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典故】某些艺术家,不承认事实。 [打印本页]

作者: q6_6per    时间: 2018-7-22 23:30
标题: 【典故】某些艺术家,不承认事实。
本帖最后由 q6_6per 于 2018-7-22 23:34 编辑

19世纪,没有高速摄影之前,人们一直在讨论,马在高速奔跑时,是不是四脚离地的。
因为实在是太快了,看不清楚。

艺术家画奔马时,喜欢画成前后脚都伸直,离地,飞舞。

当有了高速摄影后,发现,事实上,马在腾空四脚离地时,前后脚都是蜷缩的。

某些艺术家,就极力反对这种事实,觉得艺术在于表现形态,高于事实。


我今天才看到这个典故,然后想到了我们烧友们,喜欢的可能是一种形式,对事实并不在乎。

这本书叫《越来越快》

经验改变的认知。

人类其实是反真理的,所以才有其存在价值。


作者: 前进    时间: 2018-7-23 04:57
耳机论坛很多烧友是这样
作者: huzhiqiang    时间: 2018-7-23 05:21
嗯嗯,什么咸菜无用,耳机没音场之类的,哦,还有什么箱子一定比耳机好什么的
作者: 户川汐音    时间: 2018-7-23 06:36
只有艺术家笔下的马是不真实的
正如未来将只有HiFi发烧友手中的器材是不保真的
作者: Holypal    时间: 2018-7-23 06:53
是这样的。就比如摄影吧,有人只看照片里的人是否漂亮,而不管是不是和眼前的人一模一样。所以才有这么多的美颜相机。
作者: phoexi    时间: 2018-7-23 07:49
觉得线材只是单纯的越粗越好 和觉得马跑步离地有什么差别呢
作者: plough_dagge    时间: 2018-7-23 08:23
就是这样的啊……
想象/假想创造艺术。

不否认在HIFI器材中,有不少是通过失真创造出动听的声音,

乐感的喜好是一方面,但客观事实还是不可忽视的,那终究是音染,而不是真实。
作者: juanbao2005    时间: 2018-7-23 08:51
户川汐音 发表于 2018-7-23 06:36
只有艺术家笔下的马是不真实的
正如未来将只有HiFi发烧友手中的器材是不保真的



作者: Holypal    时间: 2018-7-23 09:14
本帖最后由 Holypal 于 2018-7-23 09:15 编辑

但是真实始终是存在的!真实的马可以去马场看。真实的音乐可以去现场听。 这些都是可以作为参考的。

有一部分人就是愿意看渲染的马,听渲染的音乐。 也不能说谁对谁错,只能说观念不一样。
作者: 长弓在手    时间: 2018-7-23 13:16

跟情感关联的,对个体而言都是感受大于事实的,而这也是产品多样化的最重要的原因。
作者: mage123    时间: 2018-7-23 18:03
这个类比只是部分成立,艺术的马是可以看到的,事实的马也是可以拍摄的。但艺术的声音要怎么看?
作者: sasawang    时间: 2018-7-23 18:22
一幅徐悲鸿的马多少钱,一张马的照片又多少钱?所以也就是说染色器材卖的贵很有道理。
作者: SmartX    时间: 2018-7-23 20:15
本帖最后由 SmartX 于 2018-7-23 20:55 编辑

这里的逻辑其实有点问题。

绝大多数画家并不追求照相机式的“真实”,而是刻意通过不“真实”的描绘表现自己内心所想。
艺术家并不是科学家,我们欣赏画作时,绝大多数情况下也并不以是否“真实”为评判标准。

但是,难道我们对一台显示器的色彩表现就因此而不要求真实还原了吗?
显然不是,因为通过偏色的显示器你无法看到画作真正的模样。
音频播放设备同样如此。
我们要听的其实并不是乐器现场演奏、歌手现场演唱时的“真实”,而是混音师制作的“真实”。

对显示器来说,一匹马真实的状态是什么样并不重要,画家把马画成什么样,它就该尽量展示成什么样。
对音频设备来说,乐器、歌手真实的声音是什么样也不重要,混音师制作成什么样,它就该尽量播放成什么样。
作者: 64907796    时间: 2018-7-23 22:29
SmartX 发表于 2018-7-23 20:15
这里的逻辑其实有点问题。

绝大多数画家并不追求照相机式的“真实”,而是刻意通过不“真实”的描绘表现 ...

同意,赞一个

作者: yrezumi    时间: 2018-7-24 11:02
SmartX 发表于 2018-7-23 20:15
这里的逻辑其实有点问题。

绝大多数画家并不追求照相机式的“真实”,而是刻意通过不“真实”的描绘表现 ...

逻辑严谨!赞同!
作者: alavan    时间: 2018-7-24 11:10
高保真追求的就是“保真”,所以尽最大可能忠实还原真实声音是HIFI的第一原则。艺术化的处理,只是在技术(做不到百分百保真)留下的空隙间修饰和打磨,不应本末倒置。
作者: q6_6per    时间: 2018-7-24 16:37
其实,满意就是一种脑化学感受。
只要能激发这种化学感受,就能让人上瘾。


想把这种感受,与人分享,就得有共同的前提。



混音师,用了特殊线材来混音,产生特殊效果的原音文件。
听音时,就要也用一样的线材,才能还原那种状态。
用正常线材,反而没那种感觉了。


有人,求真,就觉得爽。
有人,求畸,才觉得爽。比如小脚女人。

这成了巴普洛夫训狗实验了。
特定偏好,强化特定脑回路,产生脑啡肽。
正宗脑残了。


作者: q6_6per    时间: 2018-7-24 18:50
本帖最后由 q6_6per 于 2018-7-24 18:58 编辑
sasawang 发表于 2018-7-23 18:22
一幅徐悲鸿的马多少钱,一张马的照片又多少钱?所以也就是说染色器材卖的贵很有道理。

是啊,仅此一家,别无二店。
嗑我家的器材上瘾的群众,乖乖送钱来,解毒吧。
定期放新毒。全部毒成脑残。和邪教有异曲同工之效。

作者: q6_6per    时间: 2018-7-24 18:56
phoexi 发表于 2018-7-23 07:49
觉得线材只是单纯的越粗越好 和觉得马跑步离地有什么差别呢

有的。如果感觉错了,可以知错再改。
如果没有感觉,没有猜想,那么连改正的契机都没有了,就永远活在“正确的”错误之中。

不过,有人会说,“我喜欢,你管不着。”
也是,万一他进化到新境界,最后能拯救人类呢。


多样化,很重要。


还有,发现你喜欢看了一半就开炮。


作者: raphaelzhang    时间: 2018-7-24 20:03
你这个典故我看到过,在原版the history of art的第一章就重点讲了这个,早期的艺术家根本无法把马奔跑的正确姿态画出来,其他人的运动动物运动也是一样的,借助相机快照才搞得懂这些
作者: mczhanglang    时间: 2018-7-24 22:43
我到是觉得你把这故事放在这里像个笑话一样。说得你好像站在声学科学最高点,要高屋建瓴给广大烧友、厂家指点迷津一样。
声音还原再现是现阶段难以做到的,耳-脑系统对声音的解析也是非常复杂的,你懂一点么?
再者,写实派的画家求真,但是听音乐未必一定是求真,有人喜听偏暗的高频有人喜听偏亮的高频,这难不说还会有对错之分?
作者: bryce    时间: 2018-7-25 09:28
艺术家的真实,不是100%的还原,100%的高保真,而是加上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看法
作者: q6_6per    时间: 2018-7-25 09:46
mczhanglang 发表于 2018-7-24 22:43
我到是觉得你把这故事放在这里像个笑话一样。说得你好像站在声学科学最高点,要高屋建瓴给广大烧友、厂家指 ...

我觉得,事实比艺术能存在更久远一些。



作者: confucius    时间: 2018-7-25 09:47
phoexi 发表于 2018-7-23 07:49
觉得线材只是单纯的越粗越好 和觉得马跑步离地有什么差别呢

如果你认为所谓的bullshit线材有用,那么假如:银声音偏高音,铁偏低音,铝偏中音,那么:把这三种金属做成合金或者把这三种材料做成的线并联或者串联,是不是声音极为全面?

作者: kingsiyu    时间: 2018-7-25 10:03
学习一下
作者: lsd中毒    时间: 2018-7-25 10:17
吃瓜围观
作者: q6_6per    时间: 2018-7-25 10:18
本帖最后由 q6_6per 于 2018-7-25 10:34 编辑
confucius 发表于 2018-7-25 09:47
如果你认为所谓的bullshit线材有用,那么假如:银声音偏高音,铁偏低音,铝偏中音,那么:把这三种金属做 ...

思路很开阔啊,不试试怎么知道。
除了用事实打脸之外,还有什么办法去说服人家。洗脑吗。

喜不喜欢,是个人的事。
有没有,才是大家的事。

声音只是个载体,跟艺术没任何关系。


作者: confucius    时间: 2018-7-25 11:08
q6_6per 发表于 2018-7-25 10:18
思路很开阔啊,不试试怎么知道。
除了用事实打脸之外,还有什么办法去说服人家。洗脑吗。

其实,如果在大公司,尤其是制造业工作过就会明白:就音响那点所谓的发烧线材,量小的可怜,根本就不会有大公司或者正规公司去做。大公司或者正规公司都是按照订单来做的,有些甚至在年初就已经把全年的生产计划安排好了,临时插单会很贵。比如,台一铜业,广州这边做漆包线的,全部是按照订单来,给各个公司加工。
对于音响专用的所谓器材,根本就不会有大公司或者正规公司接这么小的订单,怎么办,只好找那些小作坊了。小作坊的产品,即使是最简单的线基,也就是铜的来路都无法保证。基本上,音响专用的线材都是回收铜,连一般家庭使用的铜线都不如。好歹普通的电线电缆,还多都是电解铜,满足纯度要求,而音响专用的高价线材,使用的回收铜,纯度至多可以达到97%,都说不上纯铜。
所以,所谓的高价线材,也就是骗骗傻子。
还有,高级的音响接插件,殊不知,镀金的接插件,全部都是镀的镍金或者钴金。PCB电镀时,金手指之类需要经常插拔的地方,镀硬金也就是金钴合金,镀金钴合金之前先镀镍。普通的焊盘,才会镀纯金,纯金太软,但是,镀之前也要先镀镍。除非你能出得起价钱,否则,一律是镀镍再镀金。或者先镀镍再镀金钴合金。能够出得起价钱的只有:军工产品,军品不允许镀镍再镀金。可是,军工产品的价格是普通民品价格的一百倍以上。
所以,不管是很多人再意淫的高级音响产品,镀的黄澄澄的接插件,其实还是:先镀一层镍,再镀金钴合金。镍的电学性能,估计比铁都差。

作者: 会魔法的cast    时间: 2018-7-25 11:10
音频器材的调音本来就是个再创作的过程,和对错无关,和欣赏者的品味与喜好有关。
音频器材市场向来就不是越保真越值钱的。
作者: 上官蔚蓝    时间: 2018-7-25 17:13
烧友不是为了看马脚,而是为了看马跑
都行
作者: kano    时间: 2018-7-25 17:49
这不是那位铜管哥吗
作者: kfl1025    时间: 2018-7-26 05:32
过分注重形式就忽略了音乐本真的欣赏
作者: funsom    时间: 2018-7-26 09:15
不知所云,真恶心  
作者: q6_6per    时间: 2018-7-26 18:31
funsom 发表于 2018-7-26 09:15
不知所云,真恶心

别啊,一般人只是笑笑。

我发这贴,是因为有烧友发视频,让我判断哪个音响好听。

结果,有的视频中,明显音响声音是畸形的,他还让我来听听,不能入耳啊。

所以,有所感悟。可能他的听音观点偏了。



作者: rightpokit    时间: 2018-7-26 18:55
会魔法的cast 发表于 2018-7-25 11:10
音频器材的调音本来就是个再创作的过程,和对错无关,和欣赏者的品味与喜好有关。
音频器材市场向来就不是 ...

“再创作”+10

作者: xiaohongen    时间: 2018-10-20 07:22
本帖最后由 xiaohongen 于 2018-10-20 07:25 编辑

画和照片要求不一样吧。审美也不一样。
画家承不承认有什么重要?不承认事实还在那里,画家就算承认下次可能还象以前那么表现。

作者: q6_6per    时间: 2018-10-20 09:12
本帖最后由 q6_6per 于 2018-10-20 10:56 编辑

我悟到了一些,
追求监听保真,其实就像西方的油画,尽量还原真实,看上去像照片一样真实。
而追求HIFI,就像东方水墨画,或者日本漫画,尽量表达内容,通过简洁的画面,来表达一些需要脑补的内容。

比如,有的耳机,低频听上去完全是调过的,但是各个低音,都很容易识别,就像漫画中的线条,简洁明了,就看调音师画线条的功力了。
而有的耳机,低频听上去很真实,层次丰富,就像灰阶很多的黑白照片一样,是没有线条感,灰度丰富,就看镜头的功力了,且只有一个最高标准。
看照片,你还要用注意力,去分析识别,脑换算成认知,再换算成情绪。
看漫画,一看就懂,可以脑补各种情景,情绪表达得更直接些。


所以,各有所好,可以理解。

毕竟音乐烧友们都是脑放工作者,费脑力,
如果把听音乐作为享受的话,确实没必要去监听,而应该选择更放松的耳机。
如果把听音,作为工作的话,监听是必须的,要对消费者负责,对品牌负责。


比如,制作音乐是,为了表达某种味道,需要有种低频来烘托,如果用监听,则可能需要很大的音量,才够味,
但用流行耳机听,量就过了,变成了重口味,耳朵听力受不了。

所以,还要看音频制作人的功底,看摄影师的功底,看画师的功底。

用相机去拍漫画,用二次元去处理照片,味道肯定就变了。

当然,还要看二传手的功底,就是耳机厂商们的听音观和制作能力了。
因为所有画面,都得通过耳机来传达。
耳机的制作功底,要考虑到音源到底是谁制作出来的。并且尽量通吃各种消费喜好,实在不行,就只针对一类喜好,猛干。


最终,还是消费喜好,决定了制作人,摄影师,画师,厂家,谁能被认可,谁能活得久。


消费喜好,就很难说对错了,有的土豪就喜欢贵的,带动消费,存在就是合理(没得说)。
普通受经济限制的人,就是无法接触到高端设备,所以被限制了认知域,也只能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寻找同类。


认知变了,旧的那个你就不再存在了,你的命也就变了。



作者: q6_6per    时间: 2018-10-20 10:29
mczhanglang 发表于 2018-7-24 22:43
我到是觉得你把这故事放在这里像个笑话一样。说得你好像站在声学科学最高点,要高屋建瓴给广大烧友、厂家指 ...

最近我的观念有些改变了。

是的,没有对错,自由自在。

希望引发更多人的讨论,最后找到自己喜欢并满足的听音观。



作者: q6_6per    时间: 2018-10-20 10:35
Holypal 发表于 2018-7-23 06:53
是这样的。就比如摄影吧,有人只看照片里的人是否漂亮,而不管是不是和眼前的人一模一样。所以才有这么多的 ...

这想法很亮点啊。

我再延伸一下,等以后有了AR眼镜,可以对面前的人脸进行任意美颜,
是不是以后就可以把老婆的脸,变成任何明星脸,
今天范冰冰,明天林志玲,
天天活在幻觉中,那一定很爽吧。




作者: wuchjuz    时间: 2018-10-20 11:54
本来是要搞摄影的人  最后却玩起了镜头

罪魁祸首就是现在人接受的外界信息量太大  已经远远超过自身分辨对错的能力

小时候 。很多事情做起来很专注  获得乐趣也很容易

长大了  过程越来越复杂  器材越来越多样

却再难坐下来 安静听一首歌。  想想表达的内涵

现在的世界越来越注重外在的表现形式  内涵谁有时间去想
作者: ht2005    时间: 2018-10-20 17:05
音响是二次加工啊,和原来的艺术都是有所差别的,而不是艺术和现实的差别,其本身是艺术和对艺术的再加工。
作者: q6_6per    时间: 2018-10-21 18:32
自从听了耳机的假低音,
现在觉得,音响的低音有点轰头,听起来有点累耳。

喜欢上弱弱的假低音了,不费耳,不费脑。
这算是中毒了吗。


喜欢加工过的声音,为了吃起来不费力,方便消化。



作者: 冰冰啊    时间: 2018-10-22 02:47
不说相机了,就说美女,从古至今,哪个年代不是漂亮女人更让人追捧?

漂亮女人怎么来的,三分长相七分妆,天生丽质还要烟脂水粉,真正素面朝天有几个能看的?

这年头,脸是假的,身材是假的,差不多连性别都可以是假的了,还苦苦追求什么保真,保真等于好听?屁都不信。


作者: u2-bono    时间: 2018-10-22 09:53
你是要说音响器材的艺术表现力应该是比高保真特性更优先的素质要求吗??????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ad.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