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jun2024 于 2024-12-31 00:57 编辑
hd600的声音有如羊卓雍错般独一无二的美,我却因为佩戴不适的高原反应倒在了“朝圣”的路上。
总结一下一个初烧怒出hd600的心路历程。
在b站评论区,up主问答,本坛帖子,实体店试戴老hd600等各种信息摄取和实际对比后,选择了第一款入烧头戴hd600,并配上了1400的ifi dac3和1000的ifi can一代。
声音上来说,老hd600确实不错,这个新hd600也很好。不管是用我的设备,还是音频馆的k9pro,k19都有足够的声场和独特表现,特别是小提琴和铜管,前者柔美的让人听着都不自觉地小心翼翼,后者妖艳的把魂都勾到了九天之外。这种调音的独特价值不是价格能恒定的。
磨合了一个月,实在受不了hd600的夹头。本人脑袋较大,长方形脸,戴hd600拉长了夹下颚,拉短了夹耳朵。尝试性掰了两下,做不到不损伤机器的情况下改正这个问题。
另外,虽然我70%以上时间都听古典,尤其听马勒第二、第三、第五、第六、第九交响曲等大编制,但hd600给我的体验并不比1100元的和声力雅典娜强多少。因为hd600压迫感太强了,听久一点就耳朵受不了。声音稍微大点就压迫的我耳膜难受,声音小了细节声场又啥都没有,只剩下糊了。
反思了一下,曾几何时,高中拿个ie60听马勒第二都能潸然泪下。现在拿到了hd600,反而听不下去了。佩戴夹头,所谓的气势反而成了压迫。戴着头戴耳机听歌竟然成为了一种受刑。
很遗憾,我娇惯的耳膜和脸上的细皮嫩肉,经不起hd600的考验。头戴耳机佩戴舒适度最重要,直接影响我最终听到声音的感受。
托斯卡尼尼,福特文革勒这些历史录音音质一个赛一个差,但依然是我的心头好。古典的美在于指挥们的独到处理,在于艺术家的巧思神作,在于乐团的灵动和默契,对于我而言,这些胜过音质很多,更是远大于一个气势。过分关注“气势”这种表象,让我背离了听古典最本初的乐趣。
没有任何拉踩的意思,毕竟hd600的佩戴不好这么多年也不止我一个人提了。
P.S. 实体店听了arya o 感觉很不错,听说arya v2的高频还要柔和一点,所以盲狙了arya v2,正在路上,听完分享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