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HydSnail 于 2025-3-20 13:16 编辑
烧了两年,虽然还是个没钱的大学生,预算有限,但前前后后也砸了五千进去,说少不算少。仔细算下来,塞子和大耳总共也就买了两个,花了一千七。小尾巴都是买全新的,除了之前写测评帖运气好,被厂商奖励了一个心境R1(七百多块),其余的也花了两千多。剩下的一千多,几乎都投到了线材上,当然也都是全新的。
坛里前辈经常讨论,酱油和鸡哪个才重要?
我这段时间在思考我的历程的时候,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从最开始预算有限、知识储备不足,到现在手头相对充裕、知识储备更丰富,我依然执着于升级线材,而不是直接换个大几千的前端?论坛里的前辈们也跟我讲过,应该优先投入前端,而不是在线材上。当然,我不是没听进去,只不过是在优先换前端的前提下,也开始注重线材的投入。
两年下来,慢慢发现,前端越好,提升越大。但有些东西,似乎无论前端怎么堆,都无法完全补足,比如最根本的清澈度、低频和高频像果冻般柔软的弹性,以及整体的平滑度,更别说其他方面。就像上个月给LS200换的这根万华镜,在原有系统上,一上耳朵,就把我震撼了,简直就是我理想中的天籁之音的雏形。
所以,这让我得出了一个很清晰的概念:线材不行,其他的再好也没用,酱油才能把鸡的内在,给完美发挥出来。但想把线材发挥出效果,其他的必须也要好。不然的话等于吃酱油不吃鸡,只能吃出一堆酱油味了。
之后不加钱了,只想往旗舰起步的方向发展。未来出社会了,混得好了,有个几万甚至几十万的时候再折腾HiFi,在这之前停手了。如果混得不好,那就不烧了哈哈。当然,到那时候,主力投资肯定还是前端,但线材的投入,起码是和耳塞/大耳保持1:1的比例,甚至更高——就像我现在一样。
不知各位前辈怎么看我的观点和规划?如果有需要调整的地方,烦请指正,帮我更清楚地认清不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