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cayin音响 于 2024-12-17 15:17 编辑
Cayin U-170HA – 天籁之音 优点: - 超旗舰耳放中的性价比最高的一个
- 旗舰耳放里最不工业风,最有设计感的一个——甚至还有VU电平表!
- 音色温暖柔和的同时解析仍然出色
- 中频音色令人如痴如醉
- 多种模式和功能可以灵活切换
- 能推大耳、塞子…甚至无源音箱!
- 低频强劲有力
- 功率足够轻松应付任何耳机
- 推动级的电子管和整流管可自由更换
缺点: - 不能做前级
- 出厂自带的管子声场不算很大,但换管可以解决
- 偏暖的音色…这一点见仁见智
- 体积较大,得好好考虑一下摆位
- 功率管(KT170)不能折腾换管
- 对于灵敏度较高的大耳/入耳式耳机可能会有轻微底噪
近年来,旗舰耳放的水准已跃升至新的高度,不同厂商之间的耳放更新就像军备竞赛一样。和上一代人不同,在这个时代,我们的需求已不局限于单纯追求音质,外观新颖、洋溢着华丽感的耳放逐渐成为新的关注焦点。随着市场的逐渐饱和,各大品牌几乎都在打造外形精美、个性鲜明的旗舰产品。而Cayin推出的U-170HA,正是我所提到的那款完美的结合了美学与实用性的产品。 如果你经常在Head-fi上水Cayin U-170HA的帖子,那你肯定会对我有所耳闻——或者,至少对‘那个猛吹U-170HA的人’有些印象。在CanJam SoCal 2024上第一次听到它时,我就被迷得神魂颠倒了,那两天里我一遍又一遍,反复的前往Bloom Audio的展台去尝试它,就是为了确认自己所听到的一切都是真实的,而不是梦里的场景。 先说清楚一点——我一开始并不是奔着找个新的胆耳放去的CanJam SoCal,我并没有什么兴趣换掉我手头的Woo Audio WA23 Luna,其实我本来是想找一个能和他互补,或者至少是在同一个水平的晶体管耳放。那时,我恰巧在Facebook上看到Cayin发布了他们的新旗舰U-170HA,推文中的描述引起了我的兴趣,激发了我亲自去试听一番的冲动。于是,我顺着推文的地址顺路去试了试这个新耳放。 当时我在Facebook上了解到它不仅能推耳机,还能驱动音响,仅这一点就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它的外观设计相当吸引人,对我这个颜值控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加分项。 你可能会问——哥么你都快把喜欢这两字写脸上了,要是后面都是这种内容,你还写个啥评测,赶紧把它抱进被窝一起睡得了 ——好吧,其实我写这篇评测是因为我希望能让更多人注意到它! 虽然我确实很喜欢它,但后面要说的也不全是赞美之词。在深入探讨之前,先一起看看这个耳放的基本信息。 Cayin U-170HA是一个既能推耳机又能推无源音箱的,多功能的耳放。当然作为耳放,它最主要的用途是体现在推耳机上,前面板配备了一个6.35耳机孔、一个 4-pin XLR 耳机孔和一个 4.4mm 耳机孔,其中4.4口是专为IEM设计的。此外,它还在后面板提供了用于推音箱的喇叭口。不过,本次测评不会涉及用170HA推箱子的内容。也许后面我会试试,但至少得等到我买了箱子之后了。 Cayin U-170HA前面板上有两个调节拨杆,一个用于切换输出耳机孔:6.35/4.4mm/4-pin XLR。另一个则是阻抗切换拨杆,分别是:低(8-64欧姆)、中(65-250欧姆)和高(251-600欧姆),以适应不同阻抗的耳机需求。这个耳放在电子管放大方式上来说是单端的,XLR输入和输出主要是为了方便用户使用而设置的,并不是真正的平衡。 U-170HA的顶部面板配有一个橙色背光的VU表,与两侧电子管的光芒相得益彰,整体营造出一种极为惬意的氛围。顶部还配备了一些拨杆,分别用于切换RCA/XLR输入、音箱/耳机输出、三极管/超线性模式以及动态/柔和模式。前两个功能直观易懂,而后面两个则别具一格。我不会在这里过多展开,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Cayin的用户手册。值得一提的是,三极管/超线性(TR/UL)的模式切换拨杆在实际使用中会非常频繁,甚至可以说,成为了我日常使用的一个重要部分。 这个拨杆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如果你选了TR(三极管)模式,功率管KT170(帘栅极)将直接连接到阳极,而超线性模式则将KT170管连接到输出变压器,从而提供更高的电压。 (译者注:超线性模式下,在输出变压器的初级绕组中加入超线性抽头并跟KT170 帘栅极相连,提供更高电压,从而改变功率管的工作状态。) 声音上,用Cayin官网的介绍来说就是:三极管模式更加“温和、顺滑且优雅,结项立体而清晰,适合人声、弦乐和中频为主的音乐”,而超线性模式“恢宏、大气、动态强烈,声场更加开阔,适合管弦乐、原声大碟和动态范围跨度较大的音乐”。可以说,Cayin诚不我欺。我会根据所用的耳机、所听的音乐类型,甚至是我的心情,在这两种模式间切换,可以说这个拨杆并不是脑放开关,而是确确实实对声音有影响的。 至于“动态”和“柔和”模式,他们对声音的影响就没这么大了,或者应该说更像是‘润物细无声’。据Cayin的说法,Dynamic(动态)模式的特点是“具有强速度感、动态表现更加澎湃、整体表现更加激昂有力”;而柔和模式则“惬意、细腻且自然,更侧重于展现微小的细节,富有感染力”。老实说,很少会用到这个拨杆。尽管我确实能听出区别(主要表现在中频和细节表现力上),但并不是特别明显。 在输出功率方面,U-170HA简直是一头狂暴的猛兽,能不费吹灰之力地推好我手上的每一个耳机。我想这主要得益于KT170功率管。它的输出功率是这样的:XLR:每声道12-18W、6.35:每声道7-17W、4.4mm:每声道2-4W。4.4mm接口非常适合用来推入耳式耳机,或者是那些灵敏度比较高而且又恰好是4.4接口的头戴式耳机。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U-170HA的底噪并不是如同深空一样漆黑的。我用了一些灵敏度比较高的入耳式来测试底噪,比如 Forté Ears的麦克白,发现确实会有一些轻微的嘶嘶声和底噪。切换到三极管模式后,底噪有所降低,但如果你特别想要耳机有一个深黑的背景的话,那U-170HA可能难负重任。不过在使用Astell&Kern x Empire Ears联名的Novus时,底噪这个问题不怎么明显了。这个耳放在推Novus时,在提供了这么强大的推力的同时保持了极佳的控制力,让我印象深刻,甚至可以说,底噪这个问题就瑕不掩瑜了。 接下来是万众期待的声音评测 总体来说,U-170HA声底是温暖而中性的,同时细节十分丰富。它的声音呈现出一种厚实的质感,但并非那种粘稠迟钝的厚重感。相反,在超线性模式下,U-170HA细节丰富,声场宽广,中频饱满,低频扎实有力,而且能下潜到极低频领域。三极管模式的人声更有韵味,中频会更突出,空间感更好,更有乐感,可以说这个模式比较符合我对电子管耳放的刻板印象。 此外,你还可以通过更换不同的电子管进一步调整170HA的音色。KT170只有天梭在生产,所以就不用抱有期待了,不过GZ34和6SN7就有不少选择了!虽然功率管无法更换,但原厂的Tung-Sol KT170表现已经相当出色,便打消了换这个的念头。在听了几周的原厂搭配后(JJ GZ34和JJ 6SN7管),我开始逐步尝试更换管子,最终定下了Mullard GZ34和Apos Ray 6SN7 Reserve这套搭配。 我在U-170HA上测试过的耳机包括RAAL 1995 Immanis、ZMF Atrium Open和Meze Empyrean II。在家里还试过推Forté Ears Macbeth、Astell&Kern x Empire Ears Novus、FatFreq x HBB Deuce和64Audio A12t耳塞。在CanJam SoCal展会上,我用170HA推了Modhouse Tungsten DS、Caldera Closed、Atrium Closed、Susvara OG和Susvara Unveiled。当然,在CanJam上对这些耳机的试听只能算浅尝辄止,但可以肯定地说,170HA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轻松的推好以上提到的所有耳机,并且与他们中的每一个相性都很好。 高频表现 U-170HA在高频部分有一些滚降(译者注:滚降(Roll-off)也称频率响应下降,这里指高频随着频率的增加而渐渐衰减)。高频色调偏暖,但并不会显得昏暗朦胧。整体呈现出相当不错的透亮感和空气感,尤其是在超线性模式下,高频细节依然清晰且定位准确,结项边缘也显得非常锐利。这种偏暖的特性柔化了一些曲目中过于刺耳的部分,比如Bensley的《Hit the Lights》或Rone & Johannes Brecht的《Mirapolis》。尽管音色偏暖,这个耳放在解析力方面依旧出色,不会显得很糊。尤其是在推ZMF Atrium时,选择超线性模式+中阻抗就是选择了成功——U-170HA推出来的Atrium高频表现可以说是我目前听到最有活力的,最有空气感的,而且是最温和不刺激的,它的声场也是最广的。 切换到三极管模式后,高频变得更为圆润,动态有所衰减不过刺激感也进一步降低了,使得高频呈现出更为柔和的特质。虽然这种柔滑是以牺牲高频的准确表达为代价而实现的,但不得不说,音色确实圆滑了很多,并且空气感依然存在。横向声场和高频那种‘闪亮感’在三极管模式下会稍有削减。对于像Meze Empyrean II这样的耳机来说,这两个特性其实算正向提升。因为我感觉这个耳机的横向声场太宽了点,而且纵向声场说不上好。三极管模式下的改变能使其横向椭圆形的声场更趋向圆形。 对于RAAL Immanis来说,超线性模式是最适合它的模式,当然这也看情况。只不过在高频表现上,超线性模式犹如对Immanis施加了一种魔法。高频闪闪发光显得非常华丽,谐波和泛音十分丰富,而且微解析出色,两者相得益彰使得造就了Immanis的宽广的声场。尤其是在现场录音中,厅堂感被很好的呈现了出来,音符悦动于指尖、萦绕于身旁,这种临场感比以往更为真实。相比之下,录音棚的录制则显得泛音和谐波更少,声音略显“小家子气”,空间感明显小了一圈。总之,Immanis和U-170HA堪称天仙配,没有任何其他耳机和U-170HA搭配在一起时能呈现出此般真实的空间感。 我非常喜欢这个耳放的高频表现,实际上这也是它讨得众人喜爱的原因之一。它细节丰富却久听不累,而且高频具有恰到好处的厚度和迷人的质感。尽管有明显的音染,但它不像某些胆放一样会让整个高频糊化,相反依然具备令人惊叹的解析力。使用Ray 6SN7 Reserve管时,我感觉高频的能量感更强,并且细节有所提升。不过,总的来说,如果你追求中性、锐利、无染的声音,那么这个耳放可能不适合。 中频 灵动,悦动,生动,这是中频表达的关键。我认为U-170HA的中频非常迷人,不过仍略逊于一些其他顶级胆机,比如 Woo Audio WA23 Luna。我认为那台耳放的中频是市面上所有耳放里最好的一个。不过,U-170HA在三极管模式下,中频会展现出一种浓郁且令人陶醉的特质,让它的音色极为接近 WA23,我相信通过换管,找出比原厂更好的搭配,可以进一步缩小差距。在三极管模式下,声场的立体感也得到了显著提升。音色的变化让中频的结项更加清晰,更加引人注目。这不仅仅是将中频向前推动,让它显得更靠近耳边,实际上,它们在三极管模式下能更好的融入音乐里面。这种表达方式非常适合我先前提到的,录音棚录制的音乐。比如 Max Richter 的作品《On the Nature of Daylight》,大提琴听起来既浓郁又富有质感。还有我收藏的的无伴奏合唱曲目,比如 Home Free 翻唱的 Johnny Cash 的《Ring of Fire》。这个全男声组合的和声在三极管模式下听起来甜美动人。 音场 我之前提到过这一点,但现在想单独再谈一谈。正如我之前所说,根据你选择的模式,声场的大小会有所改变(超线性模式下音场更大,而三极管模式则显得小了些许,不过它的纵深更好)。总的来说,我发现这两种模式都有其适用场景,但实际上,U-170HA在出厂的电子管搭配下的音场就已经相当宽广了。在换上了 Apos Ray 6SN7 Reserve 管后,声场也得到了相当明显的扩展。所以,根据你更换的管子,音场的表现会更大(或更小,取决于你的选择)。不过,U-170HA在搭配ZMF Atrium这副耳机的时候,无疑呈现出了我所听过声场最宽广的耳机系统。 再譬如 Meze Empyrean II,我觉得三极管模式更适合它,它不会让声场显得傻大空,相反,能在有限的空间内恰如其分地充盈每一个音符,完美展现器乐的细腻与韵味。而在 Immanis 耳机上,我又发现自己更喜欢超线性模式。每一种模式都有它独特的魅力,这就是U-170HA独特的点。 总结 在这篇评测的开头,我提到过 Cayin U-170HA是一款大胆且具有话题性的产品。如果你曾读过我对 WA23 Luna 的评测,你就会知道为什么我使用了‘话题性‘一词——因为它引人注目、大胆、前卫且富有话题性。然而,与 WA23 Luna 不同,Cayin U-170HA 更为传统,更为复古,但其独特且极具冲击力的外观设计同样令人过目难忘。它不仅美观,音质也十分出色,而且触感也非常细腻。从遥控器、开关、供电线、机箱到木质面板、VU 表、音量电位器,甚至是保护电子管的网罩,所有细节都展现出一种高级感。 在音质表现上,Cayin U-170HA兼具强劲与细腻,每一段韵律都引人入胜且毫没有疲劳感。主观听感上,无论是大耳还是塞子,他们都能在U-170HA上实现相当不错的效果,呈现出比以往更为出色的质感。U-170HA并不是一个偏向于极致素质演绎的耳放,它音色偏暖,但全频段的解析力依然非常高,而且有丰盈的质感。可换管设计为用户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使得用户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调节声音。我期待未来有更多厂商加入生产KT170管的行列,这样我可以尝试不同品牌KT170管的音质表现。当然,听感上的喜好因人而异,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款耳放凭借其灵活性和可调性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Cayin U-170HA 已陪伴我超过一个月,但每次聆听依能带来像刚开始把它带回那份感动(特别感谢 Andrew DiMarcangelo 和整个 Bloom Audio 团队,让我在Canjam现场就能拿下它并把它带回家)。我想再次强调,我最初的目的不是,包括到现在也并不寻求用它来替代 WA23 Luna,但Cayin事实上做到了,因为我现在已经离不开它了。对于不同的人,或许会有不同的选择,有些人可能会偏爱 WA23,另一些人则可能会继续选择 Feliks Envy。但对我而言,我相信读完这篇评测的你,已经清楚我的立场。无论如何,这款耳放绝对足以引发讨论,成为一个现象级的产品,也值得那些正在考虑购买一个旗舰电子管耳放的人认真考虑。就在我写这篇总结时,我仍沉浸在买到了它的喜悦之中,当然,也沉浸在它带来的美妙旋律之中。今天,它已经陪伴了我9个小时(这也是居家办公的好处)。毫不夸张地说,我期待着明天、后天继续保持这样的状态。 原作者:Aetherhole 翻译:Cayin Gold Fox 注:为方便读者阅读体验,本文在翻译过程中对原文作者的叙述语序进行了适度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