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P 早已广泛应用于音乐制作方面,从数码音频讯号的处理,以至鉴听器材,于软件到硬件,都找得到 DSP。其实民用数码音响器材都离不开这种技术,不过发展速度以及应用多元程度远不及专业领域,要将先进的 DSP 技术在民用层面进行推广,需要品牌、代理与传媒三者并行。而品牌,即是厂家,则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如果敢用、用得出色,直接影响后两者的工作。
在讯源、扬声器之后,DSP 亦于近两年正式进入耳机世界,先行者是美国 Sonoma Acoustics,研发团队来自传奇 DSD 编辑系统 Sonoma Workstation,现在转战民用市场,而 Model One 静电耳机系统开宗明义,就是他们第一款作品。称为静电耳机「系统」,只因它在数码方面的卖点,吸引力不下于耳机本身。
介绍 Sonoma Acoustics 的背景,免不了回顾 SACD 与 DSD,以及 Sonoma Workstation 的历史。
把时间轴推至八十年代,Sony 与 Philips 因 CD 专利而赚大钱,不过,技术专利总有一天会到期,两家公司想要延续专利授权方面的收入,就需要交出比 CD 更具吸引力的音乐光盘格式,SACD(Super Audio CD)因而出现。
SACD 吸引之处,在于 DSD 格式,此格式有优胜之处,但缺点亦同样明显,就是难以被编辑。假如只能以 PCM 格式进行制作,再转成 DSD,以当时情况来说,DSD 于频宽和讯息量的优势何以成为卖点呢?而且,还要面对 DVD-Audio 这个竞争者,解决 DSD 编辑问题,就成为重中之重。
一队由 Sony 牵头、Philips 协助的专业团队因而出现,聚集了多位数码音频专家,包括大家熟悉的 Playback Designs 老板 Andreas Koch、EMM Labs 老板 Ed Meitner,都是这个开发队伍的重要人物,同时影响他们日后的创业之路,当然,这是后话了。
精英云集加上预算充裕,能够同时编辑八条 DSD 音轨的 Sonoma Workstation 就在短时间内诞生。虽然,DSD 编辑问题要等到 DXD 现世才算得上真正得到解决,不过 Sonoma Workstation 最少是一个实用方案,处理燃眉之急。
Sonoma Acoustics 的成员,就是来自当年的 Sonoma Workstation 开发团队,这些前 Sony 工程师以同一名字开展新事业,那就名正言顺了。
研发资历如此深厚,亦背负一定名气,加上是创业之作,Model One 静电耳机系统当然要比其他静电耳机拥有更多卖点,而且是不同的卖点。
他们从根本出发,由单元开始,已经和传统静电耳机作出明显区间,因为 Model One 选用英国 Warwick Technology 研发的 HPEL(High-Precision Electrostatic Laminate Transducer)单元,而且是全球第一间应用它。
这款静电单元比其他同类产品都要轻巧,原因除了超薄之外(振膜厚度只有 15μm),还因为面积较细,重量自然更轻。
Model One 每边单元一共用上八块振膜,它们安装在一个椭圆形外圈、蜂巢状间隔的骨架之上,配加阻隔度极低的前、后框架,令单元在几无阻力下自由呼吸。八块振膜分别负责不同频段,再以 DSP 校正相位,比起传统静电耳机的单一大型振膜,其声音表现别有一番风味。只是,要令硬件发挥出理想实力,DSP 居功至伟,只是当中处理了哪些项目、如何处理,厂方就没有加以解释,就当成商业秘密吧,还是听声收货最重要。
耳机本体以镁合金制造,为一对单元提供稳固又轻盈的工作平台。镁合金外壳比铝合金更为轻巧,不过戴起来仍有一定重量,而且有少许夹头,不过柔软的衣索比亚羊皮耳垫,化解了大部分夹头力度。而 Headband 与头顶的接触位置,以尼龙物料包裹,柔软度不俗。
Model One 为可换线设计,连接耳机、耳扩的两种界面全是 LEMO 出品。而原装线材由 Straight Wire Inc 生产,厂方指它的电容值较低。
至于耳扩方面,其实是 DAC 和耳扩的二合一产品,方才提到的 DSP 自然是重点,八块 HPEL 静电单元组合,需要 DSP 协助运作,因此输出插头不同于其他静电耳机耳扩,不能共享。DSP 由一枚特制的 64bit 芯片负担运行,而数码部分还有一对 ESS Technology 的 ESS SABRE 系列 DA 芯片,每一片负责一个声道。
透过 USB 接驳计算机,可以播放最高 PCM 32bit/384kHz、DSD 128。假如选择模拟输入的话,模拟讯号会交由 AKM 生产的 ADC 芯片,转换为数码讯号,再作处理。
不知实际原因为何,也许是振膜非常轻盈,外壳又几乎不会阻挡空气流动吧,当戴着耳机时稍为快速移动头颅,也许是低头找电话,或是转身想要扭动音量掣,总之这个移动动作会令声音突然变得模糊,但头颅停定位,又会瞬间回复正常。好吧,对于专心欣赏音乐的人来说,这个「小缺点」其实不碍事,事实上,Model One 亦有能力令你长时间专心投入于音乐之中,而且一直保持精神爽利。
试音时利用 Aurender N100 作为讯源,经 USB 接驳 Sonoma Model One。聆听多首不同类型录音,听过古典、流行、爵士、摇滚,当中既有录音室专辑,亦有现场录音。
Model One 重现现场录音的空间感与气氛最为出色,尤其是古典音乐与爵士乐。它的开扬感有别于不少开放式动圈耳机,更大、更方正之外,「离头感」亦胜过大部分动圈耳机,甚至一般静电耳机都不能媲美。
这种「离头感」,主要来自左、右撑得够阔,困在头颅的声音相对减少。例如播放弦乐五重奏,只有中央一件乐器留在头内,其他四件全数从左、右超出耳朵。再加上高音空气感非常充沛,乐器体型又够大,形成一种虚幻又有趣的「临场感」。
声底微暖,又带着静电耳机独有的飘逸,高音量多而柔美。部分动圈耳机都可以做到极为丰富的高音量,不过能够大面积扩散又顺滑无比,就只有静电单元可以办得到。
Model One 声音密度高,但不是浓度,听起来不会觉得「沉重」,而且毫不硬朗,加上强烈的「离头感」,令音乐变得比平常更加轻松、活泼、无压力。
高音细致、柔美,令弦乐见一分甜美、一分锐气。最重要是分量如此充裕,却没有紊乱。
低音方面,低音鼓分量稍轻,不过仍可听到它的分量,以及所推动的大量空气,只是依然不具压迫感。
假如要挑一种气质与 Model One 最契合的音乐,应是巴洛克时期的古典音乐,尤其是协奏曲,对于表达音乐中的华美、瑰丽,Model One 简直手到拿来。其实,只要是原音乐器,都在它擅长范围之内,清甜、幼细、微暖、滑溜,而且带着高贵,气质有别于同类产品。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ad.erji.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2 |