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sj1984 发表于 2024-12-25 22:54 我用的是fiber的光纤usb,供电用的5v小线性电源,听感上确实是“背景漆黑纯净,然后弱音细节都呈现出来了,空间感,润泽度都更好”。 |
最近闲鱼上入了一条毕亚兹的USB3.1光纤线,两头都有外接供电口,但不接也可以正常使用。只有接大功率硬盘类的时候才需要外接供电,PC端我接了张USB扩展卡(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主板的干扰,毕竟是独立的小板),然后光纤USB线接解码器(xing界面,已改为机内独立LT3045精密供电,无需USB端供电),开声就感受到明显提升,最主要是背景漆黑纯净,然后弱音细节都呈现出来了,空间感,润泽度都更好。玩pchifi值得入手! |
这线的作用明显是电气隔离。我自己也有一根COSEMI的3m光纤USB在PC和DAC之间,70美刀。之前只要连上USB就有共地噪音,拔掉就没有。试过挑断5V,没用,但又没有胆子去断信号地。试过TOSLINK,接上确实没有了地回路干扰,但是平时是接蓝牙音箱外放,听歌了才开DAC耳放,用TOSLINK不会自动切换。 最后的方案就是搞了条光纤USB。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不是为了电气隔离这线不会有音质方面的提升。而且这种光纤USB本来设计的初衷就不是Hifi系统,康宁和FIBBR都10米起步,最长的100米。我也是找了好久才找到一条3米的。 |
为何不上界面 |
lssywx 发表于 2020-8-9 09:51 比线电分离的usb线好(mps 6n,线是自己做的,两端切断了5v+) |
imprisoner 发表于 2020-10-10 11:01 因为ADI群里的大神人家是实践过的!有专业数据支持,实践出来这款线提升超级明显! |
本帖最后由 处理器 于 2020-10-10 11:28 编辑 imprisoner 发表于 2020-10-10 11:01 ADI邮电是声音和参数过得去、菜单功能丰富和体积小巧,不挑电、不用折腾USB口,加上有专业大牌声卡厂商背书,符合科学hifi的核心诉求--指标好、专业、不折腾、一机走天下,最关键的是价格适中。 |
听过这根光纤USB线,已经优化PC专机提升很小,可能对本身USB输出口干扰很大的普通PC有用吧。 |
江南我最帅 发表于 2020-9-14 15:02 科学发烧党为啥要用ADI呢?这玩意在ASR的数据排名里也没多高呀,还是说我对那个排名的理解有问题? |
江南我最帅 发表于 2020-9-14 15:02 你打那么多字,到底听感怎么样啊, |
前面有几位科学家已经帮我分析了一下数据线的一些原理,当然这个跟厂家本身的一个分析是否一样,但我不知道。我本身的水平就是初中未读完就去厂家打工的水平,所以前面如果有大神讲的比较清晰透彻的,围观群众可以参考他们的意见。 我虽然喜欢玩器材,但是我不喜欢研究那些数据的东西,脑容量有限,所以我的工作主要就是跟朋友,还有在坛子里面发一些听感的一些东西。 因为这个东西是朋友发来给我玩的,所以我也写一下吧,毕竟是朋友让我蹭听了一下,让我拓宽了思路,开阔了见识。 首先外观上大家也看得到了,那它有几个结构,那他那个USB口是必须接在USB3.0的插口上面才能够识别,然后这个线还需要一个限电供应供电,他那个USB转光纤是怎么个转法?它中间有什么协议,但我不太清楚,我就是听郎教授介绍,他是解决了一些传输的什么问题。 回到听感上来说,他这个提升还是实实在在的,可以说明确的,排除了脑放干扰的提升。首先听感上带来比较明显的变化就是,变得更加饱满和更柔和了。但是它对整个声音的结像构架生产什么的,都没有明显影响。主要还是在于细节和声音饱满程度上的提升。 嗯,说一些,也不算不足的东西。这个带来一些情感上的改变,然后会感觉有声音好像变慢了零点零几秒的感觉。但是后来又确认,再重新再听,反复过听过,确认只是声音饱满了之后,声音那些没有那么刺激,声音的时间顺序,节奏还是没有任何改变的。 我在我图里面这台解码器上面使用的时候,我觉得算是有一定程度的提升。至于说这个东西值不值,嗯,上面有各路大神,已经没等我测评早就喷得差不多了。 首先我是不会面对上面那些问题了,因为我本身就排除,PC hifi的玩法,我主要还是听CD机,电脑上听的话,目前就是听个响的状态。 至于说什么电源线要换成hifi电源线,或者换hifi插座,买这个东西不值得。——目前我想说只是这个USB线,在目前这个定量条件下的一个听感变化,这一换电源线什么的,我觉得是另外一个话题的东西,不想在这里讨论。 这个科学USB线,在科学发烧党里面是比较受欢迎的,他们使用真力音箱,阿迪解码器,这个东西可能给他们解除一定数码味带来了福音。 |
整这个还不如把那几条电源线换了,质的飞跃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7693266/answer/1348571242 |
关于USB线材对于音质是否有影响,可以看看这个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407693266 |
骗钱的玩意 |
坐等 |
竟然有查克拉 |
厉害 |
gkd |
本帖最后由 ming2017 于 2020-8-9 10:30 编辑 看线材结构,基本原理就可能是:usb线传输的编码调制信号==>小盒子中的芯片解调制,解码变成数据(芯片供电由发送数据的电脑提供)==》芯片控制一个非常小的FIFO队列==》芯片将数据重新编码调制成光纤信号==》usb头子端芯片解调制,解码变成数据(芯片供电由接收数据的设备提供)==》usb头子端芯片芯片将数据重新编码调制成usb电信号。 唉,多了这么多步骤,还不如在usb通信协议之上下功夫,在两端应用层实现可靠传输,差错检测不要用所谓的包头二进制反码检验,也不要用循环冗余校验,md5也过时了,直接用sha512,针对分组丢失,分组失序,直接采用arq算法,把接收端的芯片用高级点(cpu效率太低,fpga也不行,最好是定制asic),线路带宽高点(USB 3.2带宽 20Gbps),缓存来个高速ddr4的4通道并联 ,大小可以16g(pcm768足够,其实dsd1024也够了),什么流量控制,拥塞控制,根本就不要搞了,最后在缓存上来个fifo队列,搞定。 在这个想法里面,算法不是问题,主要问题主要是要达到高性能,必须定制asic,成本太高,流片一次的成本都是大资金,如果再追求功耗要上5nm工艺,哈哈哈,那将是天文数字。如果解码器单一型号销量3000-4000个的国内规模下,无法有效摊薄研发成本。 业界一般为了低成本基本都用现成usb协议加上FPGA或者CPLD,加上一个低速第带宽小容量缓存。 都是钱的问题。有钱好办事。 看看人家斗牛士,就是有钱。 |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1-7 09:1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