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2717|回复: 47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歌剧、弥撒及人声版本鉴赏——长桥卧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3-31 17:5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歌剧是莫扎特音乐创作的主流之一,但他的器乐作品太杰出了,以至于往往遮掩了歌剧的光辉,而在他所有的音乐体裁中,歌剧则最为直接地反映出他个性特点与性格冲动,换句话说:他的人生价值观、他的思想与精神、他的喜怒哀乐,更多的是浓缩在歌剧中的,创作艺术上,还没有人在用音乐语汇刻画人物性格上超越了莫扎特,他所塑造的众多活灵活现的人物形像,更多的是靠“音乐”的,而非“语言”的,因而,在歌剧的发展史上,是莫扎特首先并开创性的把宣叙调提升到与咏叹调同等的地位,且无后人能比跻,莫扎特的宣叙调同样横溢着音乐的旋律美,可以这样说,他是把意大利的咏叹调与法兰西的宣叙调结合最为完美的歌剧作曲家,他的《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女人心》与《魔笛》《后宫诱逃》分别将意大利的喜歌剧与德国正歌剧都推向了创作的颠峰。

《魔笛》是一部羽化登仙之作,创作于莫扎特生命的最后一年,剧情很简单,描述埃及塔米诺王子与夜后女儿帕米娜的爱情故事,王子受夜后的请求,与夜后的捕鸟人帕帕基诺带着一只魔笛,到埃及祭司萨拉斯特罗神殿营救夜后的女儿帕米娜,两人历经种种考验最后终成眷属,剧情表现了以萨拉斯特罗为象征的光明力量最终战胜暗夜夜后所代表的黑暗势力,并给与帕帕基诺的贪欲自私以富于喜剧色彩的讽刺,以现在的眼光看,剧情简单而略带稚气,但在精神上却体现出“平等、自由”的共济观点,作品音乐明朗、色彩丰富,充满欢乐与明快的情绪,而这一年的莫扎特实际生活之艰辛则令人难以想象。

以我看,初涉歌剧者不必过于在意剧情,关键在于熟悉歌剧特殊的艺术表现方式,欣赏作品的音乐性、了解音乐与人声两条线的和声特点,也在于欣赏它的唱段,唱段是歌剧的灵魂,好的歌剧都有脍炙人口的唱段,众多出色的歌唱家只所以能名扬天下,就在于她们在塑造人物形象的同时,让我们欣赏着那些醉人心脾的优秀唱段,而《魔笛》正是以大量的重唱与咏叹调闻名, 如果说有哪个歌剧听到半截听不下去,或中途要歇一歇,《魔笛》不会,它确是有一股魔力吸引你一路饶有兴趣听下去,我个人对它的喜爱不在《费加罗》之下。      

版本上,伯姆1964年版很出色,我首推它的主要原因在于它很贴近莫扎特音乐的风格,另一原因这版是全剧,它包括了念白,在表演上能领略的更多,也算得上大腕云集(最后一场才露脸的两武士竟然用上了詹姆斯·金和马尔蒂·塔尔维拉,真有点奢侈),而在人物的性格塑造上可说出色,整个风格比克伦佩勒要朴实,乐队没得说,氛围与烘托都好,音乐上不像克伦佩勒那样“硬”,柔软质朴,尺度把握甚佳,几位歌唱家均是当演之年,亮点之一在于文德利希扮演的塔米纳,这个短命的文德里希(1930-1966),不愧为最佳的莫扎特男高音,黄金般的一条好嗓子、极佳的唱功、对发音吐字出色的控制、包括念白都给人美的享受,他头一段咏叹调“多美的画像”(第6段)一开声就抓住你,真好,显得菲舍尔·迪斯考的帕帕基诺倒有几分失色,迪斯考的“我是快乐捕鸟人”(第4段)也不错,但与文德利希一比,有些黯淡,可以说,这版《魔笛》最具光彩的就是文德利希。

作品选角的关键在夜后与帕帕基诺,夜后的场次不多,但这两段咏叹调对刻画人物性格与烘托剧情很重要,角的份量不够,会把整部作品的份量拉下来,两段唱的难度在于兼有花腔女高与戏剧女高的特点,唱段中,咏叹调又与宣叙调因素连在一起,对嗓音、唱功的要求很高,花腔要求的是演唱者在高音区域的持性中表现出精湛的用嗓技巧,而戏剧女高则看你对喷口力度的把握与行腔的戏剧性表达,夜后难就难在这里,听了几版夜后能兼而优者少之又少。

夜后的扮演者是美国女高音、大都会名家罗伯塔·彼得丝,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到还可以,最有名的两首吃功力的唱段虽算不错,但还是显得功力不够,特别是高音区域瑕疵明显,她的问题在于实力上差,唱功上与这样重要的大角色放到一起,自身条件不够用,表演能把这个角稳稳当当“拿下来”,但显然缺乏亮点,说实话,唱夜后还得说露琪亚·波普,能听出点光彩来。另一关键主角是帕帕基诺,他在全曲中份量很重,不仅有很多唱段,同时是整部作品一条“串联”的主线,在人性的善恶与个性性格上与塔米诺形成鲜明对照,这是一极富喜剧色彩的人物,菲舍尔·迪斯考的表演棒极了!真是难得的歌剧表演艺术家,唱功不用讲,人物的刻画就入木三分,为全剧大为增色,把几个版的帕帕基诺都比了下去,克拉斯扮演的萨拉斯特罗气质堂堂,对白与唱段都显出大祭司的威严与正气,伊夫琳·丽尔的帕米娜中规中矩,表演到没啥明显不足,但我感觉她嗓音的纯度不够,偏厚,声线与帕米娜的纯情似乎有距离。

这版《魔笛》总的看,男角都强于女角,女角“集体般”的偏弱,与菲舍尔·迪斯考、文德利希等男角比较,明显缺少亮色。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9yFphIfofJgLARwWGSOoWQ?pwd=kw7s


1_副本.jpg (57.38 KB, 下载次数: 622)

1_副本.jpg
2
 楼主| 发表于 2024-3-31 17:5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克伦佩勒1964年版清晰中见厚重,克老以有力的演绎使之更有德国正剧的味道(但同时也少了一些轻灵),无论是乐团还是人声都显出几分逼人的清晰,如开声的序曲,郑重、带着德国式的不苟言笑,伯姆可没有这么严肃。剧中角色扮演者多是当时如日中天的大牌,饰演夜后的波普资历尽管尚浅却已经初露星光,她1963年在捷克首次登台演的就是夜后,一举成名,几个月后饰演《费加罗婚礼》里的巴巴丽娜被维也纳歌剧院相中聘用,从此开始了令人瞩目的歌唱生涯,由她再演夜后乃正当其时,她的天份很足,实力明显优于伯姆版的彼得丝,演唱在气度与技巧上都有大家之相,并非无可挑剔,但能给人以惊喜,特别是第二段,绝对能列入名唱。

挑选雅诺维兹唱帕米娜算是选对了人,她的气质、声线都好于伊夫琳·丽尔,表演柔弱中又带有几分刚毅,与帕米娜的性格特征不谋而合,纯净的嗓音无一丝尘埃,演唱显示出高超的用嗓发声技巧,所有的唱段都是高水准,这个时期的雅诺维兹,仍然保持着抒情女高音的特点,这种抒情的纯美演唱起帕米娜特别合适。~~~,施瓦兹科普夫与露德微的加盟,使三侍女的份量在全剧中陡增,强大的实力既使在与盖达与贝利“对阵”时,天平不仅没有偏向,反而觉得比其更有风采,听听第6首“哼!哼!哼!哼!“,施瓦茨科普夫、露德微、盖达与贝里各展歌喉,而彼此的衔接又老到自然,当仁不让,又没有“抢戏”之嫌,Warga hoffgen稳稳烘托着低音区,若隐若现,滴水不露,真是精采,

尼古莱·盖达名声显赫,他在歌剧与艺术歌曲上都有骄人的成就,特别是歌剧,由于自身优异条件,戏路甚宽,这版塔米诺显得驾轻就熟,声线与技巧都大方得体,过人的语言优势与游刃有余的演唱使得发挥越来越好,从演绎上看,我并不认为这版塔米诺好于文德利希,他的表演带有些许“老成”的气色,又似乎过于“稔熟”,效果上不如文德利希纯情。贝利的帕帕基诺当属一流水准,但菲舍尔-迪斯考给我印象更为深刻。这版《魔笛》的遗憾在于没有录进“念白”,有的专家认为这反而让全剧显得更加灵秀凝炼,我不这样认为,我总感觉没有念白的全剧在艺术感受上有欠缺,听过伯姆版,或许会觉得没有给这些大腕留下念白该有多么遗憾。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6YXEKRpc4swSrm2R_T0cMw?pwd=qc3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24-3-31 18:3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
哇,又开新课了……,前排听课。感谢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24-3-31 19: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4-3-31 21:3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感谢分享,下来听听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4-3-31 22: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
谢谢楼主分享这么好的资源,周末愉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4-3-31 22: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南开区
其实,歌剧才代表着莫扎特的最高成就不是嘛
费加罗的婚礼中音乐与戏剧的完美融合
往前看,往后看都没有哪部歌剧能超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4-3-31 22:2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小哥们快来听课

莫扎特另一部费加罗,伯姆指挥还另有录制的视频,出过DVD。记的是普雷、费雷尼、迪斯考、卡娜娃等演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4-3-31 22:3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
循循善诱,真是大师~~跟着您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4-3-31 23:5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谢谢老师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4-4-1 09:2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谢谢老师分享体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4-4-1 14:0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本帖最后由 bomberb2 于 2024-4-1 14:07 编辑
MusicAV 发表于 2024-3-31 22:29
小哥们快来听课

莫扎特另一部费加罗,伯姆指挥还另有录制的视频,出过DVD。记的是普雷、费雷尼、迪斯考 ...

从DVD时代,就有 好几个经典的歌剧视频,很适合入门,

伯姆的:费加罗的婚礼,魔笛,

卡拉扬:TOSCA,LE BOHEME, MADAM BUTTERFLY 等

阿巴多:塞维利亚理发师,

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24-4-1 16:1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弗利柴与 RIAS-Symphonie-Orchestera1954版最让我满意,乐队与人声都是高水准,相互的默契程度很高,给人以浑然天成之感,整剧听下来,无论是乐队还是人声,感觉不到有“抢”或一丝免强挣扎之态,却生动自如,音乐与剧情发展如流水涓涓、微风习习,此其一。

其二,这一连串响亮的名字,又都在演艺生涯巅峰期,特别是恩斯特·贺夫里加(塔米诺)和玛丽亚·斯塔德(帕米娜),这俩位歌唱家的参演提升了整剧艺术成色,贺夫里加参与演出的歌剧与宗教弥撒并不多,他的擅长在德国艺术歌曲,但这版塔米诺特别令人满意,在歌剧人物上,很难说谁能达到完美境界,只能说“这一个”塔米诺的艺术含量很高,再挑剔的眼光也会赞赏他的唱与念——没有夸张、没有浮华,却是驾轻就熟、游刃有余,那么自然而又纯情俊朗,听听“多美的画像”,表现出美妙的歌喉和出众的歌唱技巧,这才是纯正抒情男高的天生歌喉,毫不需要在用嗓共鸣上再刻意的增益或衰减,人声这方面,最忌讳的就是“免强”,嗓音运用若到了极限,很容易顾此而失彼。

贺夫里加、文德里希、盖达等,都属于抒情男高音,他们在嗓音质地、演唱特点、共鸣发声、甚至发声的音量上与戏剧男高音都有明显区别,同样,欣赏也宜从两者不同的风格注意臻别,才能听出味道,而不宜囫囵吞枣,统而概之。

此外就是令人期待的玛丽亚·斯塔德,她总是那么纯、那么正,那么女性化,无暇的声线与高超的演唱技巧让人陶醉,第七曲二重唱“爱情中的男人有一颗温柔心”略有一丝随意,控制不那么精美,但随后的发挥越来越好,很好地把握着帕米娜身上刚柔相济的性格特征,几段独唱与重唱无一不佳,第17曲(CD2第9曲)“啊、我知道了”有融化心灵的魅力。

丽塔· 施特莱希不愧是夜后最佳饰演者之一,你能听出她强大的实力与自信,胸有成竹,唱起来从容不迫,第一段“我的命运充满痛苦”和第二段“心中怒火”甚佳,比她1953年在罗马现场强太多了,她能够在艰难的段落中自如表达,而抒情性与花腔段落的过度了无痕迹。菲舍· 迪斯考别说了,帕帕基诺最佳的演唱者,《魔笛》迷们对他无不赞赏有加,不仅唱念好,关键是对人物性格准确的把握,他的念白精致、诙谐,充满德语的韵味。另一给我较深印象的是祭司辨者的扮演者:芬兰男低音歌唱家基姆· 博尔格,表演浑厚深沉,第9音轨中与塔米诺的二重唱显出强大的实力,在强大的贺夫里加面前也不逊色,此外,玛丽安妮· 谢赫的三侍女、拜罗伊特音乐节首席男低音约瑟夫· 格雷恩德尔的萨拉斯特罗的表演亦可圈可点,而里萨· 奥托演活了那个俏丽的帕帕基娜(包括老妇人),她几乎是帕帕基娜的不二人选,我尤欣赏剧中的重唱部分,精彩!听听第6音轨谢赫等三侍女与贺夫里加、菲舍· 迪斯考的五重唱,轻松自如、很有戏剧的味道,再听听第28轨帕帕基诺与帕帕基娜的对唱,给人以深刻印象,这是一版非常艺术而戏剧性拿捏又很精确松弛的《魔笛》,它的念白与演唱都充溢着歌剧的魅力。

份量不足在于萨拉斯特罗和莫诺斯塔托两角色,格雷恩德尔并未表现出我所预期的精彩。

剧中主要人物表:
萨拉斯特罗——约瑟夫· 格雷恩德尔(德国男低音)
夜后——丽塔· 施特莱希(德国花腔女高音)
帕米娜——玛丽亚· 斯塔德(瑞士女高音)
塔米诺——恩斯特· 贺夫里加(瑞士抒情男高音)
帕帕基诺——菲舍尔-迪斯考(德国男中音)
帕帕基娜——里萨· 奥托(德国女高音)
三侍女之一——玛丽安妮· 谢赫(德国女高音)
祭司辨者——基姆· 博尔格(芬兰男低音)

CD 1:
1. 序曲
2. Act 1- No 1- 塔米诺被蟒蛇追赶高喊“救命啊!”昏倒,三侍女出现杀死蟒蛇,惊叹塔米诺王子漂亮,三重唱后离开告之夜后。
3. No 2- 帕帕基诺咏叹调“我是快乐捕鸟人”,帕帕基诺与塔米诺对话,谎称是他杀死蟒蛇,三侍女上场,指责其说谎,并用锁锁住他的嘴,拿出帕米娜画像给塔米诺看,告之现被萨拉斯特罗关押。
4. No 3- 塔米诺咏叹调“多美的画像”,三侍女与其对话,塔米诺表示欲救帕米娜。
5. No 4- 夜后上场唱咏叹调“我的命运充满痛苦”,
6. No 5- 帕帕基诺以“hm、hm“声要塔米诺打开嘴上的锁,三侍女上场唱三重唱,交给塔米诺魔笛,并高诉帕帕基诺夜后令他与塔米诺一起营救帕米娜。
7. No 6- 莫诺斯塔托与帕米娜,帕帕基诺上场,三重唱,帕帕基诺告诉帕米娜,王子塔米诺欲救她。
8. No 7- 帕帕基诺与塔米娜二重唱“爱情中男人,有一颗温柔心”。
9. N0 8- 第一幕终曲a:三童子引塔米诺上场接受考验,告诉他要镇定忍耐,三重唱,辨者上场,俩人对唱,辨者告诉塔米诺真相。
10. 第一幕终曲b:长笛咏叹调。
11. 第一幕终曲c:帕米娜被长笛吸引,与帕帕基诺上场,二重唱赞美银铃,萨拉斯特罗上场。
12. 第一幕终曲d:合唱“万岁!萨拉斯特罗”,帕米娜与萨拉斯特罗对唱,塔米诺上场,与帕米娜前往接受考验的圣殿。
CD 2:
1. Act 2- No 9- 祭司进行曲,萨拉斯特罗与众祭司质询,塔米诺上场,
2. No 10- 萨拉斯特罗咏叹调“伊里斯与俄赛里斯神”,众祭斯随唱。神殿小院,雷声,塔米诺、帕帕基诺接受修行质询。
3. No 11- 辨者与祭司二重唱“小心女人的诱惑”。
4. No 12- 三侍女与塔米诺、帕帕基诺五重唱“为什么到这可怕的地方”
5. No 13- 莫诺斯塔托的咏叹调“恋爱时、任何人都情不自禁”,夜后上场。
6. No 14- 夜后的咏叹调“心中燃烧怒火”,萨拉斯特罗上场
7. No 15- 萨拉斯特罗咏叹调“在神圣大殿”,塔米诺与帕帕基诺被带进大殿,老妇人上场。
8. No 16- 三童子上场三重唱,塔米诺与帕米娜见面
9. No 17- 帕米娜咏叹调“啊!我知道了”
10. No 18- 祭司合唱“感谢伊里斯与俄赛里斯神”!萨拉斯特罗赞扬塔米诺的坚定。
11. No 19- 塔米诺、帕米娜与萨拉斯特罗三重唱“不能再相见吗?”帕帕基诺与辨者对话
12. No 20- 帕帕基诺咏叹调“如果有个爱人多好!”老妇人上场与帕帕基诺对话。
13. No 21- 终曲a:三童子上场重唱,帕米娜上场四重唱“爱的颂歌”
14. 终曲b:二武士带塔米诺接受最后考验,帕米娜上场
15. 终曲c:帕米娜与塔米诺二重唱,互诉衷肠,帕米娜展示魔笛,两人决心凭借爱与魔笛的力量赴汤蹈火。
16. 终曲d:帕帕基诺寻找帕帕基娜唱“帕帕基娜你在哪?”三童子上场提醒他使用银铃,帕帕基娜出现,俩人唱爱的二重唱。
17. 终曲e:夜后、三侍女和莫诺斯塔托上场,对唱,雷声将他们赶入黑夜中。
18. 萨拉斯特罗宣布黑夜过去,合唱,终场。

https://pan.baidu.com/s/167Svi1YMaxXarKM9hgdAwA?pwd=q4o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24-4-1 16:1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弗利柴与 RIAS-Symphonie-Orchestera1954版最让我满意,乐队与人声都是高水准,相互的默契程度很高,给人以浑然天成之感,整剧听下来,无论是乐队还是人声,感觉不到有“抢”或一丝免强挣扎之态,却生动自如,音乐与剧情发展如流水涓涓、微风习习,此其一。

其二,这一连串响亮的名字,又都在演艺生涯巅峰期,特别是恩斯特·贺夫里加(塔米诺)和玛丽亚·斯塔德(帕米娜),这俩位歌唱家的参演提升了整剧艺术成色,贺夫里加参与演出的歌剧与宗教弥撒并不多,他的擅长在德国艺术歌曲,但这版塔米诺特别令人满意,在歌剧人物上,很难说谁能达到完美境界,只能说“这一个”塔米诺的艺术含量很高,再挑剔的眼光也会赞赏他的唱与念——没有夸张、没有浮华,却是驾轻就熟、游刃有余,那么自然而又纯情俊朗,听听“多美的画像”,表现出美妙的歌喉和出众的歌唱技巧,这才是纯正抒情男高的天生歌喉,毫不需要在用嗓共鸣上再刻意的增益或衰减,人声这方面,最忌讳的就是“免强”,嗓音运用若到了极限,很容易顾此而失彼。

贺夫里加、文德里希、盖达等,都属于抒情男高音,他们在嗓音质地、演唱特点、共鸣发声、甚至发声的音量上与戏剧男高音都有明显区别,同样,欣赏也宜从两者不同的风格注意臻别,才能听出味道,而不宜囫囵吞枣,统而概之。

此外就是令人期待的玛丽亚·斯塔德,她总是那么纯、那么正,那么女性化,无暇的声线与高超的演唱技巧让人陶醉,第七曲二重唱“爱情中的男人有一颗温柔心”略有一丝随意,控制不那么精美,但随后的发挥越来越好,很好地把握着帕米娜身上刚柔相济的性格特征,几段独唱与重唱无一不佳,第17曲(CD2第9曲)“啊、我知道了”有融化心灵的魅力。

丽塔· 施特莱希不愧是夜后最佳饰演者之一,你能听出她强大的实力与自信,胸有成竹,唱起来从容不迫,第一段“我的命运充满痛苦”和第二段“心中怒火”甚佳,比她1953年在罗马现场强太多了,她能够在艰难的段落中自如表达,而抒情性与花腔段落的过度了无痕迹。菲舍· 迪斯考别说了,帕帕基诺最佳的演唱者,《魔笛》迷们对他无不赞赏有加,不仅唱念好,关键是对人物性格准确的把握,他的念白精致、诙谐,充满德语的韵味。另一给我较深印象的是祭司辨者的扮演者:芬兰男低音歌唱家基姆· 博尔格,表演浑厚深沉,第9音轨中与塔米诺的二重唱显出强大的实力,在强大的贺夫里加面前也不逊色,此外,玛丽安妮· 谢赫的三侍女、拜罗伊特音乐节首席男低音约瑟夫· 格雷恩德尔的萨拉斯特罗的表演亦可圈可点,而里萨· 奥托演活了那个俏丽的帕帕基娜(包括老妇人),她几乎是帕帕基娜的不二人选,我尤欣赏剧中的重唱部分,精彩!听听第6音轨谢赫等三侍女与贺夫里加、菲舍· 迪斯考的五重唱,轻松自如、很有戏剧的味道,再听听第28轨帕帕基诺与帕帕基娜的对唱,给人以深刻印象,这是一版非常艺术而戏剧性拿捏又很精确松弛的《魔笛》,它的念白与演唱都充溢着歌剧的魅力。

份量不足在于萨拉斯特罗和莫诺斯塔托两角色,格雷恩德尔并未表现出我所预期的精彩。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7P_2VZmk7-T0sawhUlJ1Xw?pwd=4kz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4-4-1 16:4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精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4-4-1 17:2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闸北区
谢谢楼主精湛的评价,下来要好好听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4-4-1 20:1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吉林长春
gdyy223 发表于 2024-4-1 16:14
弗利柴与 RIAS-Symphonie-Orchestera1954版最让我满意,乐队与人声都是高水准,相互的默契程度很高, ...

行云流水啊,尤其是乐团的表现。和克伦佩勒版都是值得收藏的极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4-4-1 21: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苏州
讲的真好,支持lz, 苏特纳版也是十分之美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4-4-1 21:1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
gdyy223 发表于 2024-4-1 16:14
弗利柴与 RIAS-Symphonie-Orchestera1954版最让我满意,乐队与人声都是高水准,相互的默契程度很高, ...

哇,没有听过,

赶紧存起来,

谢谢,

请继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4-4-1 21:2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
我记得DVD  还有一版, James Levine 与大都会版的魔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1-20 20:2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