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25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后耳机时代:莱曼HD650,贵族EL34推挽,Linn Genki/Naim CD5I——11.26访南京三越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2-4 16: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无锡
————烧来烧去终于开始进入所谓“后耳机时代”,箱子终于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不过耳机还是继续听,总之一句话:以耳机为启蒙老师,以箱子为最终归宿!


  不幸拜了Sennheiser HD650/600以及AKG K1000三者为师,耳朵自然是越听越刁,这归宿实在难找!上全频箱吧,比如Lowther的EX4单元,有质感比较透彻十分细腻的中频确实迷人,听弦乐人声的确毒人,把同价位的传统箱揍得满地找牙,被人诟病的两端延伸我也可以接受,不过动态是其致命缺陷!音量一大立刻完蛋,难道要让我去小音量聆听钢琴和交响??最近Jeff Rowland Concerto+B&W 805S竟没能我很感冒,应该说东西都不差,但是搭配在一起感觉不太合适,Linn Ikemi这种注重情调和意境,小资味道浓郁的东西配上温文尔雅的姐夫落难“协奏曲”功放,B&W805S本身又是那种昏昏黄黄的格调,最后声音整体显得过于文静和沉溺了。首选方案还是中小型落地,因为婚房有大面积尖顶阁楼作为听音室。最初是四选一:ProAc Response D15、 B&W 703、超奥CS1.6、丹拿Audience 72SE,这次到南京三越就是听听贵族D15,朋友强烈推荐给我:新派英国声,HIFI性和音乐性结合得比较好,判断会很对我胃口。来之前在网站还看到有类似价位的枫叶之声FS78SE可选,B&W 703素质相对最差些,老烧告诉我宝华要到8系列才算可听,未听就已出局。






  依然带着Genki坐动车组到南京,进入中山电子城到了南京三越。听音环境见图吧,30平大小,墙壁上有扩散板,普通的复合地板。先听的是枫叶之声FS78SE,CD机是Naim CD5I,前级是Naim 122X 后级是Naim 150X三越自制Cardas信号线以及AQ CV6 喇叭线

  听得是24Bit版本Philips罗西尼弦乐(日本版) CD2中第七轨,大提琴和低音大提琴的演奏,现在我经常用它测试器材。很失望,这大提琴没有多少木头味啊,莫非乐手平时保管不善受潮了不成?琴腔共鸣感也不强烈,形体感觉很小,擦弦细节也少。这段录音低音大提琴的个别频段动态非常大,FS78SE上面却听不到那种动态对比。再听听钢琴,声音偏冷偏瘦,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这个声音,感觉根本就是闷在里面,我由此判断箱子根本没吃饱。一款2W以上的落地箱怎么都不可能这么差吧?低频的宽松度,量感等表现,还比不上几千块欧博胆机驱动下的丹拿52SE,至于“脱箱感”之类大概只有我做梦才能找到了。。。好失望!真的好失望!!虽然自己接触的箱子并不太多,但今天“枫叶之声”如此表现,基本列入黑名单了。就算它用别的功放推好了,我都没兴趣再听了,因为箱子多如牛毛,一款箱子对于走马观花,时间有限的选购者而言,第一印象不佳甚至发挥完全失常真的很致命。




  和工作人员交流了一下,还是换上贵族D15来听,30Hz~30kHz的频响指标,双单元8欧姆88dB,不见得能够很容易驱动。贵族的小落地,比如D15,D25(已停产),D28这些,总体架构大同小异,主要在于高频,中低频单元的具体型号有所不同。由此看来未必买频响指标更宽更好的D28,买个D15回家多下功夫调教,不会差很多,D15看来是超值之选了?一开声,照样是Naim前后级驱动。听的还是吉列尔斯的“热情”。贵族箱子声音一下子吸引了我,音乐的节奏感出来了,泛音丰富了许多,不再只是金属撞击声,温润了不少,吉列尔斯触键动作时的轻重缓急多少可以感受到了。D15下的钢琴,音符衔接顺畅,灵动的中高频让人欣喜,其音色不再象“枫叶之声”那样的苍白,飘逸细致充满了色彩。在三频没有大问题的情况下,听古典音乐为主的我认为音色表现尤为的重要!华美总比苍白要好,细腻总比粗糙要好,华美悦耳细腻而不失准确的音色还原那相信是很多人孜孜以求的目标了。另外感受很深的是ProAC正如朋友所说,声场规模大,比枫叶大了何止一圈。 接下来听帕瓦罗地Decca精选碟,不太理想。感觉歌王的声音太冲,直接压向听众,时间长了我根本坐不住,没法听下去。赶紧换皇家芭蕾,铜管的高音还是有点尖锐,清晰度还是欠缺一点,而且颤动得厉害,频率一高声音就散架,预示着系统控制力还是不够。木管欠缺那份略带委婉的穿透力。那段著名的竖琴拨动,竖琴那份特有的圆润和晶莹的音色还原不算理想,空气的震波基本感觉不到。。。这时候三越老板已经到了我旁边和我打招呼了,当BOSS就是爽,可以每天迟到并且早退。

  赵老板坦言:贵族这东西搞好不简单,国内可以说没多少人听到真正发挥充分的贵族箱,驱动不良的贵族或者高频发飙,或者声音发粗失掉了贵族音箱精致的本色,或者低频浑浊。晶体管机驱动它,你刚才也听到了,Naim 122X+150X价格不菲,就算用了Naim 202+200这个组合未必很到位,自制胆机就是为了让贵族箱子的门槛降低。看来这胆功放和我们耳烧玩的胆耳放一样,一定价位以下,胆机相比晶体管机更容易好声,性价比更出色一些。周老板真的很有生意头脑,信号线和胆放自制一方面让贵族落地箱的门槛降低,箱子就可以卖得多一些,另外胆放和线材可以把这部分利润最大化一些,最后商家和消费者获得双赢:)










  这款EL34的机器是全胆整流的机器,声音的纯净度获得提升。赵老板前后花了四个多月时间反复调教最终定型了。自偏压,不需要使用者调整参数。EL34和KT66可以直接换着玩。原配EL34是Svotek的,整流管是原配的曙光5Z3P,5963是新到的,有杂音,后来换上的是EH12au7金脚。其实我还是第一次亲身接触EL34的推挽机,让各位达人见笑了。EL34推挽在国内其实挺尴尬的,没有300B细腻,也没有KT88推挽的功率大,国产的机器通常是把它做为低端产品的定位,不肯给它上好的机台和物料,导致EL34的机器被看轻了。其实它的优点也很明显,比300B单端的功率大很多,比KT88细腻很多。看所用管子感觉还行,都是些常见型号:EL34很便宜,12AUT和6SN7很易得,对于喜欢换管的玩家是个好消息,另外整流管,5AR4/5U4G/5Z3PGZ34都可以用,比较方便。整机在电源上花功夫比较多,这样的设计思路后面会说,其它比较好的用料有:ALPS的转换开关,CD输入档是卡达斯镀铑的插座和卡达斯的连接线,30元一个的管座。

  器材是“耳听为实眼见为虚”,接下来具体说说听感。EL34推挽+Naim CD5I,音量旋钮在12点,音乐细节和能量感已经比较充沛。还是听帕瓦罗蒂和皇家芭蕾。哥王的嗓音保持了不错的密度和聚焦能力,不象Naim晶体前后极那样直白冲耳朵,显得温暖而宽厚,演唱到高音部分可以自然的转调了。听听三角铁,清脆明亮,余音绕梁,定位清晰,极高频延伸方面进步明显,再听听铜管,清晰不刺耳,稍带金属光泽,气流声能够和乐音分离开,基音和泛音连为一体,毫不散乱,厚实的基音展示了铜管的形态。木管中流动的气息变得清晰起来,并且拥有一种空灵的纵深感。最后来一段德沃夏克的“自新世纪”,卡拉扬的DG金版,主要看看EL34推挽的综合控制力究竟如何。第二,三,四乐章。Naim前后级显得声音偏紧,EL34就松软不少,声音舒展开扬。说实话我最初判断这么一个6000左右价位的EL34推挽机在交响乐低频部分会吃亏些,不过那种浑浑慢慢的低频基本没能找到,鼓皮的那种韧劲出来了,说明低频延伸和瞬态表现合格——良好弹性的前提在于更深的下潜以及较好的低频控制力。还有一个给人印象深刻的是:在低频能量连续密集时,比如低音大鼓快速连续敲击时,得益于优质大型的电源牛的能源供给,第一记鼓锤下去之后,接下来的鼓声仍然保持了能量感和密度,不会有散乱或者脚软的情况出现。凭心而论,平价胆机的低频并非强项,Naim前后级西装这方面还是有上佳表现,EL34表现也完全合格。EL34的交响总体特征是:厚度出来了,速度快很干净,不是那种慢腾腾的厚度,各频段的均衡度把握得可以,高频延伸更好且自然,Naim西装总的来说,高频偏亮,在中频、中高频的一些频段中能量较为集中,所以一些乐器被人为的突出了,暗部细节不太够,总体感觉不是很平衡。

  EL34要说缺陷也不是没有,按照自己的口味:整体音色略偏干了些,看来在系统后继调整中加点水分进去!另外现有管子听钢琴音色偏冷些,交响和钢琴的动态对比和那种收放自如的能力还没有达到最理想的状态,虽然这个表现对于这个价位的胆机已经算是比较超值了。EL34配Naim听交响我觉得还是收得稍干净了些。我想既然这机器的管子比较容易找,而且价格不算很贵,那么换管子来改变声音,可能比在电源线和信号线上砸钱更经济些吧?听交响动态和力度嫌不够,在功率管和整流管的选择上下功夫;音色喜好可以在12AU7上更换一下,看来这台EL34推挽的可玩性还挺强的。


  小结:对如何充分驱动贵族D15,我自己的观点对功放讲质不讲量——就是ProAc Response D15这款箱子对功放不求具备很大的输出功率和驱动能力(事实上EL34推挽机是仅仅21W功率的大电流机种)但求有很出色的综合素质。从这点来看胆放是个理想的搭配,当然也不排除个别素质优秀的石机,但没有甲类50瓦的功率估计不太可能出好声,请注意,晶体管一定要用甲类的,否则音色干瘦,D15需要丰腴的结像和水分。而胆机适宜音色厚暖丰润的机种。








  最后二个小时简单对比Linn Genki和Naim CD5 I,限于篇幅,只能简单说说

  Linn Genki承袭了莲式美声那种特有的发声方式、上佳水准的瞬时反应、那种自然而然,娓娓道来的流动的特质会让人感到十分愉悦。Genki非常具有音乐性,而且久听不厌。高频延伸的柔顺度很高,透明且不带一丝的杂质;中频开朗丰厚,轻松与温柔感兼具,Genki的中频有着特殊的染色,结像表面仿佛涂上一层极淡、透出清香的奶油;Genki低频部分并不以冲击力取胜,量感和质感相比同门二哥Ikemi都有所不如,Ikemi则能发出质感很好又有适度迫力的极低频。对于音乐的结像,Genki可以清楚地呈现于音箱之间并往后延伸,边缘的刻画柔和不刺激,意外的是它对于音场中复杂声音的分析能力非常好,各种乐器的音色也能够让你清楚地辨识出来。

  Naim CD5I是第一次听,Naim品牌先前给我的印象相当神秘:对音乐味的执著,坚持使用自己的DIN接头,NAIM的音乐味很少有人懂得欣赏,一时找不到精确的语言形容,只能作个比方:Naim的声音总体感觉接近磁带机或者LP那种模拟味,不过分注重两端延伸特别是极高频的信息还原,而把精力和有限的成本放在中频上,细腻,致密。Naim和Linn一样,从音源到喇叭都是整体设计,虽然也可以拆开单独使用,但要完全发挥出它的实力,官方建议整套使用。这次和Genki一样无奈都是被拆开使用,不过仍然可以听出CD5I同样是非常正统的英国声底的音源。CD5I把DIN改成了RCA,相比Genki,CD5I的发声方式:一是带着一种“刻画感”,无论人声结像、声部的织体,各类乐器的形体更好的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历历在目。二是“节奏感”,和Genki的“流动感”不同,CD5I的声音给人的感觉——彷佛是后面的音符催促着前面的音符。相对Genki而言要直白些的声音,尽量还原唱片的信息。低频的密度和线条感让底盘显得扎实,中频温暖厚实,分析力够格瞬态反应出色,高频相对CD5X保守了些,极高频延伸能力相对不足,不过不影响音乐的细节和自然度。


  各类音乐形式比较和评论:

  大提琴和低音提琴:Naim CD5I>Linn Genki (CD5I下盘能力胜出,Genki的低频延伸能力分析力瞬态都有所不如,CD5I演绎下低音大提琴的个别频段动态非常大,甚至可以与低音大鼓相比较)

  交响:Naim CD5I>Linn Genki (分离度Naim CD5I更好,结像清晰不乏生动,Genki脚软而无法达到举重若轻的境界,各声部织体细节不够多,清晰度稍差)

  钢琴:Naim CD5I平Linn Genki (Genki胜在中高频的飘逸和完整的泛音,CD5I强在钢琴共鸣箱体的刻画上;Genki胜在现场气氛的返真度上,更加温润,高频泛音产生的极高频有着强烈的空气感,CD5I强在极快速滑奏时,每个音符仍然有跃动感,更饱满。我估计CD5X在钢琴方面会败给Ikemi)

  小提琴:Linn Genki>Naim CD5I(Genki的小提琴的质感和真实度让我流连忘返,那种粘滞感,擦弦感细节丰富,拨奏同时造成的琴箱共鸣格外真实,木头味强烈,莲对弦乐演奏那种甜美的演绎方式真是最毒不过,演奏者力度大小的微小变化和运弓时带来琴体的摆动,Genki也能有所表现)

  人声:Linn Genki>Naim CD5I (无论帕瓦罗蒂还是邓丽君,都让我感受到更丰富的演唱技巧,口型变化的细节和更多的演唱表情,全场最佳非播放邓丽君“小城故事”、“甜蜜蜜”莫属,CD5I声音总体偏严肃,声音活度略欠,感觉不太对)




自己对箱子选购和试听的几个体会

1。需要自己亲自去听,这点是决定性的。杂志上的,论坛上的经验当然重要,但这些终究也只是你亲自到商家试听前的“功课”罢了,说到底,箱子或耳机是你自己去听,自己喜欢才是真的喜欢。实际例子Krell 400+丹拿52SE,很多杂志上吹得天花乱坠,可谓“标配”,但实际听感呢,粗,真的粗,声音戆戆的!细想想:拿Krell这种对付狂吃功率型美国喇叭的粗犷类功放,去配精致,音色清丽,不以力量见长的丹麦箱,又怎么可能合拍?丹拿用水分充足的老贵丰去搭配,或许更合适一些。

2。什么样的箱子或者耳机系统可能素质不俗?我自己摸索出来一点小窍门:很多我们都带去自己听得最熟的碟,这个没错,但这更适合去AB器材,选箱子选耳机不妨拿一张你平时不太喜欢的碟去试试,如果平时听到第三轨就听不下去,新系统能让你比较自然的听完全部内容,那么这套系统至少不差甚至还挺对路子。

3。什么样的箱子或者耳机系统可以考虑?首先你要“坐得住”。一套系统听起来,它的分析力如何的强悍,动态如何的强劲,低频如何的震撼,但如果你在音响前的时间稍长就感觉不太舒服,不太自然,那么这套系统。。。呵呵,我觉得音响应该给人愉悦,让人放松,令人陶醉,使人注重音乐本身,这才是音响产品的核心价值。它是一种高度人性化的产品,如果背离了这一宗旨,那它不适合你考虑。

4。第一眼美女的箱子或者耳机系统,往往未必成为你的终生伴侣。很多第一耳朵让你惊艳的器材,可能恰好说明它在某一方面试图去突出什么,可能它听起来挺毒,但整体上未必平衡。第一次听一套器材,你更多是听到它的优点,只有时间长了你才能更多发现它的缺陷。所以选箱子耳机和选老婆真的有异曲同工之妙,一见钟情未必幸福,怎么办?我觉得只有花时间精力去多听,多思考,多辨别。耳机不好听,出掉就是了,方便得很;箱子选错,好比选错了老婆,免不了伤筋动骨,所以“蹭听”这门功课你最好不要选择逃课。

5。选择书架还是落地?这个问题很难一概而论,就普通价位的书架和落地而言,书架相对而言更容易驱动出透明的中、高频,人声弦乐更容易有好的效果。落地箱具备着宽松自然的低频,应付大编制器乐以及钢琴更显得从容些,但是对功放素质、综合控制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环境的处理和布置也更苛刻些,发挥不好的落地箱,比如驻波干扰等等,低频只会成为系统的最大问题。所以我建议20平米的面积,配一款适合自己口味的书架其实可以了,虽然很多书架低频下潜也就40Hz,但对于大部分音乐也足够了。量力而行,这点我也要时刻提醒自己,不停地提醒自己。





  最后谈谈莱曼+HD650/580的听感

  从三越出来,到东宇听会儿耳机。这是我第六次来到东宇,信号线早已经鸟枪换炮,从美洲虎升级到了科罗拉多。莱曼配650和580感觉都还可以,配600感觉不太合适。莱曼最大特点还是“耐听”。两端延伸一般,低频分析力和下潜还不太到位,或许就是这么一个追求耐听,自然的校音方式,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OP扩流电路,莱曼最终也只能就是这样一个声音了,不过耐听就好,耐听就好啊!你还别不服气,市面能做到戴上一个HD650,就能静静欣赏一个下午音乐的耳放,还真就不太多。石机中全面凌驾在莱曼之上的我看就RPX33。当然了,不是一个价位的东西了,和它去对比,莱曼似乎浑身都是缺点,声音密度,对大编制大场面的综合控制能力都明显处于劣势,声音的厚度和平衡度也不如,莱曼声场太平面化,缺乏层次感。还有一个感触很深的地方,那就是莱曼和RPX33相比,声音还是太“素”啦,没味道。不过现在假如我有13K大米,不会买RPX33,我会选RP7,音色!呵呵,还是音色问题!最近笔者有幸在白领家对比过一个下午的8PR和RP7,RP7确有独到之处,具体等有时间了我开个帖子再谈罢,年底事情太多。东宇的HD580换线了,不知道是什么线,可能因为原线老化了吧用它代替,这条线还可以,几乎没改变580的声音,HD580听蔡琴可真有一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1-8 13:2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