑虑,指到意到,它的高潮也是清晰状态之下的高潮,第一部分最后三段,可谓是越繁缛、越清晰、越庞大、越精细,面对马勒多头绪的庞杂与繁缛,仍然呈显出手术刀般的精准,令我叹服,我一直以为,西诺波利的演奏,都是预先设计、预先策划的结果,不管面对何样作品,他都不会即兴,不管演奏到何种状态,都不会心旌摇动,总是按步就班地按预定的计划走,即使是马八这样需要临场澎湃一点的作品,都不会为临场气氛所动,西诺波利非常清楚,他的策划是一流的,完成这策划本身就是一个完美的艺术旅程,效果必然一流,而只有理性的热情、有控制的动态、充足的力量,才能把马八的意旨与气度全方位展现,而不会仅仅偏于一隅。

表达方式是我熟悉的西诺波利方式,听听第二部分器乐部分,于冷沥宽广条理中不失热情,一个宁静而富于思考的开始,一个充分的铺垫,整个第二部分演出的富足而详解,你感觉不到像在伯恩斯坦那里来自指挥强大的推力,西诺波利的动力来自于理性,来自设计本身,他棒下的演奏员(包括人声)需要“提醒”,但并不需要额外的“助推”,一切都是准备就绪的,西诺波利只须打开一扇扇门,细部令我满意,你在这找不到含混, 人声部分中独唱声部总得看男声优于女声,特别是男高刘易斯非常成功,“在这自由眺望”这一段,唱的令人心旌摇动,音色、情感与功力俱佳,使得接下来的器乐与合声沉吟段把那种爱的浸润表达的很美妙,女声独唱中,令人瞩目的谢·斯塔德我略感失望,并没有我想像的那么好,反倒是安吉拉·伯拉西给我很好的印像,她与刘易斯提升了整个独唱声部的实力,说实话,引领作用超越了谢·斯塔德,尾声没啥可挑剔,西诺波利擅长把握大场面,胸有成竹,气象自然不凡,最后一段涵义尤为宽广,通往天穹的圣路被装扮的充满圣色,所有的环节都尽善尽美,足以为演奏画上一圆满的句号。

1990年的录音没我想像的出色,固然是无比清晰,层次也好,但偏“冷”的声调显得气势足够但温度不够,另一点,高音区的音频有些“尖锐”,比如弦乐,再比如铜管的高音区也有些刺耳。

女高音:谢莉尔·斯塔德、 安吉拉·玛利亚·伯拉西、 曹秀美
女中音:瓦尔特劳德·梅耶尔      
男高音:凯思·刘易斯。/
男中音:托马斯·艾伦/
男低音:汉斯·索汀。      
爱乐乐团&爱乐合唱团/  
绍森童声合唱团

https://pan.baidu.com/s/1GiAB96qes13RLnn-pWzv1Q?pwd=t00z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6
发表于 2024-5-14 16: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很不牛的俺 发表于 2024-5-13 19:26
俺又来增添您的工作量了~无意搜到的一堆度盘资源,其中有
Herbert von Karajan The Complete 1960s
htt ...

文件很多,或有惊喜。这个 CD38 Mussorgsky- Pictures & Ravel- Boléro 在哪里? 没看到也没搜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7
发表于 2024-5-14 16:3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汕头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8
发表于 2024-5-14 16:4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MusicAV 于 2024-5-14 16:42 编辑
gdyy223 发表于 2024-5-13 16:27
伯恩斯坦马八有两版,一是1966年CBS伦敦交响乐团版,一是1975年DG维也纳爱乐乐团版,维也纳版是1975 ...

伯恩斯坦的马勒在CBS较早录制了,之后DG又出了一套CD和一套DVD,对我们下载者来说口碑还是不错的。但确实,业界比如我们常看的企鹅留声机里就找不到马勒的伯恩斯坦身影。同和柏林爱乐的马九,卡拉扬的数字录音那版成了业界里的最佳。
伯恩斯坦在CBS的马勒早期整理下载的APE,大致是这样:有大合唱的马二和马八是指挥LSO的版本,大地是指挥IPO没看到有NYP。马二另有与NYP的版本;但马八与NYP的只有Part1,具体记不清了,有说是在某个什么仪式庆典上演奏的录音。
西诺波利,哈,早期下载过一套ape, 几年后硬盘里只发现整理后的图片没了ape,不得不重新下载了一套。去年这里有过一套西诺波利的媒体版,虽不是他在DG的全集,不过里面他的马勒还是挺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9
发表于 2024-5-14 18:5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鄂州
MusicAV 发表于 2024-5-14 16:25
文件很多,或有惊喜。这个 CD38 Mussorgsky- Pictures & Ravel- Boléro 在哪里? 没看到也没搜到

就在里面,最后一条音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0
发表于 2024-5-14 18: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鄂州
bomberb2 发表于 2024-5-14 11:22
抱歉,大家一起来,赶紧扶正。

这样歪法大抵楼主也不会介意的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12-23 06:3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