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gdyy2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CD分享及版本鉴赏 - 长桥卧坡(持续更新中、、、、)

[复制链接]
1341
发表于 2025-3-29 21:0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福建
支持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2
发表于 2025-3-29 22:4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丽音 发表于 2025-3-29 19:35
非常感谢您的热情,周末愉快!

Bruckner-S4'Romantic'-Bohm+WP [BA96] & Bruckner-S9-Walter+CBS [192]
链接: https://***.com/s/1FVG22Z_eb4kqgx94SufWJA?pwd=erji

今天的新种:
傍晚18:00发的,刚系统显示已审核通过,怎么还看不到呢?这里偷偷发个磁链吧:magnet:?xt=urn:btih:d71a17624b1e086d94cd63897fa5bbed070667d1


屏幕截图 2025-03-29 223540.jpg (19.08 KB, 下载次数: 0)

屏幕截图 2025-03-29 22354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3
发表于 2025-3-30 09:3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
已下载,非常感谢您的热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4
发表于 2025-3-30 20:5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5
 楼主| 发表于 2025-3-31 09: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北廊坊



布鲁克纳第3.4.5交响曲 - 多版本鉴赏之四


克伦佩勒1965携他的亲兵爱乐乐团在EMI留下一款令我惊叹的布4,如果你已习惯他“慢、冷、硬”的演奏风格,一定会对他此版布4的快速度与轻巧灵动大吃一惊,第一乐章圆号呈示的主题毫无神秘色彩与期待悠远的特质,第二主题的轻盈美妙同样与克伦佩勒惯常的抒情方式迥然不同,这样的速度与轻盈的旋律实在少见,展开部中双簧管则太“惹眼”了,带着迷醉,你不得不多看他一眼,这样新奇的第一乐章是罕有的,而出自克老棒下更乃新奇,但你又不得不叹服演奏之精彩,我以为不仅不逊于约胡姆和卡拉扬,比切利的EMI版更具魅力。
Andaten 乐章演奏之“正确”让人无话可说,一招一式循规蹈矩,速度与声部都按着谱子来,搞出来的效果相当好,是个地地道道“Andante, quasi allegretto”的样儿,包括措辞与情绪都标准,如一台标准化运行的机器。
这样“正确”的演奏在第三乐章延续,管弦乐则稍显得“凝滞”,因为克老稍微加重了“延音”,目的在于凸显出兰德勒舞曲朴拙的地方色彩,你再听听B段的三重奏,抹去了灵气,仍追求朴拙,但风度古雅大方,这个乐章愉快地回归于我们熟知的克伦佩勒,对诠释的整体性并无影响,依旧精彩。
第四乐章雄奇伟岸、威风八面,而对比性的第二主题又能以沉稳衿持的姿态与以“陈述”,听到此,我已对克老此版予以高度认同,老人家对作品新颖别致但深刻的理解跃然于舞台之上,尤对管弦乐声音的调控驾轻就熟,颇显收放自如、纲举目张,不愧为训练有素的亲兵乐团。

此版如花岗岩般超级强大坚硬的布5录于1967,诠释完全回归于克老一惯的“慢、冷、硬”固态模式,却又吻合于作品的主旨精神,布5必不可少的“布鲁克纳休止”运用恰到好处,铜管强悍坚硬的引子主题呈示的非常有效果,接下来亦步亦趋导引的主题高潮同样高能有效,布5精彩的大幕就以这样赫赫卓然的方式被拉开,接下的两个主题有筋有骨、各抒其志,且掷地有声,速度虽慢但极其扎实,演奏的颇有味道,这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两版布5之一,他的“神似”似乎只有切利的EMI慕尼黑版能与之比肩,切利那版慕尼黑版不知在这里汲取了多少养份,而演奏所淌溢出的褐黑色彩与铜管坚硬的嘶鸣气息胜过切利比达克,演奏步伐两者有类同之处,但措辞有别,一个粗砺咆啸,一个细腻沉吟,但殊途同归,都非常接近作品精神。
我同时赞赏克伦佩勒对Adagio乐章警觉而清醒的把握,他让演奏始终具有明确的方向感,因而有条不紊是这个乐章的“主题词”——它就是这样稳稳的推进,直到结束。第三乐章方方正正的节奏和坦荡气质在克老棒下以极稳妥的演奏步伐行进,在A部庞大主题群中,三连音主题的紧张与副部主题舒展之间的对比被编织的很鲜明,你再听听克老惬意的三声中部,就会明白克老不仅是出色的结构型指挥家,他的多样化能力不容小觑。
末乐章无须多言,让我们耐住心情,好好品味克老棒下与众不同而又精彩异常的大赋格,品味老人家如何从缓慢的主题开端、以极清澈稳健的步态堆积出令人震惊的宏大,他给演奏所调度出充裕的空间感、圣赞歌般的大合唱、铜管不妥协的执拗与明确的调性精神、合奏队列极坚定的步态、都在克老的棒下以无与伦比的模式呈现给每位听家,太精彩了,第20.46分开始主题回归的尾声段略有层次含混,究竟82岁高龄了,但他如海潮般的庞大足以给演奏画上圆满句号。


马塔契奇率爱乐乐团大T版布4应该是他获释不久录制的,录音时间1954,mono录音,演奏所充斥的劲暴力,一定程度上映射了他不平内心,激起一波波强劲的波澜,演奏起伏强烈,快与慢变化频繁,属于带有指挥明显个性的演绎,这样主观性的版本一般多为听众喜欢,诠释并不以演绎的内在层次与宽度(非音场宽度)取胜,但音乐主脉激情膨湃、动态的冲击力很强,音乐的起动迅疾,因而在气势上尤为讨喜,而“城堡精神”则立体而形象,但你若细听,他在一些细节变化上有小亮点,如再现部的圆号代替长笛和声部之间一些精巧的对话,都新颖有趣。
第二乐章明显被马塔季奇“强调”了,用情很深,相应的下笔力度也加深,音符时值的延长与下笔很深的力度大为撑开了演奏空间,它突凸的时空感觉与塑雕般的长句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同时阐述的“严肃性”不减,听听第6.32分开始这一段落的阐述,很有棱角分明、不平则鸣的意味,它的“葬礼”性质同样被无形的放大,圆号沙哑的嘶鸣撞击人心。
马塔契奇的第三乐章很“好玩”,我是每听都会心一笑的,这是把“围猎”最为具像化的演奏了,强悍而快速——快速围捕,一绳套牢,相反,三重奏的中段反倒让他演奏的可有可无了。
第四乐章开端与尾声超棒,气宇轩昂、动态不凡,不仅声部被调度的异常鲜明,他个性化的解释表现出与布鲁克纳作品亲缘般的亲合力,就像约胡姆一样,看似随心所欲,实则并未逾矩。
补白的g小调序曲录于1956,立体声,演录俱佳,我瞬间联想到布4若也立体声,应能进入神演之列。

布5于1970率他的亲兵捷克爱乐乐团录于布拉格,这是一版个性化的演奏,声部上突出了铜管木管与打击乐器的作用,捷克爱乐团向以优美弦乐著称,在此版并不醒目,它显然不那么“标准”,甚至能说他的第一乐章不那么“正确”,若与克老版比较,份量就轻了,我很难适应他忽快忽慢的速度,也找不到这样驾驭速度的理由,这样的速度既显得不那么稳重,也有些神经质,包括铜管在合奏时毫无理由的突兀插入,但他的认真与一丝不苟是我愿意看到的,演奏的“真实感”或价值主要来自于此,你再听听他第二乐章的“认真”和由认真所油然而生的真挚的情怀,这就涉及到技巧与情感、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马塔契奇和他的捷克爱乐在合奏技术上不占优势,声部之间的平衡掌握一般,但他却以扎实的情感渗入“夯实”了演奏内容,第四乐章大赋格具有强悍的推进力,值得听听,录音极佳,清晰逼人,稿本选用的应该是相对简洁紧凑的沙尔克1894改编稿,此稿尤以第四乐章尾声增加了铜锣镲三角铁等打击乐闻名。

通过网盘分享的文件:布4.5 - 克伦佩勒
链接: https://.com/s/1_I0j7aSudHbAMdIrv2lh9g?pwd=yjmz 提取码: yjmz

通过网盘分享的文件:布4.5 - 马塔契奇
链接: https://.com/s/1Pk25qPMzn7TswagVS2EkMg?pwd=sgzh 提取码: sgz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6
 楼主| 发表于 2025-3-31 09:1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北廊坊
MusicAV 发表于 2025-3-29 22:47
Bruckner-S4'Romantic'-Bohm+WP  & Bruckner-S9-Walter+CBS [192]
链接: https://***.com/s/1FVG22Z_eb4 ...

谢谢,好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7
发表于 2025-3-31 10:1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汕头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8
发表于 2025-3-31 11: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浦东新区
gdyy223 发表于 2025-3-31 09:09
布鲁克纳第3.4.5交响曲 - 多版本鉴赏之四

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文件:Bruckner - Symphonies Nos. 4 'Roman...
链接:https://***.com/s/1NftGs9SAQoLlcYEHVVFqHQ?pwd=lk7h

Klemperer和PO的布4的高码版并布7,可惜没看到布5。

Matacic和PO的布4一开声就抓人,没想到他刚放出来憋着一肚子火。Testament的remaster也做的不错,俺第一次听还真没在意是单声道。

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文件:2 Bruckner 4 & Beethoven Leonora No...
链接:https://***.com/s/1tCQClZwn1MIwXTAaQYCl1A?pwd=0jon

再贴一个Wand晚年和亲兵NDR的布4 DVD5现场视频,质量非顶级,但有评论说这是正真的Bruckner原味,请教这里的方家。抽取的音频在 Extracted audio里,16-48规格,不想要视频的下载此目录即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9
发表于 2025-3-31 11:1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感谢各位大佬分享好资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0
发表于 2025-3-31 11:2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补个Klemperer的布5高码版并布6,感谢各位大佬

https://115cdn.com/s/swhxvkt3h7e?password=i586&#
Bruckner - Symphonies Nos. 5 & 6 - New Philharmonia Orchestra, Otto Klemperer (2024) [24-192]
访问码:i58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1
发表于 2025-4-1 02:4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wpx426 发表于 2025-3-31 11:00
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文件:Bruckner - Symphonies Nos. 4 'Roman...
链接:https://***.com/s/1NftGs9SAQ ...

WARNER发行的Klemperer 192K,马勒、勃拉姆斯发行过合集,布鲁克纳发行过3张:S4&7, S6&5, S9&8, 齐了。 但Beethoven的9首立体声交响曲还没齐全,EMI在2012左右的96K也没有全部放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2
发表于 2025-4-1 08:0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浦东新区
MusicAV 发表于 2025-4-1 02:48
WARNER发行的Klemperer 192K,马勒、勃拉姆斯发行过合集,布鲁克纳发行过3张:S4&7, S6&5, S9&8, 齐了。  ...

你老兄终于露面了,不睡觉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3
发表于 2025-4-1 23:3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浦东新区
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文件:Bruckner Symphony No. 4 - Blomstedt...
链接:https://***.com/s/1Sy5SLjhL7ItgZ6hORb-Bpg?pwd=e8u9

Blomstedt指挥旧金山交响乐团的布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4
 楼主| 发表于 2025-4-3 08:3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北廊坊



布鲁克纳第3.4.5交响曲 - 多版本鉴赏之五


埃里亚胡·英巴尔&法兰克福广播交响乐团的布3于1982由Teldec首版发行,他选用了1873年的原始稿本,但与丁特纳版比较,演奏时间并未拖延许多,说明在对原始稿音乐素材的使用上,英巴尔并未采用极端的“忠实感”,而正是这样的选择,使得第一乐章的演奏放出异彩,不仅仅具有充沛的力量,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看清楚了布鲁克纳第一稿中音乐素材勾连与衔接的逻辑性,这个令人信服的24分钟,我个人以为是个有界碑价值的“表演”,它能将人们对1873原始稿的置疑、轻视一扫而空,我个人以为它不仅不逊色于其它两个稿本的第一乐章,甚至尤有过之,比如呈示部第一主题小高潮之间延长时值的停顿(1.28分-1.33分,足足停顿了5秒)就颇显得意味深长,通过英巴尔清晰有想像力的演奏,使得我们更能看到布鲁克纳的音乐才华,也更直观的本能的听到作者最初想说的话。
FRSO 算不上一流大团,但在英巴尔棒下释放出敞亮清澈的光泽,我赞赏英巴尔对演奏节律紧凑有力的推动,他把骨子里的浪漫气质与音乐思维的高度理性中和分配于演奏之中,使得合奏既昂扬生动,又节制有效,展开部的高效能很富于听感,动态宽敞宏亮,抒情句句殷实,同时保持着声部的层次感,面对这样流畅且起伏富于逻辑性的第一乐章,谁还能说它无法演奏(汉斯·里希特语)。
我仍然叹服英巴尔对第二乐章的掌控力,尽管他对两个主题的勾勒并不是很清晰,初听者可能很难分清A段与B段,但对比段落摆弄的仍算得心应手,他对节奏的掌握具自发的推动力又毫无赘言,干净利落,一气呵成。
他棒下的后两乐章就演奏说掌控轻松又富于张力,乐句之间的呼吸感自如随性,旋律也就流畅如水,当然,味道不乏惊悚,这点无须再说。

英巴尔的布4采用的仍是最初稿(1874),同样录于1982,它与1880\81最终稿(通稿)的区别主要在前三个乐章,特别是第一三乐章,几乎面目全非,很多听惯了最终稿的乐友可能难于接受1874初稿,因为它的很多段落听起来是“生疏”的,此类“疏离感”有可能会产生不悦,但也并非全部如此,如第一乐章,特别是庞大的再现部(第12.04分),它虽不似1880稿那样直接走向尾声,但我以为,它由“新”素材与熟知素材组成庞大的“混编高潮段”不仅不足以令人疏离,英巴尔的演奏反而让它高潮叠起,虎虎生风。
英巴尔第二乐章演奏的从容自信,但他从中注入适度浪漫气质的笔法我以为并无必要,它有时会让这些生疏的音乐素材显得有些“喧闹”,这就不如1880最终稿那样纯粹的由中提琴“引领”来的既笔力深刻又节制有度,这个乐章严肃的阐述性与葬礼性质是不能“变味”的,而尾声的高潮段是英巴尔的拿手戏。
第三乐章旋律完全变形,我初听惊鄂的瞠目结舌,除了节奏类型,它就是个新乐章,与我们熟知的1880稿谐谑曲比较,虽非一无是处,但平庸且无味的重复,乏善可陈。
末乐章与第一乐章类同,是大量“新”音乐素材与熟知素材“混编”的大拼盘,做为参考版本,它是有价值的,它的另一价值在演奏自身,英巴尔以爽利、清亮、紧凑的演奏留下一版别样的布4,足够精彩。


马泽尔&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的布3-5(现场版)出自他的布交全集,这套全集我个人喜忧参半,“忧”者,布3是其一,录音与合奏的技术处理尚可,但他缓慢徘徊的第一乐章让演奏失去了诸多节奏的“激闪点”,他没有有效表现出作品的紧张感与急促运动中的气势与张力,他设定的“小四方步”节奏与作品题旨有距离,他想演绎出深度与更为广阔的幅度变化,并从中分解出抒情性,但宽缓的速度扯了后腿,可以设想,如果将这乐章提速到20分钟左右,以这样的演奏密度与宽阔的音场,情形将会不大一样,为啥?——速度是生命线,失掉速度是危险的,任何演奏,速度都必须“正确”,因为速度是诠释作品最重要的要素之一,也是评鉴版本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有人会质疑第二乐章的速度么?但第二主题的力度给的过头了,这同样会导致“混浊”,从管弦乐严格的意义讲——它失控了,我之所以历来对马泽尔略有微词,就在于他往往易于“失控”而又结构粗糙,他的演绎随意成分居多,而精确的调控较少,这样类型的指挥家,有时会有惊人之笔,但时不时也渣渣满地。
你再听听他的第三四乐章,该有的都有,但问题在哪?——琐碎,缺乏稳健的结构感,演奏被“碎片化”了。

但这样具有随性气质的演奏在布4这里却恰到好处,何也?——血型匹配,气质对头,演奏若“描红”的拓印,一笔一划皆入其间,让墨迹自润自丰,听听它的第一乐章,一股随性质朴的气息,这版布4的特色就在这里——既非结构之美、亦非细节的精致之美,而是类似中欧大森林郁郁葱葱原生态的质朴之美,而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质朴的演奏风格在这里大为的派上了用场,两者可谓珠联璧合,气味相投,若换做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走的必定是另外的路数。
我以为对速度的调度还是慢了些,尽管不是很慢,但似乎并没有把自如与随性的路数走的更为彻底,比如有些犹豫不定的第三乐章,是我遗憾的一点,在音乐艺术上,若选择了一种风格,就一定要走彻底,切忌瞻前顾后,犹豫不决,我之所以欣赏滕斯泰特,就欣赏他身上那股浑然忘我、不顾一切的狠劲,特别是大病初愈后,他很是上了一个层面,马泽尔达不到那样的境界,所以,他的版本既使再好,也会留有小遗憾,但这丝毫不妨碍他演奏出措辞凝重、气质浑然、进退有度的第二乐章,末乐章更乃出色,他把音乐主脉的“神似”与图景如泼墨大写意般的“雾色”交织于一体,围绕其间的或喃喃细语、或蝉鸣蛩织、或轰然骤响,音乐就以这样抑扬顿挫、此起彼伏的方式进行,确是煞为动听又很令人愉悦的23.59分钟。

我对马泽尔的布5有所担心,可惜的是这样的担心得到了验证,此类非以结构性见长指挥家,诠释布5这样结构宏大、质地坚硬、篇幅浩繁作品,我都有点担心,这版布5有两点与题旨不符,一、动态和弦的强度、硬度与它应有的效果相距甚远——它太软弱了,二、分句无论速度还是节奏都未“踩在”恰当的点位上,这样演奏一旦进行到重要的“节点”之上,他出来的精神气质与作品精神明显不合拍,远表现不出布5的强悍和如海潮般的浩然,第一四乐章尤其在结构的强度上我有所失望,看似面面俱到,实则“蜻蜓点水”, 无关痛痒。
第二乐章双簧管主题奇怪的“重轻律”与失当的速度让我有些莫名其妙,它甚至算不上是严肃的措辞方式,尽管后面的展开有所补救,基本能回到“正确”的节奏上,但这样明显的失误则是难以补救的。
缺乏布局的一致性是此版另一遗憾,演奏娇柔造作,似乎是演到哪说哪,没有预先充分的精研与设计,你听他率性不拘的第三乐章,却又能踩到差强人意的“点位”之上,演奏在准确与背离之间来回摇摆。
第四乐章的大赋格基本令我满意,圣赞歌中铜管的力度优于第一乐章,这样,他的音乐调性就有了强硬坚定的一面,这是令我欣慰的。

马泽尔1974与VPO在DECCA的布5则是一版出色演奏,也许是合作日久,他与维也纳爱乐团之间总能产生由衷共鸣,没有与巴伐利亚乐团布5那样的游移与软弱,节奏处理灵活而又不失强健稳定的结构感,这无须多言,有录音在,我尤为欣赏在旋律和声的产生中透出的油然而发的自然性,而非人为因素强力推的结果,听听第一乐章整个呈示部,一目了然,和弦的重量、节奏与速度无一不佳,稳健的第二主题(拨弦开始)笔力很深而又行进得当,我很难把这两版落差很大的布5都盖上马泽尔的“印章”,但它们又的的确确马泽尔,可见他有发挥不稳定的一面。
他演绎出了布5篇幅长大但铺陈有度的亲和力和令人敬畏如巍峨大教堂的宗教精神,这是最让我满意的一个关键点,第一乐章真是稳,又要啥有啥,起伏有致,而气息绵延不绝,我超赞第二乐章的双簧管主题,它的“正确”是巴伐利亚版远不及的,接下来的第二主题由音准与节奏的精确所派生出来深刻的抒情性令人肃然起敬,马泽尔同时给演奏注入的思考与昂扬的长啸精神亦为我赞赏,这使得演奏更为生动鲜活。
如果还有人理解不了速度与节奏对诠释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参考这两版同为马泽尔的布5或能有所启发,第四乐章的大赋格和大合唱般的圣赞歌主题为啥比巴伐利亚版更具有气度非凡的主动精神,首先是速度“正确”、其次是节奏恰当(包括音符时值、重量感、力度),在此刻,所有的“正确”都朝圣,所有的偏移都疏离,它们就以这样的时值、重量、力度一步步累积汇聚,直到尾声形成无可比拟的庞大与壮观。

英巴尔:链接: https://.com/s/1Ot-J8_1tCzLn0Xez5KvZZg?pwd=jtuc 提取码: jtuc
马泽尔:链接: https://.com/s/15e3XaKePeRy6fzQk6LPbvQ?pwd=x6bv 提取码: x6b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5
发表于 2025-4-3 09:4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浦东新区
gdyy223 发表于 2025-4-3 08:33
布鲁克纳第3.4.5交响曲 - 多版本鉴赏之五

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文件:x 夏伊指挥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Haas版)Decca合集版CD06
链接:https://***.com/s/1LOCE8VG2yAz2P-2cCPq-pA?pwd=txcd

布5,好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6
发表于 2025-4-3 10:4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汕头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7
发表于 2025-4-3 13:5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浦东新区
gdyy223 发表于 2025-4-3 08:33
布鲁克纳第3.4.5交响曲 - 多版本鉴赏之五

https://115cdn.com/s/swh1nr7332j?password=j157&#
Bruckner - Symphony No. 5 - Wiener Philharmoniker, Lorin Maazel (2021) [SACD]

补个SACD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8
发表于 2025-4-3 16:4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无锡
wpx426 发表于 2025-4-3 13:51
https://115cdn.com/s/swh1nr7332j?password=j157&#
Bruckner - Symphony No. 5 - Wiener Philharmonike ...

sacd马泽尔的布5 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4-3 20:2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