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108|回复: 1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谨以此文献给MQA对数字音乐的贡献《MQA的时域精确性对数字音乐的贡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11-29 17:5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最好的数字就是7 于 2020-11-29 18:07 编辑

前面在多次回答论坛朋友问题的时候,提到目前我正在翻译一篇关于MQA的文章,阐述MQA不仅仅是无损压缩高清音乐这么简单,而是解决了数字音乐里最后一个困扰人们多年的问题:为什么数字音乐相对模拟音乐总是觉得数码味重,不真实;为什么高清格式依然无法完全解决。其实MQA最终解决了数字音乐的时间域问题,传统数字音乐的脉冲响应时间在500us左右,相当于声波需要大于在空气中传递500米,而MQA的目标是做到10us以内(目前50us)相当于声波只在空气穿越10m的距离。这样的性能将超过目前的模拟技术。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是如何实现的。



2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9 18:0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最好的数字就是7 于 2020-11-29 18:57 编辑

即便高清码率PCM音乐依然会损失重要的时间信息。全新的MQA格式,承诺显著提高音乐时域精确性,同时不会导致文件的暴涨。
任何音乐的录音和回放系统的目的都是捕捉艺术家的表演,然后精确的重播给听众。当然,说的容易完成却非易事,这样看是简单的需求在实践中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耗费音像界足足花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去追逐。来自英国的初创公司MQA推出极具突破意义的系统,他们号称该格式的系统音质将超越所有高清音乐格式,同时不需要太高的码率(最低使用Redbook 44.1kHz),而且还能向下兼容(可以使用普通PCM播放器,只是不能展开高清部分)。
发烧友们非常好奇这项技术所声称惊人的时域精确性能。同时,MQA也是目前现代数字音乐界里面极有可能成为重要标准的候选人,所有我觉得很有必要以此文让大家深入了解MQA的精髓,它和普通高清音乐的区别是什么,对于发烧界到底意味着什么。
在全面讨论这套神奇的MQA系统之前,我想花一点篇幅来聊一下,整个音像界在过去的技术发展中是如何解决不同的问题,从而带领我们来到今天这个世界,同时今天的世界又面临怎样的问题,亟待我们解决和突破。90年代工程师视乎已经用尽模拟电子的所有接近方案,将噪音、失真、抖动等都降低到人耳无法识别的水平。现代数字技术不但比模拟技术更加便宜,而且就上面谈到的性能来说,数字技术要好上很多。然而,伴随Nyquist过滤技术导致数字技术遗传了一直现在其发展的时域失真问题。

总体来说,音质是由3个因素所决定的:动态范围、频响带宽和时域的精准度。模拟技术发展了很长时间,直到在动态范围这个问题上遇到瓶颈。尽管目前商业录音的动态范围也很少达到120分贝的。在数字技术领域,动态范围由字长所决定,16位字长配合适合的噪音整形过滤器,可以非常轻松的达到人耳所能感知的动态范围极限。在专业录音中,由于需要更多的后期制作和剪切,所以一般会用到24位字长从而获得更高的解析度。所以,由于数字技术的出现,动态范围障碍已经被解决,我们可以不用再考虑。

不同的模拟系统的频响带宽是不同的。例如,理论上黑胶更容易丧失低频,而FM更容易丧失高频部分。不过大多数的模拟系统在高频和低频的衰减上还是相对柔和的,但是通常会伴随组延迟和相位偏移的问题。而相对数字技术来说,频响带宽更多与“砖墙”的反锯齿处理以及重构过滤器相关,采样频率直接关系到上述指标。通常,44.1kHz或者48kHz的采样在上述指标上相对来说是有所欠缺的。但是如果采样率上升到双倍88.2/96kHz,甚至4倍174.4/192kHz的时候几乎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了,当让过滤器可能会导致一定的副作用,所以过滤器的算法将极其重要。总之,频响带宽在现代数字技术上也近乎没有瓶颈了。

通常,在考虑一台系统性能时,可能很多主要关注频率范畴。比如,做EQ的时候,也是考虑如何处理某个频率的缺陷,频响曲线往往会作为我们判断系统听感的重要指标。但其实,我们只考虑问题的一半,还有一半是非常重要的时域性能。特别是数字技术,时域问题会与音质有更强的相关性,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通常会觉得数字音乐不自然原因。

以前定义音质好坏的时候,更多会考虑相位偏离和组延迟的问题,时域精准性很长时间被人们所忽略,这几年随着数字音乐发展以后逐步被发现和认识。然而,科学家Von Békésy在1929年,研究人耳在识别音源方向的明锐都的时候,就指出人耳可以分辨10us甚至更短时间的差异。1976 Nordmark研究进一步指出人类的inter-aural分辨率大概2us。最近,国际研究组织证实人类的听觉系统能够分辨时间的变化信息大于在8us之间。

综上,如果我们简单计算一下,8us代表人类的听力范围应该可以达到125kHz(目前还没有看到任何研究证实人耳可以辨别这么高的频率)。其实大脑和耳朵去判断声音信号的时域是完全不一样的,就像眼睛一样,杆状细胞用于辨别亮度,锥形细胞用于分辨颜色。所以,现有的人类所建立听觉学术系统依然普遍接受,人类的听觉极限是20kHz,同时,一个新兴的分支继续去探寻人类的听觉是怎样通过惊人的精确性去分辨信号的变化。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最近我们看到更多的设备支持高清音乐,因为更高的采样率在某种程度上提高时域精确性。

通常,人们分析、测量音像设备的时候主要关注频率相关性能。所以人们普遍在数字设备使用使用线性“砖墙”过滤器,因为他们可以非常容易的完成接近完美的频率性能。但是,近期研究提倡过滤器应该在时间域的行为上着重考虑,特别是前文提到人类精密的耳朵明显有超强的时域辨别能力。
图1:一个典型的48kHz数字系统linear-phase砖墙过滤器脉冲响应图。可以看到在中心的前后都有延展波纹。
当使用脉冲响应去分析linear-phase砖墙(大家可以想一下HQPLAYER里面lp结尾的过滤器)过滤器的时间特性的时候,我们发现中心响应区域的前后会有波纹拖尾。(如图1)这种通常部署于44.1kHz或48kHz系统中的过滤器,会导致脉冲的中心区域前后几百毫秒范围的波纹。这些波纹信号的能力散布于整个频率范围(通常叫做时间雾化效应),同时被认为由于人类耳朵的灵敏性,所以这些波纹会对音质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先于中心点的波纹,导致声音能力先于实际声波,这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因此,这是数字音乐里不自然、不期而遇的失真的来源。
当然,波纹拖尾的被认为是不好的东西,这件事情本身并不新鲜,有些解码器公司如dCs和 Wadia以及提供替代过滤器很多年了。那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呢?这里有几种方法可以减少波纹拖尾的持续时间,第一个并且是最简单的就是高采样率,这也可能是为什么高采样率的音乐格式被人们认为更加的自然。但是,采样率高于96kHz以后这个方法就收效甚微了,同时音乐文件会线性增长。
图2:48kHz数字系统中标准minimum-phase砖墙过滤器的脉冲响应图。注意,前导波纹拖尾已经没有了,但是后置拖尾更强,持续时间更长。

另一个方法,近几年颇为流行,就是使用minimum-phase过滤器(大家可以想一下HQPLAYER里面mp结尾的过滤器)。这相机机身可以完全消除前导波纹,同时保留了砖墙过滤器在频率响应的优势。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在消除前导波纹的时候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导致后置波纹更强,持续时间更长(见图2、3)。所以,mp过滤器虽然消除了前导波纹拖尾,看上去更接近自然的脉冲响应,但是“时间雾化效应”依然存在。
图3:上图同时显示了linear-phase(红色)和minimum-phase(绿色),不过此次使用的基于对数振幅比例的能量分布。
事实上,脉冲响应的延时与过滤器的斜坡的斜率相关,所以更好的办法估计是使用更为温柔的过滤器,比如像third-order (18dB/octave) Butterworth (minimum-phase)过滤器,为例,通常用于模拟系统中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如果直接将这样的过滤器用于传统的数字系统中,必须使用很高的采样率防止锯齿问题。Sony用于SACD的DSD就是这样一个实践者,通过极高的1bit的PCM格式来防止锯齿效应,但是DSD的问题是非常难以后期处理,体积大,同时需要很重的噪音重整技术去达到在音通域实用的信噪比。所以依然不是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
在众多方案中,有一个通常用于射电天文学的非常精明的技术,可以获得温柔过滤器的有点,同时又不需要极高的采样率。射电望远镜的边缘会导致生成的天文突破产生一些不连续的衍射和涟漪的现象,使得这部分画面模糊。这样的不连续的影响,被称为吉布斯现象,在应用数学界非常有名同时影响很多应用科学。在射电天文学里,工程师使用这项技术特意将天线边缘的画面进行了裁剪,以减少吉布斯现象的影响。这一处理过程通常称为“变迹法”(apodization)。

最早Peter Craven在2004年发表了文章研究如何将apodization应用于数字音乐系统,后来它和Michael Gerzon开发了声场麦克风和环境立体学声一举成名。英国HIFI厂商Meridian Audio是首个将apodizing过滤器现实世界实际用于旗下部分产品的DSP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9 18:0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图4:图中的红色即通过apodizing过滤器以后的频响曲线,设计用于平滑带通,最大消除砖墙过滤器带来的变换带区域。绿线是传统的砖墙过滤器的频响曲线。
简单来说,apodizing过滤器将现有的带通上对斜坡进行更加温柔的平滑裁剪。(如图4),使得将Nyquist极限前的所有信号进行很好的消除。这个方法显然仅能工作在高于可听带宽的频率之上(例如96kHz以上)
几乎所有的数字系统都包含了一系列的级联过滤器,例如,反锯齿、带通限制(特别是升频以后),以及重构过滤器。所以系统的频响曲线是整个他们每个过滤器结果的整合。然而在时间域上,每个过滤器的脉冲响应都会交织在一起形成非常复杂的脉冲响应,而且它的强度要远远高于单体强度的和。不过非常幸运的是,从图5,我们可以看到apodizing过滤器非常有效的将脉冲的前导、后置波纹消除。

图5:对比使用传统linear-phase砖墙过滤器(红线)和使用apodizing过滤器(蓝线)。几乎完全消除前导、后置波纹,极大的降低时间雾化效应
更厉害的是,单个apodizing过滤器就对数据链中任意数量传统linear-phase砖墙过滤器进行补偿,并且不需要知道过滤器的数量和类型。这就意味着apodizing过滤器不但可以用于当前音频的补偿,重要的是可以用于历史音频的补偿。
采样的发展
尽管apodizing过滤器是一种非常聪明的方法解决数字音乐时域问题的方法,理想状态下我们不需要去修复我们已有的数字系统。但是,人类的追求和探索总是无限的,那有没有可能设计一种系统的脉冲响应本来就是完美的,不需要进行优化处理呢?那对完美的定义是什么呢,或许其中的一个答案是系统的脉冲响应就像乐器的声波穿过几米距离空气,这样的系统将视为“透明”。那我们能否制作如此短暂和自然的脉冲频响的数字系统呢?令人兴奋的是,答案是肯定的。
一种上一世纪20年代源于“信息技术”发展的Nyquist-Shannon采样定理,它是一个被证明并知道数字音像技术发展了仅40年的历史,并且被广泛的用于人们日常的科技和技术中。但事实上,带通限制信号、砖墙过滤器、傅立叶转换已经SIN重建函数内核,这些技术从理论上都不是必须的。在过去的15年间,发展出很多先进的算法,不需要去纠结由于傅立叶模型转换带来的频率和时域上的不确定性(特别时视频复杂处理用到的小波理论),激励着大家在采样理论上发展出全新的基础概念和实用性科技。
特别有趣的是,新的科技抛弃了人们所熟知的砖墙抗拒此过滤,采用了一种全新的采用和重构核心,能够解决机高清情况下的信号转换时域问题,甚至时域差异要比两个采样点还要短。这听上去匪夷所思,但是实际上是可能的。放弃传统的连续的矩形取样周期,使用一系列时间加权的相互重叠三角形取样内核。(图6)。更高级效果更好的会用到高阶的‘B-spline’内核,在一个采样周期使用位置和强度来识别两个甚至更多的脉冲。

图6:上部分图,是传统的矩形采样内核,可以高效的测量采样期内信号的强度。但是采样期其实是一个不断的时间,使用这种技术无法知道信号具体是在这个采样期的具体位置,只知道强度。下部分图,使用重叠的三角采样内核,这样采样期内脉冲的具体时间位置和强度都能被记录和还原。
不过这种重叠三角采样内核已经超出我的理解能力,而且市面上的资料非常少,估计是专利保护的原因,讲的也模棱两可,我就不深入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进一步了解。
MQA的概念
MQA这个天才的全新系统不但激起人们强烈的兴趣,而且将数据音乐向前迈了实际的一步。声称MQA对声音信号的处理的影响比声波实际在空气中传输几米的伤害还要小,音质超过目前所有高清格式同时不需要更多空间和带宽,当然完全向后兼容。换种说法,MQA不但解决了传统数字音乐系统的时域问题,解决了当前数字音乐消费现实问题:容量、带宽和音质的平衡。

MQA的主席和CEO Bob Stuart, 创立Meridian Audio.
Bob Stuart(Meridian Audio的联合创始人)和 Peter Craven(独立研究人和顾问,Algol应用公司)一起共同经过5年的时间开发了这项科技,现在MQA由MQA初创公司独立运营。MQA的全称是“Master Quality Authenticated”,自2014年宣布以来在HIFI界掀起一股不小的热潮,但到目前为止专业界还很少接受。
然而,MQA公司认为已经进入专业主流市场,已经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录音棚,传统音响品牌,流媒体提供商(TIDAL,虾米)开始拥抱MQA技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9 18:0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权威
特别是,MQA平台集合了3个独立但是同等重要的特性。首先就是认证,这个非常容易从MQA的字母上理解。MQA文件使用了数字签名技术封装到音乐文件中,这个签名会被用于重放的MQA兼容的解码器进行校验。这样的校验机制,保证这个音乐文件绝对是由作者编码和认可的。实践中,可能是艺术家或者品牌的母带工程师。
如果文件被从低码率升频高码率,或者被任意方式修正,那么这个文件将不能被识别为正品MQA文件。实践中,如果文件是无暇的,那么通常重放系统会使用标签或者灯光示意听众确实是收听被作者认可的版本。很明显,MQA期望通过这个特性将MQA从其他高清音乐中脱颖而出。
便利性
第二个特性就是便利性。高清原始文件体量非常庞大,所以在线播放将非常不方便,及时本地播放也会耗费大量存储空间。历史上,解决这个问题,通常使用有损编码如MP3和AAC,丧失了高清音乐的整个优势,128kb的MP3只有24b/192kHz高清音乐的1/72,其保留的音乐细节可想而知。FLAC和APE的无损压缩编码提供了替代方案,但是其压缩比例不太理想,往往做到1/2。
传统线性高清PCM信号,由于大部分编码空间是空的或者远远低于环境底噪,所以高清文件数据大的问题大部分是由于“信息空间”造成的。(见图7)。实际上,整个信息空间只有仅仅1/6包含了有效的可听信息。

图7:这是一幅24b/192kHz录音系统的全编码空间的香农图,红线是信号峰值,蓝线是耳边噪音频谱(Guarneri Quartet 演奏 Ravel’s String Quartet in F)。通过分析所有形式的音乐,发现几乎所有声音的信息都可以被黄色区域所包含。
观察上图,有几件事情变得清晰。首先,为了减少“时域雾化效应”至少需要96kHz进行采样,以对整个音乐相关信息进行编码。第二,所有高于50kHz的信号都是噪音而已。第三,在低于24kHz带通区域,使用适当的18bit的高频抖动系统就可以完整的记录从信号峰值到底噪之间的动态范围。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音乐信号其实只占整个信息空间用了非常小的部分,同时低频的动态范围需求高,越接近超声波区域动态范围越小。由于线性PCM技术,将对整个信息空间进行等权重的编码,显然是非常的低效的。
将以上所有研究结果考虑在内,MQA格式立足于人类听觉系统,使用响应的编码策略处理重要的信息,放弃对无用信息的编码。
为了完成这些挑战,MQA使用了一系列全面的降低数据量的策略,被称为“音乐的日本折纸”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将高频高清音乐信息裁剪以后存放到音乐带通的底噪之下,解码的时候又可以将其无损重构出高频高清部分进行重放。MQA文件的码率通常是基于原始文件的信号,原始文件如果是88.2,176.4或者352.8kHz将被编码为44.1kHz的MQA文件;如果文件是96,192,384kHz的将会编码为48kHz的文件。(主要是考虑到时域性能)
然而,无论MQA的实际码率是多少,播放流量不会超过1.5Mb/s,同时完全兼容传统16/44.1的数码音乐系统。所以,MQA文件可以被传送到任何地方,也可以在任何设备上运行,只要这个设备兼容24或者16位的44.1或者48kHz的WAV文件。
时域为王
MQA的第三个也是最为重要的特性,极大显著的提高了音乐的时域性能,这才是真正让MQA格式从其他格式中脱颖而出的重点。目前MQA公司对已有录音处理的MQA文件目标是听觉污点时间小于10us(相当于声波在空气中穿越10m的距离)(普通24b/192kHz系统的听觉污点时间一般在100us),而对于全新录音目标是将听觉污点时间降到惊人的3us

图12:这副是MQA和传统录音的对比图,蓝线是完整的端对端的MQA系统的脉冲响应图,红线是传统的24/192线性数字音乐系统的脉冲响应图。
然而,这样优秀的时域性能必须在整个系统完全端对端的使用MQA技术,也就是AD采样、混音编码,以及听众的系统。按照以上路径,完成相应过滤器的处理,最终系统的脉冲响应时间可以做到区域完美。比如,MQA声称MQA的整个脉冲响应持续时间可以做到50us以内(标准的24/192系统的脉冲响应时间在500us左右),前导波纹下降到4us左右(标准24/192前导波纹在250us左右,前文我们指出,前导波纹是导致不自然的根本)。
介于以上参数性能,MQA不但将数字音乐的时域性能提升到模拟系统的高度,甚至以及超过了模拟系统,包括传统录音室麦克风的时域性能。所以,MQA技术完全可以用于修复历史录音磁带中的组延迟(相位响应问题)问题。在未来,MQA技术甚至可以修正录音室麦克风和调音台的时域特性,让听众收听到极其接近录音室真实效果。
MQA 解码
前面提到,MQA文件在不展开时,其流媒体文件平均需要1.5Mb/s的带宽(峰值不会超过2Mb/s)。这个带宽的需求3G网络就可以满足,4G网络普及的今天更是毫无压力。所以,MQA格式很好的解决了高清音频文件下载和实时播放的问题。
MQA设计的核心功能还在于,及时在不展开的情况下,44.1或者48kHz的MQA文件依然能够毫无问题的被传统的音频设备重放。这是因为高频信息被掩埋在底噪里,核心音乐依然保留在16位的动态范围内。其中一个显著的商业优势就是,在线音乐提供商不需要为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提供多个版本的音频文件。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即使使用普通的数字播放器播放“未展开”MQA音乐的时,也可以享受到MQA系统修正后消除了时域雾化现象的好处。

对于高清用户,可以使用MQA兼容的解码器将24/192的高清音频全部解码出来(假设数据通过认证检查),图13,可以看到完美的频率和脉冲响应曲线。大家可能以为像MQA这样复杂的系统和文件,可能对解码器的要求很高?令人惊奇的是,并不是这样。其实充其量就是部署数字过滤软件用于修正解码硬件的时域特性,同时符合MQA解码过程,赋予解除隐藏的认证和系统元数据的监测和解释能力。
多数现代高清解码器都是由软件进行定义的,所以一般只需要执行固件升级就可以支持。记得3年前,AQ的红蜻蜓在第一时间就通过升级固件即可支持MQA的解码。
结论
从市场和用户易用性来看,MQA时候很好的解决了消费者和供应商之间多年的兼容性、易用性和实用性的问题,同时提供在传统数字音乐界难以企及的时间域性能。MQA的录音师认证、“音乐日本折纸”概念的无损降低数据量的处理都是极其聪明的做法同时又易于程序实现。
那么最后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MQA是不是真的比传统的高清数字音乐音质更好?我将给与非常肯定和信息的回答,是的。
我回答的信心来自于,MQA可以给我更加可信和真实的声场的同时,乐器和合唱团又是如此的鲜活,给人豁然开朗的全息气氛是在传统高清系统中难以找到的。
当然不是说MQA和传统高清文件之间就是天与地的差比,毕竟传统的24/96或者24/192已经达到非常高的音乐表现力。MQA更多的给人们在音乐环境的感受上带来细微但是更加真实的提升,更加可感可知。听众通常无法从MQA版本退回到传统高清格式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0-11-29 18:1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福建
楼主厉害,慢慢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9 18:2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我爱逍遥 发表于 2020-11-29 18:17
楼主厉害,慢慢学习了。。。。

感谢支持。希望此文,你阅以有获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0-11-29 18: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难得的技术贴,发这里可惜了,基本都是厂商、神棍和利益相关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9 18:3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鑲ョ▼ 发表于 2020-11-29 18:25
难得的技术贴,发这里可惜了,基本都是厂商、神棍和利益相关者。

谢谢,承蒙朋友看得起。也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更好的技术让朋友们了解和认识。人们只有不断用科学的视角去认识音乐世界,才不会被厂商、神棍和利益相关者,装神弄鬼,糊弄欺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0-11-29 18: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挑个刺


采样率提升 文件是线性增长 怎么可能几何增长。。
采样率翻倍文件翻倍 又不是4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9 18:5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接受批评,已改造,请检查。谢谢朋友的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0-11-29 19:0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第一你没有专用DSP,白搭,一样就是为了卖硬件的
第二个MQA 是有损的 丢信息量
第三这玩意还不如HI RES
第四 这东西是为了流媒体服务器设计的,可以缩小体积,少占用服务器的空间,家用不在乎音频文件那点大小的话,HI RES DSD走起
第五这个确实是有一定的前瞻性,没准是代替现有FLAC和MP3的好选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0-11-29 19:0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宝山区
传统数字音乐的脉冲响应时间在500us左右,相当于声波需要大于在空气中传递500米,而MQA的目标是做到10us以内(目前50us)相当于声波只在空气穿越10m的距离。

——这段话第一没讲清楚,第二数字都是错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9 19:0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stormywolf 发表于 2020-11-29 19:06
传统数字音乐的脉冲响应时间在500us左右,相当于声波需要大于在空气中传递500米,而MQA的目标是做到10us以 ...

大哥,就当娱乐就好了。何必真没认真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0-11-29 19:1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现在有"提升"音质的方法多了去了,MQA并非是效果最好的方案,甚至来说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家用解决方案,你只要不是去开服务器卖唱片,意义不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0-11-29 19:1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
魔神Z 发表于 2020-11-29 19:01
第一你没有专用DSP,白搭,一样就是为了卖硬件的
第二个MQA 是有损的 丢信息量
第三这玩意还不如HI RES
...

dsd才是真无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9 19:1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魔神Z 发表于 2020-11-29 19:11
现在有"提升"音质的方法多了去了,MQA并非是效果最好的方案,甚至来说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家用解决方案,你只 ...

好不好,我们说了都不算,让时间去证实吧。我仅仅是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人了解。没有恶意,我既不卖硬件,也不卖软件,更不卖音乐标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0-11-29 19:1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抛开效果,世纪格雷的那个方案。确实是做到所谓的音质提升,但是理论和现实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在 同价位很有竞争力,但是比更好的,我个人觉得也没有感觉出来比传统方案更加优秀的地方,还是一分钱一分货的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9 19:1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呵呵呵。但是你知道吗?由于DSD不便于后期制作,而且传统录音室全是PCM设备。所以目前几乎很少有直接用DSD录音的。也就是说大量的DSD都是PCM转的,这样的损失还不大?要从一个系统的视角去看待事物,不然就像盲人摸象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0-11-29 19:1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日本
鑲ョ▼ 发表于 2020-11-29 18:25
难得的技术贴,发这里可惜了,基本都是厂商、神棍和利益相关者。

一个mqa的营销文被坛友称为技术贴才是笑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9 19:2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湖中骑士 发表于 2020-11-29 19:19
一个mqa的营销文被坛友称为技术贴才是笑话。

你就当娱乐就好,没必要较真宽容点,不然心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1-3 15:3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