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建议,包含音乐的各种格式文件并不遵循音乐重放这个理念,楼主有功夫的话把这4个文件再转录成实体音乐载体试试 |
zhangran1z 发表于 2018-2-7 15:55 流行音乐HQ2就足够了,而且华语流行除了张学友陈奕迅,其他人的sacd也不好听啊 |
floatingfloc 发表于 2020-7-31 12:27 确实需要学习,cd编码不会出现连续的1,也不会出现单个的0 ![]() |
CD到现在就基本意思不大了,16bit在现在这个数码高码时代没什么细节可言。只是实体盘用起来很简单方便。但以前就对实体盘没感觉,一大堆很贵的东西扔在那里几十年。 |
floatingfloc 发表于 2020-7-31 12:27 首版当然不是这个编码啊……你没弄清楚情况吧?基本上首版到后来都会remaster的。 |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2-9-20 20:21 编辑 再来看一下。上网主要是看看自己熟悉范围之外的意见。 唱片格式的音色差距问题,无非就是唱片本身压片定义方面,有纯粹的清晰度方面的解析高低不同,带出来的临场感效果不同。和一些各种软硬器材原因导致的音色方面被调音的频率分配问题。播放角度,也存在抓轨文件的偏差,播放器材的不同问题,收听环节就更是另外的问题了。 --- 前面发言没有明确假定是立足于一般人不玩的高端播放器,所以无法叙述和了解这一块的播放效果对比。如果都是建立在纯粹最高端器材播放角度,目前也没有看到过一个类似的横评。 面对也是纯粹抓轨出来的数码录音对比,也看不到抓轨前端的实体盘器材组合是什么,肯定绝大多数人都是分别立足于个人自己现在习惯的器材基础。 所以目前很多人对格式的多数感受,肯定都是建立在电脑数码唱片抓轨结果基础上的。几个时代的抓轨效果也有不同。很多人也不一定能分出厂制数码和个人抓轨的文字标注上的区别。(一般有厂制的也是24bit这一块的厂制发片里面有一种pdf文件带格式的说明书的文字方面全都是数码形式。) --- 现在这个公共讨论帖子的讨论主题是唱片的格式和效果,那就会分出集中前端立足的分支效果问题。如果各人都站在自己熟悉的前端基础侧面上,就无法理解他人默认基础的意思。但不玩高端实体盘播放器的乐友,也想看看这方面凤毛麟角的信息,网上基本没有把sacd播放机和静电耳机结合起来的听感横评。即便有人能抓轨出来比一般网上抓轨好的效果,也不一定能覆盖掉大面积抓轨运动。 绿坛上玩实体盘的肯定不是主流,听本地数码盘的居多。以前没有网络的时代肯定接触的都是各种实体盘,但有的人感觉这种方式太麻烦,听过的唱片再好也不想去碰。目前还有大批听网络音乐的,这个纯粹的音乐党领域在器材角度就更没法看了。说明纯粹听音乐就和器材关系不太大,不然1960代年代以前的音乐家就没有存在基础了。 |
本帖最后由 floatingfloc 于 2020-7-31 12:37 编辑 看来是真的要再回学校好好的去学习了,首版CD的编码比如 :0011 1100 1001 0110,然后其它版本的就不是这个编码了? 音响的世界真的太神奇,完全超过了我对科学的理解,搞得好像音响不是科学家整出来的一样。然后CD机也特别厉害,遇到首版马上就认识了,对首版CD的读法会跟其它版本的不一样?我开始怀疑,科学家都是有毛病的,就烧友们正常。 |
只追求 头版 首版 CD |
楼主你好,资源没了,求问能否补个档,万分感谢! |
dac擅长的格式是不一样的,我之前的dac永远是dsd好听,现在的hugo2明显更擅长pcm,所以比较的时候应该先明确器材 |
都是大神!顶礼膜拜! |
我最不喜欢的是eso和西德头版 |
PK拉开序幕,谢谢楼主分享,辛苦了 |
这个帖子的可惜之处在于根本没有多少人认真去听听这几个版本 |
老录音自然是首版CD最好,高码和SACD也没办法比的,以前早已PK过。 |
DSD比其他格式的优点背景更静,安定感更大,缺点就是占地方。至于听感因人而异,古典音乐,器乐,爵士,我喜欢用DSD格式,人声我喜欢用PCM格式。PCM格式,我喜欢升频到24-96. |
首版cd肯定最好 再版就是再版 |
好好的帖子被sb毁了 |
wjy640 发表于 2018-2-10 23:22 就是那个dsf文件的 |
nosounds 发表于 2018-2-10 21:30 第一段是西德首版cd? |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4-4 09:1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