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51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寻找生命的高峰 《马勒第二交响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7-2 23: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闸北区
一,不优美的音乐


期待着享受音乐的洗礼,准备着聆听旋律的感染。

第一次听马勒第二,一部久闻大名的巨作,满怀希望。

可是...           ...很失望。

音乐不但不美,而且难听;不和谐的音符如钝锯般地切割着耳膜。

让马勒见鬼去吧。



真正的传世佳作往往是悲剧,莎士比亚、红楼梦、雨果、黑泽明。

引起共鸣的是因为,也许生命本身就是一场悲剧。

坎坷、矛盾是永远的主题;欢笑、快乐只是美好的愿望或者短暂的逗留。

从不能原谅小伙伴的谎言,到可以容忍同事的出卖。

我们学会了接受“不同”,面对坎坷,与矛盾共处。



还有什么音乐不能接受的呢?




二,马勒想说什么?


第一乐章,

焦促不安的动机游弋在乐队不时地击打中,葬礼主角的英雄的形象,并不是伟岸,而是被扭曲。

辉煌被蒙上尘土,纪念被撕成碎片。

生前的努力为了什么?执着的奋斗为了什么?饱受磨难为了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第二乐章,

“之后突然出现的一道阳光,似乎可以把刚才的葬礼忘掉”。

如果离开思想的束缚,摆脱杂念的困扰,世界原来可以是美丽恬静的。

我们可以在草地上休闲地跳着小步舞。


第三乐章,

舞曲从轻松变得怪异,平静的画面并没有如愿地保存长久。

随即出现的是幽默、讥讽,甚至粗鲁。

在梦与现实的叠加中,我们最终要回到这个物质的世界。

耳畔传来的骇人听闻的消息,似乎让我们慢慢地看到了一个无法回避的,模糊渐进的,高大灰暗的身影:死亡。


第四乐章,

“啊,红红的玫瑰”

“上帝,请给我一丝微光,能照亮我回到天堂。”


第五乐章,

......




三,当无法解释的时候


大家请注意,马勒在第一乐章提出的问题,到此为止,一直没有办法解释。

我们很多人,在人生不如意时,曾经想过逃离,来得到一时的解脱,或冲淡记忆。

和老板关系不和,于是辞职;恋人之间矛盾,于是分手,家庭失睦,于是出走...

但是,新的工作、下一个恋人、回到家庭,还是会遇到差不多的问题。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差异,就会有矛盾。

鲁滨逊漂流的一人打天下只是一个童话,现实中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的。

尽管有时候我们学会宽容和忍耐,但代价是一方的付出和牺牲,这是痛苦的另一个来源。

我的牺牲被理解吗?我的宽容是无偿的吗?我的忍耐是无限的吗?我的付出是永远的吗?

如果不是清朝政府的揭密,可能我们还会继续唾骂袁崇焕是卖国贼。

而实际上袁崇焕却是一个饱受磨难的岳飞式的民族英雄。袁崇焕得到了什么?

我们今天顶着压力的工作、生活、照顾别人,是什么意义?


马勒在前四乐章无法解释。


这个时候,马勒的老师:汉堡著名指挥家彪罗逝世了。

马勒参加他的葬礼,当合唱队唱起德国基督教诗人科洛普斯托克的圣咏《复活吧》的时候,

马勒仿佛被闪电击中--这就是他一直在寻找的答案。

于是,第五乐章的最终的解释是:复活。这首交响乐的主题,就是《复活》。


马勒得到了他的答案,可是我们中国听众这时候可能却还是无法理解。




四,寻找生命的高峰


科学家和哲学家一边互相争吵,一边攀登真理高峰。

当他们即将到达山顶的时候,发现---

神学家早就坐在了那里。


科学在不断地被更新:日心说更新了地心说、抗生素更新速度让我们顾及不暇。

而神学却一直在被证明其正确性,几百年来无论是基督教,还是佛教,教义被改变得甚少,

仿佛在对人们说:几百上千年前,我们就已经有了答案。

很多科学家,他们本身也是虔诚的教徒,比如更新牛顿力学理论的爱因斯坦。

社会学,很多国家依靠宗教来建立一个制度的平衡,比如美国不管两党如何政策变化,他的核心始终不变,就是《圣经》。


马勒当年在红尘找不到答案,郁郁终日,

点化他的,就是宗教。


事实无法被改变,心态可以被改变,心态决定了生活的厚度。

一个老妇人,整天烦闷,因为:雨天儿子的鞋会卖不掉;晴天女儿的伞会卖不掉。

有人对她说:你这样想,雨天你女儿的伞会卖得很好;晴天你儿子的鞋会卖得很好。

于是老妇人整天快乐。


回到一开始马勒的问题:“生前的努力为了什么?执着的奋斗为了什么?饱受磨难为了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我们努力、奋斗的对象:客观世界是无法改变的,如果尝试改变,你将终身将没有答案而痛苦。

马勒给出答案的实质是:

改变自己的心态去面对这些问题,甚至生命的悲剧,这种心态是宗教给予的。

他完成了一次信仰的升华。


马勒曾经不止一次地表示,自己最喜爱的是《第二交响曲》,

是因为,在这里,他和其他科学家、社会学家一样,找到了生命的高峰。


太阳从这里升起,光芒普照着大地,那天边传来的号角,是神的召唤。

我们将向着上帝飞去,一切是那么的安详、明亮......




五,版本



腾斯泰德EMI,过于追求美感而忽略了透视生命的力度,因为我认为,这首交响乐是有生命的。

斯托科夫斯基RCA,仿佛是为了应付唱片公司的过场戏,整部作品“凝”不起来。

瓦尔特SONY,小心翼翼地展开,仿佛想寻找马勒的影子,把自己的理解放在从属地位。我非常尊重瓦尔特带给我们的最接近马勒的演绎,可惜他的唱片始终给我一个“等待另一个指挥家”的感觉而无法施展。

阿巴多DG,不知为什么,很软,尽管曾经荣获《日本唱片艺术500榜单》,但是他无法触及到作品的深处。

克伦贝尔EMI,(推荐)很伟岸的指挥风格,人格魅力凸现在作品里,一种与众不同叙述方式;利用乐队的张力把马勒构思,宇宙的宏伟,发挥地淋漓尽致。

伯恩斯坦SONY,(推荐)率性的他,怀着对上帝的虔诚,作品轮廓的勾勒,毫不拖泥带水地达到了马勒的主旨,仿佛他就是马勒的复活。

伯恩斯坦DG,(推荐)任性的他,超越了痛苦和死亡,在这里是令人激动不已的狂欢(我觉得稍稍过了一点),仿佛他就是上帝。


西诺波利DG磁带,很精致,很机械,很冷峻,很局外,没有值得批评技巧的地方,但是缺少了一点“魂”。

卡普兰现场,听了卡普兰的指挥后,就相信了他是和马勒一起到达高峰的人,作为一个出版商,他没有古典音乐的背景,没有指挥技巧的支持,没有驾驭乐队的资历,他有的是马勒的“灵魂”,这点和西诺波利真相反。现场的上海交响乐团不争气地拖了点后腿,还有错音。


遗憾的是还没听过西蒙拉特和布莱兹的版本。

1.jpg (43 KB, 下载次数: 79)

1.jpg

2.jpg (46 KB, 下载次数: 75)

2.jpg

3.jpg (39 KB, 下载次数: 72)

3.jpg

4.jpg (35 KB, 下载次数: 67)

4.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1-18 18:4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