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81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丨【耳边评测】纯粹——Cayin C9旗舰耳放万字长文分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3-1 15:2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广东
一、关于耳放的辩证论

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世事的道理莫不如此。我们都知道,一个音频系统总是由解码和放大等几个部分组成。在我们随身播放器的范畴里,这两部分内容是应该集成在一起,还是应该各自分立,始终是烧友们莫衷一是的问题。多年以前,捆绑耳放是随身听烧友的主流HiFi方式,各种便携耳放如雨后春笋一般地出现在烧友的面前。无论是国外品牌还是国产品牌,各种各样的便携耳放都被烧友们用胶皮材质的捆绑带捆在了播放器的背后。各种材质的对录线、DOCK头、独立线电等配套设施在烧友的手里都是如数家珍一般。甚至切断耳机端口输出,以提升线性数据的质量的极端玩法都能够成为圈子里的主流发烧思路。更有一些播放器,在设计的时候就直接是以线性输出端口的质量和水平作为标榜的卖点,被卖家直接搭配耳放,以套餐的形式出售。而随着国砖时代的到来,播放器的体积越来越大,声音整体素质水平、输出的内容稳定性、硬件调音的空间及能力,乃至于驱动力和控制力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提升。烧友们也都逐渐告别了捆绑带和对录线的束缚,一体化成为了随身播放器的趋势。毕竟,在那个国砖蓬勃发展的时代,砖头的声音水平总体上已经可以满足当时的绝大多数耳塞的前端需求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贪得无厌”的烧友自然不可能满足原有的声音和设备。于是越来越高素质、高水平、需要更强驱动能力的耳塞应运而生;头戴耳机的便携需求越来越高,甚至于原本很多只适用于台式系统的大耳机也逐渐被希望采用随身播放器来驱动……随身播放器的声音水平、硬调空间以及驱动、控制能力无法满足烧友日益增长的耳机搭配需求,成为了随身听领域的主要矛盾之一。时至今日,这样的整体趋势仍在进一步发展。一方面,更高素质水平以及更难以驱动的耳机不断出现;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更多人没有时间和精力组建和使用台式系统,而把对大耳机的前端需求转嫁到随身播放器上来。从历史的发展规律中,我们可以看见。更好的声音素质、调音水平、放大能力的设备成为每一个烧友心中迫切寻求的愿望,也是随身听领域突破瓶颈、向更高层次迈进的必由之路。在这种背景情况下,单纯地增大随身播放器的体积、调整供电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这一部分烧友的需求。所以,当我们再次梳理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时候,便携耳放就又一次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

二、客观部分
关于C9这个耳放的很多技术性内容,在官方的介绍中都已经比较明确了,我这里不需要赘述太多。本文仅就一些大家感兴趣的以及与使用体验密切相关的内容进行一部分简单介绍。

1、Cayin C9是一个纯耳放。也就是说,C9不具备解码功能,仅能够与播放器(或其它解码设备)的线性输出端口(LO)进行连接。所以说,C9从定位上来讲,就是一个专门给发烧友设计的放大设备,需要有一款具备足够解码能力的前端作为播放载体,而不是目前市面上比较流行的解码耳放一体结构作为手机的音频外设。2、Cayin C9的外观尺寸为16cm×8cm×2.8cm,应该说这个体积在便携耳放界属比较大的,同时重量也十分可观。我觉得C9如果搭载一个适配等级的播放器所组成的捆绑重量,可能也很难作为随身出街的设备来使用。C9其实更适合作为一个可以便携的“背包设备”,在固定场景下使用。3、C9具有单端、平衡两组输入输出方式,可以满足各种不同的前端、耳机的适配使用方式,也可以体验到两种不同的声音效果。当然,C9在各种输入、输出模式之间可以进行自由切换,最大程度地满足使用场景需求,而且是自动识别,不需要手工切换。4、前面板上四个功能选择键依次分别为“后级模式”、“增益等级”、“电子管-晶体管”和“放大类别”模式的选择切换。其实,后面几个功能键我们都很熟悉,不需要太多介绍。“后级模式”是一个随身耳放领域里的新功能,也就是耳放作为纯后级来使用,这当然需要具备前级输出功能的设备(如Cayin N6ii的A02主板),前后级耳放分列当然有很多声音方面的优势,虽然在随身设备中刚刚开始应用,但对于未来而言,我觉得应该是一个很有前瞻性和启发性的设计和构思。5、耳放的续航方面,各种信号模式和放大模式下的续航情况不尽相同。我试验了一下,按照电子管+平衡模式(也就是耗电最大的情况),实际续航大概为5-6个小时,而其它模式下大约是10小时左右,与官方标称数值基本相符。6、原机配件包括3.5单端、4.4平衡对录线各一条、备用螺丝一套、工具螺丝刀一个、充电数据线一条。对于一个耳放来讲,这样的配件已经是很齐全了。配件中,我没有发现捆绑带,当然,我也不太认为这个耳放适合用来和播放器真的捆在一起,更多的时候还是应该都摆在桌面上来使用吧。

三、声音概述

1、推力我想,对于一个耳放而言,推力肯定是最不能不谈的一个问题。C9的推力水平在随身设备领域中,笔者个人认为具备了最顶级的放大水平。即便是与很多数千价位的正规台式耳放相比,也并不逊色。任何耳塞,在C9的驱动下,都可以基本完满地发挥出其声音的最高水平;多数大耳机在C9的驱动下,都能够正常、稳定地发挥声音的水平和特点;而对于一些非常难推的旗舰级大耳机,C9也可以保证驱动到一个比较好的声音状态。我觉得基本上,C9的驱动能力大概可以达到一个中等水平的台式耳放的水平。对于很多烧友而言,这样的驱动能力,基本上就可以满足绝大多数的需求了。 2、声音推力其实更多的是一个大概的框架和概念的轮廓,评价一个设备,自然还是得看其声音的具体表现。C9给我最直观的感觉就是在其强大的推力的框架下,更具备了声音的稳定性、层次感和独特的韵味感。稳定性方面很容易理解,主要体现在声音在高驱动状态下所表现出来的流畅的线条感、自然真实的音色状态、相对较小的失真状态。C9所推出来的声音,无论是大耳机还是耳塞,都能够保持一个非常稳定、均衡、柔韧、自然的声音表现,并不会把声音表现得非常极端,或者变形、变味。打个比方,就像是足球运动员在高速跑动状态下,仍然可以灵活自如地掌控足球。所以C9的声音,给人一种举重若轻的感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控制力”极佳。层次感方面,C9所体现出来的声音的层次感,不仅仅是空间位置的层次感,而更多是各级频段音准、多元化的音色多展现出来的差异化所带来的层次感。通常在高驱动状态下,声音元素的音准往往会拔高、音色在比较激烈的状态下会呈现出趋同化的状态。而C9则将声音有条不紊地展开,让声音更具多样性和差别性,以更好地表现出音乐的感官和状态。韵味感则更加是Cayin的专长。我觉得C9某种程度上来讲,其韵味感相对更加内敛,相对Cayin便携播放器的更加醇厚、暖润的味道而言,C9在保持了同样的温和、润泽的风格的前提下,相对要均衡、宽松一些。应该说,C9某种程度上在Cayin比较传统的调音味道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让声音更加平和、耐听。而如果相比其它市面上绝大多数便携耳放,C9的声音还是比较温润、松弛的,而且具有一点染色,让声音更富于乐感,也让C9在声音风格上具有更加广泛的搭配性。

3、搭配在前端的搭配问题上,我觉得应该尽量给C9搭配具有高水平解码能力的播放器或解码器作为前端,因为C9这个耳放基本上在随身领域中,属于“放end”等级的放大器了,搭配一个高解码水平的前端才能更好地发挥其能力水平。就我所尝试搭配过的播放器而言,我觉得海贝R8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搭配组合,而Cayin自家的N8和N6ii这两个播放器作为“西装组合”,效果也自不必多说,其它播放器我觉得万元级别或以上的播放器搭配C9都有不错的效果。当然N6ii的前级输出接C9的纯后级是一个相当有趣的玩法,如果有兴趣可以试试。头戴耳机方面,我觉得C9可以搭配绝大多数大耳机。至少从推力角度来讲,C9可以把大多数大耳机推到一个比较正常的工作状态,即便是旗舰级别的大耳机或以难推著称的一些耳机,也都不在话下。耳塞方面则是C9最让人惊喜的地方。C9对耳塞的兼容度非常的好,往往一些容易“推过”的耳塞,在C9的驱动下,反而是张弛有度、井井有条,完全没有过激的反应和变形的声音,让耳塞得到了更高水平驱动的声音效果,而又没有受到其影响,声音具有非常好的稳定度和自然度。而对于一些以“难推”而著名的耳塞和一些高阻平头塞,C9则是让我们听到了这些耳机真正的实力和潜力,可以说,这一次C9让我对自己手里的几条“难推”耳塞,甚至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4、模式耳放面板上有几个选择实体键,可以切换各种工作模式。我简单地对比了一下。高低增益模式的差别,基本上可以看作是电平调节切换。高增益模式下,驱动力更大一些,但是声音也略微毛躁一点;低增益模式下,驱动输出较小,而声音则会更加细腻一些。两个模式的声音整体框架及稳定性基本一致,只是在驱动力和声音的细节有所差别,可以根据不同耳机来进行切换。电子管——晶体管模式,二者主要是在声音的饱满度和音色上有所差别,因为胆放和石放的问题在HiFi领域属于争论了几十年的悬案,我自然也不能妄言优劣。只是觉得和大多数烧友的看法类似,电子管模式下的声音更温润细腻,而晶体管模式下的声音更加均衡大气。这当然就更是听者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了,当然,对于我来讲,我更喜欢C9的电子管,一方面是因为随身领域电子管的应用还比较少,这样的声音很难得;另一方面,我觉得C9的电子管搭配大多数耳机更加耐听。放大类别方面,我觉得A类和AB类在我直观感受上来讲,差别不是很大。不过确实能感觉到A类耳放的输出要更大一些。至于纯后级模式,我用N6ii试验了一下,觉得确实挺有趣,只是手边没有其它合适的前级输出,没有办法对比,就不太多介绍了。

四、耳机适配体验
长期以来,我们几乎已经习惯性地认为大耳机需要与台式机搭配才是正常的声音效果,加上大耳机本身的结构,并不适合用来随身出街,所以一直就并不被看好用便携系统来驱动。近年来随着播放器逐渐“扩大化”,发烧友们开始尝试用随身听来直推大耳机,虽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步和初步的效果,普遍意义上认为可以达到“可以听”的程度,但其实与这些大耳机的真实实力仍有一定差距。C9作为一款这样的“极致体验”级别的便携耳放,其推力下的大耳机又有怎样的表现呢?我们选择了几个不同品牌且具有代表性的大耳机进行了试听。
森海塞尔HD600(旧版)
这款耳机的经典程度我不需赘述,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大耳机的时代,那种扎实、厚重、极具厅堂感的声音可以说是扎根在很多烧友心目中的一个声音符号和品牌味道。当然,HD600其实也是一个并不太容易“伺候”的耳机,推力不足往往是会造成过于“暖、糊”的声音状态,甚至场面感上也会比较混乱。很大程度上,这也是用随身听甚至一部分入门台机来驱动HD600的一个通病。Cayin C9驱动下的HD600(原线平衡),声音中正稳重,保留HD600自身厚实、暖味的基础上,也同样具备了通透、细致的声音质感和状态。以我比较熟悉的《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里赫特版)为例,通常我用HD600听这支曲子的时候,往往会觉得力度、场面有余而细致不足,且稍显混乱,会觉得更像一支交响曲而不是钢协,钢琴的声音一定程度地被掩盖在了整体的声音之内,而C9驱动下的HD600则具有明显的改观和提升,钢琴和提琴部、管乐部的主次关系和位置关系处理得井井有条,且声音质感细致通透,具有非常明显的整体提升和音乐表达效果。

AKG K501

说到AKG,可能很多朋友会比较喜欢“大手办”K701,但我一直对其之前的这两个型号K501和K601更加情有独钟。K501的清丽和K601的旖旎都是我心目中AKG的真实模样。相对而言,很多人认为K501更容易驱动一些,但我觉得不然。K501确实是在很多较小驱动力的状态下,也能够取得不错的整体架构和质感,但是K501在驱动不足的时候,往往会表现得声音过于直白,甚至显得单薄、干涩。C9驱动K501的声音表现,就需要电子管对声音的润色和升温。因而K501在C9的驱动下,不但具有完整的框架,而且音色中多了几分润泽与温度,甚至在体量上都表现得更具厚度和纵深,让声音更稳、质感也更经推敲。试音曲目选用了《胡桃夹子》中的《花之圆舞曲》和《糖果仙子舞曲》。其实以前我用K501来听《胡桃夹子》的时候总是又爱又恨,爱是因为K501通透、亮丽的音色和曲目中甜美的童话仙境具有很高的契合度,而恨的理由则是,K501在随身听或一些便携耳放的驱动下,显得声音偏于单薄且干涩,让曲中的高频内容,特别是钢片琴的音色更显得过于直白甚至略带刺激的感觉。C9电子管驱动的K501在保留了整体框架和整体风格走向的同时,更是对声音线条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柔化和打磨,同时也让声音稍微沉稳了一点,色泽稍微调暗了一点,这样的声音演绎出的《胡桃夹子》更具那种“柔和的美感”,让声音更加甜润、温和,因而更符合曲目中的意境和内容。

拜亚动力DT1990PRO

应该说DT1990PRO是一款中正、直白的耳机。这个耳机在推力不足的情况下,反而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刺激;同时如果搭配的前端也是这种比较直白的风格,则声音就会显得有些乏味。C9电子管模式驱动下的DT1990PRO,不但在推力与控制力方面拿捏得很到位,让声音具有一个非常稳定、扎实的声音表现,同时C9给了DT1990PRO一个恰到好处的染色,让DT1990PRO的声音在高素质的框架下,同时具有了更具乐感的音色和质感。我们以DT1990PRO并不擅长的女声——叶倩文《珍重》为例,应该说直推状态下的DT1990PRO的声音框架也比较完整,但是人声会显得比较生硬、直白,甚至带了点冲劲。而C9电子管模式驱动下的DT1990PRO则对声音进行了比较细致的打磨和润色,不但让人声听起来更加细致、柔和,甚至也让人声的音色质感更贴近于真实,具备了更高的还原度。相对而言,我觉得C9在驱动DT1990PRO的时候,相比于台机,在能量感方面还或多或少地略有不足,但作为随身来讲,已经很好了。

C9给我们带来的体验感绝不仅仅在大耳机领域,在与耳塞搭配上的体验也同样让人惊喜。近年来,随着随身听领域技术及材料的更新和发展,耳塞对于前端的推力需求越来越高,固有的“塞子随便就能推”的传统思想被打破,越来越多的耳塞产品的驱动性能被更多地认知和考量。

音特美ER4S

把小四放在这里,实在是因为我个人太爱这条塞子了。早年间有这么句话,叫做“小四推好,塞子到头”。当然这样的戏言一方面是因为早年间高端耳塞的水平和数量没有现在这样的水准和规模,另一方面也确实反映出来,ER4这条塞子的上限是很高的。作为一个忠实的“小四爱好者”,我前前后后折腾过六七条ER4,各个版本都非常认真地研究过,最后选择了这条“进可攻、退可守”的ER4S版。其实很多人对ER4有一个比较大的误区,就是觉得ER4这条耳机“推得好”的标准是推出低频,我用不少台机试验过,其实ER4推好的标准并不是低频,而是更加宽松又扎实的声音线条,与很多耳机不同的是,ER4这条塞子推得越好,声音反而越稳重、端正。C9驱动下的ER4S,声音就比较明显地呈现出了这样的质感和趋势,中频具备了一定的厚度和更高的密度,且声音听起来不再是通常状态下的那种直白,而更多地变得柔韧,再加之电子管模式下,声音线条感也呈现出柔化的趋势,让音乐的表达更富于内容感。特别是在C9的驱动下,ER4的声场空间倏然开阔,相比很多旗舰级耳塞的声场都并不逊色,而且架构明晰、空间通透。可以说,ER4在C9的驱动下取得了脱胎换骨的效果,让这条富于传奇色彩的耳塞,更上层楼。

老人家 山鹂

山鹂是一款具备多种单元类型的耳塞,是一个集动圈、动铁和静电单元的综合体,而且是一个具备高声音素质、高调音水准的旗舰级耳塞。对这样的一个耳机的搭配和驱动,是对耳放的一个综合性的考量,既要展现出高水平的素质和调音,同时还要让每一种单元类型的音色协调、契合,可以说是个很具有难度的搭配。实际上,C9与山鹂的搭配效果是能够让人满意的。首先,C9还是最大程度上地保证了山鹂的素质和声音水准,同时也能够让山鹂的细节和韵味原汁原味地展现出来。同时,得益于C9的驱动效果,山鹂所表现出来的声音框架更加丰富、立体,声音线条感更加明显,静电单元和动圈单元的潜能得到进一步发挥的同时,动铁单元并没有出现声音的变形和激化。这样的推力与控制力的相互统一,对于一款耳放产品来讲,是很难的。虽然我们通常认为山鹂这条耳塞,并不是一条对驱动力要求特别高的耳塞,但是在C9的驱动和润色下,这条以“韵味”见长的耳塞的韵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酵和升华,让声音更富于通透性和质感。

高阻平头耳塞

近年来高阻平头得到长足发展,这种以电路阻抗、振膜特性以及针对性调音为方式,用驱动力换取声音的稳定性和场面感的耳塞,逐步取得了很多烧友的认可。我个人也非常认同这样的产品类型,此次我选取其中比较有代表的三条平头塞来对C9进行评测。宇音PK1是高阻耳塞的鼻祖,多年来一直是平头耳塞的标杆和活化石;微翼zen2.0则是一个具有320欧的超高阻抗耳塞;而舜仕01bu系列虽然阻抗仅为一百欧左右,但实际上是最难推好的平头耳塞。这几款耳塞在声音方面具有很多共性,所以我们也统一来一起介绍。这几款平头塞在驱动不足的情况下,往往会偏向一个相对暗、闷的声音走向,而且在声场和动态打不开的情况下,声音整体框架是有一点走形的。如果用旗舰级随身播放器来驱动的话,声音基本能够达到正常水平,但是鲜活感和张弛度明显不足,声音会相对呆板、平面化。C9驱动下的这几款高阻平头塞,框架感相比旗舰级随身播放器,具有更进一步的扩展和提升,声音的空间感和力道以及整体布局,基本上可以初步达到大耳机的水平,具有明显的脱塞感和自然感。与此同时,声音的内容更加完整,很多在推力不足情况下所一抹带过的内容和细节,都清晰地在音乐背景中展现出来,同时,声音具有了色泽感和光线感,亮度大幅提升,基本上能够达到耳机设计时所预期的最佳效果。无论是小提琴协奏曲的线条和音色,还是交响乐的宏大场面和磅礴气势,都可以很明白、很完整地表现出来,甚至在一部分人声和流行类器乐的演绎中,也具备了很强的适应性,且独具韵味。 其实,参与评测的耳机还有很多,无论是驱动力、控制力、音色的协调性、调音的针对性等方面,总体上来讲都取得了比较理想的驱动效果。而且,特别是在一些比较“易推”的耳机上,C9所表现出来的控制力和声音的质感体现,更是这个耳放让人惊喜之处。受篇幅所限,就不能一一介绍了。

五、整体评价
Cayin C9这款耳放是一款具备很高的设计水准和声音水准的耳放,在驱动力、控制力以及搭配性上,在便携耳放的历史长河中可以说独领风骚、一骑绝尘。当然,如果与万元级别的台式耳放相比,C9确实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主要体现在能量感和稳定性方面。当然,这样的比较本身也是并不公允的,所以我们不必强求。同时,C9还具备了非常优秀的控制力和兼容性,不仅仅是可以让那些“难推”的耳机具有更好的驱动水平,而且对大多数常规的耳机,也具备了很高的兼容性,不会因为过大的驱动强度而导致常规耳机的声音变形、失真,而是能够让这些耳机也能够在一个比较稳定的声音表现中,取得更好的音质体现。Cayin C9在声音的处理上,也融入了很多独具韵味的理解和调试,其温和、宽松的声音风格,既有Cayin传统的味道,又有很多突破和创新,使得器材拥有了独具音乐乐感的表现力。这一点甚至是很多声音直白的台式耳放所不能具备的。

对于C9,我觉得对于很多发烧友而言,都是一个非常好的升级设备。特别是在播放器和耳机具备了一定水平之后的烧友,C9耳放是突破现有随身系统瓶颈的最佳选择,是一个可以带来音质上最直观、最真实,也是最大收益的一个环节;同时,C9耳放也是随身发烧友在进一步向大耳机系统迈进,而又不方便组建台式系统的情况下,一个具有真实意义的阶段性进阶的器材;C9也是一个从捆绑时代一路走来的老烧友,重温岁月的一个经典的打开方式。从目前随身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市场情况来看,C9也是一个一劳永逸的方式,可以安心听很多年不需要升级。甚至玩家们可以通过自行更换原件的方式来寻求进一步突破和自己喜欢的声音。不过也不得不说,C9是一个比较具有用户针对性的设备,它更倾向于是在其他设备达到一定高度以后,再向上进一步突破瓶颈的设备。而纯耳放这个设备的属性,又位于随身系统的中间段落,如果前后两端的设备水平有限,那么C9所能够发挥的空间和作用也会打一定的折扣,所以我觉得C9还是更适合具备一些发烧经验和水平相当的配套设备的玩家来使用,才能最大程度发挥效果。

六、新的
多年以来,随身播放器的水平越来越高,声音也越来越好、越来越成熟。应该说,我觉得现在的发烧友是幸福的,在这样一个澎湃发展的年代里,发烧友们感受到随身HiFi领域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也能够更容易地获得更好的声音。但是,如果以我的角度,从时间发展的纵轴方向来看,我觉得今天的发烧友也是不幸的,因为播放器产品向智能平台靠拢,而导致趋同化;而越来越多的元素引入到了随身HiFi领域中来,也让发烧友的注意力开始分散,甚至不再把声音和音乐放在最重要的心理位置。当然这不能说是发烧友的问题,音源平台、多媒体共享、智能操作、全屏界面这些元素原本是好东西,也是这个行业、这个领域里的大势所趋。作为其中一员的我们,当然是顺应时代和潮流,在这个大背景下,再次去寻找我们真正的追求和目的。所以,我觉得Cayin C9这一次提出的这个“纯粹”,是特别具有深意的。这不仅仅是代表C9耳放对于声音的纯粹,更加是我们所追求的HiFi的纯粹,是我们在音乐中寻求内心片刻安宁、享受情感交流的纯粹。C9耳放对于我们,不仅仅是声音上所寻求的突破,更加是我们对于声音和音乐所倾注的感情和寄托。耳放和捆绑式便携播放系统,看上去是一个“怀古”的情怀,实则是新的环境、新的时代下,我们所寻求的新的突破和期望,是我们重拾初心、再次上路的里程碑和警世钟。如果我们读懂了Cayin C9的真正意义,并将这种传统的“HiFi”方式投射在新的时代中,我们才能明白,这个“纯粹”的真正含义。


本文作者:盖梁支座

2
发表于 2021-5-16 21:2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
没人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21-5-16 21:2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
奇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23-2-26 00:0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成都
定价太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1-19 03:5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